煮酒话太宗-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有白登之围,唐有渭桥会盟,而且对方还是连洗澡都不一定会的游牧部族,而宋太宗第一次和大辽帝国打交道,就一耳光把他扇了回去!老子好强!
信心大增的宋太宗一激动,亲冒矢石,站到太原城下去指挥作战,宋军士气大振,上至节度使,下至校官,纷纷浴血奋战。按说北汉失去了辽这个唯一可以指望的外援,再无力与大宋相抗,换成王世充哪用等到现在才投降?然而历经五代战火锤炼的北汉绝非软蛋,拼死抵抗,尤其是名将刘继业“杀伤宋师无算”,一点要投降的意思都没有。
宋太宗是军事史上很重要的一位理论家,他促成了阵图制度、参谋本部制度、军事学院体系和集团军编制等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剑神这个惊世骇俗的发明!
史载宋太宗精选了数百名精壮成年男子,精练剑法,达到剑神的级别。据说可以掷剑于空中,再跳起来接住剑,左右手互换数次,然后在一片剑光闪烁中优雅落地。遗憾的是各路史料都没有记载剑神营都指挥使隶属何部,官居几品,曾由哪位名将出任,只听江湖传言该部转业复员后大多被高薪聘为蜀山派剑法教练,倒也桃李满天下。史载辽有一次遣使修贡,宋太宗请使臣检阅剑神营,剑神们脱光上衣,露出精壮的胸肌,叫喊着挥刃而入,配合铿锵有力的背景音乐,在一片剑气中吓得使臣不敢正视。不过据传言,人家是辽重臣,实在没想到你们宋朝居然让街边卖艺的来上朝,所以才闭目长叹。
但北汉将士们就不能闭目不见了,他们虽在高城之上,身上决计不会挨剑,可眼睛早已被眩晕,这仗还怎么打?降了罢!降于这些高手不丢人!于是北汉国主刘继元出降,宋太宗当场封他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宋廷任免职务有非常正规的程序,要经过廷议才能生效,而宋太宗在受降当时就传达了任命,可见是出征前就提交廷议通过了的,其必胜之心不言而喻!
攻灭北汉,翦除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更完成了周世宗、宋太祖都没能完成的统一大业。宋太宗作《平晋诗》一首,热情讴歌此胜的重大意义。不过,北汉是强弩之末,灭它有拣软之嫌,还得从辽手中把幽云十六州抢回来,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其实宋军将士无不相信宋太宗会成就这样的伟业,不过,在此之前,得让大家休息休息,强攻北汉太耗体力了。至少,得把攻灭北汉这么大一个项目的账款结算了再说。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社会从来不靠宗教信仰维系,拿什么圣战之类的噱头忽悠人去卖命是不现实的。当然,宋太宗绝不是老赖,这笔钱一定会给大家结,不过不是现在——把攻灭北汉和收复幽云合并成一个项目,奖金一起发如何?
您去跟银行说:“我不是不还房贷,我是想等下期到了一起还。”然后您看看哪家银行不会没收掉您的小蜗居。
可问题在于,他既不是贱行也不是糟行,他是皇上啊!但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奖金,没做好准备“顺路”侵入辽土,这意味着和辽全面开战,这早已超出了人民内部矛盾,这种事儿恐怕连最会做人的曹彬也很难支持。
但宋太宗得意洋洋地说:“我训练的现代化集团军果然无敌,我想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每天都这样打契丹人,一直打到西伯利亚去。”
曹彬说:“哎呀,这话可千万别让契丹人听见,不然他们会吓得尿裤子的。”
宋太宗哈哈大笑:“放心,我不是侵略主义者,我只想要回幽云十六州。这不是什么辽土,分明是汉地,我只不过想把石敬瑭输掉的底裤赢回来而已。”
曹彬说:“那,首先,在此之前,你不能又把自己的底裤也输进去,我是认真的。”
宋太宗正色道:“我也是认真的,你们也都认真点,才好把两笔奖金一起领!”
其实宋军现在已经很疲惫,谁愿意在这时冒险攻辽,但奖金被扣着,没办法,跟着这个皇帝走吧。尽管宋军很不高兴,但一旦开动,仍是马力十足。三十万宋军只用了十天就从太原开到了幽州(今北京),中途还攻占了两座大城,这种速度在前机械化时代可谓骇人听闻!抵达幽州后宋军立刻齐集攻城,既没有留下战略预备队,也没有派出部队外出打援。这并不符合他前任发明的围城打援基本战法,很显然这不是战术问题,而是宋太宗的心情:老子这么厉害,哪需要耗费时日的围城打援?我连发奖金都来不及,还有时间围了城跟你干瞪眼?我只需集中全部兵力,赶在敌方援军到达前迅速直接攻克幽州!然后给大家一起发奖金。
客观地讲,如果宋军真的第一时间攻克幽州,辽军战略防御被迫全线后撤,收复幽云自非难事,辽将重新退化为草原游牧部族,以后宋军就可以随时有空随时上草原去追着他们的屁股踢着玩儿,然后立下一连串的军功。
然而,宋太宗这位管理学大师这次落入了自己设下的一个逻辑陷阱。他这个方案是一种典型的小概率前提逻辑:方案为事件预设一个前提,如果此前提成立,那么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然而此前提本身能够成立的概率却非常小,所以此方案的总结果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其实,宋太宗设想的逻辑链也没错,问题就在于宋人所称的这个幽州燕山府,辽方称之为南京析津府,是辽的五京之一,而且被视为辽经略汉地的桥头堡,是决定契丹民族维系帝国或是退回游牧的生命线,必将不惜血本誓死捍卫。你能围城打援都是很勉强的事,更何况快速攻克?
虽然宋太宗在军事学上理论贡献巨大,第一仗也赢得酣畅淋漓,但很遗憾,头脑发热的他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和强大的辽全面开战,而且还采用了这么不切实际的战术。他终于了失去了掩饰他愚蠢的最好机会,从此他将走上一条不断证明自己多么不配拥有和唐太宗同样庙号的漫漫长路。
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
幽云十六州为什么要说收复,而不说攻占?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汉族聚居区,宋朝作为汉族正统王朝,当然要理直气壮地收复这片被石汉奸卖掉的国土。宋太宗作《悲陷蕃民诗》一首,深刻表达了沦陷区百姓日夜期盼王师前去拯救他们的迫切心情,激励宋军将士加快解放的步伐。
救援北汉的战役失败后,宋辽之间就失去了战略缓冲,辽调集大批军队和物资,准备死守幽云。时任南京留守是燕王韩匡嗣,但他不在城中,其子彰德军节度使、上京皇城使韩德让代行职权。韩氏是汉人,但却是协助契丹脱离氏族部落、走向帝国体制的主要功臣,荣宠非凡。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承天皇太后,小字萧燕燕)便曾一度许配给韩德让。辽景宗(耶律贤)崩后,承天太后与韩德让共同摄政,实权尚在辽帝之上。可见韩氏是辽核心权力层,完全不必担心汉族血统会干扰他们保家卫国的必死决心。那城里的普通汉民呢?这个问题先不要急,稍后作答。
韩德让早就做好了守城的准备,他在城中囤积了足够支持数年的物资,在城外部署了大量部队倚为犄角。而辽廷也暂时和其他邻国讲和,集中精力应付来势汹汹的宋太宗。辽地势平坦,便于集结,运输方便,可以对南京形成源源不断的增援态势。不过幽州的地形也并非不适合围城打援,宋军有三十万之众,择数万围城,其余分布远处,尤其是扼定八达岭一线山脉,任随辽军铁骑自杀般的冲向宋军弓弩集群,也无法靠近幽州。三五年后,城内物资耗尽,不攻自破。
三五年?疯了吧!老子三天也不愿意等了!于是三十万宋军全部拥向幽州,城外辅战的辽军其实并不少,但又岂是科学战神宋太宗的对手,两三下就被打得屁滚尿流。不过讨厌的耶律斜轸又出现了,他收拢败兵,在得胜口(今北京昌平)驻防,立起辽军大旗。
若要围城打援,那就应该尽快把这些人清退出场,尤其不能让城内守军看见他们的旗帜,坚定守城的信念。但宋太宗既然没打算用什么围城打援,那就不用去理他们,就让他们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你们的南京在我的科学阵形下轰然倒塌吧!
宋太宗及其参谋本部拟定了详尽的攻城作业方案,分派四名节度使各领兵一万攻四门,那剩下的二十多万呢?既然不派出打援,那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幽州围住,一面挡住辽援军,一面为攻城的四万人呐喊助威。这么多人为宋太宗这个理论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说实话,三十万人挤在小小的幽州城下,没有发生暴动,也没有人践踏致死,这种组织管理水平在当时还真是出类拔萃。宋太宗充分展示了他设计作战方案的卓越才能,亲自为三十万人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所有士兵按图作战,就像电脑游戏一样精确。这三十万大军按指挥使分起码有几百个单位,能操作过来的真不愧为顶级玩家!
宋军各部深谙机关工作之道,积极配合顶级玩家。弓弩部队向皇上展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自动武器集群,史载可以达到一个时辰一百万支的火力当量,受到领导好评,同时也送了不少箭支给城里。砲石部队只用半个月就打造了八百门重砲在外围有力支援了攻城的友军,但好像也没把城墙砸开。攻城部队还展示了攀墙、垒土山、土工掘进等各种攻城作业战术,尽管都被韩德让一一化解,但领导还是对宋军的训练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最厉害的当然还是剑神营,几场大型军体操汇演下来,无论是城内守军还是城外的援军都吓得肝胆俱裂,好几位节度使级别的辽将率军投降。宋太宗兴奋异常,提前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幽州行府事,已经在筹备占领幽州后的事宜了。
这不能算高兴过头,由于多次救援失败,辽人人情震恐,很多人提出放弃关内城市,退回草原机动防守,其实就是恢复游牧。这不正是宋太宗规划的发展方向吗,如果——我是说如果——历史真的这样发展,宋太宗将拥有何等历史地位!超越唐太宗?他甚至有资格把唐太宗的头按在地上吃屎——然而事实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岂止是唐太宗,这本书里至少有一半的人有资格把他的头按在地上吃屎。
原因很简单,越是宏大的规划,越不能留下快速攻克幽州这种小概率环节。现在,惩罚宋太宗的人就要来了,他不用等到进入史书以后,他马上就要让宋太宗当众表演狗吃屎。这个人叫耶律休哥。耶律休哥不是慕容冲、尔朱荣这样的蛮族军头,而是辽庞大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且是经过正规训练、专用于军事指挥的优质螺丝钉。在辽景宗带头讨论放弃幽云时,满朝文武只有耶律休哥一人坚决反对,他恳求辽景宗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最后一次救援南京。最后辽景宗同意他率五院部精骑三万做最后一次尝试。
宋太宗这边毫不知情,他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自己宏伟的战略设计和高超的微操技艺,至于援军,他也记不清楚打趴下多少支了。宋太宗只是有点奇怪,韩德让眼看着这么多援军源源不断地来撞墙,怎么还没吓得投降?
现在撞墙的又来了,这次来的是老熟人耶律沙。耶律沙在上次战败后被派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主防太原的宋朝山后军。现在南京告急,耶律沙只好暂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