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煮酒话太宗 >

第16部分

煮酒话太宗-第16部分

小说: 煮酒话太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温依诏入朝辅政,但朝政已被王谢把持。桓温带兵入朝,请谢安、王坦之到官邸会见。两人知道厅内埋伏有士兵,但谢安冷静地说:“自古以来明道义的大将都是把兵将放在边境御敌,您为何要放在客厅?”桓温确实是个明道义的大将,红着脸把兵撤了。这是他最后一次篡位的机会,错过就再没有了。后来桓温回想起这最好的一次机会,越想越气不过,第二年便气死了。再后来桓温之子桓玄在荆州称帝,追赠他为太祖宣武皇帝。但桓玄的时机显然不对,很快就被剿灭,桓氏族人隐姓埋名,湮没在了历史的大潮中。桓温这位充满浪漫武士情怀、以青史留名为人生终极目标的东晋名士,却成为了一部个人奋斗的反面教材——明明不是坏人,却总想去干坏事,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最后恰如他自己所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

晋太宗在位实际不足一年,虽然没能实现“兴晋祚”的目标,但拉拢了王谢两家;虽没有集权于皇帝,但也没有集权于某位怀有异心的权臣,王谢两家还在后面关乎命运的淝水之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算是延续了晋祚。不过晋朝恢复分封,显然选错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这样一个朝代终归不能兴旺,也不值得拥戴。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宋王刘裕篡位,晋朝终于灭亡。

被当了坏丞相的好太宗——屠龙大王宇文护

南北朝分南朝和北朝两条主线。南朝的第一朝即为篡夺了东晋的刘宋,其后是萧氏的齐、另一家萧氏的梁和陈氏的陈三朝。北朝开始得比南朝稍晚。晋室南渡后中原陷入各族混战,史称五胡十六国,不算一朝,一般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开始算北朝。

当时草原上叫某某鲜卑的部族很多,只是因为它们都在汉代加入了鲜卑檀石槐部落联盟,血缘上未必很近,甚至有人种差异,比如慕容鲜卑是白种人,而拓跋鲜卑却是黄种人。鲜卑各部中慕容鲜卑实力最强,最先被西晋军阀作为外援引进中原,虽然开头很嚣张,结果却死得最难看,很快在大乱世中败下阵来。之后,慕容鲜卑就只能任凭金庸虚构出慕容复这种丢脸角色来尽情揶揄他们。拓跋鲜卑实力较弱,所以没能参与第一批次的五胡乱华。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等五胡耗尽了力量,他正好来摘桃子。拓跋鲜卑的文明进程比前五胡更落后,或许正因如此他们有了更强烈的汉化倾向。著名的魏孝文帝(元宏)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推行全盘汉化,甚至改国姓拓跋为汉姓元,禁止胡服胡语,推行汉服汉语。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拉动了北魏社会跨越式前进,使长期混乱的中原第一次有了企稳的迹象。但带领整个民族直接变成汉族也很难得到鲜卑贵族的赞同,北魏内部分裂成汉化和胡化两个阵营。迁都次年,太子元恂便意图北返平城,被赐死,甚至还有不少人起兵反对。

鲜卑人不愿汉化是有道理的。根据民族划分,拓跋鲜卑作为统治者享有很多特权,汉族和其他民族则作为统治对象。如果大家都变成汉族,就没有了民族划分,特权自然就消失了。自古进入中原的游牧部族都带着同一个目的——来统治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如果来了都变成一样的汉族,那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这些提着脑袋打天下的鲜卑骑士们兴高采烈地主动放弃民族特权,那是相当不现实。

魏孝文帝驾崩后,北魏的两个阵营对立更加严重。梁武帝普通四年(523)是很不普通的一年,留守北方六镇的鲜卑将领煽动叛乱,史称六镇民变,重创北魏社会。北魏当时正大力建设中央集权军制,但此时又不得不动用大量部族领主调集私有部落军队去镇压,北魏的部族领主反而变得更加强大。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北魏发生了一件奇事,胡太后毒杀了魏孝明帝元诩。别误会,那年头杀个把皇帝不算奇,奇的是胡太后杀完后才发现魏孝明帝没有儿子,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女儿。此时情况紧急,胡太后宣称这不是公主,是皇子,把皇位坐了再说。各位大臣莫名惊诧,但也没人站出来公开要求:“皇上,能否借裆部一看?”于是北魏便诞生了一位女帝。女帝登基不到一天,胡太后突然又找到近支皇室可以继位,于是又立三岁的元钊为帝。

南北朝不是不可以乱搞,但你这样乱搞就有些过了。通过镇压六镇民变起家的大军阀契胡部酋长尔朱荣趁机率契胡部军杀向洛阳,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将胡太后等宗室和朝臣两千余人诛杀殆尽,掌控了朝政,史称河阴之变。混乱中北海王元颢逃到南朝,请求梁武帝萧衍出兵助他平叛。

梁武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册封元颢为魏王,遣大将陈庆之率七千兵护送元颢回洛阳去当皇帝。

七千兵去收复中原?梁武帝这个蠢老头子在开天大的玩笑吗?不过意外的是陈庆之又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他居然做到了!他真的把元颢送回洛阳当了皇帝!

不过这段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把陈庆之吹上了天:七千对百万,兵行三千里,连胜四十七场,克城三十二座,杀得北军落花流水。自古以来为避免鲜血刺眼,军服都是深色,唯独陈庆之这支军是白袍,一时间中原“千军万马避白袍”。这种英雄气概流传千年,连毛主席都不禁要一读再读,感叹:“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但又据考证,陈庆之不过是浑水摸鱼,当时中原被尔朱荣搞得一片稀烂,所有人都顾头不顾腚。陈庆之看见人家的头就避开,碰到一个腚就猛踢,造成了战无不胜的视觉效果。最后尔朱荣抛开一切事务,集结百万大军,全部用头对着陈庆之。但白袍神军以少胜多已成习惯,这次陈庆之头碰头,用七千士兵把尔朱荣的百万大军又打败了。客观地说,这并不是陈庆之真的比尔朱荣厉害一百四十三倍,而是和淝水之战苻天王的九十万大军溃败类似——兵太多,无法有效指挥。这些少数民族同胞刚识字不久,不懂管理科学,以为兵越多越好,结果自己上了自己的当。尔朱荣还算天分好,虽然百万大军指挥不过来,但也没溃散,而且他脑子很清醒,我打不过你老陈我还打不过元颢吗?带着百万大军两三下就把正在洛阳当皇帝的元颢踩扁了,失去后勤来源的陈庆之也就很自觉地跑路了。

在杀光前朝君臣、扑灭元颢反攻后,尔朱荣连续废立了几个小皇帝,掌稳了朝政,估计正在筹划着篡位称帝,重大意外却发生了。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尔朱荣立的小皇帝轮到了二十三岁的魏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估计尔朱荣都不一定认识那个“攸”字,不过他也没兴趣认识,魏帝只是他的橡皮图章,用得着把条纹都看那么仔细吗?魏孝庄帝却不这样想,他恨死了尔朱荣这个凶残暴戾的权臣,一心想杀了他。但尔朱荣大权在握,怎么杀?历史上只有董卓杀少帝,还没听说少帝能杀董卓。然而魏孝庄帝无法通过正当游戏规则铲除权臣,压抑日久,终于产生变态心理,他决定通过一次技术犯规来达到目的。

除了外镇主力部队,禁宫戍卫也都是尔朱荣的人,起兵杀他自然没门儿。而百官都不能携带武器上殿,谁想夹带武器在和尔朱荣见面时暴起刺杀之也不太可能,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皇帝自己。

对,皇帝自己是可以佩剑的。尔朱荣和他的部下也都没想到皇帝自己会来搞刺杀。其实这招秦王子婴用过一次来刺杀赵高,但尔朱荣这些人估计连子婴是谁都不一定听说过,于是放心大胆来上朝,被魏孝庄帝一剑劈个正着。这一剑下去不管权力大小,横竖是个死。

这当然是一次严重的技术犯规,政治斗争就应该用政治方式来进行,搞刺杀本来就不对,还皇帝亲自来刺杀,还是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傀儡皇帝。你那一剑不顾政治,好比球场上技术防不住人家,就不顾技术把对方踹倒在地,这就犯规了。大家当然不能承认魏孝庄帝这次得分,作为犯规的惩罚就把他杀了,但尔朱荣这个人也活不转来了。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盖不住场面,原亲信冀州刺史高欢在北方起兵,灭绝了尔朱氏,杀入洛阳又废立了一大堆元某皇帝,成为新的权臣。但是到二十三岁的魏孝武帝(元脩)时,这人又搞犯规动作,这次不是皇帝搞刺杀,而是很有新意地逃出了洛阳!所以,魏孝武帝还有个谥号叫出皇帝,大概就是这意思。出皇帝和长安守将宇文泰联系好,他逃出高欢的魔爪,他们君臣在长安重建中央,他就成了真皇帝了。这位年轻人不但和魏孝庄帝一样暴躁,一样不守游戏规则,而且智力更低——逃出了高欢的魔爪,但凭什么认定宇文泰就不是尔朱荣而是诸葛亮?他逃到长安,理所当然地就被宇文泰控制起来。

高欢见皇帝撒腿跑了,肯定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只好另立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这边宇文泰也很快弑杀魏孝武帝,另立宗室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西两魏都推行大鲜卑主义,高欢从血统上讲是汉族,但文化上已经完全鲜卑化,甚至根本不会说汉语,所以也从来没人认为东魏包括后来高氏建立的北齐是汉族政权。而宇文泰更是一个强烈的大鲜卑主义者,而且是一位鲜卑古典主义者,他不但不准鲜卑人汉化,还想把汉族鲜卑化。宇文泰要求西魏宗室将元氏又改回拓跋氏,并给汉族将领赐鲜卑姓氏。隋唐两朝分别为西魏汉将杨忠、李虎的后裔建立,他们在当时都被赐了鲜卑姓氏普六茹、大野。然而两魏的鲜卑化在本质上又有差别,高欢的统治建立在鲜卑各部的支持上,除了他本人的血统,东魏是一个很纯正的鲜卑政权。而西魏相反,尽管宇文泰做了大量胡化的表面功夫,但这个政权的实质在汉化。尤其是宇文泰重用汉相苏绰,用汉式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国家和军队,他觉得汉魏官制太复杂,让苏绰改定一套周代官制。一个要鲜卑化的国家重拾周礼,按孔子的标准来看,比南朝更汉化。宇文泰还将任免地方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他自己),经济上劝课农桑,恢复均田,这分明是在建立一个汉式的社会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鲜卑化是指把非鲜卑民族转化为一个具体的鲜卑习俗的民族。但所谓汉化则并不一定是转化为具体的汉族,只要建立单一制中央集权、汉式帝国的组织结构体系,构筑平行化的公民社会,无论在狭义的民族风俗上幻化成什么族,本质上都是在汉化。这个道理后人作为事后诸葛亮可以了解,但在当时,即便英雄盖世如宇文泰也难免要上当。宇文泰推行府兵制,打造汉式帝国,不经意间已将西魏引向了汉化方向。

宇文泰让苏绰设计了一套府兵制,规定鲜卑人当兵,驻扎在某地(府),当地汉人务农,供给这支军队。这本意是隔离鲜汉民族,并防止汉人建军。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兵源将源都越来越紧,不得不大量收编关陇地区豪强自发组织的民兵。这些关陇豪强和他们组织的民兵当然都是汉人。在军队指挥体系上,宇文泰建立起一套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军队体系。柱国大将军是最高一级,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独孤信、侯莫陈崇、李虎、李弼、赵贵和于谨。其中宇文泰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