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犀利说民国 >

第20部分

犀利说民国-第20部分

小说: 犀利说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载沣最关心的是房子问题。

原来的醇亲王府因为宣统皇帝在这儿出生,被尊称潜龙邸,成了圣地,任何人都不准居住,所以载沣决定建造一座新的王府。钱从哪里来,当然不需要贷款按揭,也不需要财政部拨款。专门由宗人府负责,独立核算,无需监督,花费上百万两,也只是小菜一碟。

载沣亲自参与设计,作为皇帝的爸爸,优雅的文艺青年,新府邸一定要卓尔不群,尽显王者风范,成为北京城的新坐标。同时配套设施要跟上,暖气要供足,电灯要装上,家具必须要意大利原木进口。载沣督促施工方加班加点,争取在春节之前完工,向新皇帝登基一周年献礼。

载沣想着怎么献礼,那是国家大事;草民想着怎么生活,那也是个人的大事。

腊月的一天,熙熙攘攘的北京前门火车站,几位青年男女走下列车。小伙很帅,姑娘很俏,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看得出他们是北漂一族。

首都就是好,虽然沙尘暴时不时地刮,生活适宜指数不高,但还是阻止不了无数个怀揣梦想的人去寻梦。

这些人穿着打扮像南方人,他们叫了几辆黄包车,来到琉璃厂东门,在火神庙西夹道小胡同租了一个很大的宅院,看来想在北京创业。

大年三十这天,爆竹声中,一块牌子挂出来了——“守真照相馆”。周围的邻居很纳闷,没听说过大年三十开张的,难道想双喜临门,讨个好兆头?或者说省点鞭炮钱?可是这些人排场很大,经常下馆子,用北京话来说花钱很冲。他们时常穿着洋服,看样子有点像留学生,不过那年头海归很吃香,一回来就赏举人、进士,很方便混进国家机关做公务员,不用开照相馆谋生。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地方僻静,不是闹市区,根本不适合开照相馆。

不过帝都人民头脑都很清醒,根本不想刨根究底,也懒得人肉搜索。这年头,越人肉、越想刨根究底,水就越深,弄得无心睡眠,何必呢?

这些人颇显神秘,白天出去,晚上回来,天未黑就早早关门。

神秘就是低调,不显摆、不炫富,邻里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关键是来照相馆照全家福还能享受七五折内部优惠价。

照相馆里的小伙子、姑娘们都有一个终极梦想,不是将别人的大头照定格在相册里,而是将自己定格在历史中。他们认定要实现的这个梦想,只有两个字:炸人!

年纪轻轻的,放着花样年华不谈恋爱、不考公务员,为什么要炸人?

道理很简单,要想救人,必先炸人。中国所有落后的根源都在于旧制度,归根到底,制度是人制定的,人死了,旧制度当然也存在不下去了,中国老百姓自然就会得救。

这次行动主要由三位年轻人负责,先从带头三哥说起。

【我的愤怒你买单】

带头三哥黄树中,四川人,二十七岁,职业:中学教师。

黄树中从小很喜欢读铁血的书,《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聂政、曹沫都是最爱。他没事就喜欢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揣颗炸弹兮去炸人”。

任何事情都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二十世纪初叶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黄树中明白可以学荆轲,但不可以只拿把匕首,那不能杀人,只能自残。所以黄树中千里迢迢赴日本留学,不想提高日语水平,只想学习制造炸弹。经人介绍,找了个耳聋的中国人学习制造炸弹,据说技术了得,研制的炸弹威力无比,耳朵都被震聋了。他被黄树中的革命豪情深深打动了,不收学费,只要管吃管喝就行了。

学了几个月,翻来覆去只是些简单的水银炸药制造法。黄树中很着急,改善了伙食,每餐是标准的四菜一汤,外带酒水。可还是老样子,依然没什么长进,原来是蹭饭的。

看来中国人的理论水平欠缺,黄树中又向一个日本人学习。这日本人培训费收得很高,整天只是书本的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的实验环节,原来是蹭学费的。

黄树中终于明白了:革命不是蹭出来的,是靠自己干出来的。他决定自己动手,让炸弹尽快响起来。买了八个铁壳和炸药原料,带回去慢慢琢磨。

回国后,毕竟是海归,这时日语很热,工作好找,在成都华阳中学堂任日语教师。

白天日语教师,晚上制弹专家。

黄树中孜孜不倦地在生化高科技领域徘徊摸索,他在等待一个奇迹:炸弹响起。不要黄金万两,只要炸人到底。

可是炸弹却始终不响。

炸弹不能不响,革命不能哑火,就如同男人不能被叫太监一样,这关系到一个男人最在乎的面子。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苦苦追寻的往往却在不经意间唾手可得。一次,黄树中手里的小刀无意轻轻划过散落在玻璃瓶口的药粉,只是轻轻划过,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但炸弹就是响了。轰的一声巨响,他念兹在兹的炸弹终于研制成功了。

庆祝,要好好地庆祝一下,十几年的梦想一朝实现,就在眼前。不过很遗憾,暂时庆祝不了,黄树中已成了血人,脸部及左手都严重炸伤。

炸弹啊炸弹,你真是个尤物,让多少人为你牵肠挂肚,让多少人对你又爱又恨。多少人为你而欢呼,泪流满面;多少人为你而受累,血流满面。

血流满面的黄树中被紧急送往医院,几个月后才康复。为了纪念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从此改名黄复生。

炸弹虽然响了,不过必须要改进下,安全第一,不能老在自己人手里爆炸。炸弹的用途不是让自己先倒下。黄复生和同志们找到一家铁山煤厂,厂矿在崇山峻岭间,道路蜿蜒曲折,外人很难找到。借办抽水机为名,大家在这秘密研制安全炸弹。

首先对炸弹形状进行改造,弹型如竹筒,上面有个螺旋盖,盖中间有个小孔如黄豆大小。炸弹内底中心安一铁茎,茎下粗上细,从小孔中穿出,茎顶端扣上四办火,一触即发。

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竹筒炸弹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放在家里,防潮防霉,不用当心随时爆炸;拿到外面,轻巧便携,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炸。总之,一切皆在你的掌控中,真是炸人的不二首选。

下一步,就等着炸弹再响了。

这么好的炸弹,当然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大伙儿一商量,就近试试它的威力。成都是四川行政中心,就选这儿。

计划定在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是慈禧的生日,俗称万寿节,成都所有的官员都聚在一起,遥望北京,共祝愿皇上、皇太后万寿无疆。

这时一颗炸弹顶十颗,省时省力省钱省炸弹。

第一步是运炸弹,特意选了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不引人注意,雇了顶过街轿子,将炸弹用毛巾包裹放好,进城时就这样敞开轿帘,卫兵扫了一眼就挥手放行。

第二步是联络,新军、巡防营、帮会都有内应。到时以放火为号,火光一起,同时行动,炸弹、鸟枪一起点火。

因此最关键的是放火。

谁来点燃成都革命的第一把火呢?当然是黄复生,他为革命流了这么多血,历史应该由他来创造。

黄复生在城门附近的客栈租了个房间,十月初九深夜,他开始行动了。在地上铺了厚厚的几层草,上面洒满洋油,再把木床架在上面。

点火完毕,黄复生迅速锁上房门离开。

一气呵成,完美!黄复生闭上了眼睛,仿佛看见了熊熊的火光中,一声声的巨响,所有的官员都在“万寿无疆”声中顷刻灰飞烟灭。

成都,今夜在浴火中重生;成都,今夜请将我记住!

可是,火,终于没有完全燃烧起来。

为什么?

很简单,刚刚起火,客栈老板很快发现给扑灭了。

也不能过分责怪黄复生,只能说刚开始干革命,处于幼稚期,经验不足。

火没烧,炸弹没响,同志们都散了。

可还有在城内的千余名会党,许多人都从大老远赶来。不能就这样叫他们白跑一趟,革命也要讲究礼尚往来,不能让人吃亏。最好的办法是筹资遣散,给一笔盘缠费。可黄复生等一个个清贫如洗,哪有钱?

没钱麻烦就大了,人不散,天一亮所有同志都会暴露。

正好有位同志的哥哥在外地做县令,给他一笔钱叫在成都买个丫头。关键时刻,这位同志深明大义,对不起了哥哥,为革命大业只能先挪用你的钱了。

好不容易大伙儿都安全撤退了,黄复生却相当纠结郁闷。炸弹响了,却放倒了自己;火点燃了,却很快被扑灭了。他总结了经验教训,看来自己只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做不了运筹帷幄的大将。

黄复生暂时和成都挥挥手,他要北上寻找另一位更厉害的角色,目的只有一个,让炸弹响得更彻底。

成都,今晚请将我遗忘;炸弹,明天请记得你我有约。

【科学达人】

黄复生要找的厉害角色也是四川人,喻培伦,一位愤青,自署“世界恶少年”。他自小就信奉一个真理,要想推翻恶政府,自己必先恶。座右铭是:以恶对恶,以暴制暴。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恶人呢?很简单,怀揣炸弹去炸人!

喻培伦是个科学达人,钟表、机械,样样无师自通。二十岁那年,到日本留学,专攻化学和摄影。后考入日本最好的医校千叶专门医学校,专攻药学。此校是清政府规定的官费五校之一,学费生活费国家全包。

喻培伦在日本结识了俄罗斯党人,学习银制炸药。他自建实验室试验,但是此方法安全系数低,极危险,成本高。也是偶然的不经意,轰的一声巨响,炸弹响了,喻培伦却倒下去了,左手被炸残,从此江湖人称喻一手。

此后,又陆续有革命同志在自己造的炸弹旁倒下。

共同的创伤让黄复生和喻培伦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思索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炸弹响得总不是时候?为什么意外总出现在我们这群草民身上?为什么奇迹出现时就是我们倒下时?

我们不要奇迹,我们只要敌人倒下!

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炸弹。

喻培伦苦苦思索,终于找出问题症结所在。银造的是爆药,爆药,顾名思义,随时随地都可以爆炸。它和炸药有区别,炸药本身不能爆炸,只有起爆剂引燃才能爆炸。因此喻培伦重点改进引爆装置,以香港屯门岛作为基地。香港是自由港,对来往货物盘查很松,炸药等武器运输不易发现。

终于,喻培伦成功攻克当时世界性的难题,发明了电流发火、化学发火、钟表定时发火(定时炸弹)等赶超国际的炸药引爆装置,这就是安全炸药。它放在手里,无论你握着、拎着、抡着,绝不会响。扔出去,无论你以什么姿势,站着、坐着,或是躺着,只要落地,必定巨响。

喻培伦虽然只有一只手,但他对革命从来不留一手,无私地将自己的炸药心得《安全炸药制造法》奉献给同志们。革命党人手一册,路上、枕上、马桶上,无数个日日夜夜,同志们将它作为革命的葵花宝典,研究它、琢磨它,为它痴、为它狂,目的只有一个:怎样炸人?

从此革命党人中流行一句话:要想炸人,快找培伦;培伦不出,敌人不倒。

事实雄辩地证明,一只手同样可以干出惊天之举。把安全留给自己,把危险扔给敌人,这才是杀手中的杀手。

安全炸药制成了,杀手也算基本炼成了。先试试手吧,两江总督端方正准备调任直隶总督,就找他下手。

喻培伦、黄复生精选了优质炸药,先在屯门岛做实验。找来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