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校对版)-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绦峙扇耸郑辖酉吕闯鲎募父鋈恕
当天晚上,关于这几个出庄者的行踪报告,也呈到了皇帝的案头。
皇帝仔细读了一遍,不由得失笑:“楚王太妃联系这些人,是想做什么?不过是几个大营里二三等的武官。手里即便有几个人手,顶多也只能调动数百人马,加起来还不到三千!而且这三千人还是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们的上司夺去指挥权的。当初湘王带着近万兵马。也没能围住皇城,这三千又能做什么?那几个文官,更是不管用!”
他的心腹太监小林子在旁笑道:“楚王太妃一定是糊涂了,幸好那几个官儿没跟着她一道犯糊涂。皇上虽年轻,却是圣明天子。谁会听她一介妇人的指派?”
楚王太妃联系的人,全都拒绝了她的要求。也不肯写回信让人带回去。不过他们也不象是要跟她翻脸的模样,还厚厚地打赏了送信的人,让他们捎话给太妃,说是老王爷与郡王爷有令在先,他们不敢违抗。
楚王太妃虽然一心觉得自己不必依靠丈夫儿子,就能支使得动这些实权官员,但事实上,没有老楚王和楚郡王开口,他们谁也不会买她的账。他们的忠心是给老楚王的,老楚王儿子的命令,他们或许会在犹豫再三后勉强听从,但楚王太妃?他们要效忠的可不是一介妇人。若老楚王真有意要反,那也会自行联系他们,犯不着让太妃代劳。
他们手中握有实权,不是不知内情的外人,即便惹恼了太妃,他们也不会害怕。老楚王可不是为了美人不顾手下的昏庸之主。
皇帝看着底下人报上来的消息,虽有些恼怒那几个文武官员仍旧对老楚王父子忠心耿耿,拒绝楚王太妃的指使,不是因为忠于他这个皇帝,而是因为还未收到老楚王的命令,但楚王太妃的阴谋落空,他还是挺高兴的。
他吩咐小林子:“悄悄派几个人,到这几位大人府上去,问他们今儿楚王太妃派人过去,都跟他们说了些什么?”
小林子怔了怔:“皇上,您这是……”这不是打草惊蛇么?
皇帝却不在意:“他们不是蠢人,楚王叔更是聪明,该怎么做,他们心里有数。”况且,这也是他给他们最后的机会。他就是要让那些人知道,他清楚他们跟楚王府都有些什么勾结,若是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向皇家表明立场,也不必再待在原本的位置上了。
小林子见他拿定了主意,只得遵命行事。
先帝给皇帝留下了一支秘密的情报力量,人手不算多,但都很能干。皇帝接过手后,因曾经从姐姐青云那里时不时听到些情报战之类的小故事,受到了启发,便下令扩充情报队伍,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支情报队伍没有执法权,只负责收集情报、刺探消息和监视有异心的宗室或官员,平日里就交给小林子管辖。小林子是皇帝还是东宫皇储时就在他身边侍候的近人,当年从行宫逃离时,曾为救皇帝受了重伤,被青云派身边的大丫头安置在附近的佃户家中躲避和养伤,伤愈后被接回宫中,一直极受皇帝的宠信与重用。
小林子在这方面确实很有些才干,手下的人行动也迅速。皇帝的警告没多久就传达到那几名文武官员面前。而此时,他们已经分别给老楚王送去了急信,告知接到楚王太妃密信之事,也从老楚王那里知道了他的态度。他们便拿出了楚王太妃的那封密信,交给前来讯问的内侍,作为自己仍旧忠于皇帝与朝廷的证据,上呈御览。
楚王太妃以为派出去的信使已经带回了自己的密信,事实上这些信使因为都是粗使仆役,没一个识字,也被送信的对象发现了这一点,还回来的密信,其实都是那些官员让人重新抄写的赝件,当她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而那些官员留下真件,原本是要预备老楚王查问的,没想到最终却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看着那些密信,微微一笑,便丢到了一边:“把这些东西,连同先前打探到的情报,整理两份,一份送去老楚王那里,另一份送给楚郡王。小林子,你亲自跑一趟,告诉他们,朕信任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好生管束家里的人。”
小林子应了一声,又顿了顿:“皇上,方才底下人又送来了最新消息,楚王太妃派出来的人,有一个夜里在清河县主位于京城的宅子外头徘徊,似有监视之意,该当如何是好?”
皇帝微微皱起了眉头,但很快就松开了。他的大皇姐身世如何,楚王太妃是心知肚明的。若她打算揭穿此事,他也可以趁机还皇姐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不必慢慢等上十年八年,再一级一级地给她封上去。至于说暴露当年的真相,会不会影响到太后和他的地位,他倒是不怕的。先帝早有密旨留下,宗令那里也早有备案,还有温郡王太妃为证。若真相公之于众了,相信楚王太妃的麻烦会更大。
楚王太妃看来真是糊涂了,她还想做什么?
第八十章 发觉
皇帝第二天一早,就让人把楚王太妃的动作通知了青云。
青云接到信时,正在温郡王府后街的小宅里,听说有人在自家外门监视,顿时吃了一惊:“那人现在还在吗?”她倒不是怕楚王太妃闹出什么夭蛾子,只是让人发现她不是住在温郡王府里,未免有些麻烦。
来传信的内侍则笑说:“县主不必担心,奴婢进府前,已经让人去瞧过了。那人想必只是来盯几眼,如今已经离开了。若县主不放心,不妨让底下的护卫多多留意。”
青云沉默了一会儿,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法,便暂且将此事放在一边,问:“皇上可有说对楚王太妃有什么安排?”
“皇上让人把消息递给了老楚王爷与楚郡王,楚郡王今儿一大早就进宫向皇上请罪了,老王爷住在城外,大约要晚些时候才会有动静。但皇上说,两位王爷都是忠心耿耿的,只要他们把家里的人管好了,这件事皇上暂且不会追究。”
暂且不会追究,也就是说,若再有下一次,就不好说了?
青云理解皇帝对楚王一家仍旧宽容以待的做法,现在的藩王真真正正只剩下这一家子了,先帝与老楚王当年兄弟二人曾患难与共,在夺嫡之争里艰难生存下来,先帝登基后,也遇到了许多难处,包括罗氏一族的叛乱,还有淮王等几位藩王掀起了乱子,老楚王由始至终都站在先帝身边支持他,可以说是先帝最信任的一位兄弟。若不是后来有了谋逆的嫌疑,老楚王大概还能在当今皇帝继位后,以摄政王的身份权倾朝野,而不受皇家忌惮。
先帝念及多年的兄弟之情,加上楚王一脉的谋逆从未造成过重大影响。便在临终前交待儿子,对楚王府一家多多优容。皇帝虽然心中仍存忌惮,但他对楚王府一家,确实是很宽仁的,只要他们不惹事,就由得他们安享富贵尊荣,有些不大不小的乱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由得他们去了。但如果楚王府一家子有了半点异动,这些优待就会立刻被收回去。老楚王也好,楚郡王也好。都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这几年,他们也一直安分守己。
虽然这回楚王太妃闹出了事。但只要两位当家的男人没有异动,那就一切好说。
青云心想,楚王太妃是不是被丈夫儿子纵容太久了,真以为自己能只手遮天?不过看着她这样野心勃勃、自信满满地要大干一场,却因为家里的男人都不赞同。原本对她毕恭毕敬的官员们就丝毫不理会她的想法,不但断然回绝她的要求,甚至还公然哄骗她派来的信使,扣下了致命的罪证,这算不算是身为古代女子的悲哀呢?
事实上,楚王太妃过去之所以能呼风唤雨。都是托她丈夫儿子的权势的福,而她丈夫儿子的权势,又是因忠君而来。一旦忠君这个前提没有了。权势随即就会消失,毕竟过去甘心追随她丈夫的官员们,很多都是冲着老楚王是皇帝最信任重视的兄弟这一点来的。而当君主赐给他们家的尊荣没有了,楚王太妃能拥有的权势自然大打折扣,若她丈夫儿子连仅剩的权势都不愿意与她分享。她还能有什么倚仗?
如果那些权势是她自己努力挣来的,想必她也不会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可她有能力靠自己去挣来权势吗?
青云对此深表怀疑。在她看来。楚王太妃心狠手黑,却未必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当年偷龙转凤之事做完后,还留下这么多破绽,又管不住自己的行为,随心所欲地做了许多过分又惹人怀疑的事。试想,如果她当年没有给清江王送毒药,如果她没有让乌云跟自己交换,并将自己送走,如果她没有烧死姜钧一家……事情的变化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青云心中隐隐有了更多的信心。她要面对的并不是个十分难缠的敌人,不过是一个心计有限但手段很狠的女人而已,而且这个女人现在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势力,反而她本人身后站着皇帝与太后,这个国度里最有权势的人,她有什么好怕的?
青云的脸上重新露出了微笑,她对内侍道:“你去跟皇上说,我都知道了,会多加防范的,请皇上在宫里也要多加注意,提防有心人的算计。”她忽然记起皇帝提到,楚王太妃派出那些人手之前,可能见过驻守皇城西门的一个侍卫,忙问:“楚王太妃见的那个侍卫,叫什么来着?”
“叫小张,奴婢已经让人去皇城西门查问过了。那个小张是前几个月才新调过来的,资历虽浅,却没什么来头,看着似乎很可靠。但直到昨日,才发现他有个表姨妈在楚王太妃住的庄子上当差。皇上的意思是,不要打草惊蛇比较好,且留着他,看楚王太妃在皇城里还安插了些什么人。这事儿会交由罗统领负责。”内侍没有隐瞒什么,皇帝有话在先,清河县主要问什么,尽管告诉她。
青云无意插手皇帝的钓鱼行动,但她隐约对这个小张有些印象:“我好象见过这个人。我每次出入宫门,基本是从西门走的,这两个月,似乎就有这么一个人时常在我马车前后转悠,有时还会跟我的护卫搭两句话,或是跟我的车伕问声好。我手下的人跟守西门的几位御卫出身的小将军都相熟,见是他们的同僚,也不好太冷淡,打声招呼是常有的。不过有一个护卫曾经跟我提过,说这个小张侍卫曾与他叙了同乡,要请他吃酒。他当时却不开脸面去了,回家后却觉得不对劲儿,说喝得半醉时,小张总是缠着他问起我们家的事。我家护卫说,我是个县主,总有外头的男人打听也不是个事儿,就没再理会他了。如今想来,这小张还真有些诡异呢!”
内侍顿时严肃起来:“请问县主,是哪一位护卫大哥提醒了您?”
青云便把那护卫的名字说了,道:“他今儿就在前院当值。一会儿你出去时,找他问问细节就好。”
内侍连忙应下。
青云又问了几句细节,然后给了他一个上等赏封儿,便送走了他。回头静坐细想,她就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她这处小宅,紧紧挨着温郡王府,又正好座落在王府后街,周围住的邻居,除了温郡王府,便是王府的家生奴仆。也有几户是远支的小宗室。附近一带只有几家商铺,基本是王公贵族的居住区,那前来盯睄的人若要装成摆小摊儿的或是沿街小卖的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