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校对版)-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容得下丫头婆子们跟着我,不然我该怎么办?后来他只带走我一人时,我真真是脚都软了!”
青云只得再三安抚她:“没事的,他只是想从你那里打听我的消息,估计是龚大人送到京城去的第一次急报被他老婆的舅舅截下来了,传到了他手里,他知道你与我交好之事,才打上了你的主意。只要你把我的下落告诉他,他不会难为你的。”
“你说得倒轻巧。”周楠小嘴一撅,“我虽然怕得要死,却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若我把你的事向他透露一句,我自己就先惭愧死了,还用得着他动手?你这么说,难道是小看了我不成?”
青云想起她今日害得那样,却还是没向楚王世子透露半句话,果然是好姐妹,便笑着搂了她一把:“好姐姐,我知道你是最信得过的,今天谢谢你了!”
周楠脸红了一红,拍了她一记,也就饶过她了,不过马上又说起了今日楚王世子的异状:“奇怪……我瞧世子今儿的语气,似乎真没打算伤你性命,难不成他真的心疼你这个妹妹?”
青云很是不以为然:“他今天摆明了就是要把我抓走的,你还真相信他不会伤我?他对自己亲妹妹都那么冷淡,跟我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又能有什么情份?那一定是他装的!又或者……”她顿了顿,“他也许暂时对我没杀心,但要是我真的碍着他了,他也不会手软。”
青云就是楚王妃残害宗室血脉的证据,又跟楚王府“勾结东秦”一事的见证人,不可能对楚王世子没有妨碍的。周楠马上就领会到了青云的言下之意,不由得为她担忧起来:“那你怎么办?今日他走得这样干脆,定然还有后手。不如我们别再出府衙了,等他离开了锦东再说?”
青云打趣她道:“方才嬷嬷们劝你时,你是怎么说的?怎的忽然就改主意了?”
但取笑归取笑,青云深知自己小命要紧,如果府衙这重重深宅真能保护她,那她就宅上些日子又如何?
自第二天起,她还真的就宅起来了。不但没有出府衙半步,甚至还搬到了周家与周楠为伴。刘谢对此是非常赞成的,他昨天都快吓死了,今日还需要出城公干,他却只想着告假:“若我一出门,青丫头又遇到危险了,该怎么办?”
青云笑着推他出门:“没事没事,我在这里住得好着呢,深宅大院的,又有那么多下人围着,能遇到什么危险?”
刘谢叹道:“昨儿你们何尝不是带着一大群人?不也一样出了事?真到出事时,想后悔就来不及了。”又埋怨说:“余嫂子也是的,昨儿忽然出了门,也不打声招呼,若不是杏儿和林三恰好遇上桃红,及时禀报了知府夫人,还不知会出什么事呢!若是她在家里,马上就能求见姜五太太,省多少事!”
青云有些疑惑:“余嫂子可说了她昨天上哪儿去了吗?”
刘谢摇摇头:“问了,可她说是出门买东西去了,只一味磕头赔罪。我也不好多问。”
周康从后院走了出来:“怀德兄,我们该到前衙去了,走吧。”又转向青云:“楠儿胆子小,昨儿受了惊,就拜托姑娘多多陪她了。”青云笑着说:“大人放心,我会陪着她的!”
周康笑着与刘谢一道出了门,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通往前衙的夹道上。今日他们起得早,路上不见有什么行人,想必大部分官员都还在家中吃早饭呢。他昨日离开工地时走了匆忙,还有好些事情没跟龚知府说清楚,便与刘谢商量着,一会儿先去找龚知府说话。两人走到了官衙后堂,打算先去见龚知府,却看见那后堂门前有人站立,那背影颇为眼熟。
周康脚下一顿,面露惊疑之色。那人不是锦城知府乔致和么?他怎么忽然来了?
第四十五章 对策
龚知府看见乔致和时,同样大吃一惊:“友仁兄,你怎么来了?!”
乔致和的形容还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狼狈,听了龚知府的话,他掏出一封信:“这是你给我的急信,看了信里的内容,我哪里还能坐得住?”
龚知府急得直跺脚:“你不该来的!楚王世子很可能还在这城里呢,万一他发现了你的踪迹,知道你也是知情人,定然不会放过你。到时候,还有谁能将他干的这些事禀告皇上?!”
乔致和漫不经心地拉开椅子坐下:“慌什么?我是乔装而来,又是连夜赶路,进城时天刚亮,与我打过照面的不是守城的士兵,就是街上走动的本地贫苦人,或是做小生意的,我先前来时就见过,并没有生面孔。只要我行事隐秘些,外人怎会察觉?楚王世子通共没跟我见过几回面,就更不可能认出我来了。”
龚知府还是埋怨个不停:“即使如此,你也不该来!我本是相信身后还有一个你,才放心将信匣送到你手中,原指望你能尽速将密信送回京城,避开楚王府与定国公府的围截,那样即使我有个万一,也死而无憾了。没想到你却到我这儿来了!万一坏了我的事,我到了黄泉也要怨你的!”
乔致和瞥了他一眼:“行了,我还能不知道事情轻重么?你信上说的不是小事儿,虽有密信,但我也要把事情经过问清楚了,才好向皇上禀报。你放心,我今儿就走,晚上就能回到锦城,明儿一早就亲自把信送回去。无论是楚王府还是定国公府的人,都绝不会拦住我的去路!”
龚知府一怔:“你亲自送信回京?这怎么能行?!”乔致和乃是吏部任命的锦城知府,任期还长着呢,此时又没到年终述职的时候,无故是不能离开辖地的。如果真的无故回京,就算皇上不追究,其他朝臣也绝不会放过!
还好乔致和并没有吊他胃口太久,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原来是定国公年纪老迈,夏天时因为贪凉,生了场大病。拖了几个月还不见起色,而且眼看着就要不好了。乔致和收到了家书,定国公府那边已经为他告好了假,他得尽快赶回京城去,说不定这一去就几年都不会回来了。万一定国公去世,他这个儿子是要守上三年孝的。
龚知府听得呆住了,乔致和坐镇锦城府。原是皇上定下来的,与坐镇锦东的他合力把持好整个东北边境,若乔致和因为守孝而不得不离任,那会不会坏了皇上的计划?他担心地道:“皇上应该会夺情吧?若你真走了,谁知接任的会是什么人?”
乔致和倒不象他这么担心,反而安慰他说:“没事,我去守孝了,皇上自有安排。即使我不能回来。我们也不会吃亏。你忘了?楚王世子妃是我亲侄女,若我父亲当真病故,她这个嫡孙女是要守孝的。还有她老子,我那个世子大哥也同样要守孝,定国公府要暂时退出朝廷。楚王府也就少了一个助力。西北那一位虽然位高权重,毕竟离得远,只要皇上下手够快,那位难道还能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为楚王出气不成?他愿意,他手下的人也不是傻子呀?!”
龚知府苦笑了下,心中的忧虑倒是减去了几分:“你也别想得太好了,楚王世子妃要守孝,但世子却用不着。还有那些一向与定国公府亲近的文臣武将们,非亲非故的不必穿麻戴孝,却有可能因为国公的名头落到你那兄长头上,反而更坚定地站在楚王世子那边了。倒是定国公若当真亡故,他这个孙女婿是一定要出面的。这么说来,他大概不会在锦东逗留太久,等他走了,我也能松口气了。”
乔致和正色道:“我正要跟你说这件事。虽然楚王世子不会在这里逗留太久,但需得提防他狗急跳墙。那位青云小姑娘一直留在府衙里,也不是个事儿。谁知道楚王世子手下会不会有一两个懂得飞檐走壁的能人?官差都在前头当差,万一他们潜入后衙,要掳人也好,要杀人也罢,有谁抵挡得了?”
龚知府忙问:“那友仁兄你有什么好法子?”
“我的法子很简单。”乔致和冷冷一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你与周康、刘谢两位可以分别到城外不同的地方公干,楚王世子身边人手有限,又用不了几日就必须离开了,他不可能有时间将你们逐一击破的。至于青云小姑娘,你把她交给我,我带她一同回京城去!无论我们送多少密信密报给皇上,都比不得一个活生生的人证!”
龚知府眼中一亮,猛然击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果然好对策!任凭楚王世子在这里找多久,都是白搭,青姑娘已经动身回京去了!只要皇上见到她,就凭那个长相,还用得着什么证据呢?她既可证明楚王妃当年曾经杀庶女、焚族人,也可以证明楚王府亲卫曾在边境截杀信使,更可以证明楚王世子擅出京城,带兵闯入锦东城胡作非为!只要有她在,皇上就有足够的理由处置楚王府,事情的真假反而不重要了!”
乔致和笑了笑,心中也同意对方的说法。其实他也有些懊恼,明明他比所有人都要先看见姜青云,也知道她是姜锋义女,身世成谜,更常常接触皇族宗室,知道皇家人的长相特征,为什么他就认定了她是姜家女,却从没有怀疑过她的身份呢?还好现在并不算太晚。
不过龚知府很快又有了另一个顾虑:“不知青姑娘可会答应?我记得楚王府亲卫截杀她时,她也曾误以为对方是受东秦人指使而来,但过后发现实情并非如此,就立刻来找我说明真相。她说,这谋逆之事一出,定会有无数人家给楚王府陪葬,她不想因为一时气愤,就连累了不相干的人。我担心她会不愿意在朝上为楚王府与东秦勾结一事作证。”
乔致和却笑道:“那位小姑娘聪明得很,心地虽然良善,但需要下狠心时。她也不会退缩。皇上要铲除的只有楚王府及其党羽,不相干的人自不会理会,只要那小姑娘明白这一点,是不会不愿意的。楚王世子都上门抓人了,你当她真是个好性儿的么?你若不信,尽管问她一声试试?”
此时的青云正陪着周楠说笑。眼见着好友渐渐不再觉得惊恐,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她总算放下了心。
周楠每日要做的事其实比她多得多。她只要管理好刘谢家的内务,偶尔替他操办一下人情往来上的事,就能闲下来学习自己想学的技艺了。但周楠要掌管的家务比她多,要处理的人情往来比她烦琐,要学习的东西也比她丰富。就连每日穿衣梳头戴什么首饰,都比她讲究,因此空闲时间很少。她们只闲聊了一会儿,就有无数个婆子前来回话,等周楠终于把所有事都处理完了,她也到了每天固定的练琴时间了。
周楠的琴艺很不错,水平不是青云这种初学者可以比的,两人若同时在一起练习。只会互相干扰,因此青云就暂时回了自己家。
她在家里连椅子都没坐热,龚家就送了帖子过来。请她去说话。来送帖子的是龚夫人身边的心腹大丫头,听她的语气,似乎事情有些急。青云心中怀疑是楚王世子那边有了消息。连忙整理了一下衣饰,便随她走了,连丫头都没带。
到了龚家,那大丫头请她在小花厅里坐了,上了茶便退了下去,龚夫人却一直不见踪影。青云一看就知道请她来的并不是龚夫人,心中越发笃定是龚知府有话要说,便一直安心在那里等待。谁知没过多久,就有人来了,并不是龚知府,而是姜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