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去,神态异常活泼,不时地在里根总统面前对秦俑指指点点,讲些只有他们两个
才能心领神会的风趣语言。突然,南希猛地抬起头,惊恐地望了一眼俑坑上面的人
群,似在寻找着什么。马青云及时捕捉到了南希稍纵即逝的神情,她知道,这位夫
人一定是想起了丈夫的安危。
在陶马前,里根总统瞪大了眼睛静静地望着。他情不自禁地抬起右手又踌躇地
停下,回头礼貌地问马青云:“我可以摸一下马呜?”马青云迅速望了一眼身边的
省长李庆伟心照不宣地请他抉择,李庆伟略作沉思后回答:“我们请您来,当然可
以摸一摸。”里根轻轻地把手放在马背上,慢慢地从前向后移动,一直到马屈股。
突然,他猛地把手从马臀抽回,神态严肃地说:“它不会踢我吗?”“不会的,对
于远道而来的贵客,它绝对友好。”马青云说,众人为里根的幽默哄堂大笑。
马青云知道这位美国总统有爱马的嗜好,便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这匹马塑
得双耳如削,鬓如风云,鼻翼微张,目视前方,似在引颈长鸣、又像扬蹄欲奔。静
中有动,动中寓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卓越的雕塑艺术水平……”里根和南希静
静地听着,不时打量陶马的全身,显出兴奋之情。南希伸手指着马肚子上的一个圆
孔,示意里根注意。
“为什么这马的肚子上还有小孔?”里根躬身看着不解地问。
“当年陶马是分别用模子和雕刻手法配合制成的,马的头部和腿部是实心的,
而马的肚子却是空心的。据我们的考古学家和雕塑艺术家分析,这个圆孔是工匠们
当年特意留出来的,被称为排气孔。这样,陶马在烧制时就不会出现裂痕,同时也
减轻了马腿的承受力……”对马青云的解释,里根不住地点头。
离开时,里根又伸手拍拍马后背:“这陶马的制造工艺真令人叹服。”里根总
统猛转身,差点和一个无头俑相撞。”这个俑为什么没有头?”他问。
“俑头和俑身是分别制作而成,待烧制后才组装到一起。这俑头拿下来,也可
以装上去。这个俑头没有装上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俑身内部的情况。”马青云说。
里根眨眨眼,又风趣地说:“那就把我的头给它安上吧。”众人再度大笑,他
本人则笑得最为响亮。
随后,里根凑向陶俑问道:“这俑有多高?”“1 米85 以上。”马青云答。
里根抬起右手从无头俑的脖子水平移向自己的脸庞,耸耸双肩,微笑着道:
“看来我没有它高。”参观时间就要结束,李庆伟省长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在坑
中合影留念,并向坑边等待的记者作了个手势。几百架照相机,摄象机一齐对准坑
底,里根夫妇站在一起,接受记者的拍摄,大厅再度亮起耀眼的光芒。里根和南希
越靠越近,两只手握在一起,里根轻轻捏捏南希的手背,南希反过来按摩里根的手
心,作着一种别人不易察觉也无法明白的感情交流。
亮光不断闪烁,坑上的记者们开始为争抢合适的拍摄角度而相互挤抗起来,有
一名女记者从栏杆上被挤下,多亏她迅速抓住栏杆的一侧才没有栽入坑底。有机灵
者见在此无法取胜,便跑到另一侧架起相机对准里根夫妇,高声喊道:“总统先生
转过身来,转过身来。”里根听到喊声,同南希一起转过了身子。记者们又随之哗
地涌到旁侧,争抢起拍摄位置。大厅的气氛空前高涨。
预定时间已到,里根携夫人面带微笑,向记者们频频招手致意,在刺目的灯光
中走出俑坑。里根走到大厅入口,猛地转过身,对着兵马俑军阵喊了声:“dismiss
(解散)。”“噢——”几乎所有的外国记者都哄笑欢腾起来,不懂英语的记者则
以为又发生了什么惊人的事情,拼命挤到前方糊里糊涂地跟在里根夫妇的身后,向
铜车马展室涌去。
不大的铜车马展室,几乎被记者全部占领,只有一个狭小的空间勉强让里根一
行立身。这种对总统人身安全极为不利的环境和氛围,促使马青云必须作简单的解
说,以便让里根夫妇迅速离开。
“这车是青铜的吗?”南希听完马青云的讲解,怀疑地询问。在她的眼里,这
车马似乎不是古代的青铜制造物。马青云不得不再作补充解说:“不仅车、马、人
是青铜铸成,就连马车上的挽具,例如缰绳、笼头以及马头上的装饰也是金质的。
车马总重量为2200 多公斤,由3462 个部件组成。其中金质部件700 多件,约3
公斤余,银质部件900 多件,约4 公斤余。这是迄今中国乃至世界发现的最早的挽
具最齐全、装饰最华丽的古代铜质单辕车。”里根夫妇的额头贴向展柜,瞪着眼睛
仔细地观察,似在验证马青云的解说。当马青云讲到“车棚盖呈椭圆形,车箱为正
方形的构造方式,应证了历史上记载的天圆地方的说法,坐在车中尤如在天地之间
的习俗”,里根和南希惊喜地相对一笑,转向马青云。里根总统轻轻地摇了摇头:
“真有意思,想不到这铜车马还有这么大的学问。”里根夫妇尽管此时游兴未尽,
在展厅恋恋不舍,但已超过规定时间,不得不迅速离开。在接待室道别时,里根和
南希分别签名留念,最后加盖特制的英文和中文并排的印章。
总统的中文名字是:罗纳德·里根。
夫人南希的中文名字是:彩虹。
里根夫妇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行,各国新闻界几乎都迅速作了报道,并引起
国际性的瞩目。在所有的报道中唯独香港的一家报纸更别出心裁而耐人寻味,大块
的文章配有里根在俑坑摸马的巨幅照片,醒目的文章标题是:
“里根总统拍中国马屁”。
尼克松被困秦俑馆
1972 年2 月21 日,中南海丰泽园一间普通的书房,毛泽东与尼克松两位巨
人的手握在一起,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冰冻了20 多年的中美关
系之门由此被打开,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85 年9 月5 日,秦俑博物馆接到陕西省外办的电话通知:“美国前总统尼
克松要来秦俑馆参观,他已经身患重病,这可能是他一生最后一次访华,尼克松曾
为中美建交作出过努力和贡献,现在他虽然不再是总统,但我们还要按国家元首的
最高规格接待。务必做到热情、周到、细致……”9 月7 日上午,尼克松一行20
多辆车驶进秦俑馆。显然,尼克松的来访远没有里根总统气派和威风,倒让人感到
有些孤独和冷清。
尽管秦俑馆已作了周密的布署,但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尼克松的轿车一进入馆前的广场,就被中国游客围住,使他无法走出车门。保
卫的公安人员和武警部队迅速挤进人群,将车门拉开,尼克松才得以走了出来。
“总统好!”有人在人群中高呼起来,尼克松愣怔了一下,没有听懂对方的语
言,但他从人们透出的敬慕、激动的眼神,立刻意识到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亲切问
候。他严肃的面庞立即布满了笑容,潇洒地举起右手挥动着,喊出了同样令游客听
不懂的问候:“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好)。”人群越来越靠近
尼克松,机警的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迅速排成人墙,堵住人群给尼克松闪出一条狭
窄的通道。尼克松挥动着手臂,在工作人员的领护下来到接待室。
“非常抱歉,刚才的秩序有些混乱,请总统先生谅解。因为您曾经为中美建交
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一直对您十分尊敬和感激,在中国,就是普通的百姓也
熟悉总统先生的大名并怀有深深的敬爱之情。”中方陪同人员向尼克松作出解释,
以免引起误会。
尼克松显然被刚才的场面和陪同人员的解释所感动,他稍微抬起右手,微笑中
透出真诚:“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表示深深地感谢,请代我向广场的人民问候。”
尼克松预定在接待室的时间一闪即过,由保卫人员护送,他走进一号兵马俑展厅。
面对整齐威武、博大壮观的兵马俑军阵,尼克松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闪亮的
眸子静静地注视着坑中的一切。突然,他转向身边的女讲解员问道:
“美国有哪些总统来看过兵马俑?”“第一位是副总统蒙代尔,时间是1979
年8 月,第二位是总统卡特,时间是1981 年8 月,第三位是里根总统,时间是1984
年4 月,您是第四位光临秦俑馆的总统。”马青云流利地回答。
尼克松轻轻点头:“这的确是个神秘而又吸引人的地方啊!”他的声音很小,
似乎是在说给自己听。
他的脚步很轻很慢,似乎怕惊动这支地下伏兵而杀将上来,使自己遭到不测,
他的面庞没有笑容,神态严肃而沉重。他的内心分明被这威严的军阵气势所震撼。
“1972 年,当我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时候,我就曾说过那是一座伟大的
建筑,人类文明的奇迹,地球的标志。今天见到了秦代兵马俑军阵,它给我的感受
和长城是一样的。”尼克松仍在自言自语,声音小得难以令人听清。
其实,他对登长城的感受只是说出了表面的一部分,而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强音
则由于环境的制约而不能表述:“美利坚合众国面对的是一个世界历史上最有潜力
的国家,因此必须作出一切努力同中国搞好关系。”透过尼克松那双深沉、凝重和
略带惊觉的眼神可以窥测到,面前的兵马俑军阵给他的震撼要比长城给予他的感受
更为沉重和丰富。
尼克松的参观,一切按接待里根总统的规格和方式进行。只是由于游客不断地
向这位美国总统高声问候而几次停止讲解和观看。40 分钟的预定时间在匆忙中悄
悄流逝。
尼克松来到接待室作最后的道别。工作人员递过特制的留言簿,请他签名留言。
尼克松满怀激动之情,写出了或许在心中酝酿了几十年的内在感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
未来中国的潜在力量。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它全面了解。对
维护辉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尼克松走出接待室,但广场上的游客仍没有散去,他们已在这里等候了40 多
分钟。
尼克松又陷于人群的包围圈。广场上的游客越聚越多,形成了人的海洋。
尼克松像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无际的海洋中颠簸、漂荡。
“总统好!”人群又开始高呼起来。
尼克松挥动着右手,紧跟保卫人员前行,寻找自己的轿车。
“尼克松总统万岁!”不同的呼喊越来越响。恰在这时,一个美国旅游团来到
秦诵馆广场。几十名男女游客见到尼克松,也向人群挤去,尼克松面前又出现了令
他熟悉而亲切的乡音:“presi…dent Mr。 Nixon(尼克松先生好)。”尼克松被保
卫人员簇拥进轿车,但车已无法开动。人群潮水样拥在车周围。黑头发、黄皮肤,
白皮肤,黄头发,不同的种族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尼克松总统万岁!”“President Mr。 Nix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