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冷笑:内幕?恐怕是勾当吧。
曹节目光嗖地射了曹操一下,抑制怒气,继续平静地说:既然我不能跟所有人解释清楚,即使说出来也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就干脆不说,任由世人评价,公道自在人心。
曹操义正词严:既然您也有那么多困惑,为什么我所写的那些为皇帝和大汉江山社稷作想的奏折,你要拿走?
曹节忽地轻蔑一乐:呵,过去你犯错,你父亲和我总觉得你还是个孩子,但对于你来说,不能总用这个借口逃避惩罚。长此下去会成为致命的缺点。要知道,你写的那些所谓的奏折,不就是来自于圣人经典么?皇帝都学过,也会背……你应该明白,那些书最先供给谁读。
曹操这回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对啊。整个国家书库都是皇帝的,皇帝想要哪本书根本不用自己去翻看那些厚重落满灰尘的竹简,专门有人按照所列书目给送去。过去以为皇帝的生活会像传说中说的那样,只知道跟妃嫔们厮混,现在看来事实不是那样的。
曹操的头慢慢低下来,曹节发出得意的微笑:阿瞒,不要以为你所学到的知识,就能用于官场。要知道,你虽然在太学毕业,那只是在学校学习的结束。官场学习,对于你来说,仅仅是个开始。
对于曹操生命中第一次跟曹节直面相见,如同只身翻越喜马拉雅山峰,越想攀登越感觉困难。接下来,曹节做了什么,令曹操病倒?
一半瑞雪一半寒
坚强的人会在打击中自强,软弱的人会被打击摧毁。
曹节的一番别样言谈,是曹操从桥玄和郑玄那里听不到的教诲,却对他很重要。他过去只看到官场的外表,如今通过曹节或多或少地看到了官场的本质。任何身在其中的人都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任何或对或错的选择,都是当事人权衡“再四”的产物。外人不能切身体会,又怎能随便说三道四?
曹操在顿丘不是很能表达的吗?怎么在曹节面前成了只干张着嘴的“木鱼”?他从进门时挺着胸脯斗志昂扬的大公鸡,变成偃旗息鼓非常不自信的败军之将。
曹节见曹操还是个比较认理的年轻人,还能被教育出来,便柔声细气地说:外面雪大了,早点回去吧。别太担心,好好跟着你父亲学点经验,日后总能用得上。
曹操没想到被自己一番强词夺理和冲撞之后,曹节还能有此细心与雅量。曹操彻底放弃此行本意,竟然点头拜别,被曹节叫住。
曹节起身,在书架后面的柜子里找出十几卷竹简,用布条扎好拎给曹操:本来想要你父亲转交给你的,既然你来了,就直接交给你吧。
曹操不知道是什么,疑惑地看着曹节,曹节目无表情,也不解释。
曹操拎着竹简,转身走出门,在家仆的带领下,消失在廊檐里。曹节给曹操的都是顿丘县告曹操执政期间的状子。曹节压而不办,将奏折全部带回家,想要借此跟曹嵩表功。没想到还没等交给曹嵩,曹操倒不请自来。
曹操走到门口,一辆马车驶来。曹操坐在车里,将竹简放在膝盖上,见过曹节的心情不是滋味。曹节经验深厚,涵养丰富,能掌控大局,照顾人无微不至,还能保守秘密,体谅他人。不但是好官,还是个好下属。现在能明白他凭什么能获得皇帝信赖。
曹操突然觉得,除了少一点同情心以外,曹节的言谈举止,他那从容不迫,临危不乱,娓娓道来,细声慢语,还有柔软中不缺失的坚硬,很像祖父曹腾。
和曹节这一见面,像巨石放在曹操这块一直浮在水面上的小舢板,突然沉重了很多,也沉稳了很多。他隐隐感觉曹节当今朝中第一把交椅不是浪得虚名。这不能怪皇帝偏听偏信曹节,要是换自己被曹节伺候左右,也会被他同化。
至此,令曹操佩服的人当中有多了一个——曹节。
曹操拎着竹简回到家,被曹嵩看见,问他去哪里了,拎着什么。
曹操不想让曹嵩知道他去找了曹节,掩饰说去了太学同学那儿,借些书籍来看看,便进了自己的屋子。
曹操进屋,把竹简放在席子上,突然想到打开看看,没想到竹简里的内容是顿丘县豪强直接写给皇帝的告状奏折。他在顿丘所做的那一切,都被颠倒黑白,造谣中伤,还请求皇帝将曹操杀头,将曹家灭族,为顿丘“冤杀者”平冤昭雪。
曹操感觉脑袋沉重,全身热血全部阻涌进脑门,呼吸急促,视线模糊。打开一篇,再打开一篇,最后将竹简或布帛全打开,都是顿丘告他的状子!曹操疯狂地将竹简扔在地上,愤怒地狂叫:造谣!污蔑!
曹嵩闻讯赶来,看到满地散乱的奏折。当曹嵩问清楚曹操是去找了曹节,这些奏折是他交给曹操的。感觉就像在一条四处分叉的小巷内骑马急速奔跑,曹操时不时窜出来,令他毫不防备,将他撞得个人仰马翻。
曹嵩指着曹操一边哭一边骂:我还指望你保护我,还不如早点悬梁自尽,到那边陪你祖父算了。
曹操几乎没听见曹嵩在骂什么,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第二天便病倒了。对于官场,曹操心灰意冷作赋四句:不辞千种苦,敢赴万般难。而今遭污蔑,方知有奸险。
曹嵩待罪在家,不敢前往曹节家为曹操讨说一二。只能写信责怪曹操鲁莽无力,并在信中给曹节顿首再顿首。无论曹嵩如何诚恳,曹节就是只字不回。这个年,曹家在无比的绝望和忧虑中煎熬。
雪一直下着,下着,一直连续到正月初二。
公元178年,曹操的父亲和忘年交桥玄,都迎来了好运。
首先是桥玄,从光禄大夫一职一下子跃居三公之首。再就是曹嵩,官复大司农,发还被封存宅邸及财产。
曹家重新翻身,曹嵩的故旧知交都来庆贺。曹嵩全不放在眼里,而是直接前往曹节府上谢罪,包括曹操私自来找曹节。曹节只轻描淡写地应着,喜怒不形于色。不论他是高兴还是生气总是用非常稳定的语调,这给交谈的对方增加无形压力。
曹嵩走上大司农位置,却没办法解决曹操的问题。
有了上几次曹操给皇帝进“鲁莽、罪恶”之言的前车之鉴,曹节很不看好他。
不过有一样倒令曹节佩服,顿丘民意代表送来的承情表,还有上缴的税赋,能将顿丘那个乱了一百年的烂地方治理得出成果,说明曹操将太学所学知识运用得还不错。不过,曹节认为他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干脆先将他雪藏一段日子吧。
重拜议郎心却冷
曹操以为自己是帝国不可或缺之才,曹节却认为他可有可无,要是曹嵩子嗣多的话,没准办他个死罪也是正常。至于何时启用曹操,得看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想明白”。
桥玄升任太尉,除了皇帝和大将军,这是男人谋得的最高职位。如今大将军缺位,桥玄就是东汉帝国一人之下之人。
过去还指望给皇帝进言,能获得晋升机会,或者能对国事有帮助。如今只要朝中有曹节在,他就别想越过曹节给皇帝进言。还有顿丘带给他的伤害,曹操最怕遭到别人冤枉,何况是那么多人集体冤枉他,这令他积聚了更多的愤怒,对宦海的深不见底显得畏惧到恐惧。过去在顿丘那么呕心沥血,竟然遭到无情的打击,甚至是丢掉性命的报复。使得他的情绪跌落到冰点以下,心情和这冬天一样冰冷,好像等不到遥遥无期的春天。
丢了官位,不能进言,连仅有的出路也被堵死。
桥玄虽然在名义上位极人臣,但实权并不大。
桥玄坐在太尉府内,想到自己受到排挤和打压时,他的忘年交曹操都会来安慰他,陪他喝酒。
如今他“桥大公子”飞黄腾达,自然不能忘记曹操。
桥玄派人驾车带着桥玄的一片竹简去请曹操,竹简上写着:吾今得意,想见挚友。对饮数杯,不醉不归。
曹操还在病中,无精打采。把竹简接在手里看,看着看着笑起来,还“吾今得意”,真是老顽童,高兴和不高兴都表露无疑。
曹操步行前赴太尉府,和桥玄对坐痛饮。桥玄看到曹操原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身体,如今却瘦弱病柳,慌忙问:是谁把我们的“小曹青天”折磨成这样?
曹操鼻子一酸,在桥玄对面跪坐,手扶着席子,低头叹气:顿丘豪强告我的刁状。
桥玄一听大笑:嗨,我还以为多大事。他们都是一群恶犬,咱们伸手打了人家,还不许他们叫唤几声么?
曹操看着无谓的桥玄,心中不平:可他们颠倒黑白,存心陷害。
桥玄给曹操倒上一杯上好的“京都酿”:做官这东西,就像行走在原始森林,我从未指望能安全穿越。这里面到处隐藏着虎、熊、罴,还有毒蛇、暗箭……如果你想要做官,就该有十二分的胆量和毅力,还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曹操点头叹气:那我就绕着走,或者干脆不走了。
桥玄不快地看着曹操:那你也太脆弱了,你知道你这像什么吗?
曹操望着桥玄,摇摇头。
桥玄说:就像学步小儿,摔倒就不想站起来走路。
曹操羞愧:可是……
桥玄想,曹操还真有自己当年性格。谁说三句不好,撂挑子就不干,这都是不缺吃喝造成的。
桥玄看了看恼闷惆怅的曹操,看来这个年轻人受到的打击确实不轻。改用解劝的语气:来来来,三杯酒下肚,什么烦恼都灰飞烟灭了。这是我的养生秘诀,轻易不要兜售他人。
得意的“桥大公子”和失意的“曹大公子”拥炉畅饮。桥玄举杯,得意洋洋:我说过我会咸鱼翻身吧,我现在可是三公之首。
曹操尴尬举杯,苦笑:我现在什么都不是。
桥玄毫不在乎,头一扬:你还年轻就已经是“曹青天”,不要着急。官场就像逐浪,一波起一波落,失而复得的滋味——更妙。
曹操被桥玄说得喜笑颜开。
两个“大公子”对饮,一杯又一杯,在酒杯起落中,诉说心中块垒。这样的倾诉方式,是人都需要。
桥玄举杯一饮而尽:我能活这么大,是偷来的寿限。老了,一个个曾经鲜活的故友知交都离我而去,眼看着他们被太监杀害,却无能为力。当年大将军窦游平、太傅陈仲举,还有李元礼,都因为正直死于非命,连尸首都难归宗族墓地。像我这样的人能活着,多亏在家务闲,要不然坟上的树也该长得比这屋顶高了。
桥玄举杯一饮而尽:如今当上太尉,就要告慰死者冤魂。
曹操终于明白深藏在桥玄心中的夙愿,也说出了曹节偷走奏折的经过。丢了县令,不能言事,庸碌无为,犹如等死。
桥玄记在心里,他决定帮曹操恢复议郎职位。至少能让他上书言事,解决曹操忧心国事的基本诉求。
公元179年二月,桥玄当朝举荐曹操:能明古学,征拜议郎。
曹节本来要雪藏曹操,没想到半途蹦出个桥玄帮了曹操的忙。世事如道路,总能峰回路转。
由太尉桥玄举荐,皇帝也对“那个叫曹什么的”并不陌生,当即同意。曹节无奈,只好任由曹操当上议郎。
曹操被朝廷征拜议郎,和他的先生蔡邕同属光禄勋议郎官署,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年俸六百石。无论曹操俸禄高低,对曹嵩来说,都是个安慰。
议郎一般都挑选贤良方正之人,当时最少有三百多个。差不多也就是用于安排没有出路的知识分子。至于言事上书,国家大事根本不需要他们掺和。如碰个灾异、天象什么的,可以发几个无关痛痒的议题,让议郎们感觉他们是被需要而存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