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舍我其谁:胡适 >

第26部分

舍我其谁:胡适-第26部分

小说: 舍我其谁:胡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选之意于举人之前,则将跻于钻营者之列也。今读ArnoldForster之《国民读本》,乃知其大谬不然者,因节译其论选举voting一段如下,以见英国选举乃由被选者之愿意而使举之也。”'23'他所节译下来的一段,就是叙述候选人发表政见,以及选民进选举事务所投票的过程。这一节日记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显示了胡适在读这本书以前,所道听途说来的一些对选举的误解。当时有很多中国人以为选举不须先要有候选人。因此,投票的时候,选民可以投票给任何他们中意的人。更有意味的是,他们以为候选人当众宣布政见,就有“钻营”的嫌疑。传统读书人“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及胡适在这个阶段常爱说的“三代以上,惟恐好名,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的戒惧,在这里流露无遗。这跟我们在本章下一节会谈到的胡适在修身上的焦虑感,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亚诺福斯特在《国民读本》里所念兹在兹的,是大不列颠帝国利益的维系与捍卫,作为美国人的马奎克与史密斯,在他们合写的《真国民》就没有什么帝国的焦虑与执著了。也许因为如此,《真国民》所着重的,既不在于美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也不在于国民与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在于国民的德性。用马奎克与史密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着重于作为国民的道德或伦理面向。从这个角度来说,《真国民》比《国民读本》更彻底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德。这本书的对象是初中生。全书分三十九章,配合当时的美国学制,一星期讲一章。每一章启首还配有五个与该章内容相关的格言,或者,用胡适使用的译名来说,“金玉之言”,刚好一天一个格言。同时,马奎克与史密斯在讨论每一个美德的时候,尽可能都举了一个有名的人物来作言教身教的范本。这三十九章分为四大部分,分别讨论了作为儿童、青年、成人以及国民所应有的德性。如果我们扣除了每一部分作为绪论的第一章,则本书一共讨论了三十五个美德。儿童期的美德是:观察、服从、坦白、爱心、爽朗、审美、有求知心;青年期的美德是:勤勉、立志、专注、自制、毅力、准时、诚实、有礼貌、刻苦、自重、认真、热诚、勇气、自立、谦逊、忠实;成人的美德则是:秩序、敬谨、富于感情(sentiment)、责任心、节制、爱国、独立、立志做完人;公民的美德则展现在四个方面:公民与家庭、公民与社区、公民与国家以及理想中的公民。'24'这些美德,在数目上,比胡适在《四十自述》胪列梁启超《新民说》的美德还要多得多,然其所反映的则如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美德是也。
一如我们在上文所指出的,胡适接触到《真国民》要比《国民读本》稍晚,很可能就是在他主编《竞业旬报》的时候。当时的胡适在征引洋书、洋人的时候,常常并不附原文,他在日记里说马奎克所著的《真国民》。这马奎克是谁?《真国民》又是什么书?如果不是因为今天资讯发达,有网络、有《谷歌书》(Google Books)可搜寻,让研究者可以尝试用各种可能的发音方式去还原、搜寻胡适当时所音译的马奎克英文名字应当为何。如果是用传统到图书馆去查询的方式,想能找到找到马奎克是“W。F。Markwick”、《真国民》是“The True Citizen:How to Bee One”,还真恐怕可以说是大海捞针——无处寻呢!
无论如何,《真国民》对胡适的影响,最典型的是他在1908年10月15日的《竞业旬报》第30期所发表的《军人美谈》。他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美德是“服从”。他说:“西洋人最爱讲自由,有句俗语儿:‘自由和面包一般,一天不可少。’你想他们把‘自由’两字,看得何等重大。然而他们一遇国家有事,去当了兵,便把自己的‘自由’,都丢在耳背后去了。都是一心一志,听着主将的号令,主将说一句,他们便听一句,便服从一句,断不敢诘问,断不敢违拗。这都只为军人临阵的时候,要是各人顾各人的自由,不听主将的号令,那号令不严了,又怎么打仗呢?又怎么得胜呢?又怎么救国呢?所以那作兵人的,一定要把‘服从’二字,做一种人人共有的天职。兄弟今天所说的这件故事,也是讲这‘服从’二字的,列位且听我说来。”胡适所说的故事,是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期间一场最赚人热泪的战役,那就是1854年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的战役。在这场战役里,英军在传达进攻命令含混的情况之下,让六百七十三名轻骑兵,冲向好整以暇,给予英军迎头痛击的俄国军队。虽然这六百多名英国的轻骑兵抢到了被俄国掳走的大炮,而且杀戮了俄国的炮手,但这六百七十三名轻骑兵,只有不到两百名生还。胡适说:“这一回,虽然死了这么多人,然而这六百多人的服从军令,奋不顾身,从此便名闻天下了,惹起了多少诗人、词客的赞叹。这六百人的名誉,从此便永永不朽了。内中单表一位英国大诗人,叫做邓耐生,便把这事做了一首长歌,兄弟看了,便把他译出来,给我们中国人看看,好作一个大大的榜样。”邓耐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写的这首诗,胡适翻成《六百男儿行》(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这场巴拉克拉瓦战役以及邓耐生的诗,出现在《真国民》儿童期的美德《服从篇》。'25'
胡适对《真国民》的喜爱恐怕不下于《国民读本》。他在《竞业旬报》里连载的“金玉之言”,除了最后几句以外,都是来自于《真国民》每章启首所配有的格言。值得注意的是,胡适翻译这些格言,有额外别取也有从中割舍的。换句话说,他并没有翻译所有《真国民》每章启首的格言。有些篇章的格言,他完全置之不顾;相对地,有些胡适把它们翻译出来的,根本就不是《真国民》篇章启首的格言,而是篇章里的话。只是因为他喜爱,就把它们当作格言翻出来,加在他在《竞业旬报》所连载的“金玉之言”里。这取与舍之间的准据,就透露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公德,哪些是胡适所服膺,或者觉得可以用来矫枉中国人的劣根性的?而哪些是属于不急之务、或者与中国的国情毫不相干的?
由于胡适在上海求学时期服膺的维多利亚的美德,多与个人的任重道远以及爱国有关,他从《真国民》的篇章里选译出来的五句格言,其中有三句说的都是勇气:“勇也者,非无惧之谓也,谓能胜其惧耳”(We would rather say that courage does not consist in feeling no fear; but in conquering fear)、“吾之所谓勇,精神之勇也。是故有以伟男子而中怯者矣,有弱女子而大勇者矣”(Genuine courage is based on something more than animal strength;and this holds true always。Cowardly hearts are often encased in giant frames。Slender women often display astounding bravery)、“天下惟大勇之人,斯能立非常之功,人之从之也,亦视死如归,其感人之力,若磁之吸铁然”(The courageous man is a real helper in the work of the world’s advancement。His infuence is magnetic。He creates an epidemic of nobleness。Men follow him; even to death)。'26'另外两句格言是从《真国民》的篇章里选译出来的,也跟爱国有关,更精确地说,是跟传统士大夫爱国理念相通的。其中一句,简直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西洋版:“历史所载,自古至今,天未尝以优美之境遇赐伟大之人物也”(History and biography unite in teaching that circumstances have rarely favored great men)。'27'另一句则等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西洋版:“高尚之生,其目的、其结果,责任而已矣。天地之间,惟此二字诚耳”(Duty is the end and aim of the highest life;and it alone is true)'28'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德与传统儒家美德有其合辙之处,胡适所翻译的这几句格言就是最好的例证。
《真国民》所表扬的三十五种美德里,唯一全部被胡适割舍的,就是审美、敬谨、感情、节制及公民与社区这五篇的格言。胡适没有翻译公民与社区篇的五个格言,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当时还在清朝皇权的统治之下,谈公民的治权,不啻天方夜谭。我们举这一篇里的两个格言为例,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胡适为什么没选译它们:“市政府应该完全与政党撇清关系”;“一个不去投票的人,如果他没有能言之成理的借口,就该被褫夺其投票权。”'29'至于审美、敬谨、富于感情和节制,恐怕不但属于不急之务,说不定还会被当时的胡适讥斥为衣食不足、家国不保,而侈言追求空灵的境界呢!就以审美篇的五个格言为例:“美是永恒的”;“美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喜悦是永恒的”;“对美丽事物的喜爱,是健康的人性必要的一部分”;“美感是其所以存在的理由”;“如果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则美就不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而觉得不好意思”(If eyes were made for seeing; then beauty is its own excuse for being)。'30'
如果审美篇的格言对胡适来说,无补益于中国的急务,亦即,无补益于现代国民与现代国家的铸造,则敬谨、富于感情、节制篇的格言,恐怕又流于空泛、冥想,甚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比如说,敬谨篇里的一句格言说:“敬谨是大丈夫的操守(moral manhood)之最。”另一句格言说:“真正的敬谨之心,是被爱浸淫过的膜拜的情怀。”'31'富于感情一篇的格言,一句说:“感情是诗歌与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另一句说:“感情是想象力把七情六欲(emotion)淬造出来的亮丽的水晶。”'32'胡适没有译节制篇的任何一句格言是既可以理解,但同时也很令人惊讶的。说可以理解,是因为那五个格言似
乎都跟禁酒有关。其中的一句说:“兰姆酒(rum)把人所有乖劣、恶毒、罪恶的本性都给煽动出来了。”另一句格言则说:“不沾酒(sobriety)是欲望的缰绳,节制是那根缰绳上的马口衔跟勒马索;那就好比是卡在人们嘴上的羁绊;吃肉、喝酒要有节度。”再一句格言说:“节制是在肉身上所作的虔敬的行为;那是在肉身上维持着上帝所命定的秩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节制篇所谈的内容——克己、自制——正是胡适在上海时期日日为之焚心的课题。就像《真国民》的作者所说的,节制是比耐心、坚忍更高的一个德行,“它是理性的守护者、宗教的堡垒、审慎的姐妹,是使人生更甘美的要素(sweetener)。”'33'
胡适在翻译这些“金玉之言”时所作的取舍,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在维多利亚的美德里所作的取舍,其实跟绝大多数近代中国人所作的取舍是合辙的。当然,胡适在留美以后,就与这种心态分道扬镳。从这个角度来说,胡适是一个异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史上不具代表性,但这是后话。高哲一说近代中国从西方汲取来的公民理念(citizenship),是偏颇于一面的。也就是说,公民理念在西方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