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道教 >

第200部分

中国道教-第200部分

小说: 中国道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骊山白鹿观冯洞元,洞元去世后,访道于终南,结茅于岩曲。后居嵩山紫虚观,再徙王屋山奉仙观。深于老庄,善辟谷服气。
景德二年(1005),真宗诏至阙下,礼遇甚厚。未几,请还山,真宗作七言诗赐之,赐号宗玄大师,特免观之田赋,度其侍者。大中祥符三年(1010)卒。AK除原有宫观外,宋代又新建紫微宫。据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载,紫微宫在济源县西北一百里王屋山下,宋绍圣(1094~1097)初创建,元大德(1297~1307)间重修,明天顺元年(1457)再修。LB金元是王屋山道教又一兴盛期。先后有大批全真道士居此修道。王志祐,号栖神子。少业儒,长慕玄理。金正大四年(1227)至王屋山。时阳台观已遭贞祐二年(1214)兵火,尽为废墟,邑令请其主持重建。经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LC张志谨,字伯恭,号宁神子,温县人。金泰和(1201~1208)间,泛海为商。后辞亲学道,礼邱处机为师。云游各地二十年,于正大三年(1226)至晋阳,友人告以天坛佳境可居。次年至王屋,居灵都宫,仅月余,受业者五十余人。
见殿堂废坏,率徒修葺。不久卒。诸弟子举孙志玄代掌观事,完成该宫之修复,道众至百人。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五月,追赠张志谨为广玄真人,升灵都观为灵都万寿宫。LD周某,失其名,号莹然子,密州胶西县人。十六岁礼刘处玄为师,金正大六年(1229)栖太古观,蒙古太宗九年(1237),被疏请住持天坛上方院,率徒修葺宫殿,十二年卒。有弟子多人作王屋各宫观知宫、知观。LE申志贞,字正之,泽州高平县人。幼业儒,入道后,礼李志常为师。太宗十二年任宫门事。宪宗四年(1254),以提举教门事从李志常遍祀岳渎。六年李志常逝世,祁志诚嗣教,命主天坛上方紫微宫事。世祖至元七年(1270)调任他职,始离王屋山。LF刘道清,号纯清子,幼年出家。任阳台宫住持多年,元至正七年(1347)前退休,有弟子多人继任该宫住持提点。LG金元时期,对王屋山原有宫观进行重修,又增建有若干宫观。金正大四年(1227)至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道士王志祐重建阳台观,工成改观为宫,称阳台宫。LH金泰和、崇庆(1201~1212)间,又于阳台宫之左,新建通仙观。元好问《通仙观记》曰:〃通仙观者,初为泰和道院,郝志朴实居之。崇庆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为崇建,堂宇廊庑,斋厨库厩,以次而具。〃LI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宋德方去王屋山,见许多宫观残坏,乃选派弟子住此山,相继重修了天坛、三清殿、上方紫微宫,其再传弟子陈志忠又在其后重修了清虚宫。LJ明清时期,住山道士不见记载。清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载,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紫微宫。明嘉靖时人李濂作《王屋山记》,对该山宫观之现状作了记述,除记有阳台宫、白云道院、紫微宫等外,又记有烟萝子祠、玉皇殿、虚皇观等。并对紫微宫的建筑作了较详叙述:〃至门,金书榜曰'王屋山朝真门'。门内为天王殿,榜曰'天下第一洞天'。又上一层曰三清殿,面对华盖山如几案然。又上一层曰通明殿,设昊天上帝像。殿中环列朱龛,贮国朝御赐道藏经若干函。有碑数十通,皆宋金元时物。〃LK证明至明代中期,王屋山主要道观尚大致完好。
此后,经历道教衰落期,大部宫观废圮。至今仅存阳台宫、奉仙观若干建筑。阳台宫内有玉皇阁、三清殿等。奉仙观内有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注: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AEAGAHAJLF《道藏》第19册703页,702页,第22册721~722页,第19册703~704页,第22册199页,第20册518页,第19册706~708页,第5册602页,第19册703页,703页(参《道家金石略》1074~1075页)703页(参《重刊道藏辑要》轸集四:《王屋山记》),703页(参《道家金石略》790~791页),793~79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107页,中华书局,1985年
ABACAIAKLCLDLELGLHLJ《道家金石略》136~137页,179~180页,139、1053、585页,236~238页,1074~1075页,584~585页,488~490页,1210页,1074~1075页,505~507、790~791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AD《道藏源流考》下册284页,中华书局,1963年
AFLBLI《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7册89页,89页,第1191册413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LK《重刊道藏辑要》轸集四

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余米。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曰:〃武当山,一名山,一名太和山。在县南八十里。〃①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曰:〃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②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已列武当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③据记载,晋代有谢允、尹轨,南朝有刘虬,唐代有姚简,相继入山修道。陶弘景《真诰·稽神枢》载:谢允〃历阳人,少英毅,历仕罗邑宰,博览群书,道学尤精。……晋太康中,表辞官入道,诏许之,西上武当山,……结茅于石室,不数年得冲寂之妙。〃④又有尹轨者,陶弘景《真诰》称其为周大夫关令尹喜之弟子,《云笈七弧肪硪话偎摹短驼嫒舜烦破湮ㄎ氖枷壬ㄒ玻┲拥堋ā5荻鸷椤渡裣纱吩兀辔犹蜕降牡朗俊8檬榫砭拧兑齑匪溆幸臁晔偎辏丈郎佟ㄖ担辉埔煳仓茏踊虼拥埽埔彩且熘ㄔ蹲妗ǎ⑽揭煊凇ń揽翟辏300)十二月,道洛阳城西一家求寄宿〃。后天下大疫,常以丹药、符济人,又以丹药化锡为金解人之难,〃后到南阳太和山升仙去矣〃。⑤因此尹轨为周令尹喜之弟子或从弟,实乃后世道教之附会。至南朝宋时,又有刘虬居武当。《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刘虬,字灵预,天资颖悟,博究坟典,宋泰始中为晋王记室,解官辟谷入武当山,仙去。〃⑥据晋王韶《南雍州记》云,当时〃武当山,……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⑦《武当福地总真集》又载,姚简〃字易夫,隋人也。佐唐太宗为武当节度。贞观中,天下大旱,……被命诣武当肃醮,……雷电霖雨,遍布天下。……解印之后,挈家隐居武当,志慕玄虚,成真证道〃。⑧魏晋至隋唐是武当山道教的初传时期。南北朝以前,武当山尚未出现道观,修道者皆居石室或茅庵。至唐代始建道观,据《太岳武当山》载称,唐贞观年间(627~649),因姚简祷雨有应,唐太宗令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779)又建太乙、延昌等庙,乾宁三年(896),又更新神威武公庙。⑨宋元两代皇室皆崇信北方玄武(真武)神,故以真武信仰为主的武当道教在此两朝间逐渐兴盛,大批道士居住武当修道,据载,宋有陈抟、房长须、田蓑衣、谢天地、孙元政、邓安道、曹观妙、唐风仙,元有汪思真、鲁大宥、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张守清等,皆其著者。陈抟是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元张辂《太华希夷志》卷上载:陈抟〃长习举业,后唐长兴中,试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炼气二十余年。〃AB入宋后,乃去华山,成为华山著名道士。其余道士分属三个派系,第一,房长须、田蓑衣、谢天地等,是南宋原居武当山的道士,可称为本山派。第二,孙元政至曹观妙为五龙神霄派,据《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孙元政,号寂然子,先〃嗣业茅山清真观,得上清五雷诸法之妙〃,当北宋末,〃江汉罹金兵之厄,武当殿宇为之一空。绍兴辛酉(1141),再登武当,兴复五龙,开辟基绪,以符水禳襘为民除疾,众皆归之。数年之间,殿宇悉备。高宗诏赴阙庭,以符水称旨,敕度道士十人。后还山无疾而逝。〃AC其弟子邓安道,〃尽得其师上清五雷诸法之妙,……奉敕位五龙兴建正殿,……嘉泰(1201~1204)中,预告徒众,奄卧而逝。〃AD其后之曹侍德〃幼入道,居武当,嗣五龙之派。……道法阴阳,靡不博究,膺观妙之号,领住山之职。……后移领三茅崇禧之任。……端平三年(1236)……罹兵难〃。AE以上实为南宋时期传承于武当的神霄支系。第三,汪思真以下为全真清微派。据《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汪真常名思真,号寂然子,贞常所赐之号也。家世徽人,宋丞相汪伯彦之后。生于安庆,嗣全真教法,入武当山,至元乙亥(1275),领徒众六人开复五龙,……兴建殿宇,改观为宫,四方师礼之,度徒众百余人,任本宫提点。吉凶预知,后无疾而逝。〃AF〃鲁洞云,名大宥,号洞云子,随州应山人也。家世宦族,幼入武当学道,遍历南北,至元乙亥偕汪真常开复武当,住紫霄岩,年八十余,以道著远近。〃AG汪真常在至元间传弟子张道贵,张道贵〃同(叶)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真人(指元代清微派传人黄舜申引者注)得先天之道,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AH其后又有张守清,先礼鲁大宥为师,继由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传以清微法,皇庆元年(1312)〃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延祐元年(1314),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AI以上实为元代传法于武当的全真兼清微派道士。是黄舜申清微派北传的一个支系。由上可见,宋元时期武当山道教是相当繁盛的。
宋元时期,武当山建有大批宫观,仅宋代武当山已有五龙观、紫霄宫、王母宫、紫虚宫、延长宫、紫极宫、琼台宫、大顶圣坛、云霞观、元和观、太玄观、三茅观、玉仙观、紫霞观、接待庵、冲虚庵、日月庵、白云庵、大道庵、洞云庵、云窟庵、榔梅仙翁祠、黑虎祠、玉虚岩庙、隐士岩庙、灵应岩庙、桃源道域、纯斋道院等。其最具代表性的有五龙观、紫霄宫、威烈观、太上观、佑圣观。五龙观原为唐太宗敕建的五龙祠,元揭傒斯《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云:〃贞观中,均州守姚简祷雨是山,五龙见,即其地建五龙祠。宋真宗时,升祠五龙观,赐额曰五龙灵应之观。其后废于靖康之祸,孙真人元政兴之,又废于金乌珠之兵。皇元受命,与天地合德,大兴老氏之教,……有道之士汪思真奋然特起,辟草莱,剪菑翳,悉举而新之。……至元二十三年(1286),诏改其观为五龙灵应宫,以(叶)希真主之。……仁宗皇帝天寿节,……
遂加赐其额曰大五龙灵应万寿宫。〃AJ紫霄宫,〃宋宣和(1119~1125)中创建。其敕额文据,甲午(1174)劫火,主者挈之南游,庚申(1200)之前,迁州于此,人民皆卜居焉。〃AK佑圣观建于宋真宗年间,北宋末毁于金兀术兵火。〃至元戊寅(1278),有道士赵守节号碧云,以道法数术著,领其徒众(重修),数年之间,殿宇仪像悉成。〃LB太上观位于太上岩,宋天圣九年(1032)高道任道清、王道兴用工开凿岩龛,造成太上尊像,尊前创建殿宇,毁于宋末兵火。威烈观,位于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