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晁氏水浒 >

第178部分

晁氏水浒-第178部分

小说: 晁氏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太祖时,邮驿通信的凭证是驿券,在纸上书写的,也叫做头子,凭此券在驿路上通行无阻。但到宋太宗时,发生了一起诈乘驿马的作乱事件。有一个官员之子,造假驿券,骗了许多驿马。宋太宗便把驿券改为银牌作为驿路凭证。这种银牌阔二寸半,长六寸,有隶字书,刻有飞凤和麒麟图样,两边有年月。金字牌则是从宋神宗时候开始的,规定为急脚递使用。当时宋朝与西夏激战,西夏发兵围攻兰州。为了使军情快速传递,宋神宗便下令用金字牌直通皇帝,不和寻常的文书一般入递铺。

金字牌是一尺多长的木制通信檄牌,长一尺,用朱漆为底刻上金书,书为八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意思就是从朝廷皇帝身边传来的公文、信件,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这样一来就又快了许多。

这种金字牌送文,要求日行五百里,昼夜不停。正是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后来到了南宋,除金字牌外,又设了青字牌和红字牌。青字牌为雌黄底青字,亦为木制,规定日行三百五十里,亦为急递的一种通信凭证。红字牌为黑漆红字,限日行三百里。

梁师成拿了奏折出去,赵佶这才想起地上的蔡攸,道:“朕看你为国负伤的份上,暂且免了你战败罪过,你起来吧。”

“谢圣上不罪之恩。”

“哎呦”

蔡攸谢完恩,勉强爬了一下,便惨叫一声,道:“微臣背上箭伤疼的厉害,没人搀扶却是站不起来。”

赵佶看蔡攸不像演戏的样子,这才喊外面小太监进来扶起蔡攸。

赵佶看蔡攸一头汗水,皱眉道:“卿箭伤如何了,要不要朕宣御医来给你看看?”

蔡攸背上不过伤了些皮肉,哪敢让御医来看,慌忙道:“不用了,臣被亲随带回来后,他们便请了大夫给臣看过了,再休养一段时日便好了。”

赵佶对这些宠臣倒是相待甚厚,当下点头道:“那你先下去吧,等养好伤再上朝。”

蔡攸感动的流出两行泪,道:“皇上厚恩,微臣无以为报,日后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佶走上前,拍了拍蔡攸肩膀,勉励道:“你便是出身名门,少了些历练,以往轻浮了一些。没想到经历了这一战,便沉稳了许多。日后多加历练,必然能成为蔡相一般的干臣。”

看来他的演技见涨啊,皇上居然没看出来他在演戏。以后再和王黼扮戏子,当能胜过王黼了。

蔡攸一面想着,一面感动道:“皇上教训的是,日后微臣一定脚踏实地,为皇上分忧。”

赵佶笑道:“好了,小安子,送蔡卿下去吧。”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艺术皇帝

赵佶的好心情没有保持两天,便被连夜进宫的权领枢密院的郑居中给破坏殆尽。这一夜,赵佶辗转难眠,还没到五更,赵佶便爬起来,带着伺候的太监往前面大殿而来。

宋朝皇帝平日听政的大殿是垂拱殿,也叫常朝殿。

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后的百官称贺和接见外国使者则在紫宸殿。

但是皇帝上朝前都会先到文德殿,在这里休息一段时间,等文武百官全部到齐后,皇帝再从文德殿起驾,到垂拱殿。

但是今天赵佶却是没再遵守这些繁文缛节,直接便到了垂拱殿。

一些早到的文武百官看到赵佶面沉如水,一脸的憔悴,也都面面相觑,想起那日要斩众人的情形,顿时都大气不敢出的站在那里。

垂拱殿修建的并不似紫宸殿一般威严,加上宋朝历代皇帝多数对臣子都十分优待,因此文武百官可以直接进入垂拱殿等待上朝,而不用在外面等到人齐了,再一起进来,免去他们被寒暑所苦。

后面进来的官员看到赵佶已在龙椅上端坐,大殿内气氛又压抑的可怕,赶忙快步站到自己位置上去。

赵佶等了一阵,看群臣到齐大半,便忍不住对一旁殿头官示意了一下。

殿头官会意,便喝道:“有事者奏闻。”

郑居中便出来奏道:“昨日枢密院收到文书,广济军被梁山贼寇窃取,前番蔡攸统帅的十万大军几近全军覆灭。贼寇窃取广济军后,又分兵攻打单州、濮州,二州告急,请朝廷发兵救援。”

百官这时才知道赵佶这般憔悴的原因,不由一阵交头接耳。

赵佶看下面嘈杂,不由怒道:“肃静,有对策的出来说,没有的闭嘴。谁再私下议论,赶出大殿去。”

张邦昌出列奏道:“梁山贼寇猖獗,前番二十万大军去剿,都被打败,可见贼寇悍勇,朝中能剿灭他们的恐怕只有童大人和西军了。广济军离东京已不过三百多里,若是贼寇来犯,恐怕东京告急。还请皇上调童贯大军回朝,剿灭梁山贼寇。”

刚刚被召回朝的李纲出列奏道:“童贯大军刚刚打败方腊反贼,夺回杭州,正趁胜追击。如今局势大好,相信用不了多时,便能剿灭方腊反贼。微臣回朝时,正从江南穿过,所到之处尽是摩尼邪教教徒作乱,装作普通百姓才得以北上还朝。摩尼教传播甚广,蛊惑的教徒无数,若是此时调童贯大军回来,恐怕方腊贼势很快便会再度扩张,到时再要剿灭恐怕又要损兵折将了。”

李纲也是后来的抗金名将,进士及第,初时任监察御史,但是不久就因为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

但是李纲生性刚直,虽然被罢了谏官职事,仍然宣和元年的时候,又上疏要皇帝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赵佶当时正以为天下和蔡京吹捧的一般“丰亨豫大”,看到李纲奏折,便觉得李纲是危言耸听,便把他贬到南剑州去了。

这些日子赵佶整顿朝纲,宿元景等清流便趁机奏请赵佶召回李纲。赵佶想起李纲好处,便也把李纲招了回来,封了个太常少卿。

张邦昌听得李纲这般说,却驳道:“如今梁山贼寇已经威胁京畿,若是来攻打京城,便可能危及皇上安危。方腊反贼便是席卷东南,也不过一时之患。孰轻孰重,你可晓得?”

赵佶听了,也是心中一紧。

李纲笑道:“梁山贼寇分兵攻打单州、濮州,明显是想要窃取整个京东。梁山贼寇若是没有完全攻占后面的州府,便来攻打东京,无疑是孤军深入,到时便要被各地勤王的兵马围攻。梁山贼寇未必有此胆量,便是贼寇故作疑兵,真敢来攻打东京。东京城防都能挡得住辽兵攻击,区区梁山贼寇恐怕连外城都攻不破。”

张邦昌却是生怕丢了性命,眼珠一转,朝李纲拱手道:“我也敬佩李大人的刚直,我且问你,东京禁军战力如何?”

先前高俅活着时,张邦昌自然不敢提禁军之事,不过现在高俅去世了,他自然也就没有顾忌了。

李纲虽然知道张邦昌用意,但仍照实道:“高俅掌管禁军时,军纪败坏,招募禁军多选工匠,以作他私役。禁军出钱的便可免于操练,因此不少禁军士兵都去做其他营生赚钱给高俅。禁军能战者确实不多。”

李纲说的事情百官都知道,甚至赵佶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他以为天下太平,禁军做营生也能增加一些赋税便听之任之了。此时李纲把高俅说的一无是处,他也感觉有些颜面无关,毕竟高俅是他的宠臣。

张邦昌一本正经的问道:“那这样的禁军能守住东京吗?”

李纲皱眉,想了想,道:“便是禁军战斗力不高,但是凭着东京坚固的城墙,只用一些丁壮上城守卫,梁山贼寇要想攻破也是万难。”

张邦昌闻言,冷笑道:“只用丁壮守城?李大人这是把军国大事当做儿戏,要置皇上安危于不顾吗?”

李纲忙转身对赵佶道:“微臣只是以为如今江南局势难得,不可半途而废。梁山贼寇虽然离京城更近一些,但是威胁确实不大。皇上明鉴。”

赵佶闻言,也不由踟蹰起来。童贯大军初到江南时,确实与方腊反贼打的难解难分,赵佶不得不罢了西北兵更戌,激励西军,又罢了花石纲等事务,减少江南从贼的百姓,童贯大军才占了上风。但是这东京形势也让无法安心,若是真的梁山贼寇来攻,一旦抵挡不住,那这经营一百多年的京城便落入贼手了,便是能再夺回来,他精心修建的诸多宫殿园林恐怕也会被贼寇所毁坏。

想到此,文人气息极重的赵佶顿时下了决心,他不能容忍他废了许多心血设计的宫殿园林毁于一旦,便是毁坏一些,对他来说,艺术美感也会完全丧失。

“传旨召童贯大军回师,剿灭梁山贼寇。”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有算计

宿元景出列奏道:“童贯大军回师最少也要半月以上,而梁山贼寇若是从广济军而来,所需不过三五日。微臣以为不若下旨招安梁山贼寇,安抚他们,免得他们在大军回师之前进犯东京。”

赵佶皱眉道:“先前蔡攸出兵前,朕便记得你建议招安梁山贼寇。这次恐怕也不是缓兵之计,而是真的想招安梁山贼寇吧?”

翰林学士李邦彦看赵佶不悦,马上出来道:“梁山贼寇劫掠州府,杀害官兵,便是连朝廷大员高太尉都敢杀害,可见他们丧心病狂,蔑视朝廷。这般罪大恶极的贼寇怎么可以下旨招安?”

张邦昌也道:“便是圣上下旨招安,梁山贼寇只怕也不会接受,多半还会让贼寇毁谤朝廷,臣以为万万不可下旨。”

宿元景闻言,只好使出杀手锏,道:“臣先前虽有招安梁山贼寇之意,但是现下却是担心他们进犯京师。梁山贼寇本多桀骜之辈,又善蛊惑人心,前番打败高太尉大军后,便号称拥兵十万攻打济州,如今又打败十万大军,恐怕兵马更多。难保不会对京城产生觊觎之心。”

张邦昌听得宿元景这般说,顿时吓得不敢做声。

赵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看到王黼正想从殿外溜进来,不由道:“王少保如何看啊?”

王黼却是恃宠而骄,经常赶在上朝之前才来,仿佛文武百官都在等他一般。没想到今日赵佶却是提前开了早朝,来迟的官员便都在外面候着,不敢进去。

王黼却是想趁赵佶不注意,从后面慢慢溜进去,没想到却被赵佶看到了。

方才众人的对话,王黼也听了大半,闻言禀道:“臣以为下旨招安也不是不可以,便是梁山贼寇不接受,也可起到拖延他们的作用。若是他们接受了朝廷招安,到时便可调他们去剿灭田虎、王庆。等剿灭了二寇,朝廷再论功行赏不迟,若是北边战事吃紧,还可调他们去伐辽。”

王黼说的这般直白,众人也都会意,无非就是招安梁山贼寇后,再借刀杀人。

赵佶听了也是茅塞顿开,点头道:“卿言甚当,正合朕意。便请陈太尉走一趟吧,勿失了朝廷威仪。”

太尉陈宗善听得要他干这勾当,险些吓得跪下,但是圣旨已下,他也不敢推辞,只好出列领了旨。

赵佶又问了些政事,便宣布退朝。

宿元景走到陈宗善跟前,拱手道:“恭喜陈太尉得此美差,若是此行成功,陈大人便是我大宋功臣。”

陈宗善撇了撇嘴角,没好气的道:“梁山贼寇凶残,高太尉都被杀害了,我若是能平安回来便是万幸了,谈何功劳。”

宿元景摇头道:“梁山很多头领都是我大宋将领,他们必然心存忠义,只是兵败被俘,才暂且从贼。陈大人此去,正是给了他们出路,他们必然鼓动晁盖招安。梁山兵马又极为骁勇,若是能得他们报效朝廷,到时扫平田虎、王庆,便易如反掌。这种种功劳岂不是都要记在陈大人头上。太尉到了那里,可多用一些甜言美语,加意抚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