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 >

第7部分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7部分

小说: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上帝的休战”口号,规定从星期三早上到星期 一早上纪念基督受难,期间一切暴力行为将受教会严厉惩罚,但并未得 到真正的实现。同时,克吕尼运动还普遍地反对神职人员的腐化行为, 坚决抵制当时教会中盛行的用金钱等卑鄙手段谋取教会神职的“西门主  义”和破坏神职人员独身生活,为娶妻纳妾做辩护的“尼古拉主义”, 积极整顿教规,严格戒条,强调神职人员必须过禁欲生活,反对教会世 俗化,也反对封建主控制教会以及神职人员家族把持教权和教产,以防 削弱教会的力量。克吕尼派试图通过这些改革提高教会地位,增强同世 俗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实力。 

克吕尼运动开始时,多数人并不反对君王委任神职人员,但到 11 世 纪中叶,克吕尼派人士则把君王委任神职看做与平信徒委任神职一样是 买卖神职,认为君王篡夺了神职叙任权,试图夺回叙任权,增强教皇权 力。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1039—1056 在位)期间,他对 选立教皇的控制权正处顶峰。长期以来,教皇选立由诸侯们操纵,11 世 纪上半叶,曾出现过三个罗马教皇并存的局面。1046 年亨利三世率军进 入罗马,一并废掉三个教皇,但相继任命的二个教皇均被毒死,最后任 命一个克吕尼派神职人员登上教皇宝座,称利奥九世(1049—1054 在 位),从此改革派掌握了教廷实权。利奥九世大力推行克吕尼改革,对 教皇的直接顾问枢机主教团进行重大改组,撤掉了不同情改革的罗马 人,从其它西方国家委任了一批克吕尼派亲信,其中有三个非常重要而 有影响的人物,这就是霍姆伯特、白人休哥和希尔德布兰。然而,利奥 九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罗马也并未得以真正实现,他死后,继任的教 皇继续前任的主张。1056 年亨利三世去世,年仅 4 岁的亨利四世继位, 改革派又乘机发动了教会摆脱皇权控制的运动,这就是中世纪著名的“主 教叙任权之争”,在这场争夺战中,希尔德布兰是一位最有力的主导者 和实干家。 



 2.内外交困的东方教会 



(1)伊斯兰教的兴起及其对拜占庭帝国的威胁 

正当西派教会逐渐振兴起来的时候,东部的拜占庭帝国正在受到信 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军队的攻击,处于十分窘迫的境地。 

公元 7 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上崛起,从此在中亚和西亚的 历史舞台上增加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宗教力量,穆罕默德及其后任 者率领的穆斯林大军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战争,拜占庭帝国就是它 一直在试图征服的对象。633 年秋,穆斯林军队进军巴勒斯坦和叙利亚, 634 年击败拜占庭军队的重兵反击,635 年穆斯林军队又进逼大马士革。 636 年拜占庭军队与穆斯林军队会战,遭到歼灭性打击,不久叙利亚和巴 勒斯坦除凯撤利亚和耶路撒冷均被征服。637 年穆斯林军队又进占安提 阿,638 年耶路撒冷请降,至此东派教会两大教区已为穆斯林占领。与此 同时,阿拉伯帝国大军在东线战场也取得节节胜利。642 年波斯萨珊王朝 的军队在与穆斯林军的最后决战中惨败,此后,穆斯林军队席卷波斯全 境,651 年波斯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粮仓埃及也在几经会战之后,终 于 642 年被穆斯林大军占领了亚历山大。从此,拜占庭帝国最富饶的一 个省区,东派教会的又一大教区亚历山大里亚也都丧失了。亚美尼亚、 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也先后被征服。公元 717—718 年穆斯林军队又向拜占 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动围攻,此后,拜占庭帝国便经常遭到伊斯兰 大军入侵的威胁。 

(2)圣像崇拜之争与第七次公会议 

正当拜占庭帝国处于外患的同时,帝国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由基督 教保罗派农民发动的巨大风暴。随着帝国战事的连连失败和领土的大片 丧失,一方面,军事费用急剧上升,国库空虚,国家向广大自由农民征 收各种名目的赋税日益增多,致使广大群众无法忍受沉重的负担。另一 方面,军事贵族、皇族和皇帝却沉溺于享乐腐化,教会的财富经历代皇 帝赏赐及他人捐献,并通过巧取豪夺和大量依附农民投献也在不断增 加, 仅土地一项,东派教会已占有全国土地的13以上,经济势力非常雄厚, 这使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和修道院中的上层人士的生活也十分腐化奢侈, 而皇帝和一些大贵族因支付空虚,则觊觎着教会的财产。在这种社会背 景下,8 世纪初基督教保罗派奋起反对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正统教会,要 求简化宗教仪式,摒弃奢侈,取消圣像崇拜,废除教会的教阶制度和修 院制度,反映了被压迫者改变世俗和宗教不合理状态的愿望。这些主张 迅速得到广泛支持,小亚细亚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纷纷脱离正统教会,要 求废除圣像崇拜。于是,持保罗派主张的广大群众趁穆斯林围攻君士坦 丁堡之际,掀起了大规模的圣像破坏运动。 

4 世纪时,由于大批异教徒皈依基督教,崇拜圣像,圣物和圣地的风 气开始流行。君士坦丁大帝就提倡圣物崇拜,以后在深受希腊文化影响 的东方教会中,圣像崇拜之风日盛,甚至成为一种聚敛财富的手段。8 世纪时,修道院遍布帝国全境,拥有大量土地与财产,享有免税,不服 兵役等特权,直接影响了帝国的经济收入,而这时期对外军事连连,国 库更加空虚。在这种局势下,强有力的皇帝利奥三世(717—740)试图 以查士丁尼的精神统治教会,控制教会的财富,以加强帝国的中央集权。 因此,他利用、支持并强制推行了这场反对圣像崇拜的运动,军事贵族 也投入了这场破坏运动。726 年利奥三世下令:废除教堂和修院内的一切 圣像及圣物,收归国有,并涂去墙上的圣画,遂引起宗教叛乱。皇帝出 动军队强制执行废除圣像的诏令,镇压了反抗者。对此,教皇格列高利 三世(731—741 在位)于 731 年在罗马召开会议,将一切反对圣像崇拜 的人革除教籍,并停止交付拜占庭国库的贡金。利奥三世则把全部西西 里及意大利南部地区划出教皇管辖区之外做为报复。君士坦丁五世(741 —775 在位)进一步实行圣像破坏政策,754 年他主持召开了君士坦丁堡 宗教会议,宣布圣像崇拜就是偶象崇拜,强制废除圣像,使很多修院变 为兵营,大批修士被迫还俗,大量教产收归国有。还把主张供奉圣像的 最有影响的人物大马士革的约翰开除出基督教会,将圣像破坏运动推向 高潮。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打击了教会过份膨胀的势力,加强了军事 贵族的政治经济实力。 

780 年年幼的君士坦丁六世即位,皇太后艾琳(780—802 执政)摄 政,帝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她反对圣像破坏运动,于 787 年在尼西亚 召开了第 7 次主教公会议,罗马教皇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谴责了 754 年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是亵渎上帝的异端,下令恢复圣像。这次会议 上神性不能离开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可能成为接近上帝的中介的思想取  得了胜利。不过,会议并未恢复和发还一切被封闭的修院和教产,对于 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的归属问题也避而不谈。同时由于艾琳不承认法 兰克帝国皇帝查理曼于 800 年的加冕,因此,教皇虽派使节出席了会议, 但对决议持保留态度。802 年艾琳被废之后,圣像崇拜问题又几度出现逆 转。在圣像崇拜之争持续了 100 多年后,终以所谓“神像的完全胜利” 而结束。在整个斗争过程中,罗马教会始终站在圣像崇拜一边。 

在圣像崇拜之争的过程中,有值得一提的一位人物和一段史实,这 就是大马士革的约翰(约 700—753)和穆斯林占领区基督教的“颂歌” 创作活动。大马士革的约翰一直是圣像崇拜的热烈拥护者,他从基督论 的角度论证了圣像崇拜的合理性。认为基督作为道成肉身的人是有形象 的,如果承认基督的人性与神性结合在一个位格中,那么,敬拜基督的 图像与敬拜《福音书》是一样的。《福音书》里用文字描绘基督的形象, 而圣像不过是用绘画来描绘基督的形象。他因此被君士坦丁五世开除出 教会。在占领区,由于穆斯林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因此在耶路撒冷的教 会中,早祷仪式开始用“颂歌”代替经文赞美诗,大马士革的约翰和音 律家科斯马斯就是最著名的颂歌作者。整个 8 世纪间在为穆斯林占领的 安提阿和小亚细亚地区,颂歌创作十分繁荣,第 7 次公会议后,君士坦 丁堡也一度成为创作中心。 



3.东西两派教会的大分裂 



(1)基督教会首席之争 

东西方教会由于地理、政治、尤其是文化传统方面的种种差异,逐 渐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了两派,这两派长期以来围绕着教会的最高统治 权不断发生冲突,使双方的裂痕一次次加深,终于导致 1054 年双方彻底 决裂。 

从公元 325 年尼西亚主教公会议以后,东西两派之间的争执和仇恨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即“谁是基督教会的 首脑?”451 年查尔西顿公会议提出,君士坦丁堡主教与罗马主教具有同 等地位,对此,罗马教会拒绝接受。长期以来,罗马教会自认为圣徒彼 得所创,以正统地位自居,并提出“彼得优越论”来论证罗马主教是普 世教会的当然领袖。482 年因《赫诺肯提谕》公案而导致“阿卡西乌分裂”, 东西方断绝往来达 36 年之久。6 世纪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取得罗马 城的统治权,与世俗君主分庭抗礼,自尊为“上帝众仆之仆”,位在众 主教之上。726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三世发动圣像破坏运动,罗马教皇 坚决反对,并进而支持皇帝的敌人。为此,皇帝剥夺了罗马教皇对意大 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管辖权,导致教皇与皇帝的决裂,转而寻求法兰克 人的支持。9 世纪西派教会伪造《伊西多尔教会集》,向东方教会提出种 种要求。东西两派在“和子”句纠纷案中互相谴责,互相攻击,使矛盾 更加尖锐。 

(2)君士坦丁堡佛提乌牧首案 

围绕着君士坦丁堡牧首问题,东西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烈混战。842 年年幼的拜占庭皇帝米歇尔三世(842—867 在位)即位,皇太后狄奥多 拉摄政。为摆脱母亲控制,长大后的皇帝于 858 年废黜了其母任命的君  士坦丁堡牧首伊格纳提乌斯,任命平信徒佛提乌。为了使没有神品的佛 提乌的牧首地位合法化,米歇尔三世写信邀请罗马教皇尼古拉一世派特 使来参加宗教会议。861 年教皇使节带着教皇亲笔信参加了会议。教皇在 信中再次强调罗马教皇在整个基督教会中的首脑地位,并以归还西西里 等教区作为同意佛提乌担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牧首的合法性的条件。会 后,教皇发现拜占庭帝国根本无意交还西西里等教区,便于 863 年召开 罗马宗教会议进行报复,开除了佛提乌教籍,承认伊格纳提乌斯为君士 坦丁堡牧首区牧首。东西双方互相玩弄权术,勾心斗角,翻云覆雨,使 斗争越演越烈。 



(3)新教区争夺案 

为争夺摩拉维亚国和保加利亚国新教区的控制权,东西两派进行了 长期斗争,这一时期斗争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