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年功罪 >

第63部分

百年功罪-第63部分

小说: 百年功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明:南北分裂时,无论建立者是南籍或北籍,北方政权归为北人朝代,南方政权归为南人朝代,如三国建立蜀国的刘备,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虽都是北人,但其国在南方,应为南人朝代。南北统一时,则无论国都在南在北,皆以建国者的原籍划分,如汉、明等朝在北方建都,但开国皇帝是南方人,故归为南人朝代。
北人朝代,秦(灭周起)50年,新莽15年,魏晋至元末1148年,清初至北洋政府倒台312年,凡1525年。
南人朝代,两汉三国472年,东晋南朝272年,十国87年,南宋152年,明276,南京政府至二十世纪末72年,凡1331年。
南人朝代与北人朝代,相差不过一百多年,年代竟然如此接近。秦以前,东周南北诸侯国家长期并存,时间上也基本并列。只有夏、商、西周一千余年的北方朝代,可与南方远远地拉开距离。北人朝代年代较为连续,南人朝代的年代则比较破碎,原因是几次南北分裂都以北方统一南方告终。南北统一时的南人朝代,除了个别的短暂的情况外,几乎都建都北方。这样不出三代,其帝王的南人身份就难免发生变化。幸亏我们只问王朝的出处,不追究每代帝王孰南孰北。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风格,其建立的体制、章法,对后世皇帝的影响往往极为深刻。如李渊的通达,赵匡胤的宽容,朱元璋的忌刻,造成唐王朝的开放、宋王朝的优士和明王朝的专制。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更不能以血统论名之。朱元璋的继任者建文帝,就比他那嗜杀的祖父厚道多了,不过明王朝到底还是他四叔朱棣那种皇帝吃得开。风气、体系可以因袭,也可以改革变化,这里只是强调肇始者的作用罢了。中国王朝多重视守成,认为〃创业难而守成更难〃,循祖宗的法度,萧规曹随,也就是〃按既定方针办〃,能不变都不变,稳定压倒一切。
除了开国之君,朝廷中方针大计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亦值得注意。杨剑宇编著《中国历代宰相录》,尽列史籍上留下记载的宰执上千人,并为数百位著名或有影响力者作传。其中自秦至清的南人宰相195名,北人469名,北人占绝大多数。南北籍之比,具体到每朝为:秦(1:1),两汉(10:52),魏(1:10)、蜀(2:4)、吴(8:2),西晋(0:17),东晋(2:17)、十六国(0:5),南朝(20:23)、北朝(0:58),隋(1:7),唐(8:61),五代(0:21)、十国(17:12),北宋(17:27)、辽(0:23),金(0:35)、南宋(22:6),元(0:28),明(61:21),清(25:44)。
秦代两位名相,一南一北:李斯是楚国人,赵高是赵国人。李斯的出生地为今日之河南上蔡,是自然地理的北方,但楚国却是南方国家,按前面提到的南北划分原则,他应算做南人。汉是南人建立的朝代,立朝之初起用了几位南方籍宰相,他们都是跟着开国皇帝打天下的勋臣,而其后几乎尽用北人为相。两晋只有南渡后的两位南人宰相,其余全为北人。隋唐两代,南人所占比例还是太小。完全由北人(及胡人)担任宰相的朝代是:西晋、十六国、北朝、五代、辽、金、元。这几个朝代,西晋和元是统一时代的大王朝,其余均为分裂时代的纯北方政权。三国时魏国司徒陈矫,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大分裂时北方政权中唯一一位重要的南方籍宰执。而分裂时代的南方政权,北人宰执仍能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如三国时的蜀、吴,东晋,南朝,残唐十国中的南方九国。
北宋的南北比例不再悬殊,说明北方在文化重心上已不复绝对的优势。宋太祖、太宗两朝宰相赵普是北人,〃杯酒释兵权〃的谋划者,但书读得太少。太祖因痛感对于南方文士的需要,平南后大批起用南人,名臣辈出。南宋是最重相权的朝代,南人当宰相竟大大超过北人,文化中心也终于随着北方领土的丧失彻底南迁。北人张(山聂)诗叹:〃我宋用人,亦杂南北。唯南多士,栉比周行。北客凋零,晓星望月。〃《宋史·陈亮传》:〃公卿将相大抵多江、浙、闽、蜀之人。〃北人被普遍认为勇有余而智不足,即所谓〃南怯北勇,南智北愚〃,大抵自南宋始。故北人想出人头地,只好从军,立功升迁,形成〃南政北军〃的格局。经过一百多年,北人的后代逐渐演变成为南人,整个南方也就沦为蒙古铁蹄之下。
元末南人反攻成功,建立明朝,朝中政治人物多出于南方。昔日稷下学士、建安文人、洛阳才子汇集的北国风光早没了影,在通往北方的路途上,挤满了进京赴考的江南才子。两百多年的科举试中,南人占压倒优势。而南方籍帅才名将也占多数,这是与此前历代大不相同的,如徐达(开国)、戚继光(抗倭)、袁崇焕(抗清)、吴三桂(投清)、郑成功(攻台)等。但除了帝王将相,明代还有一大左右朝政的政治势力,即太监集团,人数多时竟达十万之众,又占据大内,并组成恐怖特务组织锦衣卫,故明朝又称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太监绝大多数是北人,晚明以江南士人为主的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南人与北人之争。当然,投靠阉党的南人也不少,如楚党和浙党,如安庆文人阮大铖;而宦官中,亦有支持东林党人的秉笔太监王安,他是保定人。唐时,太监主要出自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诸地。宋代太监极少,也未有过宦官之患。元以降,太监基本上出自北方。元明清建都北京,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应会说北方话,便于服侍和传达圣旨,还必须熟悉北方的气候与生活习俗,〃厚重少文〃又〃忠心耿耿〃。
南人后来居上
激烈、长久的党争消耗了王朝的气数,一直持续到明亡、清兵入关之后。本文开始提到的清初时南党与北党的较量,便是这种党争的余焰。〃在摄政王多尔衮执政的头几年中,'南人'与'北人'的区别变得极为明显了,而省份的区别则已不为人注意了。同时,南人与北人的竞争,也取代了曾经引起官僚党争的'清流'与'浊流'的冲突。例如,浙江海宁名门的后裔、有名的降人陈之遴,在当时就这样说过:'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满清占领北京,首先依靠北人官僚,山东、北直隶(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籍的明臣,成了第一批归顺者,尤以山东籍降臣为众,北方局面迅速被清廷控制。但多尔衮要的是整个中国而非仅占领北方,虽优宠北人,却也对南人摆出唯材是用的姿态,陈名夏、陈之遴、金之俊等江南籍降臣都官居相位(大学士)。他们偏重选拔起用南人官员,在朝中结成南党,终于为清廷所忌,惩处了二陈,南北党争自此平息。有清一代,在用人参政上南北平衡,历史上只有北宋一朝差可比拟。
尽管如此,南北双方的文化差距不减反增,南人的地位越来越高。蔡冠洛撰《清代七百名人传》(1936年),打破一般正史主要为高官显爵作传的章法,分政治、军事、实业、学术、艺术、革命几大类编,共收清代有影响的名人(除皇帝外)714人,包括南人475名,北人234名,外国人5名。北人中以原不属于中国而又占居统治地位的满洲籍人最多,为128人,另外还有蒙古11人。如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北方即华北地区计算,则所收北人竟未能过百,仅为南人的五分之一。
大一统的清朝,入关之初就有南北之分:一个迅速归顺的北方,和一个持续数十年难以平定的南方(南明王朝、三藩反叛、台湾军政府)。南明史可法在扬州向清廷提出〃划疆而治〃,北方归清朝,南方归明朝,为多尔衮所拒。到了晚清,再次面临南北分裂:太平天国。当年铁蹄横扫中国无敌手的八旗军早衰败不堪,不得已以南制南,用湘军、淮军打败了装神弄鬼的南方〃天朝〃。又以南人收复新疆,组建海军,北洋水师的将领多为福建人。北方拳乱,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出逃,南方舆论认为北方已亡:〃存我中国者,其惟南方乎!〃提出〃保南存国〃,〃南北分疆而离立〃。(刘学照《上海庚子时论中的东南意识述论》)辛亥革命,南方诸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在南京成立临时国民政府,如果清廷拒不退位,〃南民北清〃相持对峙,分裂局面势不堪设想。袁世凯〃窃国〃称帝,又是南方起兵讨伐,又差点酿成南北分裂。民初有一副对联,嘲笑当时南争北斗的政治乱象:
民由是也,国由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清亡以后,南人继续保持对全国的影响力。在长达数十年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左右各派政治势力消长的军事力量不可小觑。即以国共两大阵营而论,国民党政府授衔上将,包括特级、一级、二级、追赠上将,及中将加上将衔,至1994年共二百余人,其中北人53人,南人165人。南北比例为3:1。共产党政府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及红军、八路军时期未授军衔的高级军事领导人,至1988年共191人,其中北人33人,南人158人。南北比例几乎为5:1。(据《中国国民党二百上将传》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总的来说,国共两党原本都是南方〃乱党〃,曾相互合作北伐。孙中山在广州〃另立中央〃,自任〃非常大总统〃,与北洋政府对抗。国共反目成仇,共产党从南方拉起一支队伍转移到北方,先在陕北,进而华北,然后东北,发展壮大成国民党的强敌。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共最后一次和谈,即〃北平谈判〃,国民党政府拟议〃划江而治〃,苏俄斯大林也有这个意思,将中国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半。结果和谈破裂,渡江战役打响,北方再次统一南方。
北方代表中国
中国文化、经济的重心在中至晚唐最后一次大举南移,此后再也没有北返。而中国从古到今,除了明初两代皇帝加国民党政府一共短暂的五十余年,北方几乎一直保持着政治中心的地位。即使在东晋南北朝及宋金对峙时代,北方也比南方更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它结束分裂,选择中国的统一者,它确定与周边相邻国家、地区与民族(西域、吐蕃、西夏、蒙古、朝鲜)的关系,它应付一切来自传统中国疆域外侵略威胁,它把外来民族一股脑儿同化成中国人,它规划未来中国的版图。总而言之,北方决定中国的大势走向,南方只是北方的附庸和后院。
我们老爱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反倒让西方国家利用了来打我们。没错,是这么回事,但怎么不再继续深入地想下去。四大发明都是南人发明的,象征中国传统物质文明的瓷、茶、绸都出自南方,南方还是粮、棉的主要产地,〃两湖熟,天下足〃,为什么南方没能成为中国的中心,不能代表中国,反倒一次次被北方征服、统一、主导,让北方代表中国,成为中国的中心?问题出在哪里?难道一副马镫,真的能使南人对文明的所有贡献黯然失色?
我以为,北方是民族及文化融合的一大基地,这是它始终能在气势上压倒南方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前面讨论的南方方言的复杂,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先秦时代的百越民族,没能像中原及周边区域的诸侯国那样,由华夏诸族相互融合成汉族,即专家们所说的〃最纯正〃的中原汉族;反而更加分裂,成为相互间连语言都无法顺利沟通的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