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

第106部分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第106部分

小说: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华沙起义的消息后,丘吉尔和罗斯福一再致电斯大林,吁请苏军支援起义,但都没有得到答复。无奈之下,盟军只好从空中航线向华沙起义军空投军火和食品。执行任务的英美飞机空投物资后,需要就近在苏联领土着陆加油,没想到就连这个要求,也被斯大林断然拒绝。斯大林在给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回电中,干脆把起义说成“罪犯集团旨在夺权而在华沙发动冒险事件”。

孤立无援的华沙起义者几乎赤手空拳地进行着无望的抗争。德军从空中和地面疯狂进攻,飞机坦克狂轰滥炸,一个街区又一个街区地肃清起义者。德军建议起义者举行投降谈判,却被领导起义的波兰将军布尔·科马罗夫斯基拒绝了。与苏军一起进攻过来的波兰军队为解救自己的同胞,向德军发起猛攻,但被德军挡在了城外。

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

10月2日,华沙起义在坚持了63天后,最终失败了。

在投降前的最后几次广播中,起义者愤怒地控诉:“我们遭受的待遇比希特勒的仆从国还要坏,比意大利、罗马尼亚、芬兰更坏。公正的上帝,对波兰民族所承受的可怕的不公正做出裁决吧,希望他惩治那些犯罪者。”参加这次起义的大部分士兵捐躯,少数人得以逃生。在战后的纪念活动上,数十名幸存的老兵聚到一起。一位老人回忆起华沙起义,只有“惨烈”两个字。他说,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武器陈旧简陋,但每个士兵都英勇顽强,发誓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双方力量过于悬殊,起义最终失败了。他说,现在华沙的每一个家庭,都有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人。

华沙起义无疑给纳粹德国带来了很大麻烦,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下令“把华沙彻底从地球上抹掉”,于是纳粹分子开始了对波兰人的血腥屠杀。如果你现在到华沙城走一走、看一看,不经意间,就会在某处墙壁上发现一块石板,上面刻着“某年某月某日多少人在此地遭纳粹杀害”。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到华沙城内一段数米长、两米多高的残破红砖墙前敬献花圈。据史料记载,纳粹分子在这段“死墙”墙角下,曾一次杀害了上百个波兰人。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希特勒不顾弹药紧缺,极其残酷地、分步骤地进行炮轰,最后将华沙全城几乎夷为平地。纳粹分子甚至使用了800毫米口径的“多拉”巨炮,这种超重型火炮威力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和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每一枚炮弹重达7。1吨!

整个华沙起义期间,有18000名波兰军人和18万平民丧生,华沙这座历史名城90%的建筑被摧毁,全城变成了一个方圆数十公里的瓦砾场。

1月17日,苏军作为华沙的“解放者”入城。此时,华沙已是一座满是瓦砾和废墟的空城。苏联人呼吁波兰人发动总起义的最后一句话是“不积极奋起自救,一切将化为乌有”,华沙人民英勇奋起了,苏军却坐视起义者被镇压、被屠杀。最终,华沙的一切真正“化为乌有”了。

你什么德行我太清楚了

现在还有人说1944年的华沙起义很愚蠢,也有人说这次起义是波兰地下军的投机,是拿爱国做买卖,为了捞取战后的功名。但在今天看来,这场起义充满了孤注一掷的悲壮。

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的呢?苏军已经逼近了华沙,波兰抵抗组织再不发动起义,就只有坐等苏联人的“解放”,但是这种解放并不意味着自由和独立,对于波兰来讲这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历史上波兰三次亡国,哪次不是俄国人挑的头?波兰人跟俄国人虽然同属斯拉夫民族,都是斯基诺夫维奇,但有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所以绝不能把这个国家从德国侵略者手中转交给俄国人。

另外,一旦苏联完成对波兰的控制,想从苏联控制下重新获得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俄国人比德国人还狠。因此,波兰地下军和流亡政府都认为,与其坐等苏联占领,不如趁苏联人到来之前奋力一搏,也许可以使祖国恢复独立和自由。从二战后的情况来看,整个东欧只有自己解放自己的南斯拉夫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南斯拉夫在二战当中牺牲了170万人,那么点儿一个小国牺牲了170万人,完全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所以真正获得了独立。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这些所谓被苏联“解放”的国家都丧失了独立主权,沦为苏联控制下的卫星国,成了苏联的殖民地,开始了悲惨的命运。

波兰人太了解俄国人是什么脾气了,打了200多年仗,你什么德行我太清楚了,所以波兰人精确地预见到了这一点,绝不能把我们祖国的命运交给苏联人。因此,即使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也要试一试自我解放,避免被苏联人“解放”,避免丧失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今天有很多人为苏联人对华沙起义的漠视感到气愤,其实波兰地下军从起义一开始就没指望苏联人的支援,他们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争自由,为民族争尊严,起义的目的就是要在苏联人到来之前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华沙。这一点,波兰人清楚,苏联人也清楚。

当然,当德国军队残酷镇压起义的时候,起义者还是希望苏军能够支援,但那是形势所逼。然而,起义者想赶在苏军到来之前做国家主人的这种努力,已经断绝了苏军援助的可能性。苏联援助你的前提,就是你要做傀儡。你想独立?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起义者注定要在孤军奋战中完成自己悲壮的使命,要么光复祖国,要么为了民族的解放壮烈牺牲。

波兰在历史上三次被俄、普、奥瓜分,一战之后好不容易独立,又被苏德瓜分。波兰人几次经历了亡国的痛苦,只有亡国的人才知道做奴隶的痛苦,才知道自由的可贵。你想,波兰人不甘心在德国统治下做亡国奴,他为什么要做苏联的顺民呢?自由对于亡国的波兰人的这种吸引力,不是没亡过国的人能够体会到的。

不甘心亡国的决心

为什么要发动起义?波兰人认为起义是获得独立最后的机会,哪怕就是一根稻草,我也要抓住。波兰人是在苏联的占领几乎成为定局的情况下,复国无望,抱着与其忍辱偷生,不如光荣地战死的想法,用这种方式追随祖国而去,这是尽到爱国者的责任。假如说起义的牺牲者九泉之下有知的话,看到战后波兰被苏联控制的局面,他会觉得自己死得无怨无悔,毕竟我努力了,我免于再一次做亡国奴的悲剧。

说华沙起义是投机的人,完全是扯淡,谁能拿20万条生命做投机?这20万人死亡只是为了宣示一个民族不甘心亡国的决心。这20万人里面有地下政府控制的国民军,也有波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更多的是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普通波兰人,是什么让他们视死如归?不是党派利益,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尊严!

华沙悲壮地蒙难了,蒙难于斯大林的背信弃义。斯大林背信弃义的背后,是新沙皇要控制整个东欧的野心。要想对一个国家进行有效控制,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全受其操纵的政府。二战后,除南斯拉夫之外的东欧各国政权,是苏联红军运送给各国的。各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们,从苏联飞机上走下来,叼着烟斗,挥一挥帽子就“解放”了他的国家。华沙起义者,拒绝接受这种运来的政权。

战后,波兰就沦为了苏联的附庸。但是在伦敦的波兰第二共和国政府始终坚持复国的理念,坚持复国的活动。一直到1990年,第二共和国政府仍然有一个总统和几名内阁部长在英国伦敦,他们坚信祖国有一天会解放。这一天没用很久,1990年,也就是在华沙起义失败40多年以后,波兰政权发生了更迭,当二战后波兰首任民选总统瓦文萨就职的时候,波兰流亡政府的最后一位总统从伦敦飞到华沙,把共和国的法统象征——总统的印绶和1935年宪法交到他手中,流亡政府的职能结束了。

今天的波兰就是第三共和国,继承的是二战当中那个英勇不屈的波兰共和国的法统。

十次斯大林突击

1944年8月20日至9月底,苏军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在黑海舰队配合下,发起影响巨大的“第七次突击”。经此一战,拥有80万人马的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几乎全军覆没。苏军向前推进了800~1000公里,攻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迫使两国退出轴心国集团,并调转枪口,对德宣战。苏军打开了通向德国在欧洲最后一个盟国匈牙利的通道,也为进军南斯拉夫创造了条件。

1944年9月至12月,苏军又连续发动了“第八、九、十次突击”,攻占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大部分地区,包围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匈牙利是通往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的门户,因此,希特勒不断从各条战线上抽调兵力增援匈牙利,德军拼死防守。直到1945年2月13日,布达佩斯才被攻陷。

到1944年年底,苏联军队经过贯穿全年的十次突击,不仅全部收复了苏联领土,还攻入东欧各国,进逼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联盟彻底瓦解,失去了赖以维持战争的宝贵资源。在这一年中,苏军共歼灭德军136个师,200多万人,取得了苏德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

苏联人把这十次突击冠以斯大林的名义,命名为“十次斯大林突击”。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苏联人把取得战争胜利的功劳,全部归于领袖斯大林,全然不提英美盟国对苏联的巨大援助。

如今,俄罗斯史学界终于承认西方盟国的援助对于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意义巨大。二战期间,美英两国一共给苏联运送了258。6万吨航空汽油,而苏联自产的只有181万吨;输入32。8万吨飞机铝材,苏联自产是26。3万吨;输入各种车辆50。1万辆,苏联自造的卡车只占5%,苏联自己的全部产能都用来生产T34坦克了。苏联步兵的经典战术是,步兵坐在坦克上冲锋,坦克一旦被击毁,上面的步兵也都完蛋了。直到美国汽车输入苏联后,苏联步兵才能伴随着坦克冲锋。另外,盟国还援助苏联14000多架战机,12000多辆坦克和战车,以及无数火炮、弹药。还负担苏联大量的后勤补给,比如食品、医药器材,总价值109亿美元。如果没有西方盟国的援助,苏联人很难建立起强大的钢铁洪流。

这一切,都在冷战时期被苏联抹去了,人们只看到苏联生产过6万辆T34坦克,却没有想到,整个二战期间,苏联连一辆火车头都没生产出来。





第三章 高手过招玩心计(盟军光复北非,进占意大利)


当敌人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时,永远不要让他知道。

——题记





01。“沙漠之狐”告别北非


不听话就揍你

阿拉曼战役结束后,丘吉尔说过一句话:“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战无不胜。”这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也确是北非战场的真实写照。

1942年11月,盟军实施“火炬”行动,向败退的德意军队展开钳形攻击,在法属北非——现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登陆作战,从南翼威胁德意军队。

此次战役,由美军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登陆部队共10。7万人,由航空母舰1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9艘以及大批驱逐舰、扫雷舰和各式登陆舰艇共650艘提供支援。英军航空兵1700架飞机以直布罗陀为基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