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 >

第146部分

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第146部分

小说: 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理由说不通,范蠡这个人高调得很,即使到了齐国,也还不断地在出风头。他先是在海边开了个养殖场,靠养鱼贝珍珠大发其财,很快赚到了几十万钱。齐国人看他如此厉害,就请他来当官,主抓经济。但是范蠡当官没几天,就觉得这个工作没有挑战性,遂辞官不做,跑到经济开发区陶地(今山东定陶),又换了个名字叫“陶朱公”,先做牛羊买卖,后做高利贷生意,没过多久,家资积累到上亿,一跃成为比尔·盖茨级的人物,最终与在晋国盐池贩盐的猗顿以及卫国的官僚资本家子贡,并称春秋三大富豪。

范蠡的又一次成功,得益于他最终找到了赚钱的最快法门——放高利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金融业螃蟹的商人,暴富,自然变得无比简单。

接下来我们看看文种的结局。

文种这个人,又和范蠡不同。他没有经济头脑,除了读书当官,其他什么都不会,所以范蠡可以想走就走,他却不能走,也舍不得走。

其实,范蠡在临走之前,也曾经劝过文种,说:“人生命运有盛有衰,幸运至极必遭厄运。能够懂得进退之道,而又不失正义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贤人。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句践这个人,脖子长长,嘴巴尖尖,看人像鹰,走路像狼,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你也走吧,否则早晚性命不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轻轻松松地就为我们创出一句经典哲言,果然是个哲学家来的。

对于范蠡的话,文种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是那种典型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人,他根本不相信句践会害他,反而认为范蠡很傻,到手的权位都不知道要。

嘿嘿,这样更好,少了一个跟我争权的人。

范蠡走后,句践非但没有杀范蠡的妻儿,反而加封了百里土地给范家,这个地方叫苦竹城(今绍兴县娄宫镇),距离山阴城十八里。并下令:有谁敢侵扰我范弟弟的家人,严惩不贷!

不仅如此,句践为了寄托自己对范蠡的思念,还叫工匠用黄金给范蠡铸了一尊像,开会的时候放在自己宝座旁边,就好像他没有走,还在和大家讨论政事一般。

文种见句践如此念旧,如此重感情,心中十分感动,他觉得范蠡这个人真的是多虑了,我们大王是个大大的好人,他怎么可能加害我们这些立有大功的忠臣呢?

文种错了,很傻很天真的不是范蠡,而恰恰是他自己。

既然已经大功告成了,句践就不再需要一个居功自傲的所谓忠臣了,他需要的是一个老实听话的手下,如果谁硬要跳到他的头上,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杀掉他,就像夫差杀伍子胥那样。

可是文种并不懂得藏拙,他不但没有乖乖听老大的话,反而越发得骄傲起来,甚至经常迟到早退,动不动就耍脾气不上朝。

这样的员工,老板怎么会喜欢,句践于是动了杀机。

而朝中的小人们见句践开始不待见文种了,也纷纷开始进谗言,说文种心怀怨望,想犯上作乱来着。

历史要重演了,当君主想要使坏却又苦于没有好点子时,总有所谓的奸臣小人跳出来一展身手。只是费无忌伯嚭们好歹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越国这几个奸臣的名字却被史书自动忽略了。

有人告状,这事情就好办了。句践很快将文种找了来,说:“你的胸中怀有阴谋兵法,能够消灭敌人,夺取国家。比如说你的灭吴九策,就为寡人攻破了吴国,端的是厉害得紧哪!”

文种见句践提起了自己的功劳,还以为老大要封赏他,大喜,说:“嘿嘿,小意思啦,我胸中还有很多计谋没来得及用,吴国就灭亡了,可惜……”

句践笑道:“没什么好可惜的,寡人有个主意,您不如到地下去,为越国的先王对付吴国的祖先,也免得浪费了您的高才,如何?”

啊……晴天霹雳!

范蠡说中了,没想到句践这小子真的要杀我……

这可真是乐极生悲了,只见文种痛苦地伏倒在地,继而仰天长叹:“哎呀,我后悔呀!要是早点听范蠡的话,我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

句践不理他,扔下那把曾饱饮伍子胥之血的属镂剑,昂首而去。

“属镂剑?”文种捡起宝剑,突然大笑:“居然是那把杀死伍子胥的属镂剑?哈哈哈哈,我用反间计害死了伍子胥,如今这把凶器居然又加到了我的项上,莫非天意乎?哈哈哈哈……”

同伍子胥夫差一样,临死之前,文种也留下了一句遗言:“南阳之宰而为越王之擒!后百世之末,论者必以吾配伍子胥,而忠臣必以吾为喻矣。”

意思是:我这个楚国南阳的地方官,现在竟然被越王擒获了!百世之后,后人们一定会拿我和伍子胥相提并论,忠臣们也一定会拿我来作比喻的。

真不要脸,自夸是忠臣,还拿自己和伍子胥比较,他比得过伍子胥么?

事实是,后人说文种不智的远比说他忠诚的要多得多。

事实是,文种虽然也是个人才,却必将笼罩在伍子胥和范蠡的光环之下,根本没办法如他所愿流芳百世。而他的那句遗言,也没办法成为千古名言,而默默无闻地流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文种伏剑自杀后,句践大喜,将其埋葬在山阴城外的西山,又发楼船卒三千余人,为文种建造了一条呈鼎足状深入山底的墓道,后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为种山。

传说,文种葬后一年,伍子胥从海上驾潮而来,冲开文种的坟墓,把他带走。这两个生前的冤家,同死于一把宝剑,死后居然又携手同游于海上。伍子胥在前,曰“潮”;文种在后,曰“汐”。两人生殊途,死同归,真可谓造化弄人。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越国的结局。

句践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们凭借着老祖先留下的基业,仍然风光了好几十年,直到公元前449年,句践的孙子不寿(瞧这名字取的)被太子朱句杀害。从此,越国陷入了无休止的宫廷内乱之中,三代越君不得好死,越国衰弱了。

越国变得越来越衰弱,而它的国君们反而越来越穷兵黩武。公元前415年,越王朱句发兵攻灭滕国(今山东滕州)。第二年,又攻灭郯国(今山东郯城),郯国君主鸪被俘。公元前404年,越王翳(朱句之子)趁齐国执政者田和子地位尚不稳固,又发兵讨伐齐国。当时,缯国(今山东枣庄)倚仗齐国的势力,轻视越国。越王翳闻讯大怒,下令讨伐缯国,一战将其攻灭。随后,田氏代齐,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日渐强大的齐国开始清除越国在山东的势力。公元前379年,越王翳在齐国的军事压力下被迫将都城迁回姑苏,至此,越国的中原霸业重归为零。

但是,吴越好战的基因并没有因为地盘的缩小而稍减半分。公元前335年,句践的六世孙无强(瞧这名字取的)又蠢蠢欲动开始与诸侯争强,四处兴兵,北伐齐,西伐楚,彻底惹恼了鼎鼎大名的楚威王。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兴师伐越,杀死越王小无强,尽取故吴地至钱塘江,越国从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变成一盘散沙,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钱塘江以东沿海,服服帖帖地向楚国朝贡。

楚吴越数百年的争斗,结果还是楚国笑到了最后。

时间洗涤着百年血仇,默默地拉下春秋的帷幕,战国时代开始了。





后记


在这写作本书的数百天里,我白天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朝九晚五,为生计奔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到了晚上,当我回到宿舍的斗室中,在昏黄的台灯下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我就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看似正常,其实走火入魔,心灵流浪在那遥远时代的怪异少年。

这个少年的名字叫做江湖闲乐生,他的肉体虽然活在现代,但他的灵魂已经穿越千年,与古人灵犀相通,和光同尘,甚至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个旁观者,还是一个亲历者。因为那个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已将他深深吸引,深深迷倒,他已深深沉醉不能自拔。

如今,吴越的历史已经完结,他终于回到现代,重新返回自我,成为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冷眼旁观者。

吴越这两个僻居东海的小邦,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崛起,却又为何如此迅速地覆灭,这段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切都与吴越的文化以及其基本战略有关。

吴国公子季札作为文化使节访问中原各国的外交活动,是吴国正式开始崛起的标志。

我们千万不能小看这次文化活动,它非常重要,比战争还重要。

中华民族一直是个重视文化的民族,所谓“华夷大防”不可轻违。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时间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但它始终无法统一天下,原因就在于此。即便是秦国,由于它身背了“半蛮夷”之名,所以到战国中后期即使它的实力甩开六国不知多少,仍然也要花百余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统一大业,且不能长久。

而吴国虽与华夏同源,但它多年僻居南海之滨,不与中原交通,中原也一直以蛮夷视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国即便国力再雄厚,也得不到中原华夏的文化认同,它也是不可能参与“国际事务”的,称霸更是无从谈起。

于是这时候,季札以蛮夷之客的身份访问列国,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学养与高尚的德行,也展示了吴国深厚的周文化底蕴,他的礼乐精神与仁德之举甚至让周文化的领军人物孔子都不由得为之推崇备至。更加重要的是,季札还让天下人认识到,吴国的先祖其实是周朝先祖的兄长兼恩人,吴国与中原血脉相连,同气连枝,是真正的一家人,而荆楚民族之楚国则是外族,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由此可见,吴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并击败强大的楚国,并不仅仅是因为楚国君臣腐败而吴国君臣励精图治,更加是因为吴国在文化上的优势,从而得到了“国际社会”道义上的支持,所以淮泗流域的陈、蔡等华夏诸侯才会背叛楚国投靠吴国,帮助吴国取得霸业。

所以,文化上的认同才是吴国得以称霸的本质原因,至于陈蔡的国君受到楚相囊瓦的侮辱,这只不过是一个契机而已。

而越国的崛起,则大体是由于战略上的原因,或者说,它钻了吴国战略失误的空子。

对于吴国如何保住霸业,吴王阖闾与伍子胥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与明确的战略。吴国以东海小邦之姿,将强楚破国灭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属于一夜暴富的暴发户,根基并不牢固,妄想长期占据庞大的楚国,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在吴国的背后,还有一个彪悍的越国不时捣乱,所以吴国明智地见好就收,发了笔横财后就退出楚地,想等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将越国吞并,彻底去掉后顾之忧,然后再北上争夺中原霸权。

一般来说,一个超级强国的定义在于能同时打赢两个方向的局部战争。很显然,吴国并不属于此列,所以吴王阖闾和伍子胥的战略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很可惜,阖闾的继任者夫差并没有坚持这个战略,他击败了越国却没有吞并越国,反而空国之力北上与齐晋争霸,结果养虎遗患,被天下最可怕的阴谋大师越王句践钻了空子,身死国灭。

其实吴国本来是很有希望的,它在贵族文化上与华夏同源,在平民文化上又与百越同根,吞并越国不会有任何文化上的阻力,然而如此巨大的优势,夫差却不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