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雅骚 >

第161部分

雅骚-第161部分

小说: 雅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晚边趁着夜sè放了那八人,心里略有隐忧,二鼓时分,听得县衙前一片喧闹,就知不妙,急忙叫人把县丞和主簿都请来,出到日见堂外一看,月光下人头攒动,约有数百人,六个鼻青脸肿的打行青手跪在最前面,不断有人向这六人吐唾沫、丢砸石块陆韬上前向王善继施礼,质问王县令为何si自释放八个打行光棍,以至于这些光棍在码头再次行凶,将他的一名仆人刺成重伤?

王善继无言以对,堂外民众纷纷鼓噪,有那躲在后面的民众便趁乱骂王善继,堂前差役大声呵斥也弹压不住,王善继又羞又恼,说道:“那八名人犯是华亭人,自然要押回华亭审问。”张原道:“王县尊是青浦的父母官,要爱护一县百姓,若这些打行光棍是在华亭伤了青浦的百姓,那当然由华亭县衙处置,但这八人是在青浦境内sāo扰侮辱青浦民众,何以青浦县不管,却要交由外县管?更何况这八人根本就不是押回华亭审问,若是押解,何以不见官差?”张萼怒叫道:“这分明是收受了华亭董氏的贿略,包庇凶犯,完全不顾青浦百姓死活啊。

堂外民众谴责声一片,姜善继面皮紫涨,承受不住这巨大压力,说道:“是府尊大人要本县放人的,你们有理与府尊理论去。”

匆匆忙忙赶到的青浦县丞和主簿听到王县令这么说话,二人对视一眼,心想:“这王善继是个草包,无用的书生。”张原道:“如此说青浦百姓有冤鼻县尊大人是不能为民作主申冤了,那么这六个抓回来的打行光棍该怎么处置,请县尊大人发话,是不是让我等连夜押着这六人去府衙?”

青浦县令王善继进退失据,十分狼狈。!。

 第二百一十六章 癫狂

单独一个生员是不敢在地方长官面前这般放肆的,但一群生员,而且这群生员身后还有大批民众,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群情ji愤,两个为佐贰官多年的县丞和主簿起先是冷眼要看王县令笑话,但见人情汹汹、恶语不断,再不抑制的话只怕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便与王善继商议了几句,王善继无奈之下只得承诺将那六名打行光棍再次收监,并好言安抚陆韬与一众生员,保证要严究这六名光棍背后的指使者既已达到目的,陆韬、张原也就适可而止,不然的话若让身后那些民众闹腾起来,把县衙给砸了、把王县令给打了,痛快是痛快,但事后追究起来他们也难逃罪责,民众的力量如洪水烈火,引导不好自己先遭殃,而且张原的目标不在青浦,这个王县令小小敲打一下便可,不为已甚,所以与姐夫陆韬和杨石香等人都帮着劝解民众散去,直至三鼓时分,青浦县衙终于恢复了平静。 /

王善继留县丞、主簿还有刑房典史、县学教官一起议事,决定先把方才之事向黄知府和按察分司禀报,那六个华亭光棍先拘押着,看按察分司如何回复,是充军还是押解松江府审问,都得按律法来办,再不能因为黄知府一封si信而把人犯无罪开释了——

那六个在青浦码头逃脱的打行青手连夜回到华亭,急急忙忙去见松江打行的头领吴龙,这吴龙手下有两百余名青手,与董祖常勾结,开场赌博,宿娼买jiān,挟制良善,以暴凌寡,无恶不作这些光棍青手进衙门是寻常事,也不怕挨打,但为董氏办事挨打却是头一回,而且三日之内两次被打有六个人还关在青浦县牢里放不出来,这让吴龙又惊又怒吴龙三十多岁,模样并不高大魁梧,但矫健结实,拳脚枪棒娴熟,原以教人习武为业,聚起一帮弟子后就成立了打行受雇为他人报si仇、诳骗偷盗“撞六市”、设局陷害他人谋财等等,还有就是代人挨打,因为官府追赋急迫,有些里甲户首完成不了赋税,就要挨杖,却可以雇人挨打,这也真是奇事,打行的人挣的也是辛苦钱哪但自从结交上了董翰林的儿子,打行青手们早就不干代人挨打这种贱业了,而是专职打人——

吴龙手下有个武艺出众的青手名叫汪大锤怒道:“大哥,干脆叫上弟兄们冲到青浦去,把陆家给拆了吧,让青浦人见识一下我华亭打行的厉害。”

吴龙现在也是腰缠万贯的财主了,不会象一般光棍喇唬那样鲁莽冒失,说道:“不要急,这时夜已深,明日我与董二公子商议一下,弟兄们的仇是一定要报的,不然的话我打行的人以后怎么在松江立足。

次日一早吴龙便去董氏豪宅见董祖常,董祖常一听勃然大怒,也不及告知其父董其昌,自去拜会松江知府黄国鼎,黄国鼎这时也接到了青浦县令王善继连夜送达的文书,正觉得事情棘手这董祖常还叫嚷着要严惩青浦陆氏、要抓捕张原,这让黄国鼎很不快,将案头一张折好的有些残破的松江纸递给董祖常道:“世兄,赶紧将这个给董老师看,此事非同小可,是衙役方才从申明亭上揭下来的。”

董祖常见黄知府避而不谈惩治陆氏却给他一张破纸,心下也是恼怒,说道:“这纸头等下就去给家父看,但陆韬与张原指使人打伤我董氏门客,还把人抓回去,府尊大人若不严惩,恐难服众。”

黄国鼎淡淡道:“青浦王知县已有文书到,那六个人已被关押进县牢,一时不便释放,世兄先把这篇贴文给董老师看,本府午后有暇会亲自上门向老师说明。”

董祖常只好辞出,未达到目的很是恼火,展开那张破纸看了一眼,写的什么“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而人者厚貌深情——”,标题是《书画难为心声论》,董祖常愤愤道:“莫名其妙,给我父看这破纸烂文作甚,分明是搪塞,难道黄国鼎也怕那山yin张氏?”

若不是黄国鼎一再叮嘱要把这贴文给董老师看,董祖常很可能随手就丢了,这时只好耐着xing子来到父亲这边府第,董祖源、董祖常、董祖和各有豪宅,未与父亲董其昌住在一起,但相距都很近,屋舍千间,连街接坊,董祖源去年来还在长生桥畔大兴土木建新宅——

董其昌一早在画禅室练笔,这是他几十年的习惯了,董其昌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试,因为书法不佳未能取府试案首,从此发愤临帖,从魏晋的钟、王到唐朝的颜、柳,从五代杨凝式到宋代的米芾,临帖甚勤,终成一代书法大家,如今年已六旬,每日依然要以大楷书写千字文一百字,这日刚写罢全篇,儿子董祖常来了,气忿忿说黄知府不肯严惩青浦陆氏打人,却郑重其事要他送来一张破纸——

董其昌不动声sè,展开那破纸来看,先看字,字甚劣,仅堪辨认,显然是草草书写的,密密麻麻有上千字,待,原本坐着的董其昌站了起来,双手撑在书案上继续看,越看越心惊、越愤怒,撑在书案上的双手都颤抖起来——

董祖常见父亲这般惊怒的样子,这才明白这张破纸果然要紧,忙问:“父亲,这写的是什么,父亲如此震怒?”

董其昌呼吸急促,一直看到文末元好问的诗,突然怒叫一声,伸手将这张本来就有些残破的松江纸撕成两半,更将书案上的一个插苍小瓶扫落在地,“砰”的一声响,碎瓷四溅,然后一跤坐回官帽椅,喘着气大声问:“是谁,这文是谁写的?”

董祖常从未见父亲这般震怒失态过,也是凛然生惧,答道:“黄知府说是衙役一早从申明亭揭下来的。”

董其昌嘶叫道:“此文恶毒,是要将我董其昌置于死地啊。”一边叫喊,一边使劲捶身前书案,可见愤怒已极,几近癫狂。

董祖常慌忙拣起那撕成两半的破纸,拼在一起看是哪里骂了他父亲,左看右看看不明白,董祖常也只能算是识字,看看一些话本通俗小说还可以,这篇《书画难为心声论》是典雅纯正的古文,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他是没看出哪句是骂人的话,但父亲如此狂怒,显然这文非常恶毒,便道:“父亲息怒,儿子这便去追查是谁张贴此文!”

董其昌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狂怒的情绪,叫道:“快去追查,查到是谁就给我打,给我狠狠打!”

董祖常答应一声,拿着那两张破纸出了画禅室,先去和兄长董祖源商量,董祖源将破纸拼好细看了一遍,董祖源不象其弟祖常那般不学无术,怒道:“这是诋毁父亲的品行啊,难怪父亲大怒,这文实在恶毒,这文流传对父亲名声会大损,必须立即追查,也不要指望黄知府,那班衙役没什么用,让吴龙的手下全部去查,既然是在申明亭张贴,总会有人看到的,既有人要毁父亲名声,想必也不会只在申明亭一处张贴,其他地方都去,看到就立即撕毁,莫要流传开来。

董祖常立即让人把吴龙唤来,命吴龙即刻遣人四处搜寻张贴这篇“书画难为心声论”的人,打行首领吴龙面lu难sè,他不识字,他手下的打行青手识字的也没几个,要他们打人可以,要他们认字那是为难他们。

董祖常不耐烦道:“不管那么多,看到张贴字纸的一律抓来拷打审问,家父已然大发雷霆,不抓到此人罢休。”

吴龙问:“二公子,那关押在青浦的六人不管了吗?”

董祖常喝道:“先抓贴文的jiān贼最要紧,快去!”

吴龙去后,董祖常又派出上百家丁,都是识得几个字的,华亭县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董府家奴和打行青手,那些打行青手顺便又要欺负一下良善、调戏一下fu女,一时间整个县城和府城都是乌烟瘴气,这么大的县城,总有几个在张贴寻人或寻物启示的,恰被董氏家奴和打行青手看到,不分青红皂白,先就一顿暴打,而“书画难为心声论”这贴文却到处都是,董氏家奴和打行青手揭了二十多张,却没抓到张贴这文的人,便押了那两个张贴寻物告示的倒霉鬼回董祖常豪宅审问——

董祖常si设刑堂,让人将这两个倒霉鬼又是一阵痛打,打得半死却问不出什么,料想是抓错人了,却也不放这二人走,先关到柴房里待查明真相再放人不迟。

董祖常恨恨地对兄长董祖源道:“此事必与张原有关,那小子一来松江,就什么事都来了!”忽然想起卜世程说过与张原在一起的有三个华亭秀才,一个姓蒋的不知是谁,另两个是金琅之和翁元升,把这二人抓来逼问,定能知道是谁张贴这“书画难为心声论”。

此时的张原和大兄张岱,正在陈继儒东佘山居的顽仙庐品茗弈棋说清言,好不悠闲。

今天上班事多,明天会多更一些。!。

 第二百一十七章 翩然一羽云间鹤

雅骚217;雅骚正文第二百一十七章翩然一羽云间鹤

陈继儒爱花,早年隐居小昆山之南,建庙祭祀二陆(陆机和陆云),乞取四方名花,广植堂前,说:“吾贫,以此娱二先生。”因名“乞花场”,其风雅如此。

自双亲去世后,陈继儒移居东佘山,建顽仙庐、来仪堂、磊轲轩、晚香堂、一拂轩、水边林下苑,这时的陈继儒已经不再为钱财发愁了,他不做官,虽然书画精绝,却并不象董其昌那样收受书画润笔发财,更不会依仗名势鱼肉乡里,那么陈继儒的生财之道何在,竟能大建东佘山居、交结名士、优游山水?

陈继儒是绝顶聪明人,他看破官场的倾轧,遂焚弃儒冠,绝意仕进,但他又不是那种狂傲书生、孤狷隐士,他并非不喜富贵,只是不愿为富贵所累而已,首阳山采薇直头饿死那样的隐士他是不愿意做的,陈继儒的生财之道是印书,他的宝颜堂是江南最大的书铺,他总领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