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好就收-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变故一出,众人顿时止住动作,全都愣在原地。
李平安更是呆呆地看着倒在地上的李寿,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张了张嘴,似乎是想叫李寿的名字,然而还没等叫出声来,便一把扔下了手中的家什奔了过去,一把将李寿抱在怀里,一叠声地喊道:“老大!寿儿!这是怎么了,啊?”
喊了几声之后,见李寿根本没反应,李平安这才意识到李寿已经失去了知觉。心里一凉,李平安脑中闪过一个想法,莫不是自己刚才盛怒之下,下手力道没控制好,打得重了?可是伤了什么地方?
这么一想,他的手不可控制地颤抖起来,动了动李寿的身子,想去看看伤在什么地方,却又怕一动伤上加伤,正在犹豫的时候,忽听一旁的人群中不知谁小声说了句:“哼,可真是个孝顺儿子,老子不敢去,儿子立马就给个台阶下。”
这话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好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个清楚。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本来张大柱也正担心着李寿的情况,听到这话之后,联想李平安刚才不想去,还百般劝说的模样,本来就不很冷静的头脑一时转不过来,竟然就信了,忍不住也冷冷地“哼”了一声,道:“李平安,你到底去是不去?都是男人,别墨墨迹迹跟个娘儿们似的。”
张大柱这话一出,旁的人也都半信半疑,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李平安本来刚才被人说成胆小,就憋着一股气,此时见张大柱只因不知道谁的一句话就这么怀疑自己,虽然理解他此时混乱的心情,但是也实在心寒不已,因此勉强压了火气,沉着脸道:“张大哥,兄弟我说了跟大哥去,就一定会去!只是,”他看看怀中的李寿,道:“你我都是做人爹的,大哥能不能等等我,只要寿儿睁了眼,我立刻就跟大哥去!”
张大柱又“哼”了一声,冷笑道:“刚才你说回去拿家什,现在又是儿子,这么等下去,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说着招呼众人,对着李平安挥挥手道:“得啦,你回去吧!你这样儿的,就算是去了,也只能给咱们添累!兄弟们,咱们走!”
李平安心急儿子,又听张大柱这么说话,一口气终于咽不下去,当下抱了李寿起来,冷冷道:“张大哥,既然你这么说话,那兄弟我也说句不顺耳的。”说着几步走到张大柱面前,沉着脸道:“我李平安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好汉,你说我胆小也好,熊包也好。但李寿他是我儿子。为了儿子,老子可以装孙子。不像你,只图一时的痛快,扔下儿子不管!”
说完,也不去看张大柱的脸色,抱了李寿就往外走,走到门口,听到张大柱在背后喊:“李平安,娘的,你个孙子!不敢去就不敢去!叽叽歪歪说些个废话!”
李平安在门口停了停,回头狠狠道:“张大柱,话说在前头,你要是拼了命,坐了牢,出来没看到你儿子最后一面,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撂下狠话,李平安不去听后面骂骂咧咧的声音,将李寿往身后一背,一路跑回家,一脚踢开院子的门,大喊:“有人没?人呢?滚出来都!”
周氏等人都在担心,听见外面李平安的叫喊,均是心中一颤,连忙跑了出来。
周氏本来心里就有不好的想法,看见李寿无声无息地伏在李平安背上,第一个想法就是儿子被打死了,当下就要哀号起来。
“闭嘴!哭什么哭!”李平安看周氏想哭,立刻大声喝止,然后将李寿背进屋,平放在炕上,对周氏吼道:“你看着老大,我这就去请郎中!”
周氏反应极快,一听丈夫说请郎中,立刻意识到自己儿子还活着,立刻挨到身边去看,见李寿还有呼吸,不禁又喜又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一边抚mo上李寿的脸,正看见李寿的眼睛动了一动,嘴里发出了一声呻吟,忙大叫:“当家的,儿子醒了!”
李平安此时已经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要奔出去,听了周氏的话连忙又冲了进屋子。一眼见到李寿正慢慢地将眼睛睁开,一直提在嗓子眼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习惯性地提了一掌,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又想起刚才的事,连忙又放下,脸上也不知是怒是笑,只一直道:“你个小兔崽子!你个小兔崽子!”
“嚷什么你!”周氏一手推开李平安,扶了李寿起来,顺便白了李平安一眼,道:“我还没问呢,到底怎么回事?”
一提怎么回事,李平安立刻心虚起来,干笑几声,道:“原来老大去看张旺了,我气他没说一声就跑出去,就……打了两下……许是,打得重了。”
周氏一听就急了,忍不住把李平安推得老远,愤愤道:“儿子不是你生的,你不心疼我可心疼!”
“什么叫儿子不是我生的!你这个婆娘!”李平安无奈地看了周氏眼,又去打量李寿,仍忧心道:“寿儿,可还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哪儿疼别忍着,爹去请郎中来给你瞧!”
李寿摇摇头,表情仍是有些难过的样子道:“就是头有点疼。”看了李平安一眼,他小声道:“对不起爹,下次出去,我一定和家里说一声。”又迷惑地看着家里:“我刚才怎么了?”
“你刚才晕过去了。”周氏和李平安连忙道,然后不停地问长问短,一副害怕李寿受了什么内伤的样子。
就连平时十分威严,不苟言笑的李吉也站在一边,虽没有出声,但也仔细地看着李寿。几个兄弟和香凤更是围在一边,上上下下地看着李寿,就差给他身上看个窟窿,直接透视了。
独独李枣儿不声不响,一个人坐在炕脚,慢慢地眯起眼睛。她刚刚一直在香凤怀里,李平安回来时,香凤和家人正在往外冲,两厢错过之时,她分明看见,李寿飞快地睁了一下眼睛,一闪而逝的目光中,竟带了一丝歉意的神色。
难道,他晕倒竟是装的,只是,平白的,他为什么要装晕倒呢?
很抱歉好几天没有更新,因为则喜生病了嘛!还发烧了!不过亲们不要担心,不是甲流,嘿嘿!还请亲们不要弃文,一如既往地支持则喜哦~
正文 第二十二章 饥荒
这个疑问在听李平安说了当时的情况之后,李枣儿才渐渐想通,李寿之所以要装晕倒,应该是为了怕李平安去打架遇到危险,也是怕就此连累家里人。
起初,李枣儿认为,李寿只是因为当初挑唆陈棒头,到头来却连累了张旺,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而已。
可是很久以后,李枣儿才渐渐明白,张旺这件事,说到底不过是别人家的是事,对李家其他人的影响,最多也就是与张家的关系变得紧张。可是,对于李寿,却显然并不仅仅是如此。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的李枣儿还在单纯地为李寿的成熟而欣喜着。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像东流的水,总是维持的不变的姿态,重复又重复,然而未来永远是不可知的,过去也终究是不能改变的。
那日,张大柱最终还是纠结了一帮心胜的村民去了陈家,将陈棒头打成重伤。然而陈家也不是善人,吃了亏之后,不日也找了一群人,去张家闹了一顿。两家就这么打来打去,互不相让,最后虽然都不至于丢了性命,但是陈棒头就此瘸了一条腿,而张大柱,因眼睛受伤,从那之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至于张旺,可能真的是菩萨保佑,竟然挣扎着熬过了那夜,不过依李枣儿客观的看,他如果那夜就死了,未尝就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虽然活了下来,可是却连从床上坐起的力气也没有了,每天除了吃药,就是吃些流食。
而他家里,张大柱已经是个盲人,没有了劳动能力,赵氏虽然尽力撑起这个家,但是到底是个女人,能力有限,张家难免渐渐穷困起来。
李平安每每谈及此事,总是声叹气,有心想帮一把,但是张大柱实在是个倔强的人,从那日争吵之后,便断了与李家的来往,平日见了也没有好脸色。弄得李平安即使有心,也不好表现出来。
渐渐就过去好几年,到李枣儿满五岁这年,适逢天灾,全年大旱,李枣儿所在的镇子,以及这个镇子所在的东北方一带所有的农户,无一幸免,全部颗粒无收。
自然而然地,紧接着就闹起了饥荒。
遭遇天灾,对于地主富户,或是家里人口单薄,有些存粮的人来说,除了比平日节约些之外,紧紧巴巴倒也不至于丢了性命。但是对于平日里就仅够温饱,或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根本就揭不开锅的穷户人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的灾难。
李家就是如此。
李家一直勤奋劳作,虽然过的清贫,倒也从来没有挨过饿,甚至手头上也有些存粮。只是在这种饥荒年景,家里人口又多,在不知道官府什么时候才能开仓放粮的情况下,李家上下没有人知道手里的一点点粮食,究竟能让这个家维持到什么时候。
这无疑是李枣儿前世今生过得最辛苦的一年。
虽然李平安带着家里的有劳动能力的人整日的在山上盘旋,挖野菜,树根,如果运气好,还能捡些蘑菇,可饭碗里的粮食仍越来越少,水份越来越多。次数也由一日三次,渐渐便成一日两次,最后变成一日一次。
最小的两个哥哥李善和李德几次饿得哭了起来,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哭泣非但不能吃到更多的东西,反而没人领了李平安的一个耳光,理由是:“你看你妹都没哭!你俩男娃哭什么哭!不就饿几顿吗?再哭!再哭看我打死你!”
然而,这么做的结果是,吓是吓住了,两个小兄弟也不敢再喊饿。可是依旧不能改变他们饿得越来越瘦的事实,也不能制止周氏在每个深夜,逐一将饿得睡不着的孩子哄睡之后,暗自垂落的眼泪,更不能减少李平安眼中越来越多的血丝。
没有人喊饿,但是死亡的阴霾依旧渐渐笼罩了这个原本平静的家。男人们出去一天之后,带回来的东西越来越少,整个镇子已经听不到任何牲畜的声响,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已经用来果腹,但是还是不够。
李枣儿每天都饿得眼前发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舀凉水充饥,其他的时候,便静静地缩在一边不动。
现在的她,常常瞪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发呆。如果说前世的死是一个意外,今生的遭遇,已经弥补了对因为意外死去而没有感受到的,对死亡的恐惧和敬畏。她开始觉得,她就快要死了。
有时她咒骂上天,为什么要给她一个如此短暂的生命。有时她又安慰自己,短短的五年,却弥补了她全部对亲情的缺欠。
她时常静静地看着家里人,想把他们的容貌都记在心里,她依旧心存侥幸,或者,如果他们都将死去,还可以穿越到另一个世界。
不过,是不是能穿越她没看明白,但她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周氏时而露出充满憎恨的一双眼。
李枣儿还发现,那双眼,只有在对着香凤的时候,才会露出那种厌恶的神情。
她不禁在心里叹气,她何尝不了解周氏的想法?若是平时还好,养活香凤不难。可是这时,多了一个香凤,就相当于多了一张嘴。就连李枣儿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她也忍不住生出些想法,如果香凤不在就好了,香凤是外人,如果香凤不在的话,她和她的家人,或者还能多撑一阵子。
也许只需要一阵子,就可以挨到官府放粮,就可以挨到春暖花开,挨到明年,而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景。
李枣儿这么想着,却没有说出来,周氏也没有。但是,李枣儿能看出,周氏对香凤的态度,一天比一天恶劣,而十二岁的香凤,显然也明白周氏的想法,每日过得战战兢兢,吃饭时,总是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