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润州司马刘延嗣同时被俘,徐敬业要杀他,而魏思温则以他是自己的旧相识请求赦免了死刑。两个人都被关进了监狱。曲阿县令尹元贞率一县之兵往救润州。兵败被俘。徐敬业命人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投降,结果“不屈而死”。
李孝逸的大兵就要赶过来了,徐敬业闻讯急忙由润州退兵拒守,在高邮县的下河溪屯兵。命其弟敬猷守淮阴,韦、尉迟昭守都梁山。李孝逸兵进临淮,偏将雷仁智与叛军初战失利,李孝逸就害怕了,按兵屯守不再进攻。担任监军的殿侍御史魏元忠说:“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如今天下太平,叛贼搅乱,人们都盼着尽快扑灭叛乱。今日将军却按兵不动,使远近失望。倘若朝廷得知,改派他将来取代将军,将军打算用什么理由解脱逗留不进的罪过呢?”李孝逸听了吓个半死,才急令进攻。都梁山一战,马敬臣斩叛将尉迟昭于阵前。
十一月,武则天果然派左鹰杨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统领大军增援李孝逸。李孝逸闻讯,再攻都梁山,而叛将韦坚守不出战。李孝逸诸将在阵前攻守莫定,议论纷纷。而魏元忠建议先攻徐敬业之弟徐敬猷,诸将认为攻敬猷莫若全力进攻徐敬业。魏元忠分说:“不然,徐敬业之师虽乌合之众,但其人数众多,可凭险死战。若战之不利,大事玄矣而徐敬猷是一个赌棍,根本不懂战事,其军单弱。大军一到,立马可克。徐敬业想救,必难及时。今舍弱不先攻取,乃下策。“李孝逸听取了魏元忠的意见,先引兵进攻韦,韦则乘夜逃去。再进击攻淮阴的徐敬猷,徐敬猷果然大败,仅以身免。于是,大军进攻徐敬业。
徐敬业凭河抗拒官兵。官兵后军总管苏孝祥夜率五千人马袭击徐敬业,叛军死战,苏孝祥战死,士卒死者过半。左豹韬卫果毅成立三朗被擒,将被斩杀,成三朗大呼:“官兵大至,尔曹破在旦夕。我死,妻子受荣;尔死,妻子籍没,尔终不及我也”遂不屈而死。
李孝逸督军与徐敬业几战不利,又害怕起来,想退守石梁。魏元忠等再劝说:“现在正是顺风,芦苇干枯,用火攻有利,此时决不能退却”而徐敬业的叛军更是疲惫不堪,互相观望,失去斗志。李孝逸听从魏元忠火攻之计,官兵借风势纵火烧敌,徐敬业果然大败。一阵杀死七千余人,溺死者不可胜数。
徐敬业见大势已去,便率轻骑进入江都城,取出家小,奔去润州,准备在那里渡海,东奔高丽。结果逃至海陵界,被大风阻住,无法渡海。其部将王那相见大势已去,便杀死徐敬业、徐敬猷兄弟,献其投降。唐之奇、魏思温等皆被活捉。唯有骆宾王不知下落。有人说他削躲进了和尚庙;也有人说他死在乱军之死骨不寻;还有人说他隐姓埋名浪迹江湖而终。徐敬业的叛乱被快剿灭,前后不到四个月。
武则天镇压了徐敬业的叛乱,其宗族皆不得免,唯李思被提升为司仆少卿。武则天对他说:“徐敬业把你改姓武,今天就赐你姓武了”'事见《资治通鉴》,卷o,垂拱元年一月。'李绩立功三朝,功勋赫赫,最终因徐敬业叛乱,使其宗族被刑,唯李思一脉余存,实令人感叹啊。
徐敬业代表豪门士族顽固势力叛乱反对武则天,不得人心,才迅灭亡。当叛乱生后,江淮各州县顽强抵抗叛乱军队,说明地方庶族地主对武则天的拥护。徐敬业的叛乱,被武则天迅剿灭,避免了广大人民遭受战争之苦。平叛战争仅限于扬、楚两州,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动乱,对唐初的政治与经济,尤其对人民的社会生产影响不大,使唐代建国六十多年的国内和平得到保持。社会展规律、人心思治的实性,都决定闹军事动乱者不得人心,这是徐敬业叛乱迅失败的根本原因。
高宗一死,武则天就成了众矢之的。过去,懦弱的高宗用男性和正统的皇帝招牌挡着向她射来的暗箭,如今招牌撤去她就成了明靶。一双双恶毒的眼睛斜着向她瞄准,弯了撘箭,理由有的是,光明正大的理由。她是女人,出身卑贱、当过尼姑、侍候两代皇帝的贱女人。她是褒姒、妲己、吕后,是“母鸡司晨”,是个妖怪。赶快杀死她她姓武,不姓李,她用**杀死了高宗、用毒药和绳索杀死了高宗的犯子,又把今天子“幽之于别宫”,李氏的天下就要改姓武了。赶快杀死她,以匡正朔
没想到,武则天也有一双眼睛,一双知己知彼、洞察天下的眼睛;一双明亮、犀利、正义的女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貌似公允、实则邪恶的“正统”的眼睛;盯着那些饱读儒学、猎取金钱、美女、高官的男人们的眼睛。盯着那些明里暗里向她弄刀放箭的恶毒的眼睛。
徐敬业们没逃过她犀利的法眼,跑到扬州造了反。她只扬一扬眉,动一动嘴,便镇压了那帮无知无识的狂妄的男人、犯人。她有千手千眼,每只眼睛都各有用处,都在盯着她身边不远的那些假装休眠的狼一样的眼睛。其,最险恶的就是她的当朝宰相、顾命大臣裴炎的眼睛。
武则天明察秋毫,徐敬业乃明将之后,以匡复为名招降纳叛,其声威影响自然不会小,不数日招集千万之众。在这种形势下,朝内官员一定有所反映,他们对她临朝称制本就不满。如今,有人聚众而起,朝内官员也就会以某些形式,与之呼应。监察御史薛仲璋在关键时刻请求出使江都,作了叛乱集团的骨干。而裴炎是薛仲璋的舅父,当朝宰相对监察御史自有控制之权,何况又是他的外甥,能不知其内情?所以,自扬州叛乱的信息传到东都,武则天就密切关注朝的动向,似乎若如其事地观察着,尤其是这位貌似若无其事的当朝宰相裴炎。她心里数着裴炎的以往……
裴炎是山西闻喜人。裴氏家族是山西有名的名门大族,在前朝出了不少高官名将,立有赫赫战功的裴行俭也是山西闻喜世家。裴炎受到过传统良好教育,熟读儒家经史,尤其精《左氏春秋》。举明经冬天及第后,历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史官)、黄门侍郎等职。武则天垂帘听政后,一手提拔他为同书门下三品,进拜侍,成了宰相。高宗崩逝,受诏顾命'《旧唐书》,卷87,《裴炎传》。'。武则天临朝执政后,对他倚为股肱,重用不疑,以当朝辅宰相,加爵河东县侯。宗李显荒谬,他力争死谏,依靠武则天废黜了宗,立睿宗李旦为帝。他用“春秋大义的儒家思想来衡量这一切,都是符合礼义传统的。
但是,自睿宗即位,他做辅弼大臣,武则天应该坐到后宫做她的皇太后了。谁想这个六十多岁的女人竟把皇帝弄到其他宫殿读书写字,自己临朝做起皇帝的事来。难道他这个辅佐大臣还能跟着睿宗教他读书写字去?他心里好一顿翻腾,便升现了西汉吕后专权的图景来,也就是“母鸡司晨”的强烈威觉,有了让武则天归政睿宗的大主意。
所以,当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请求皇太后追封武士彟为王、立武氏七庙时,裴炎便拿西汉吕后的专权误国来劝谏她。武则天没有听他的,第二天就下诏追封五代。此后,裴炎一则心烦恼,生怕李家天下被武则天霸占了去;二则害怕,他知道皇太后何等人物,一旦报复起来他难以抵挡。
不久之后,生了徐敬业在扬州叛乱之事,而裴炎的外甥、监察御史薛仲璋从央跑去扬州一起策划,成了叛乱的主谋。从裴炎劝谏太后不封七庙遭太后拒绝,到扬州叛乱生还有一段时间。
就是这一段时间,让好些人去想。裴炎的外甥由央去扬州谋叛乱,是否裴炎在央的策动?扬州的叛乱是否只是裴炎覆武后的一个行动计划组成部分?裴炎是否还要在央总动?裴炎如动成功后是归政睿宗还是自己当皇帝?
历史就是如此,史作者也无孔不钻。只要有裴炎的时机,史作者就去考究、钻研、猜测,写出令人感兴趣的章来。史书或记闻曾有如下记述:
当徐敬业谋反时,让骆宾王写个行动计划。而骆宾王去找裴炎商量,骆宾王不仅会写章,鬼主意也有一大堆,他一只脚踏在墙上,思考了片刻,一歌谣竟让他想了出来:“一片火,二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然后教给裴炎家乡和都下儿童诵唱。很快,大街小巷便传开了这童谣。裴炎听到后自己不能解,便找学问大的人解释。实际那浅陋的童谣裴炎哪能不会解,两片火不就是个“炎”字吗?非衣合起来是个“裴”字,加在一起是说他裴炎要当皇帝了。故事书继续写下去,终于找到了采英华的骆宾王头上。裴炎先给他好多礼物,骆宾王不理他。又给他好多美女和骏马,骆宾王尽情享受仍不理他。后来又拿出左代忠臣烈士图来,同骆宾王一起观赏。当翻到司马懿的画像后,骆宾王突然站起来大叫:“这才是英雄啊”又说:“自古大臣执政,多能谋夺社稷。”裴炎听了大喜过望。骆宾王问:“但不知童谣说的是什么?”裴炎便告知片火绯衣之事。骆宾王听了瞪大眼想了想,而后突然离开座位,跪在裴炎脚下说:“您就是人主啊”于是,裴炎以真命天子的设想与徐敬业等合谋起兵,他在朝作内应。而裴炎致书扬州的许敬业,只写了“青鹅”两个字。谁料想竟让武则天得到了这封信,群臣都不能解释“青鹅”的含义。武则天想了想告诉大家“青”字拆开来是“十二月”;“鹅”字是“我自与”之意。合起来是他裴炎要同扬州叛贼十二月动叛乱,于是认定裴炎操纵扬州叛乱,乃捕杀之。
史书上还介绍:裴炎还策划乘武则天出游龙门时劫持她,逼交权,归政睿宗。龙门在洛阳之南,又名伊阙,是洛阳名胜。武则天喜爱名胜,常去龙门。但因当时阴雨不晴,武则天没去龙门,使裴炎的计划落空,才不得不改变计划,举行兵叛。'《新唐书》,卷7,《裴炎传》;张:《朝野佥载》,卷5。'
这些史料或笔述为正史所载,虽仍难成信史,但裴炎外甥请使江都,去策划叛乱,如愿而去,裴炎就成了难以摆脱的嫌疑。而当叛乱已成事实后,作为一国宰相、顾命大臣,出了如此大事,不见裴炎的镇叛行动。武则天自然要征求宰相的意见,他却回答:“皇帝年长,不亲政事,故坚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
裴炎不仅不提只字平叛,反而利用叛乱逼太后归政,司马光就认定“炎欲示闲暇,不汲汲议诛讨”,是在故意拖延时间,让叛乱者有机会从容行事,再用扩大事态,不可收拾,逼太后规政。无论是要自己做皇帝,还是还政睿宗,他仍做辅弼大臣,此时他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朝就有人看出了他的阴谋,监察御史崔詧(詧,察的古体字)上书说:“炎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求太后归政?”武则天早已觉察到裴炎的野心,看到田崔詧的奏书后,即令人左肃政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将裴炎拘捕,审理此案。当时有人劝他向太后逊词求免,裴炎知道他自己陷得太深,无法解脱,就说:“宰相下狱,安有全理”表示不向太后低头,自愿赴死。
此时,朝大臣对徐敬业的叛乱几乎无人过问,而当裴炎被捕入狱,却都激动起来。凤阁舍人刘景先、凤税侍郎胡元范站出来说:“炎社稷元老,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