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司令!
司令亲抵前线,这是一个绝密,甚至就连同前线的师团长亦不知道司令抵达了前线,司令是以参谋部战地参谋的名义抵达前线的。
坐在吉普车的简陋座位上。车子的颠簸让管明棠不时被弹得前俯后仰,他并不习惯坐这种越野车,此时他的两条腿已经僵硬了。坐在被一堆千斤顶、钢丝绳和油箱包围的吉普车后座,根本就是活受罪!
不过,管明棠并没有其它的选择,既然要伪装,那就要一路伪装到底,这也是没办法,如果不进行这次会面的话,也许这戏台就真的会变成战场,又一次,透过吉普的帆布蓬吹进来的寒风,让管明棠缩了缩头,同时又把自己的帽檐向下压了压。
车篷顶上的无线电天线在风中呼呼作响,像钓竿一样弯曲着。经过无数次拐弯后,透过挡风玻璃,管明棠终于看到了几点灯火,还有断断续续的微弱的闪光。而在这个时候,车队已经接近了郑县黄河铁路大路,在通往铁路大桥的土路上,哨兵拿着手电筒,一一查看着车上的人员,他首先需要确定人员数量,然后对这支由四辆吉普车组成的车队进行检查,然后才会放行。
几分钟后,车队通过检查站,前前后后用了半个小时,汽车才驶上铁路桥,朝着对岸驶去!
这一切,对于哨兵来说,并不怎么奇怪,在过去的近一个月中,几乎每天都会有汽车往返于铁路桥上,甚至于直到现在,这条铁路桥还依然正常行驶着列车,尽管炮声不断,但是战火却并没有真正阻断到两岸的交通。
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正是这场战争最为诡异的地方。当汽车驶上铁路桥的时候,管明棠朝着车窗外看了一眼,从现在开始,自己便没有其它的任何选择了,为了这场见面,自己正在进入“敌控区“,最坏的可能是什么?
恐怕就是张学良的下场了!
不过对此,管明棠并不担心,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全问题,不过,在另一方面,他多少有着自己的依仗,这个依仗并不是他身后的军团,而是他摸了下口袋里的银碟,这才是他最大的依仗,无论如何,即便是身处敌营,他也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被抓住。
“我们是华北军参谋部战地参谋团,应贵方的要求,前来与贵方协商冲突事宜”
在通过桥头中央军的哨卡时,领头前车的军官将一张通行证递了过去,协商冲突事宜,这是过去一个月中,双方勾通的理由,在这场冲突中,并没有非要你死我活的理由,实际上,即便是现在,双方看似大打出手,但彼此还依然给地方留着情面。
“长官,你稍等”
在哨兵毕恭毕敬的话声中,那边哨卡里已经用电话联络了起来,不一会哨卡便放行了车队,甚至整个过程之中,对方都没有给枪上膛。
“难怪他们会说,只需要一个突击排,就能夺下这座大桥”
心里这么嘀咕着,管明棠反倒觉得,相比于南边,自己的部队反而更跃跃欲试,也难怪,对于跋扈惯了的华北军来说,现在这样的对峙,反倒让他们极为不爽,以至于军官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让部队发泄多余的精力,以免发生什么乱子。
又过了一个小时,车队驶到了距离铁路十几公里外的一一幢西式风格建筑院外停了下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这里便是双方协调冲突的所在,南北双方的军官在这里或是欢笑,或是争吵,总之,没有谈出任何一个结果。
“长官,需要我跟着您吗?”
跟在管明棠后面的一名军官轻声问道,管明棠只是笑了笑,然后摇摇头,现在那位,正在楼上等着自己。
“好了,我自己上去!”
声音落下的时候,管明棠便径直朝着楼上走去,人刚上二楼,便有一名军官走过来轻声说道。
“长官在书房等着您”
军官用食指向管明棠示意,他甚至连头都没抬,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人上二楼的。
“报告!”
“进来!”
隔着门传来的奉化口音,让管明棠暗自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房门走了进去。
“哲勤,你来了”
拄着拐杖,站起身,蒋介石看着面前的穿着上校军装的青年,语气中依还带着些亲近,但目光却显得有些复杂。
“见过委员长!”
管明棠连忙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军礼。
“好了,不要客气了”
想了想,蒋介石又继续说道。
“你我见一次面,并不容易,还是直接入正题吧”
盯视着管明棠,蒋介石的心里禁不住还是发出一声长叹,这声长叹中却包含着种种复杂的味道。
“委员长,”
看着蒋介石,管明棠直接开口说道。
“此次卑职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
不待管明棠说完,蒋介石的眉头微蹙,声音沉着说道。
“我知道,你是为什么,你管哲勤一心忠于国事,这全中国谁人不知”
虽然蒋介石这么说着,但管明棠还是觉察出他的不满,这也难怪,在中国,除了自己,谁人如此顶撞过他,谁人又这般威胁过他——要么陪自己演出戏,要么就玩起火来,自己把他逼的没有了退路,甚至没有了选择。
面对蒋介石流露出的不满,管明棠却沉默着,在沉默的同时,他察看了所有的窗户,全都紧闭着。
“哲勤”
这时,一声叹息传到管明棠的耳中,却听到蒋介石说道o。
“你要知道,中央的权威是要维持的!”
“我明白!”
管明棠当然听出了这句话的潜台词,他知道蒋介石接下来要说什么,中央的权威确实需要维持。
“到时候,需要负责的话,我会负起全部责任!”
无论是演戏也好,诱敌也罢,最终,总需要有人为这件事负责,谁能去负责呢?除去自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值得吗?”
没有更多的安慰或者说安抚,蒋介石反道是好奇的看着管明棠,他没有听明白自己这句话里的意思吗?
“委员长,我说过,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会不惜一切,所以我想是值得的!”
“哲勤,”
蹙着眉,蒋介石盯视着管明棠,似乎是想从他的脸上找出一丝虚假之色,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脸上依然是那副坦荡,毫不做作的眼神中,依旧是那副坦然。
而这份坦然,却恰是让蒋介石无法看透这个青年的原因,他自己或许是一个信徒,但即便是作为信徒,他也有自己的野心与私心,可眼前的这个人,他从来不是某一个主义的信徒,但是他或许,是因为他的信仰更为崇高吧!至少在他的心中,或许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与国家、与民族相比了。
在这个世上,能够真正做到不计个人荣辱的,确实不多。
“行政院已经再次否决同盟条约了!”
为了转移话题,蒋介石提及了另一件事,四国条约早在上个月就签字了,但在王宠惠签字后,还需要行政院附属,只不过王宠惠刚一回国,条约就被行政院否决了,这意味着,虽说王宠惠在柏林签了约,但是因为行政院的否决,使得这一缔约还不具备法律效应。
而相应的对于这一局面,作为中**事领导人的“蒋介石”同样也很“无奈”,但这恰正是蒋介石辞去行政院长一职的原因,这个算盘打的确实不错,一方面,签约维持了中央的面子,没有因地方的反对而拒签,另一方面,行政院的否决,却又让人挑不出毛病,签约前,汪精卫等人即反对签约。
“墙头草不好当!”
管明棠摇了摇头,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在汪兆铭出任行政院长后,第一件事就是飞抵北平,游说自己,并且向自己发誓,中德绝不可能成为盟友,他会尽一切努力否决条约。而这个所谓的否决,实际上则是为中国充当这场战争中的墙头草提供良好的理由。
极为难听的一句话,让蒋介石的眉头略微一皱,不过他心知管明棠说的是事实,自然的虽说有些不快,也只能轻声说道。
“哲勤,中央需要维持外交!”
蒋介石的回答,却让管明棠笑了笑,看着委员长说道。
“委员长,我觉得,其中恐怕还是有怕错过这班车的想法吧!”
第四百四十九章 秘会(下)
不错过最后一班车
管明棠的这一句话,让蒋介石陷入沉默之中,而在他的沉默中,管明棠却是默不作声的思索着过去的一年中,世界局势的骤变。
去年5月dd日升始,德国突然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让虚假的¨静坐战争”成为了现实。接下来是5月m日荷兰投降;n日布鲁塞尔沦陷;5月底,由于德国人的错误才让敦刻尔克的奇迹出现,而法国的首都巴黎则在月dd日落入纳粹魔爪,德国人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伦敦也好像就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在历史上,正是因德国的在欧洲取得的辉煌胜利,刺激着日本人,在日本军部和政府里最流行的话就成了¨不要误了班车”,德国人打得这么顺利,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是不是应该入伙的问题,而是要赶早的问题,太晚了人家是不是愿意带你玩还是个问题呢,所以原本反对签定三国条约的海军也就很自然地从反对转到赞成了。
由此,才真正诞生了历史上的¨轴心国”。而在这个时空之中,时局却出人意料的升了一个玩笑。
两年前的¨夏季反攻”的成功,成功令五国介入调停¨中日冲突”,中日两国结束了¨未宣战的战争状态”,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中国更是多次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加之¨达里冈爱边境冲突”的大胜,更是令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中国的¨战争潜力”。
去年,在英国陷入岌岌可危的险境,美国明确表示欧亚事务与其无关的情况下,面对德日结盟后可能导致的外交困境,南京作出了一个极为冒险的决定一一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激化与英法之间的关系,同时派出访问团前往德国,游说德国方面放弃与日本结盟,而随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一一中国未能成功的阻止日德结盟,但却把自己¨抬”进了¨轴心国”。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非仅仅只是出于突破¨外交困境”以及¨避免友邦为敌邦所用”的外交需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英国的岌岌可危,德国的辉煌胜利,同样让肌肉刚刚充实起来的南京政府内部,产生了一种心态一一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雪洗百年国耻的机会,¨不要误了班车”,这个声音在南京同样也极具说服力。
否则的话,以南京政府高层内部的亲美倾向,又岂会赞同与德国结盟,而汪精卫之所以反对与德国结盟,与其说是政治远见,倒不是说是政治需要。面对管明棠的反问,蒋介石沉吟片刻,然后叮着管明棠说道。
¨对德结盟,是中悳央破除外交困局的无奈之择,但在世界大战中,如何保持立场原本就是极困难之事,是选择德国,亦或是英国,实是两难,选择早了,可能会输掉全部家当,如果晚了,恐怕到时候”
¨到时候,别人带不带咱们玩都是两说”
接过这句话时,管明棠倒不得不承认一点,无论是眼前的这位,还是南京的那些人,可以说都是煞费一番苦心,他们硬是在这个空子想出这么一个¨招术”来。
¨现在,这样也好,德国人会千方百计的促成行政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