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京华风云 >

第192部分

京华风云-第192部分

小说: 京华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以后,鲁月把全家召集在一起说:“婆婆、兄弟、弟妹、妹妹,你们的日子太苦了,我决定把你们带到宝鸡去。婆婆,让儿媳多尽尽孝道。”母亲笑说:“媳妇如此贤惠又知书达理,看到你们平安和和美美我就知足了。故土难离,我就不和你们去了。如果你们有意可以把翠花带走,她太苦了。”
鲁月气愤说:“什么克夫,简直是胡说八道。妹子你放心,嫂子帮你找一个如意郎君,气死他们。”彭先云知道母亲不能去,这样的话兄弟和弟妹也去不了。他询问翠花,翠花低头说:“我听大哥的!”
10天以后,彭先云安排好家里,给母亲留了一笔钱,并嘱咐兄弟再购置几亩地,好好的照顾母亲,接着夫妻二人带着妹子翠花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第二百四十三章 阎锡山的心思

山西太原阎锡山官邸,在夜色中显得很安静,尽管外面寒潮袭来,可是室内却很温暖。此时阎锡山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品尝着一杯清茶,显得很惬意和悠然自得。目前太原城已经有十几家报馆,每天都有十几份报纸大量发行。报纸的信息量涉及的非常广泛,虽然不乏五花八门的市井乡野趣闻,但是大多数是来自国内、国外有关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如实报道。
现在阎锡山已经养成了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报纸里的大量信息,满足他的好奇心的同时,以他的精明也能看出别人无法看出的相关问题。他不用派人搜集情报,很多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能通过报纸上反馈的信息,得出某些正确的结论,甚至看出许多未知的东西。
自从阎锡山二次复出后,他曾踌躇满志、试图大展宏图一番,可是他很快就发现身边那条大鳄力量有多强大。他试着和对方周旋,认为自己在官场叱咤风云这么多年,在官场上一番角力应该绰绰有余。很快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对方虽然平淡如初,但是他感觉始终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全局,自己的一举一动对方似乎都一清二楚。他最恐惧的是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把自己当作对手。
阎锡山想不明白,穆亚平的年龄仅仅三十多岁,为何有这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官场经验。要说此人是经商奇才,或许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军事家,或许能说的过去,鉴于此人的聪明绝顶和融会贯通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政客,没有在官场上千锤百炼,是不可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尤其是此人洞察一切、高瞻远瞩的谋略,简直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可是此人从来不发表什么豪言壮语,在务实、淡定中挥斥方遒每每都收到奇效,这等手段阎锡山自问,天下没有第二人,他由此断定穆亚平是一个千古奇才,此人完全可以争夺天下、一统江山,可是此人却有驳传统人性的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或许他根本就不是凡人。
想归想,阎锡山有时候对自己的愚蠢想法好笑,但是发生在此人身上所有的东西,用常理又无法解释通。此人入住山西以后,短短几年山西的总体经济翻了三番,而且增长势头已经呈现出井喷的局面。此人掌控军界不到四年,晋军几乎脱胎换骨,不仅武备力量大增,而且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军队。
此人从来不插手政务,可是官场上一扫往日腐败、颓废之风,眼下吏治清明、高效公平,这是阎锡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自成一体又区别各方的政治体系和官员体系。今天所有的一切,阎锡山扪心自问,何人能做到?因此他有时不得不寄托宿命论来解释。
几年来对于山西的经济发展,阎锡山基本上是按照穆亚平提供的经济发展大纲来实施,时至今日,取得成绩有目共睹,活生生的摆在面前,阎锡山彻底的臣服了。他知道山西大地以经人心向背,自己再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无疑是自掘坟墓,识时务者为俊乃杰千古之理。
年初,阎锡山迫于困惑开始在理论上寻找突破口。鉴于自身对“中庸之道”谙熟,他试图研究穆亚平是采用什么指导思想来驾驭一切,可是他研究来研究去总是不得要领。他感觉穆亚平的思想有大量的中庸成分,可是其中又包含着三民主义、共党学说,这么复杂的成分糅合在一起,根本理不清头绪。
前不久他在浏览报纸时,一则标题叫做:凡事无大小,家和万事兴。内容说的是一个家庭闹矛盾的事情。阎锡山被标题吸引突然受到启发,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皆如此,哪嘛一个大家,乃至一个国家?阎锡山灵感大发似乎找到答案。
他灵光一闪似乎扑捉到穆亚平的脉搏,有容乃大、海纳百川之胸怀,包罗万象和为贵,哪嘛就是和谐二字。人人会读、人人会写,如果肤浅的理解似乎不难。但是把这二字真正的运用自如,那学问简直深不可测。阎锡山找到问题答案,不竟有些沾沾自喜同时又生出很多困惑。
最后阎锡山得出结论,穆亚平在处理山西军政事物,乃至经办实业、笼络人心方面均采用了和谐的招数。前段时间,穆亚平前去五原地区考察了将近半年,山西的军政界运转自如,没有出现任何波动,由此可见穆亚平让和谐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山西的各个体系。想到此阎锡山决定这个时间和穆亚平深入的探讨一番,就深层的东西他想听听穆亚平的高论。
华灯初放,在太原城里一家旗下的酒楼,汇集而来的食客几乎要把酒楼涨满,客流如潮。这家酒楼主营四川火锅,随着寒冷的来临,火锅的生意也渐渐火爆。这家酒楼的档次很高,一般的贫民百姓难以承受,来这里就餐的几乎都是有钱人或者有一定身份的人。即便这样,来这家酒楼就餐仍然趋之若鹫、车水马龙,必须事先预约才能订上座位。
二楼几乎全是雅间,就餐的客人档次更高。和楼下喧嚣的场面相比显得很安静,可谓冰火两重天。穆亚平知道姜森来到太原,由于他来到太原以后一直很忙,因此姜森没有打搅他。今天姜森办完业务,便给穆亚平打电话,当天晚上哥俩的身影便出现在这座酒楼。
楼上雅间内,穆亚平抱歉说:“姜兄!实在太忙,你来太原好几天,一直没有时间陪你,今天晚上咱哥俩好好的喝一顿,即为你接风又为你饯行。”姜森笑说:“知道你忙,所以没有打搅你,可是关于这次进口的机器设备事关重大,这涉及到下一步如何建厂的问题,所以我要向你讨教,不然的活我就直接回五原了。”
穆亚平小说:“边吃边谈,不瞒你说出去半年,回来后需要我签阅的文件堆积如山,军务方面本属分内之事,必须亲力亲为。可是经济方面、甚至政务方面都要让我举措,这一阵子我是忙得焦头烂额。没有办法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我处理,我就是一天不吃不喝,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恐怕两个月也忙不完。因此我让秘书把重要的捡出来,其它的全部返回各自的部门,让他们自行处理。”
姜森笑说:“谁让你是万事通那,你让下属产生了依赖思想,你就自认倒霉吧!不过我今天告知的事情,是你亲自安排的,你可不能给我耍赖。”穆亚平笑说:“你就另当别论了,好吧!你详细汇报吧!我洗耳恭听。”
姜森说:“在其位必然要谋其政,我天天也是如此,都是身不由己。”哥俩几杯酒下肚调侃了一会儿,姜森言归正传说:“吴忠和按照你的吩咐,通过英国人约翰森在美国购买的一家倒闭的无线电厂,主要的设备已经运到太原,我亲自检查了货物清单,没有什么问题。另外,约翰森在这家倒闭的工厂,高薪聘请了四名美国工程师,估计下个月能到达太原。吴忠和在南方招募的有关的技术人才,估计下个月也能汇集到太原。下一步就是建厂的问题。”
穆亚平沉吟一下说:“日后要上马的这家无线电工厂非常重要,有关这个项目的技术升级我要亲自抓。待美国工程师来后,我要在山西大学科研所组织一个攻关小组,生产军用电台,而且要力争小型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后年一定要达到生产能力。”
姜森说:“我可是什么也不懂,你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干!”穆亚平说:“你的任务先把厂房建起来,把机器设备安装好,另外对招募的工人要进行至少一年的培训。我这边一旦突破技术瓶颈,立即可以组织生产。”穆亚平深知,军用电台小型化,关键是电子管换成二极管的问题,一旦解决了二极管的问题,说不定电子工业革命提前到来了。
次日,穆亚平一上班,秘书便把一份阎锡山吩咐转交穆亚平签阅的文件放在案头,穆亚平好奇一看,原来是阎锡山撰写的山西未来经济发展大纲。穆亚平花了一上午时间仔细阅读,他不得不承认,阎锡山融会贯通的本领的确不一般,其独到的见解、周密科学的布局和举措,已经闪现出跨越式经济发展的思路。可是,穆亚平阅完后写了八个大字:精神可嘉,不切实际,便让秘书把文件送达阎锡山。
阎锡山看到穆亚平批阅的八个大字,心情十分难受。自己精心筹划的这份发展大纲,可以说是花了大量心血,而且所有的数据都经过仔细的推敲,其严谨和缜密无可挑剔。可是他万万没预想到,如此得意之作,却让穆亚平没有任何理由的否决了。
阎锡山决定向穆亚平跳个说法,趁此机会深刻的探讨一番。另外,心中很多困惑的东西,要和穆亚平深入的切磋,同时他郑重的要向穆亚平表明自己的心迹。这个礼拜天穆亚平接到了阎锡山的邀请,对于穆亚平来说,除去年节,他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休息日,几年来他每天都在忙工作,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
穆亚平猜想,阎锡山肯定是因为这份经济发展大纲要向他讨教。其实阎锡山的用意在别处。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交谈

一大早穆亚平顶着寒风,驱车前往阎锡山官邸。此时,阎锡山早已经接到通报,便早早的迎着寒风、站在门前等候。他知道穆亚平并不在意凡俗礼节,甚至有些厌恶,即便阎锡山认为有些卑躬屈漆也必须这样做,目前穆亚平在他的天平上,其分量是何等沉重,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阎锡山认为对于穆亚平无论怎样巴结都不过分。况且对于阎锡山来说,能来家中做客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阎锡山今年五十一岁,作为一个政治家,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也是大有作为的年纪,现在他要抛去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真正的融入穆式体系不被边缘化,这是他今天和穆亚平交谈的真正目的。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被抛去的感觉。望着穆亚平乘坐的轿车缓缓停在面前,阎锡山居然有些激动,曾几何时产生这种感觉,或许是潜移默化的变化,或许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或许是穆亚平的能量在不断的喷发,早已融化了他内心深处那点可悲的自尊。就穆亚平的帏幄纵横、人格魅力而言,其俯首称臣早已不在话下。
自从阎锡山再次出山以来,大权旁落、军权皆失,试图挣扎反抗,可是穆亚平的能量几乎无所不在,几番较量毫无成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阎锡山深切的感到他和穆亚平之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乃是生存之根本。他看出来穆亚平没有政治野心,反而沉迷于军权和武备。既然在军事上无法和穆亚平争长短,何不背靠这棵大树好乘凉,在政治上、经济上异军突起大有作为那,因此阎锡山要利用这次机会,表达自己心迹的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