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京华风云 >

第113部分

京华风云-第113部分

小说: 京华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段时间,西北四省联合修铁路的消息,让他非常吃惊。这说明山西经济开始向宁夏、甘肃、青海渗透,看样子今后要加大力度插手西北事物。显而易见,穆亚平这个人物已经开始向西部扩张。一旦穆亚平控制了西北的经济,哪嘛整个西北将永无宁日。
可是现在蒋介石实在没有精力,搭理西北几省的的事物。哪嘛对穆亚平这个人物是放纵还是加以控制,促使蒋介石不得不想起阎锡山,是否让他重新回到山西?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事变前夕3

八月末,阎锡山乘飞机秘密潜回大同,接着他回到定襄县河边村暂时隐居。嗅觉灵敏的阎锡山,在大连已经嗅出日本人在东北要动手,作为老牌的政治家,通过和日本上层人物的接触,敏感的意识到某种危机。与此同时,他看到日本人频繁的军事调动,似乎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另外,山西军界产生的变局,也促使他迫不及待回到山西。
这期间,华北日本参谋总部情报头子土肥原,以老同学的身份,又来到大连拜访他,在俩人交谈中,土肥原告知,自己调到奉天工作,正好回国述职途经大连,因此前来拜访阎锡山。土肥原是搞情报的,阎锡山自然知道他的身份,对于这位仁兄突然调回奉天工作,再加上日军的种种迹象,阎锡山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猜策。
近一年的隐居生活,阎锡山深刻的反省了自己,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并且系统的阅读了大量书籍,尤其是儒家学说让他再一次醒悟。同时结合20多年的得失总结出了“中的哲学”,他认为自己的失误,就是对中的哲学没有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玄妙。
经过反复思考他认为,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人事得中责成、失中则败。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达到“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另外深刻领悟了事理有母理和子理之别,母理讲的是该不该,子理讲的是能不能,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他把自己求生欲望,上升到中的哲学范畴,不能不说是一次飞跃,其为人之道达到很高的境界。
与此同时,阎锡山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的形势,尤其是蒋介石重兵压境,围剿江南红军却屡吃败仗,他闻讯后暗自高兴。蒋介石麻烦越多,自己再次出山的希望就越大。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的后院起火了,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当初穆亚平提出,为了打造现代军队进行军官培训,他是赞同的。可是出乎他的预料,军官培训会产生如此变局。穆亚平此举,阎锡山以他的精明,不难看出是怎么回事。然而令他郁闷的是,对于穆亚平这个人物,自己怎么就看走眼了那。
面对无情的现实,阎锡山为了求生,不得不面临再一次选择。结合中的哲学,阎锡山只好默认这种变局,虽然明知穆亚平是在铲除他在军队的嫡系,能有什么办法。好在山西政坛未起波澜,这让阎锡山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既然领悟出求生的真谛,阎锡山不得不明确表态,他在给穆亚平的电报中,高度赞扬了其举措,并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对于阎锡山的表态,穆亚平不得不承认,阎锡山的精明之处和高超的为人之道。或许阎锡山在电报中,指责他的过激行为合乎情理。对于阎锡山今后在山西的定位,这个问题早有定论,但是阎锡山能大度的接受现实,到让他没有想到。
阎锡山秘密回到河边村,穆亚平在第一时间便获得消息,因为耿一夫已经向他报告了阎锡山秘密回到老家的情报。因此阎锡山回到河边村的第三天,穆亚平便出现在他面前。当穆亚平从落满灰尘的轿车里钻出来时,阎锡山早已经站在院门外静候。
“哈哈!穆老弟消息真灵通,我回到山西几乎没有人知道,穆老弟真是神通广大。”阎锡山似乎一语双关。穆亚平上前握住阎锡山的手平静说:“阎长官,现在我们的情报组织,基本上规范化了,你回到山西我不可能不知道,请阎长官理解。”
阎锡山笑说:“穆老弟,这是大好事,情报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山西的长治久安,我能不理解吗?另外,穆老弟的大手笔也令人赞叹,简直让人刮目相看。”穆亚平说:“阎长官,兄弟我很焦虑,由于军队的种种弊端,因此很多举措都是无奈之举。如果阎长官认为有不妥之处,我们再改进,还希望阎长官把关。”双方各怀心思,但是表面上十分热情、并双双携手走入闫府。
接风酒席在所难免,席间二人小酌了几杯,借着酒精的刺激,穆亚平说:“阎长官,受人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我穆亚平身受阎长官恩惠,恳切希望阎长官重回山西主任,这也是山西父老的愿望。另外,我以人格担保,绝不做忘恩负义的小人。”
阎锡山审视着穆亚平那张真诚的脸,似乎毫无做作之态,心里不由感叹,此人的修养竟然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简直不同凡响。阎锡山客气说:“穆老弟,不要谦虚。兄弟的能力有目共睹,坦率说:山西这副烂摊子经你整合,部队安稳、社会稳定、商贸繁荣,闫某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今后我不在过问军事、政治,如有可能,我想在民生上施展拳脚,此生足唉!”
穆亚平说:“阎长官,日后山西政坛非你莫属,没有人可以替代。徐总司令正在南京斡旋,可是蒋总司令一直不吐口。但是一旦时局发生巨变,阎长官再次出山不成问题。”阎锡山一惊试探问:“穆老弟,你对时局有研究、你怎么看?”
穆亚平分析说:“阎长官,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人近期就会在东北动手,国难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国府内部肯定会有人呼吁你出山,主任山西大局。况且徐总司令在南京做了大量工作,只要时局发生变化,结果不会出乎我的预料。”
阎锡山大吃一惊问:“你敢肯定,日本人一定会在东北动手?”穆亚平果断说:“根据情报分析,华北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秘密调往奉天担任特务机关长,接着此人回国述职,其实此人是向日本大本营汇报和分析中国的现状,以此坚定日本天皇发动军事行动的信心。”
忽然之间,阎锡山感觉坐在自己对面的人十分可怕。自己在大连频繁和日本人接触,才嗅出了一丝迹象,而此人竟能清醒的判断出日本人要采取军事行动,而且对特务头子土肥原的行踪了如指掌,强烈的震撼顿时让阎锡山无语。
穆亚平接说:“如果我判断准确的话,九月中旬,日本人肯定会在奉天动手。这个情况我已经数次向张学良禀告,要他密切注意日本人的动向、早作准备。可是张学良根本不相信的我的话。唉!毕竟咱们人小言微,这种有关国难的大事,人家不相信也在情理之中。”
阎锡山说:“穆老弟,你看的很准,这种战略眼光,的确不同寻常。你身居太原,能判断出千里之外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坦率说:闫某甘拜下风。眼下奉军主力在关内,东北兵力空虚,日本人是不会错失这个机会的。”
穆亚平说:“阎长官,你分析的不错,可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没有能力干预。”阎锡山说:“一旦时局巨变,你应该考虑出兵东北问题。”穆亚平说:“这个问题我想过,但是无法实现,若凭一腔热血,理应出兵东北。可是,阎长官应该清楚,晋军刚经过中原大战,元气还没有恢复,一旦投入战场,等于去送死。况且,我们的后勤给养根本无法满足战争需要。阎长官应该知道,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另外,日军强大的攻击力,我们也无法抵挡。”
阎锡山点点头说:“关键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国内的局势如同一盘散沙。你认为蒋介石会怎样做?”穆亚平分析说:“目前,蒋介石正在全力和红军作战,因此他必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可能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
阎锡山倒吸一口凉气:“以他对蒋介石的了解,肯定会采用这种策略。可是眼前之人居然能看透这一点,令阎锡山后脖颈直发凉。他甚至想到,穆亚平是否一眼能看透他的心思,自己在此人面前赤裸裸的暴露,那将是多么可怕。但是他内心又不希望穆亚平的判断,期望向相反的方面发展,这种复杂、忐忑的心情,促使他再一次陷入沉默。
穆亚平接说:“阎长官,今后日本人是我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这一点你很快就能看到。我知道阎长官对于日本人有某种情结,这不难理解,但是在民族存亡、国家利益上,我相信阎长官会不负众望,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阎锡山神情有些寡欢说:“作为炎黄子孙,我闫某绝不会向日本人屈服,更不愿做亡国奴。可是,日本太强大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根本无法抵挡,但愿不要发生你说的事情,给我们时间,让我们自身强大起来。”
穆亚平说:“阎长官,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时不待我,因此我们要尽快的强壮起来。我希望阎长官现在就应该参与山西的经济发展大计。经济发展了,我们手里有钱,就能更好的打造武备。我猜测日本人即便吞并东三省,短时间内也不会大举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
接着穆亚平从国际上、日本国内的战争准备上,仔细分析了不可能在短期爆发侵华战争的因果关系。穆亚平的说教,让阎锡山踏实不少,随后阎锡山答应先做一些经济方面的工作。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事变前夕4

九月初,穆亚平回到太原,立即召见山西教育署署长“李一轩”,这天化名李一轩的顾也平,着一身标准的中山装来到司令部。就任山西教育署署长几个月了,顾也平凭着自身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以及渊博的知识,已经获得上上下下的首肯。当然,在其他人眼中,顾也平是穆亚平鼎立推荐的人,自然也就是穆亚平的人。
顾也平在其强大财力支持下,首先对太原及周边大中城市的教育领域,按照穆亚平的举措,进行了大力整合。本来山西的应试教育,在阎锡山几十年的打造下早已经形成规模,穆亚平期望在此平台上,形成大发展的格局。因此他要求顾也平,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平台,鼓励、并提供优惠政策,让民间大力办学。同时官办教育也要形成蓬勃发展的趋势。
“哈哈!李先生,瞧你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想必心情大好呀!”穆亚平一见面,热情握住顾也平的手说。顾也平同样高兴说:“没有想到,山西的教育基础在西北是最好的。更没有想到,穆先生的举措更是大得人心。我现在正忙的焦头烂额,不知你匆忙找我有何事?”
穆亚平没有马上回答他的提问,而是答非所问说:“李先生,兴办教育,涉及到千秋大计,涉及到中华民族未来走向富强的大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知识,不建立深厚的科学体系,就无从谈起富国强民,民族的未来就没有希望。”
顾也平深有体会,这段时间和穆亚平相处,尤其是在兴办教育上,顾也平真正窥探出了穆亚平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这一点让顾也平万分高兴。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一个爱国主义者过渡到共产主义者,这中间并不矛盾,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穆亚平接说:“对于李先生的才华,我十分欣赏。短短几个月山西教育界已经出现新的气象,先生功不可没。先生在这方面毕竟是专家,对于你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