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同人)穿越之聊斋奇缘-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黑脸女子见白菁菁竟然不搭理她,气得双眼一竖,伸手拦在白菁菁跟前。
“哟,还是个傻子,听不懂人话啊。”
白菁菁莫名其妙地看了她一眼,就见那黑脸女子朝她丢过来一个白眼。
白菁菁伸手指着自己:“你在和我说话?你看的见我?”
那黑脸女子一下子乐开怀:“哎哟,我说是傻子,还真是。”
还没笑完,她突然又变了脸色,狠狠瞪了白菁菁一眼:“仗着自己长得好看,就敢狐眼看人低。呸,我杜十娘最恨你这种人了。今天,老娘心情好放过你,小心下次别让我碰见,要你小命。”说完她鼻子里冷哼一声,一扭身消失不见。
白菁菁这才恍然大悟,那黑脸女子也是只妖精啊。还是只脑子坏了的妖精。这妖精是不是也要学杜十娘,怒砸百宝箱。白菁菁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去理这个小插曲,继续走自己的路。
“你别理那只丑狐狸,她惯会攀高踩低,没脸没皮的人说的就是她。”
白菁菁被这个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
眼前的女子瞧着三十来岁,面目平淡,一笑起来却整个人都在放光。看得出来她平日十分爱笑,她双眼灼灼地看着白菁菁,嘴角还挂着温柔的笑意。
白菁菁盯着她看了半晌,这女子脸色未变,含笑任凭她打量。
白菁菁犹豫地问道:“你说刚刚那女子是狐狸,你也是吗?”
那女子走到白菁菁跟前,拉着她的手,语气轻快地说道:“别怕,我们都是同族的人。你可以唤我恒娘。你是第一次来长沙吗?”
白菁菁被她拉着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她嘴唇龛动了两下,朝恒娘点了点头。
恒娘又笑了起来:“你别被那只丑狐狸吓到了,其实她人不坏,就是嘴上不好听。你别放在心上。你一看就是刚刚涉世的小姑娘,是不是刚成年?”恒娘说着,笑眯眯地上下打量白菁菁。
白菁菁忍不住一缩肩膀,犹豫着不敢继续往前走。
恒娘见白菁菁没跟上了,转头哎呦一声跺了下脚,刷地又闪到白菁菁跟前:“我是不是吓到你了,哈哈,你真可爱。”说着她抬手从白菁菁脸颊边拂过,将她散落的一根头发别道耳后。
白菁菁惊得后退了几步。
恒娘看着她这幅害怕的模样,捧着肚子笑得花枝乱颤,整个人刹那间如花般盛开,好似一朵幽香的夜来香,香甜醉人。
白菁菁一时看迷了眼。
☆、丑狐与恒娘(二)
恒娘扑哧一声又被白菁菁逗笑了,好半天才开口继续说道:“妹妹,我托大唤你一声妹妹,你不介意吧。我家相公姓狄,在城内开了家绸缎铺。你可有地方落脚?相见不如巧遇,你若无处可去,便到我家中暂住。”
白菁菁见她面色真诚,不似作伪,转念一想她确实无处可去,便点头答应了。
“我名唤白菁菁,祖籍——,我是从广平县来的。”
恒娘欢喜地与她相携回到狄家。
青瓦石的小巷子里,鳞次栉比的商铺一溜排开。狄家的绸缎铺店面不大,就挤挤挨挨在左右两旁的店铺之中。走进后院却豁然开朗,视野十分开阔。长廊水榭假山层层叠嶂,看得出狄家家境十分殷实。
恒娘领着白菁菁在花厅坐下,还未坐稳,丫鬟的茶水还未送来,便有仆役回报说邻居的朱氏来访。
白菁菁听闻有客来访,连忙起身要准备退下。
恒娘却拦住她:“无妨,我与朱氏十分相熟,如姐妹一般。你也是我新认的妹妹,今日介绍你们二人认识。”
白菁菁不禁好奇了起来,朱氏竟是何人,能让恒娘认作姐妹。
不一会儿,一个面目秀雅的女子款款而来。她走到近前抬起头,白菁菁便一眼看到她紧皱的眉头。她眼中不时闪过一丝戾气,平白破坏了这幅标致的面容。
她眼神一转看到白菁菁,疑惑地问道:“恒娘,你家中有客人?”
恒娘微笑道:“这是我远房的表妹,白菁菁。她今日刚来长沙,我便接她到家中小住。”
白菁菁一声不吭,默认了恒娘的说法。见朱氏转头对她微笑,她也连忙回应,扯出一个笑脸。
朱氏打趣道:“恒娘,你表妹长得可比你标致啊。”
恒娘捂嘴笑道:“你可别损我了。我族里有个姐妹,相貌还不如我呢,整日里怨气冲天,一家子人都被她搞得乌烟瘴气。不说了,你今日怎有闲空?”
朱氏踌躇了一会,苦笑道:“我与恒娘相识已久,我也不怕暴露家丑。我与夫君少年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一年前他却纳了个婢女为妾。这个小妾名唤宝带,我自认相貌不比平常人差,这宝带姿色远逊于我,却夺得夫君的宠爱。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说男子都是喜欢妾胜过妻。我时常想我是不是也要做个妾侍,才能讨得夫君宠爱。我吵也吵过,闹也闹过了,如今彼此间却越发不堪。夫君仿佛连多看我一眼,都觉得无法忍受。”
朱氏说到最后,竟抹起了眼泪。还未等人劝诫,她又自己停了下来,继续说道:“我本来也认命了。我也有了子女,今后好好将他们抚养成人,也是我的依靠。不想,我竟有缘认识了恒娘。”
恒娘含笑道:“你家从京都搬到此处也有半年了吧。你我相识也大半年了。”
朱氏微微点头:“我见了你家的小妾,亦是容貌不俗。不瞒你说,我私底下想着恒娘你容貌远逊那小妾,你家相公肯定十分宠爱那小妾。不想,事实竟是截然相反。狄相公独独宠爱你一人,那妾侍如同虚设。我这才知道男子竟也有不喜欢小妾的。”
朱氏说到这,说出了她的疑惑。停了半晌,她欲言又止了一番,终于为难地开口说道:“为何狄相公与我家相公相差如此之远?若为相貌,我亦胜过恒娘。若不为相貌,恒娘亦不年轻。我在家冥思苦想,始终不得其解。我今日上门就是特地向恒娘讨教,你可懂法术竟能拴住男子的心,你能否教我?”
说完这番话,朱氏如释重负,眼神灼热地盯着恒娘。
白菁菁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暗叹,古往今来,男女之事真是一直未变。现代的女人想出各种计谋斗小三,古代的女子也有同样的烦恼。小妾基本都算标配,家境稍微殷实的人家都要纳几个小妾,免得脱离了潮流时尚。
男人的劣根性,喜新厌旧,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喜欢十八岁的少女。
恒娘性情十分开朗活泼,不想家中竟也有一个小妾。听了朱氏一番哭诉,白菁菁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的底细,她转头同样好奇地盯着恒娘,等待恒娘的回答。
恒娘一脸坦然任她们二人打量,慢悠悠地端起茶盏,轻轻捏着杯盖一下一下刮着杯沿。
“这对待男人,就像喝这杯热茶,心急不得。”
她转头,一双妙目含笑望着朱氏:“你回去先静静心,不去干涉朱相公的行动,也不要搭理他。小妾的事你也不要插手。你若能做到这些,坚持一个月,到时你再来找我。”
朱氏大惑不解地看着她:“这么做有用吗?难道我要看着那小贱人痴缠我相公?”朱氏一说到家中的妾侍宝带,颇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恨意。
恒娘放下茶盏:“你看,你又这样了。你恨宝带恨得牙痒痒,有何用。症结在你相公身上,不在宝带。你若做不到,便不要再求什么法术了,你学不来的。”
朱氏连忙哀求道:“恒娘,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去做。一个月后我再上门找你,你一定要教我迷住男人的法术。”
“孺子可教也。”恒娘微笑地送走了朱氏。不过瞧那朱氏神情间似乎仍忐忑不安,并没有解除疑虑。
恒娘转头看见白菁菁一脸疑惑,朝她招手,带着她去了花园。
恒娘挽着她的胳膊,慢悠悠地在花园中散步。一步一个脚印,置身亭台水榭之中,白菁菁也慢慢松开心神,一颗烦乱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你是不是也觉得疑惑,我为何让朱氏远离她相公?”
白菁菁以为恒娘不会再提起这个话题了,她闻言点了点头:“男人变了心,怎么拉得回来。最好的结果就是像朱氏原来想的,守着自己的孩子。即使是个烈女子,也只能选择和离这条路。他若无心我便休。”
恒娘伸出手指用力戳了下白菁菁的额头,白菁菁并不觉得自己说错了,她有点不服气地紧紧闭上嘴巴。
恒娘扑哧笑了一声:“你这个傻瓜,男女之事哪有这么简单,是非曲直难道只有这两种答案吗?你真是白长了这副相貌,我看你的脑子也不比杜十娘清醒。你俩真是坠了我们狐妖一族的名声。”
她将白菁菁数落了一番,这才开口解释:“朱氏与她相公日渐疏远,这其中也有她自己一半的功劳,不能全怨朱相公。她因朱相公亲近宝带,便怒气冲天失去了理智,对朱相公心生怨气,对宝带非打即骂。她如此这般,日日与朱相公吵闹,朱相公自然疏远她,反而对宝带心生怜惜。这便是朱氏不聪明的地方。她没有意识到朱相公已经不是从前的朱相公,宝带进朱家门的那一天,朱氏就应该改变自己的位置了。但在她心里,她还是以为她与朱相公少年夫妻,情分非同寻常。”
恒娘喟叹了一声:“其实朱氏并没有错,不过是她投入的感情太多了,而朱相公并不需要这些。为情所惑,所以蒙蔽了她的双眼。”
白菁菁慢慢缓和下脸色,没错,在现代那些被小三破坏的家庭多半也是类似的情况。大老婆到最后往往变得面目可憎,而小三反而在男人心中占据了制高点。不管社会舆论怎么谴责他们,但是男人的心说变就变,又有什么办法。连法律最多只是能剥夺他的财产,这还是好的结果。若是原配再不济事一点,被男人扫地出门的也大有人在。只看这男人有多狠心,又有多渣。
其实她也懂恒娘的意思,只是靠各种手段挽救回来的感情,还能那么纯粹吗?爱情和婚姻真是女人永远的课题。
恒娘看白菁菁陷入沉思,又继续说道:“朱氏整日从早到晚絮絮叨叨,结果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生生将朱相公推到了宝带的怀中。她若要拉回朱相公的心,就得改变处世之道。男女之事,犹如弈棋。摆兵布阵、攻城略地,彼此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其招。兵行诡道,兵无常形。朱氏就是忘记了眼下的形势早已变换,她还用老一套的战术,自然被敌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白菁菁低声反驳了句:“若是要这般算计,那就是得到男人的心,有什么意义?”
“说你傻,你还真傻。你去问问妲己,她所作所为有意义吗?你要记住情爱并不是狐妖一族的全部,这世上远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既然能从万物中脱颖而出,历经千辛万苦化作人形,怎能不领略这大好河山。情爱固然美好,但也要你懂得享受的技巧,不然反受其累。傻妹妹,我看你还是个懵懂的痴儿啊。你跟着姐姐,我好好教你几招御男之术。”
说完这番话,恒娘伸手刮了下白菁菁的鼻子,咯咯笑了起来。
白菁菁脸刷得通红,一脸羞恼。她这是被人调戏了么?
☆、丑狐与恒娘(三)
邵士梅与白菁菁分别之后,便一心想找到大师兄清和道长,拿回他手上的悬门宝物灭剑。待南京诸事一了,他便上路了。
清和却突然隐匿了起来,邵士梅一时失去了他的踪迹。清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