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样啊!”罗耀国皱了皱眉头。这些事情不是他这个警备总司令能过问的,他的任务是做宋子文不方便做的事情。想到这里,罗耀国微微一笑:“晚辈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过还是要请静江先生给金融界的朋友们打声招呼,国民政府是欢迎他们继续为中国经济出力的。”
从张静江这里告别离开后,罗耀国又接连拜访了黄金荣和张啸林,将蒋介石的亲笔信转交给了黄金荣。对于这两个比较传统的青帮头目,罗耀国的兴趣不大,只是不想在上海滩树敌罢了。
回到淞沪警备司令部没多久,罗耀国便接到戴笠的报告,戴笠打听消息的水平倒是一流的,短短的时间便打听到了一些内幕事件。
原来这次的“罢收法币”事件的背景并不单纯。其中既有中国民族金融业抵制国民党右派压迫的成分,也有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争夺中国货币控制权的因素。
现在中国的华商银行差不多可以分成两个系统,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金融资本。二是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洋金融资本。
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冰火不容,其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1916年的“京钞风潮”之前,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被北洋政府所控制,其中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龙头。不过在“京钞风波”中元气大事的两行在此之后便得不大量引入商股,因此控制权渐渐被江浙财团所掌握,但是江浙财团和北洋的关系依旧是藕断丝连着。
北洋金融业,不论是中华汇业银行、北京通商银行还是东三省官银号,他们的背后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国民政府想控制中国货币发行权的图谋,日本人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现在北洋的三派势力在这个问题上又都站到了对抗国民党的上海银行公会背后。
中、交两行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万一国民党真的恼羞成怒动了武力,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便会撤离南方,彻底投靠到奉张一边,他们手中的大量资本也会变成奉张的助力。
除了北洋他们背后的日本人,这次的“罢收法币”事件还有浙江系势力的参与,包括浙江财团和浙江地头蛇夏超。这位现任的浙江省政府主席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软实力,以至于国民党不敢向对待陈调元那样将他直接免职。这次他又站在了浙江实业银行背后,支持他们冲在抵制法币的第一线。
看完戴笠送来的报告,罗耀国面无表情,只是轻声问道:“雨农,这些消息都是杜月笙帮你弄到的吗?”
“是的,这些都是月笙哥帮我们搞来的。”戴笠微微一笑,又道:“银行公会已经派出了浙江实业银行的章乃器为代表,要来我们谈判,辅公,您看我们是不是要和他们先谈一下?”
“章乃器?”罗耀国点点头:“雨农,这个人的背景查过没有?”
“都查清楚了,他是浙**田人,据说脾气又臭又硬。他的哥哥章培是保定三期,和白健生将军是同学,现在是上海市警察厅第一局局长。他的弟弟章秋阳是GCD员,现在也在上海。而且现在章乃器还在上海办了个《新评论》,没完没了的和我们唱反调,批评我们独裁专制,说我们都是右派,违反了总理的三大政策,向帝国主义投降,辅公,我们要不要……”说到这里,戴笠抬起头,有些期待的望着罗耀国。
“真是棘手啊!”罗耀国轻轻叹道:“北洋、日本人、江浙财团、地方实力派还有GCD,呵呵,这些人都从不同的角度找我们的麻烦。而国舅爷又想把上海的银行家们一网打尽,也不留条出路给人家,真不怕把他们逼到北洋那边去吗?还好现在总理他老人家尚在,我们党内总算是团结的。哦,雨农,你去把他的《新评论》都拿来,我看看这个大右派到底在说些什么?”
“大右派?”戴笠一头雾水的重复了这三个字,不过他也没有多问,而是恭恭敬敬的答道:“是,学生这就去办。”
………【一百五十 君子和右派的激烈碰撞】………
一百五十君子和右派的激烈碰撞
面对国民党右派威胁一身正气的章乃器,居然是扛着铺盖提着脸盆毛巾,和青帮头子杜月笙一同坐车来到淞沪警备司令部大门口的。将迎候的陈诚、戴笠惊了个目瞪口呆。
好一会儿,陈诚才反应过来,挤出一点尴尬的笑容:“欢迎,欢迎,章先生里面请,里面请,总座在司令部里迎候大架。”
章乃器拱拱手笑道:“那就有劳两位带路了,我倒要看看你们的罗总司令打算拿我这块青田石怎么样?”说着便提着一堆坐牢的用品和陈诚一同走进了司令部,戴笠和杜月笙两人眼对眼苦笑一声也跟了进去。
淞沪警备司令部会议室里,罗耀国拿着一本《新评论》仔仔细细的读着,看到陈诚和章乃器进来也没有起立迎接,只是冲两人微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然后继续看书。
章乃器见罗耀国态度倨傲,也不甘示弱,将手中的杂物一丢,自己找了张沙发,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陈诚把人送到就算完成了任务,便敬了军礼转身离开了。
就这样会议室里只剩下罗耀国和章乃器两人,过来一会儿又有勤务兵端了茶水上来。此外就没有任何动静了,罗耀国静静的看着书,章乃器则闭目养神。
沉默了半晌,罗耀国才开口说道:“你就是章乃器先生?”
“正是。”章乃器反问道:“你是罗耀国将军?”
“是。”罗耀国放下手中的《新评论》,笑了笑:“拜读了先生的大作,我有一些地方弄不明白,不知能不能当面请教?”
章乃器微微一愣,随即明白罗耀国是在挑他文章里的毛病,想到这里章乃器点了点头,说道:“罗将军有什么话就请说吧。”
“先生说要挽救中国衰弱而濒于破产的农村,只是工业化一条出路,由半封建的农村的崩溃,蜕化为工业化的农村。而要实现农村工业化,目前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只有社会主义一条路了。只有农村在国有农场和集合农场制度之下工业化。要将土地私有制的小农经济,变为土地国有的国营农场和集合农场。是也不是?”罗耀国真翻出章乃器的《新评论》读了一段。
章乃器冷笑道:“总理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只不过是你们这些右派不愿意承认罢了,如今中国唯一的出路就在实现社会主义一途,其它都是死路。”
罗耀国却摇头:“那先生今天来这里做什么呢?是劝说我们将私有的土地变为国营,还是保留私有的印钞机?”
“我是来同……”章乃器闻言一怔,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啊,私有的土地制度要废除,将之变为国有的农场。而私有的银行和私有的印钞机却又要保留,这又如何自圆其说呢?
良久,章乃器才回过神来,开口说道:“我们不能把发钞权拱手相让是因为政府一旦得了发钞权,又没有监管,必然会利用手中的印钞机滥发钞票,来侵夺民脂民膏,这是我们金融业所部你允许的。”
“哦,原来如此。”罗耀国点点头,笑道:“既然政府控制了发钞权就会滥用,那你又怎么保证政府控制了土地以后就会合理使用呢?政府既然会利用印钞机来侵夺民脂民膏,又为什么不能使用国有土地、国营农场和集合农场来做同样的事情呢?”
“那就要看这个政府是谁来领导了。”章乃器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只有真正实行了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府。才能领导好国家的金融,完成农村工业化,像你们现在这样,不知道实行革命只知道搞一些改良,这样又和北洋政府有什么区别?这种改良北洋政府难道不会吗?”
罗耀国笑了笑:“章先生,你现在是CP吗?”
“哼,我不是CP,但是我对他们的某些主张是非常赞同的。”章乃器不掩饰自己的亲G,今天他把坐牢的用品都带来了,就是要和国民党右派抗争到底。
罗耀国摇摇头说:“如果你要想做一点事情,就不要端着清高的架子,不管是国民党的官,GCD的官还是北洋张雨帅的官,我都有办法替你安排的。其实GCD他们现在也非常缺乏经济人才,你能够真正为他们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在延安,而非上海。
还有你那些铺盖和脸盆什么的都拿回去,你明明知道我们不敢拿你怎么样,还带着这种东西来。我们党不比GCD,党内也没有什么规矩,好好先生的元老一大帮,我要是真捉了你,估计到不了晚上,求情的人就要把这司令部的门槛踏破的。
好了,现在说说上海银行公会的那帮资本家们的要求吧,我们也不是要赶尽杀绝。只是这发钞权的确不能由私人掌握,至于政府要滥发钞票的事情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发钞权在私人手里,你能保证他们不滥发?更有甚者,现在外国银行也可以在我们国家发行钞票,在北方,不管是中行的钞票还是交行的钞票都没有人家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钞票坚挺!”
“我们要求政府停止强制推行法币,停止用关税做抵押向帝国主义借钱,停止以高税率盘剥工商业。”章乃器提出了三项要求,然后又道:“只要政府答应了这三点要求,我们银行公会愿意和政府一起研究改良中国货币体系的问题。”
“好了,我会转告的。”罗耀国拿着笔将银行业公会的要求逐条记录了下来,随后又让章乃器签字确认。
完成了这个程序以后,罗耀国又笑道:“我的那个请你做官的建议你考虑的怎么样了?现在监察院下要成立主计署,我可以向监察院长于髯翁(于右任)推荐你去那里任职。”
想拉拢自己?章乃器岂能上了国民党的贼船?他冷笑道:“我是不会为你们这个右派政府效力的。如果是GCD的官,我倒会考虑一下的,现在也只有他们才是总理三民主义的真正继承者了。”
罗耀国望着章乃器笑道:“监察院不是政府机构,它现在相当于是议会的一部分,类似于议会上院,负责审查立法院制定的法律和监督国民政府。主计署是直接向监察院负责的独立审计机构,专门负责查政府机构和公营企业的账,然后再将结果向社会公开。”
“不对,总理什么时候说过监察院是议会上院来着?”章乃器顿时警惕起来,对于三民主义他是熟读过的,好像没有这一条的。
“上个星期刚说的,现在国民党在训政,总理的很多主张也在不断的修改。”罗耀国抿了口茶又说:“我早就听说你不畏强权,这个主计署要查政府和军队的账,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怎么样,敢不敢去?”
“哪有不敢之理。”章乃器还是愿意出仕的,只是不愿意为国民党右派效力,现在是查右派的账,看看他们有没有贪污,这个不算为右派效力,章乃器当然愿意去做了。而且下定决心要把罗耀国经手的账好好查一查,看看这个家伙有没有贪污?哼哼,那么多女人,一定是靠贪污的钱在养。
……
上海银行公会的三点要求随着电波飞到了国民党主席团会议的桌面上,四个党国大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都看着列席会议的宋子文、孔祥熙,想听听他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