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641部分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641部分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城的经验,制定《国都土地建筑物出售及租赁的有关规定》,其中对建设周期、转让原则、土地用途、面积大小、竞买方式都做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除了政府官厅用地、官办学校用地、道路、公园绿化等公共用地外,其余土地均上市交易。从距离码头、火车站比较近的地区开始销售,再逐步向城市方向扩展……”

    对于土地的经营,东北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土地经营模式,而且在大连以及滨江、长春、沈阳等地的建设中,更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地产商业上的熟练运用,在国都建设中同样也不例外。

    “初步预计收购土地需花费3500万元左右,而通过对第一期五年规划地区土地售出,将获得收益2000万元左右,这笔资金将完全用于下关新区的街路、广场、上下水、公园建设,待五年规划完成后,预计环境良好的下关地区地价将上涨十五至三十五倍,届时除出售第二期五年规划地区土地外,亦将展开任务最为繁重,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市街改正”计划,也就是南京老城区的改造,预计届时投入资金五亿元,对南京内外老城区实施改造……”

    在孙玉纯的讲解中,李经述这位新晋的庐阳公,则好奇的打量着城市模型中的一片空白的区域,对南京的了解,使得他认出了那里是南京的满城,所谓的满城,也就是当年满清入关后,除了将半数的八旗兵驻于京师近畿一带外,同时又将大约半数的八旗兵派驻全国各大战略城市和水陆要冲,而为了防止八旗被汉族同化,强化八旗驻防兵镇压汉族的力量,满清在各驻防城市兴建供八旗军兵及其家属居住的满城,所谓的兴建就是将城内的原住居赶出。

    而南京的满城则是在南京明皇城的基础上加以修建,既然是国都所在,那么为何没有提皇宫还有各衙门所在?更何况现在明宫城早在发匪之乱时,就已经完全毁于战火,若是于满城兴建,那为何这一区域反倒留白。

    当然,尽管内心有百般的疑惑,但李经述并没有去提出来,作为新朝的一等公,实际上也是中华朝目前仅有六位国公之一,虽说他贵为庐阳公,但是他却比谁都清楚,像他这样的“权臣”,最为新朝所忌惮,所谓的“六位国公”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六位总督,如果张之洞同意归附的话,那么这一等国公必将增至七位,至于闽浙那边,恐怕全不在陛下考虑之列,而这所谓的“一等国公”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安抚,同样也是防范。

    尽管心知唐浩然的气量远非许多史书中的明君所能相比,可熟读史书的李经述却非常清楚,皇权面前是没有任何温情可言的,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疑问埋于心底,依如过去一般小心谨慎的应该着一切。

    恰在这时,一旁的李光泽却在一旁提问道。

    “那么,未来的皇城在什么地方?皇宫在何处?毕竟这里是国都!”

    尽管现在的李光泽贵为内务大臣,可却并没有封袭勋号,但他非常清楚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中华朝不同于任何其它朝代,只有待到对俄战争结束之后,才会论功行赏。

    “当然,”

    点点头,孙玉纯朝着陛下看了一眼,在其点头示意后,方才继续说道,

    “未来的皇城,自然仍位于原址,皇宫的位置既是以明故宫旧址为基,而御道两侧的五军都督府旧址以及五部旧址,将作为新的政府官厅所在,不过在新皇城的建设上,仍然还需要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比如,这内城的西安门旧城墙是否拆除……”

    在孙玉纯言道着对皇城的一些疑问时,唐浩然的视线却不时的投向车外,此时车厢外的田野已经不见了北方的小麦,而是遍地水田,此时列车早已经过了蚌埠,进入了淮河以南,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来,第一次来到这一地区,即便是当年离开武昌的时候,也不过只是沿江航至上海,

    未来,南京将会作为帝国的首都,而这一地区呢?都将成为近畿所在,在未来的几十年间,苏、皖、浙三省将会形成一个“帝都都市圈”一系列的大都市将会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的人口将会再次集中,甚至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都将会集中于此,到那时,这里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对于未来,此时唐浩然并没有太多清晰的意识,甚至于规划,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未来实际上早已经改变了,而在他一手缔造的这个帝国之中,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的执掌着这个帝国的舵轮,使其不至偏航,至于其它,他恐怕已经无能为力了。

    “希望一切都顺利吧!”

    默默的,唐浩然又在心底暗自祈祷着,为了自己的帝国,当然也是为了这个国家,未来这个国家将会经历什么样的风浪,这并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但是他却非常清楚一点,这个国家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同样清楚的知道,现在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就像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并不是北方的战事,因为逃往芬兰的米哈伊尔二世沙皇已经通过驻英大使向英国传递了希望和谈的信号,现在对于俄罗斯而言,恢复内部的秩序,镇压革命已经成为压倒外部战争的首要事务,那么对于中国呢?

    内务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超过了外部的战争,可以说,现在两大帝国都已经被内务所牵绊,现在的问题是,谁能够最先抽开身、腾出手来……

 第324章 金陵事(为新书求支持)

   (新书艰难!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府,同样也是“六朝古都”。不过从永乐迁都起,尽管南京还享着“京”名,但皇气的北移,在随后的五百多年间,却是再也不沾皇气,虽说在满清统治时乾隆曾多次抵达时名为“江宁”的南京,但那所沾的却不过只是“胡气”罢了。

    作为皇都,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无疑只存在于历史之中,只停留于史书的文字之中,皇都的记忆只是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许许多的逸事趣闻。而此时,就在南京的人们还没有从“人尽髡头,衣皆袍褂,剧演古事,略存汉官威仪”的满清殖民旧制尽废中适应那久已不见的汉官威仪,一个消息却在报纸上刊载出来——未来的中华朝国都将设于南京,也正是从那时起,满清易名的“江宁”,也不再被人提及。

    对于南京的父老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城市称之为“南京”,甚至仅只是因为这个消息,许多南京人连走起路来都飘然了,大有天子脚下臣民的气势来,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出言询问着旁人。

    “这皇上什么时候来南京啊?”

    当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这南京可是没有皇宫啊。皇上来了住在什么地方?

    可不是嘛!那已经被搬空了的满城里头的当年的大明皇宫也就只剩下一些宫墙,至于这城里头,除了两江总督府还像那么回事,其它那还有什么地方适合住皇上。

    就在百姓人质朴的担心着没有皇宫会不会令皇上觉得受到慢待的时候,报纸上又传出了一个消息——皇上南下了!

    虽说是期待已久,可是对于南京的官民来说,着实忙昏了头,连忙开始为迎接皇上作着准备,两江总督府更是拿出了数十万两的专款,修葺从码头至城内的道路以及街道两侧的房屋,甚至还特意整修了城墙以及总督府,总之,生怕怠慢了皇上,至于那位新继任的两江总督刘能纪同样也是急匆匆的搬出了两江总督府,将总督府腾给了皇上。

    但他们显然并不了解这位新朝的皇上,对于他来说,皇宫只是一个住所,甚至他根本就没有选择住于城内,而是选择城外小红山上的一栋北洋公司数年前营造的中式别墅会所作为临时行宫,当然,对此城内的人并不清楚。

    “陛下,快到码头了!”

    昂首眺望了一会儿,唐浩然的神情平静中隐隐透着些激动,这是作为皇帝的他,第一次来到属于自己的都城。

    从今以后,这里,就将是未来的中华帝国的心脏!

    在船还未靠近码头的时候,唐浩然便看到码头外,早已聚集了一大堆人,全是两江和南京府的官吏,一个个衣冠楚楚,他们穿着的是汉式官员大礼袍——这是他们易帜的回报,成为了新朝之官,皇帝不杀顺民,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惯,此时他们无不是待迎圣驾于此。看那领头的,便是两江总督刘能纪,这位遵从着父亲的吩咐,“倾国而献”的两江总督、中华帝国的一等国公“新宁公”,看看圣驾已近,他便沉声指挥他的下级们按文武官阶排好队,准备迎驾。

    对于刘能纪来说,此时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交出一切的准备,与李经述相似,他同样不认为自己有能耐同唐浩然一较长短,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拱手相让,而他这一拱手,却把身为盟友的张之洞害惨了。

    可在另一方面,刘坤一临终前的一手妙笔,却保住了刘家的富贵,只要刘能纪不犯下谋逆之罪,那么作为帝国的一等公,刘家自此之后,便能够当真与国同休了。

    对此,刘能纪看得很清楚,而在得知那位庐阳公于老家合肥修起了“国公府”的时候,他也动了同样的心思,意欲于家乡修建“国公府”,这修“国公府”是假,借此向皇上、向朝廷表明心迹是真,。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要能守得住。既然守不住,那不若便当个普通百姓吧!

    更何况有着国公的身份在这,刘家的将来总算是保住了。

    于心底轻声自语着,刘能纪瞧着身边那些府员幕僚,他们都已经换上汉式官袍,刘家的退让同样也保全了他们,不至于让他们陪着刘家一同走向末路,也算是全了这一场东幕之情。

    “船靠港来了!”

    轻轻的一个话声,下一瞬间被礼炮声打断了,那是幕府山等地炮台在用礼炮欢迎皇上的到来,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在皇上抵达南京前,海军陆战队以及三个陆军混成旅已经通过陆路、海路提前抵达南京,接管了南京的城防,至于这炮台,同样也已经被接管。

    在那隆隆炮声中,船靠港了,在唐浩然走下船的时候,码头上的文武官员立即纷纷深鞠躬弯成了一片。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那一片万岁声中,穿着一袭白色军装的唐浩然,只是平静而又不失威严的言道着一声“平身”,随后便走向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汽车。

    对于这种“冷遇”,刘能纪当然非常清楚,这是身为人君者的必须。

    在骑兵队护送下的汽车一路上走的都很慢,从码头直到城内,一路上尽是一片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道路两侧随处可见伏身跪拜于地的百姓,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是几天前便从数十里外,甚至上百里外的地方赶了过来,只是为了沾上一些“皇气”。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能够沾上一丁点儿“皇气”,那是足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