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是夺取益州,排挤刘备,却说成为双方在荆州的共同利益着想,多么无耻啊。老辣的刘备岂能被孙权的几句好话糊弄,他直接拒绝了孙权,列出了三条理由:一是胜负难料、二是担心曹操会袭击荆州后方,三是破坏与刘璋的同盟关系会给曹操可趁之机。明明是不想益州落人孙权之手,但是刘备找的这三条理由似乎每一条都是在为孙权着想。天下争霸,有时比的就是谁更无耻。
孙权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无耻变无赖,直接撕下脸,派孙瑜率领水军进驻夏口,蓄势待发。刘备派人对孙权说:“刘备与刘璋是宗亲,希望借先祖英灵,匡扶汉室。现在刘璋得罪了您,刘备非常担心,希望您能原谅刘璋。”刘焉是汉景帝儿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人,与刘备是宗亲。面对孙权的无赖,老练的刘备还是没撕下盟友的面具。明明是捍卫一己之利,却故作姿态地为刘璋求情。刘备找到孙瑜,咬牙,瞪眼,攥拳,恶狠狼地说:“你真要攻取蜀地,我就披发入山,从此不再见人,以不失信于天下。”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说出如此无耻的话来呢!
若论无耻,孙权是比不上刘备的;若论无赖,刘备也不比孙权差。刘备调整布防,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屯南郡,自己屯孱陵,构成了数百里的防线。孙权你有本事就来吧,刘备摆出一副血拼到底的无赖样子。孙权是没有信心同时应付曹操和刘备、刘璋三方之敌的,就让孙瑜撤了回来。
消息传到益州,很多人无比感激,说;“刘备真是刘璋的保护神啊!”可是,益州也有人感到害怕,说:“刘备是个多么可怕的人啊!他和谁站在一个阵营,谁就要被他利用、陷害甚至取代,这是早就证明了的!”这样说绝非无中生有,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孙权这些响当当的天下英雄,不是都曾栽在了刘备手里吗?
留得益州在,不怕自己没地盘,这才是刘备真实的内心。可是,他既然堂而皇之地挡住了孙权伐蜀的步伐,那他再公开伐蜀,那时不仅是孙权,整个天下都会攻击他。刘备痛苦地拽着大耳朵,想:“要是能有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那该多好啊!”
在大耳朵要被扯下来的时候,曹操给了刘备一个光明正大进入益州的机会。
第十一章 关河决战
◎益亦有道,那就是不能在失主面前使用盗来的东西。曹操从天子那里偷走了权力,知道不能在天子面前做出号令天下的样子。可是,煞费苦心抓到手的权力,又怎能弃之不用呢?那就远离天子吧。
◎曹操的不安在于天下尚未统一,他的位置随时会被人取代;曹操的焦灼在于他已经57岁了,又患有经年不愈的头风症,他担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该做想做的事情。孙权和刘备都对益州虎视眈眈,这让曹操更加不安和焦灼。
◎年老多病的曹操没有资格打持久战了,而年轻的孙权却有足够的时间精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早在前年,孙权就把大本营由京口迁到秣陵,然后修建这座天然生成的石壁作城墙的石头城。孙权把这座石头城改名为“建业”,表露出强烈的不臣之心。
一 谎话官文的范本
应该说说曹操的事儿了。
210年三月回到邺县后,曹操本该享受一段暂时没有战事的休闲时光,但是他过得并不轻松。头风的老毛病天天折磨着他,这只是身体上的煎熬,一些人政治上的攻击则让曹操感觉到了生存的危机。赤壁之战的惨败,让很多人找到了攻击曹操的理由,按照吴将周瑜的话说,就是“曹操新败,忧在腹心”。所谓“忧在腹心”就是朝中有人要曹操承担战败责任,本来,战败之将是要负责任甚至要杀头的。
甚至,曹操担心有人暗杀他。官渡之战有徐他行刺,赤壁之战他惨败而归,也会有人蠢蠢欲动。那次徐他行刺,幸亏被许褚撞上。白天有许褚守着,尚且安全,可是总不能晚上也让许褚守在床前吧。
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左右侍从说:“我睡觉的时候,你们不可随便靠近啊,你们一靠近我就要砍人,砍了人我也不知道。你们一定要小心!”哈,梦里杀人,鬼才信呢。一天,曹操假装睡觉,一个受宠的侍女为了表达对他的爱,就拿起被子来盖在他身上,刚想弯下身亲他一口,没想他突然跃起,抽出枕头边的刀,几下就把她砍死了,然后又淡定地上床睡觉,任凭侍女的鲜血在床下流淌。醒来时,他看着床下的尸体,惊恐地问:“我果真能梦中杀人吗?”眼看不相信曹操鬼话的人成了鬼,大家就都信了他的鬼话。从此,他睡觉的时候,就连蚊子也不敢靠近。
可是,总是有人抓住赤壁之战的战败责任来攻击他,难免会有人这样议论:“曹操啊,一个打败战的人而已!他还有什么理由出现在朝堂上呢?”
“是呀,即使他不败,也该还政了,毕竟,圣上都二十九岁了。”有人提出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曹操把刘协迎接到许县已经有十四年了,现在刘协眼看要到而立之年,儿子都生了四五个,曹操还有什么理由替他主政呢?一直以来,朝廷的一切都是曹操做主,刘协的作用就是把曹操的命令以国家的名义发布出来。以前,曹操可以说他南征北战,清除国贼,掌控天下,可是赤壁之战他失败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还政给天子呢?
“我不还政,是形势所需,是天下所需啊!”曹操对人说,一副非要人相信不可的样子。自说自话,总是无法让人相信,最好是有机会能当众表白。可是,要是无缘无故地就跑到人前表白,那也太假了吧。
神奇的是,献帝雪中送炭般地给了曹操表白的机会。210年的冬天,献帝下诏增加曹操的食邑,在曹操原有武平县一万户食邑的基础上,再增加豫东三县阳夏县、柘县和苦县共二万户的食邑,这样曹操就享有三万户的食邑。曹操目前的封爵是武平侯,武平是豫州刺史部陈国所属的一个县,这个县侯还是十四年前献帝刚到许都时册封的。这么多年曹操的官职越来越大,但一直都是武平侯,不是天子不想给他加封,是因为县侯已是列侯的顶点。所谓食邑,就是享受封地内一定规模的赋税,这是一项可以世袭的经济特权。食邑万户即“万户侯”,这是人臣享有食邑的极致。1925年,33岁的毛泽东被任命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踌躇满志,就曾写下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诗句。可是,现在献帝要曹操做“三万户侯”,这是汉朝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情。
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忙着祭灶的时候,曹操发布了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表示拒绝“三万户侯”这项史无前例的实惠。在这篇被视为曹操代表作之一的文章里,曹操上来先说自己“本志有限”,现在“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曹操这是在说他无意做天子,请大家放心。然后,曹操又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他,不知道会有多少郡中之帝,县中之王。那既然他不想做天子,还政天子,把军队交出来,回到武平县美滋滋地过“三万户侯”的安稳日子,怎么样?对这一天下人都关心的问题,曹操这样回答:“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他说要是交出兵权,那就会被人谋害,那对子孙,对国家都是不好的。曹操最后斩钉截铁地说他不能还政,“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拒绝献帝再加二万户的食邑,只享受原先的一万户,多伟大啊,似乎应该为曹操鼓掌。这篇文章一气呵成,文质兼美,被后人奉为范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登临许昌城外的汉魏古城遗址,与人联句:“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
这真的是一篇好文章吗?皇帝要封,曹操辞封,本该给皇帝写奏章,可是曹操不写奏章,而是下命令,叫什么“让县自明本志令”。不是奏上,而是临下,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是给皇帝看的,而是给臣民看的。封曹操的是皇帝,曹操辞封也该面对皇帝,而且应该是“上表”而不是“下令”。这篇逻辑不通的文章,又怎能是“好文章”呢?
辞封让封,是曹操惯用的哄人手段,是用来提高个人美誉的。优美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颗无耻的心。曹操的这篇文章就是命题作文,题目应该是“窃政并高尚着”,为不还政找理由,借让封表明自己多么高尚。皇帝对他已经毫无威胁,所以他不需要向皇帝表白,但是他需要安抚天下人,因此以“令”的形式表白。
是曹操授意献帝加封,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还是献帝要曹操还政,想出了用食邑换权力这一办法呢?这个已无从考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让县自明本志令》是曹操用来忽悠天下臣民的。
欺骗,粉饰,这是一篇典型的官文。以命令的形式标榜自己,堂而皇之地欺骗天下人,把个人私欲贴上国家利益的标签,《让县自明本志令》是多么无耻啊!
刘备,孙权,曹操,一个比一个无耻,他们破坏社会诚信体系,靠欺骗争天下,他们当中无论谁最终夺得天下,都让人很难想象会把天下搞成一个什么样子!
二 风流铜雀台
大家照例是相信谎话官文的,读了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还没从对曹操的敬仰当中回过味来,就开始过年了。过了年,正月十一日,大家还没从过年中回过味来,献帝就颁布了诏书,算是对《让县自明本志令》的回应。
这个年献帝没过好,因为曹操没对他“自明本志”,他却不得不有所回应,还有比献帝更窝囊的皇帝吗?献帝的答复公布于天下,曹操让三县二万户,献帝减了五千户,把剩下的一万五千户分给曹操的三个儿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曹操大张旗鼓地“计封”,最后只“让”出去五千户,而且封子三县均属郡国所在重地,战略地位远远超过偏远的豫东三县。这样曹操就在幽、冀、青三州建起了一道从山东平原到今天河北饶阳、涿州的防线,构成了根据地邺城的屏障。
所谓“让封”,原来是要求“换封”,曹操对皇帝讨价还价一番,还获得了让封的美名。曹操的成功,就是能够把无耻用高尚的文字表达出来。
曹操就是争天下的,怎能会傻乎乎地让封呢?非但不能让,还要获得更多。第二年(212年)正月,曹操在地图上画出河内的荡阴、朝歌、林虑,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的瘿陶、曲周、南和,广平的任城,赵的襄国、邯郸、易阳,一共十四个城,划给魏郡。这样魏郡就从原先的十五城扩充到现在的二十九城,成为天下第一超级大郡。曹操这么偏爱魏郡,是因为他的根据地邺城就在魏郡的地盘上。其实,曹操这样做有点儿多此一举,江山已是他餐桌上的菜,从这个碗里倒到那个碗里,有什么意义呢?
在曹氏兄弟受封的第二年,也就是212年的九月二十一日,刘协的四个儿子被立为王:刘熙为济阴王,刘懿为山阳王,刘邈为济北下,刘敦为东海王。丞相的三个儿子封侯,天子的四个儿子封王,看,曹操多懂规矩啊。那些嚷嚷着要曹操还政的人,真是无事生非啊,有人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