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陌上香锦蔷薇织 >

第15部分

陌上香锦蔷薇织-第15部分

小说: 陌上香锦蔷薇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顺之貌似乎也是在理的。这样想来,她方才能得到一些熨抚。如若不,她在这一处的落寞足以摧毁她内心镀上的膜。这一切,都是他赐予她的隐忧。她起身侧倚阑干出神凝望。
  夜渺渺,帘幕垂在她的视线里。是时明月在,照她云光彩。这一回,她注定又是要彻夜无眠的。他在彼处茫茫的喧嚣里纸醉金迷,她于这依依月下悄悄作“婕妤之叹”。夜漫长,情渺远。挼残蕊,撚余香,得些时。除此之外,她唯有沉默。静由心生。
  这首《诉衷情》大约是作于李清照只身去莱州寻赵明诚落定之后所作。学者刘逸生在《宋词小札》里这样说到这首词:“你看,事情有多么琐屑,而写来却多么细腻,表达的人物感情又何其曲折幽深,耐人寻味。……假如赵明诚读了它,绝不会不受感动的。妻子这一缕细微委婉的柔情,难道会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逊色吗?”当然不会。
  那一年,也就是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他尚任莱州太守,有新妇佐伴。她以纯白的姿态穿越茫茫的苍黄,落到他的身边,带着突兀并且萧条的斑斓。他被她的突然出现惊到六神无主,草草将她安置在官署后的书房里。猛然之间,她想起深居长信宫中的班婕妤。她被他打入了冷宫。仿佛。
  书房是简陋的。寒窗败几,空无所有,甚至无书可读。她对他的失望从这一刻才开始变得隆重。她侧耳闻见郡宴堂里的饮酒作乐声声。喧哗声拥堵在她的耳里,这是现今他赐予她的声色残年。她觉得她几乎要真的失去那个“赌书泼茶”的爱人了。内心的失望、委屈、追索交融杂糅在一起,在她的身体里横冲直撞。后来,她决定作诗遣愁。便赋诗一首,写成了一首《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这首诗有一个小序。“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独居陋室,她唯有作诗寄情。她说,你已不是那个韬光养晦的你,而我亦有“乌有”“子虚”相伴。至于你与我之间,似乎真的将要被葬送。
  如斯情形下,李清照又作了这首《诉衷情》予赵明诚。而赵明诚本质上到底是温善情深的人,因此,他不会不懂得李清照那一些字句里藏着炽烈深久的感情。他能从它的里面看到他们这一生至此共同经历的所有的黑白光阴。那相濡以沫的曾经,是无女可以代替的。
  到了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初,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终于得到改善。而这一切的旧暖重回都是李清照用诚坦之心一点一点码起来的。她作《感怀》诗,作《诉衷情》词,都只是为了唤回他。这一切,在这一年终于得到回报。赵明诚开始在公务之暇重新搜集金石文物。正是在这一段时期,他搜集到了诸如《后魏郑羲上下碑》《北齐天柱山铭》等珍贵的金石碑刻。莱州太守的官署书房也得到赵明诚的重新布置,取名“静治堂”。
  从家世升降引发的溃伤,到无嗣带来的“无后”之忧,再到这一回年光渐久赵明诚移情导致的爱之嶙峋。至此,他们两人的爱情,经历再三颠簸、折复、受难之后,终于由婆娑入定。她已为他点上了一颗鲜红的忆痣,像刺青,去不掉。以此宣告他这一生都是她的,任谁也抢不走。
  【词话五】风住尘香花已尽
  残云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李清照《菩萨蛮》
  归鸿声断。她忽觉这日光消化起来是如此地凄清哽切。举头可见是残云,碧色连天。这辽阔旷远的天,让她只觉一阵仓惶。再回首,见屋外背窗雪落,屋内袅袅炉烟静炷。她目光所及,此时皆是静谧岑寂的苍白色。烛光下,虽凤钗溢彩,但钗头上用彩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却是轻盈落寂。在她初入这座城的时候,她便已经料到了这一日内心的潦倒。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这是她了悟在心的道理。
  又闻角声,天色渐明。晓漏残,曙色开。清晨,牛斗星伴随军队里的号角声在天际隐散。斗转星横,天将破晓。她一夜无寐。这一头,她再一次知觉到那料峭春寒,于是心中忽生忧扰,怕是连去赏花的心情也就跟着那夜之静默要消失殆尽了。此一刻,她的内心几多曲折。
  那“人胜”在《荆楚岁时记》当中被这样记载过:“人日(旧历正月初七)剪采为人……又造花胜以相遗。”于立春日戴人胜是宋朝时的民间风俗。并且人日戴人胜亦是一种表达乡思乡愁的传统意象。比如隋朝的薛道衡那一首《人日思归》这样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另外,词里从“归鸿”说到“炉烟”,从天宇写至居室,写的是空间当中的转移。而“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以及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再到“曙色回牛斗”的更迭,描述的都是时间的流徙。从寥廓天宇到狭小居室以至枕席之间,从薄暮到深夜,再至天明。她描述的这一回失眠失语的意境是静谧的、清寡的,并且完整的。
  这首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最初的那几年,是一首写乡愁的作品。乡愁,是一种深刻的情愫。它就如同长在人身体里的脏器,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意志力甚至生命。于陌生的城池里总觉呼吸之间有云雾翻涌,那一种清冷的孤独感是无法弥补的,指望从男人的身上取暖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当它加于一个女子身上的时候,便更显沉重。
  想起来王安石曾作下那一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的是诗人眺望江南之后思念家园的感情。那一种感情是动人的、深切的。恰恰如同这一年的这一日,李清照在江宁城里写下这首《菩萨蛮》时眼里心中所蕴藉的感情一样。
  只不过王安石的这一首小诗如同一把紫薇软剑,看似不惊人心,却比任何一把利器更具毁亡力。它是那样的直接准确。刺出一剑,便是一剑血。那溶在血里面的就是无以言说的深情厚谊与对家的顾念。
  还有元代杂剧家马致远那一首世人称道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无力,绕老树。黄昏乌鸦,归旧巢。小桥下流水涓涓,人家里声息寥落。古道边,萧瑟西风里是孤独瘦马。夕阳下,羁旅游子尚在天涯。他知道自己也只是空有“佐国心,拿云手”,时世不济,唯有退隐林泉,衔杯击缶,对天自叹。自古文人多愁忧,这是马致远、李清照都摆脱不了的宿命。
  但这一刻,无论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还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这里引来于掌心里赏味,都仿佛是为了映照李清照此一时的无奈而落魄、苟定而不安,对北方对曾经的大宋朝的那一种念望。
  只是,她担当的、背负的孤独和恐惧自然远不止于此。李清照作下这首词时刚来到江宁不久。此时,她已经四十五岁。这样的年纪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沉重的,疲惫的,敏感的。她仿佛就成了王安石吟出的那一抹绿,马致远笔下的断肠人。
  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菩萨蛮》
  在南方,正值春盛。风是轻微温柔的,吹在身上会有一种类似于抚摸的轻雅知觉。日光也是和煦的。这样的天气应当是有好心情的。于是在这一度春光里,她为这阳春三月着夹衫的日常琐碎心生欢喜。无奈睡起觉微寒,抬头又见,梅花残于鬓发之上。本一心愉悦,到底还是被催损零落。碾作尘泥,也不见相亲。
  她突然再一次想起来北方,这一度让她寝食难安的地方。在如此短暂又久长的时间里折磨着她内心的指望,仿佛要将她弄得遍体鳞伤。时而消隐却又时而乍现,不容得她有一丝的酝酿。忽见明媚又逢阴雨。不知北方是否如初见的模样,是否尚有蚀骨冷风,是否仍挂销魂寒月。她就这样在情绪的颠簸当中渡过了初到江宁的这一年。
  她又写,自己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她依然宿酲未解。值此小楼又东风之时,更觉风景不殊而有山河之异。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她是有心的,亦是无奈的;她是悲伤的,亦是自知的;她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她之于这座江宁城,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局外人。
  李清照的故国之思、忧国之心在她南渡之后的词作里成为一道重要的线索,穿引了她的后半生,且是带着隐痛的。它存在众多的词作里,包括这一首《菩萨蛮》。至此处,提及一个人,他就是南宋名臣赵鼎。提及他,不仅因为他在南宋这样浑浊残琐的时代里忠义凛然从生到死,他大有李清照所言“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中的王导刘琨之气。也因为正是这样一个铮铮男儿,曾作下了这一首堪比李清照这首《菩萨蛮》,婉媚又畅达浑然的《满江红》。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清人况周颐于《〈漱玉词〉笺》里注:“俞仲茅云,赵忠简《满江红》‘欲待忘忧除是酒’,与易安‘忘了除非醉’意同。下句‘奈酒行有尽愁无极’。微嫌说尽,岂如‘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亦宕开,亦束住,何等蕴藉。易安自是专家,忠简不以词重云尔。”虽不以词重,却能词出华彩。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曾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他力阻和议,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陷害。终至迫害死。享年六十二岁。卒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时,谥忠简。后常被人称做“赵忠简”。
  赵忠简的这首《满江红》原有一句小序,标注了此词的写作时间地点:“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这一年四月,正是金人俘虏宋帝的“靖康之耻”的时间。九月南渡之时,赵忠简作下此词。他是当局者,也是旁观人。他与李清照拥有相似的心,通透的、正义的、执善的。此时南渡至何处方才算了尚不能得知。他看见自己和这个国一起狼狈地把尊严狠狠摔碎在地上。欲哭无泪。
  秋云浓重,秋风凛冽,秋雨潇疏。他放眼长天是凄然,但见鸿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