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陌上香锦蔷薇织 >

第1部分

陌上香锦蔷薇织-第1部分

小说: 陌上香锦蔷薇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陌上香锦蔷薇织
  作者:王臣
  内容简介: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她生命的光渐次盛大起来,然后变成极致翎羽。这个世界的艰深与荒芜不过只是衬托。她生之绚烂,充满光芒。她是迷人的,亦是蛊惑人心的。而对她,这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孜孜去爱。并是如此甘愿。时间记得,曾有一名女子,视爱如生命。
  作者简介:
  王臣,男。五月生。自由写作者。于这仅有的一世,无念生。行为欲寡淡,表达欲盛烈。与时间为伴,和自己生活。荣记忆之深,承冀望之美。对时光敬重,向生死诚坦。
  主要作品:
  2008年2月,长篇小说,《浮光》。2008年10月,长篇小说,《柢年》。
  私享笔记:
  2009年06月,国学笔记《陌上香锦蔷薇织》。即将推出国学笔记系列二《荼蘼花间惹尘埃》。
  正文
  序一 白锦无纹香烂漫
  ——读王臣的《陌上香锦蔷薇织》
  文 江湖夜雨
  很早就喜欢李清照的词,曾专门买过《重辑李清照集》,对于这位惊才绝艳的不世才女的诗和词每一篇都爱极。然而,我除了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中简述过李清照的生平外,却从来没有细评过她的诗词。
  前几日,王臣在网上跟我说起话来。他说他想请我为他的新书写篇小文。其实原来对他已有了解,但不多。后来得知,他实在是年纪轻得很,还在读大学。把他的书稿拿过来一打眼,文章体例工整严谨,看上去十分清朗也十分寻常。当时内心并没有预计到太多惊喜。
  然而,细细一读,发现这部书稿绝非是功力浮浅、简单随意的粗砺之作。若非对才女李清照的生平烂熟于心,若非对于《潄玉词》痴爱如狂,哪里能写出这等如数家珍、娓娓动情的好文字?
  王臣此书名为《陌上香锦蔷薇织》,其中的文字确实就像一篇篇华美的锦缎,金针密缕,多少工夫织得成,给人以华美、温厚、绮艳的感觉。前人有词“白锦无纹香烂漫”,借来形容本书中的文字给我们的感觉,亦无不可。这种感觉,和易安词的风味相映相融,十分得当。让我们选取一段书中的文字:
  时已深秋,天渐转寒。这一日,她身边空无一人,忽觉心意寒凉。隐隐带着一种流离失所的悲怆。大家不见当初,小家也难成气候。纵使已经日上琐窗,她依然觉得这天地之间无丝毫温存的暖,只觉秋意凉凉,疏剪萧索。梧桐早凋,婆娑隐隐,叶上秋霜,阑珊绰绰。举目所及,再添悲凉。这个女子心里的愁怨渗进了骨子里,再一点一点地从她的视线里流淌开。
  这样的文字,如同清脆明亮的琴音作响,拥有着精致、婉转、流丽的韵致。当然,时下不少诗词鉴赏类书中,华美的词藻并不算多稀奇。难得王臣的文字不矫情,不做作,不堆砌,资料的剪裁也恰到好处,读来但觉充实,不觉繁冗。在鉴赏易安词的同时,又旁征博引,随心所欲地役使诸般典故,却并无“獭祭诗书”之生硬,行文但觉多少自在。
  如此功力,出于一个年方弱冠的少年,实在令人惊叹!
  如今的时代,不少人食有鱼、出有车,物质上的生活享受要比古人强了不知多少倍。然而,却有很多人忽略了精神的享受,古人云:“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也就是说,在注意学习本领,赚得生活资本的同时,还是不要忘了陶冶情操的。而古典诗词,正是让我们澄怀涤虑的无价珍宝。
  可喜的是,古典文化的火种并非随着现代生活的泛滥而湮灭,有很多的年轻朋友越来越喜欢古典诗词,就连流行歌曲中也越来越沾上“中国风”的古雅味道。王臣,他的年轻、他的才华足以代表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年轻人的美好,而他们的感触应该代表了这一代人的思想。所谓“薪火相传”,古典文化的生命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王臣小弟恳言相托,嘱我作序。江湖夜雨不过痴长了几岁,出过几本诗词点评的书而已,实在愧不敢当。然而深感王臣弟青眼有加,故厚颜为之。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期待王臣的这本才力担当的书能捧在更多人的手中,在静谧闲雅的雨夜里,细细地读,一起领略李清照这位名门才女的绝代风华。
  序二 蔷薇风细一帘香
  从决定写《漱玉词》、写李清照,到写完它,整件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也因为这一回的写作,越发坚定了写作需要缘分的态度。缘分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它到了,于是一气呵成;它未至,纵使绞尽脑汁也是枉然。这看过去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什么区别。
  宋词是一片汪洋大海。唐诗也是。而在宋词当中,婉约词宗李清照便是最夺目的那一株锦葩。她若是不被记得深刻,那真是一件应该被责怪的事情。有一些好东西,因为它少,于是更显矜贵,也需要有更多更诚恳更深炽的感情与之匹配。
  李清照在词史、文学史当中都是标志性的人物。李清照的《漱玉词》对后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旧时女子里,能被称为“第一才女”的人唯有李清照。中国人喜欢好处里的“第一”,我也是不例外,有膜拜之心。恰巧此时,再重温《漱玉词》,于是自然而然便写起了她。
  知道李清照的人不少,知道《漱玉词》的人也不少,但是懂得她的人绝不会成片成群成堆地存在。不过只是零星分布在静默暗处,或为人知,也一定是低调的。
  我始终都是缺乏自信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幸运的,甚至悲哀得很。我尤其严重。所以我绝不敢说自己是非常懂李清照的那一群人,但我至少知道,自己心中对李清照的“懂得”绝不单调。它的颜色是与内心深处的血液兼容的,宛如一片。如今把它们晾了出来,暴露在日光之下晒。这让我觉得,它会产生一些好的作用,至少不会是一件坏事情。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带着一些感情里积淀下来的“懂得”,从《漱玉词》着笔,再一点一点宕开,把李清照的爱恨情愁编织进去。一名女子,无论生活在旧时,还是当下的时间里,感情都会被她放置到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她的爱便是通往她灵魂深处的捷径。走上去,一点一点往前挪,就越来越近,与她内心的那个光源。
  李清照的人与文,是一致的清丽,一样地充满光的气味。她是绝品的女子。生命被把持得清洁自如。纵然有曲折、有挫折、有跌宕、有不可预知的舛错,但她携着内心清正得道一点一点化解,从不拖沓。
  习惯将她形容成旧时的张爱玲,或者习惯将张爱玲说成是20世纪的李清照。觉得这两名女子之间有一些不可言说的羁绊。这羁绊无论是确有几分道理还是纯粹的牵强附会,它都绝然会让联想的人内心有一种适应的妥帖感。这感觉一点也不坏,甚至是很美妙的。
  读《漱玉词》,读李清照,读到后来,心里头便都是澄净的满满的甘愿与柔软。这个女子的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由始至终,不休不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时间无法丈量她心里的情意流连,如同你我始终无法心如止水地对生命里的曾经假装遗忘。这是她赐予我的道理,也是我赠与你的温暖和感伤。
  而我对她与她的《漱玉词》的痴迷到了此时也终于变成一种与时空对望的怅惘。它需要共鸣来解救。于是,我写下这本《陌上香锦蔷薇织》,将李清照与《漱玉词》,将内心的“懂得”,传递给更多的人。
  若是人一生当中所执念的都能够一一兑现,那么人的这一生将是多么的紧迫。于是有人用去半生的光阴来颠簸红尘,再用半生的光阴修道成仙。文章写罢,情意疯长。
  王臣 二○○八年六月
  引文 多少事欲说还休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祖籍山东章丘。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一代词宗”。她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年约莫是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左右。李清照的诗文,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有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就是李清照。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第一才女”。
  二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今山东章丘市明水镇。父亲是文章名流李格非。母亲王氏相传是宰相、岐国公王珪的长女。因生产李清照的那一日难产,不久离世。后来李格非又迎娶了状元王拱辰二夫人薛氏的长孙女为妻。家境殷实,门第书香。成长环境洁净。
  李清照出生不久,生母王氏因难产“早卒”,鳏居并且俸禄微薄的李格非实难对李清照亲力亲为地照顾。无奈之下,李格非只能将李清照寄居在章丘明水镇的老家里。于是,幼年的李清照在明水老家里跟随祖父母一同生活。
  因祖父是前朝官员,文化修养不俗,家中藏书较多。而此时李清照的伯父李辟非尚未“知凤翔,麟游县事”,依旧在老家勤学苦读,因此李辟非也顺便担负起教导李清照的责任。李清照可以一边跟随祖母、伯母以及乡里姐妹一起学作女工,一边随着致仕返乡的祖父或者勤苦读书的伯父染习诗书。这一些教育成为李清照学习生涯里至关重要的启蒙。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李清照两岁左右的时候,李格非继取状元王拱辰二夫人薛氏的长孙女,并产下一名男婴,名为李迒。六年之后,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李格非将李清照接到汴京的家中。
  至此,李清照开始了她人生当中最郑重的旅程。因为,在汴京,她遇到了她这一生里最重要的那个男人,以及与之相度的那小半生。
  三
  遇到赵明诚的那一年,李清照十七岁。初相见,相见欢。她不紧不慢地将那个男人攒在手心里,不需要用任何的手段,只需一颗明净的慧心。这是只有赵明诚与她自己才能了解的默契,仿佛是前世宿命的约定。这一生,他们十指相扣,一一践行。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与十八岁的李清照结为连理。佳偶天成。
  新婚燕尔,二人情浓娇嗔。虽然赵明诚贵为当朝高官赵挺之的三公子,但丝毫没有不学无术的纨绔之气。且才华横溢,又十分热爱寻访收集前朝的金石碑刻和文物字画。在李清照嫁与赵明诚之后,夫妻两人便共同致力于金石碑刻和文物字画的寻索收藏的事宜。这也成为夫妻二人婚后生活里最为郑重的事情。
  但这不是果。它是脆弱的始,映照了多年后脆弱的末。所谓“浮槎来去,福祸相依”,小爱敌不过大乱。元祐党争的霍乱蔓延到这对新婚燕尔的情人身上。因李清照与赵明诚两家分属旧党和新党两派,脉脉温情渐次嶙峋。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至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