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143部分

细胞渗透-第143部分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生的这个电流必须形成回路才会流动起来,科学院的解决办法是在天梯的末端放置一个放电装置,它负责将多余的电子释放到宇宙空间,或者存储进需要的蓄电装置里。

    而超强电流在超导体内不会产生任何额外消耗,全部会被用来推动升降机向上攀升,这会赋予升降机极大的动力和速度,同时还可以节约不少能源成本。

    升降机本身也带有超导体线圈,它会形成一个与天体完全反向的磁体,利用天梯电流,被高斯效应快速发射到太空。

    除此之外,天体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比如天体锚索必须能够抗高温、抗低温、抗雷击、抗雨雪、抗风、抗酸雨侵蚀,这些都将是天体锚索在不同大气层次上会遇到的各种特殊环境问题。

    同步卫星轨道锁定在三万六千公里高度,在这个高度上,会建设一个庞大的空间站,作为天体的一端。而在地面的发射岛上,也需要建设一个天梯锚,用来拴住天梯。

    即便天梯锚索的重量降到最低,每公里才三公斤,但是乘以三万六千公里,仍然重达一百吨。

    地球赤道面上每一个轨道高度上的环绕速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总的趋势是越靠近地面环绕速度越大,轨道高度越大,环绕速度越小。

    这个问题表现在天梯上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天梯实际上是一根绳,一根笔直伸向太空的长绳子,这根绳上每一个点的受力都是不同的。在这根绳子上,只有空间站那一点达到了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的平衡,其他位置都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表现为,需要更大环绕速度的近地轨道点,实际环绕速度反而要小于远地轨道点。这就造成了,整根长绳的每一个点上,都被施加了一个向下的拉,越靠近地面这个拉力越强。

    这样整个空间站都会受到一个巨大的向下的拉力,最终空间站会被天梯一直拉到地面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抵消这个向下的拉力。科学院的设想是,在空间站上在建设一根继续向上延伸的天梯。这部分天梯被叫做上天梯,而原先的部分被叫做下天梯。因为当高于同步轨道之后,上天梯每一点的速度都将大于该轨道的环绕速度,并且随着高度的提升,这个差值越来越大。这会给空间站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当上天梯的长度足够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反向的拉力,完全抵消下天梯的拉力,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而天梯必须在太空释放,所以为了保证空间站的安全,上天梯和下天梯的释放速度必须均衡,否则空间站要么被拉入太空,要么被拉得坠入地面,不可能继续稳定在同步轨道上。

12…13 19:04:26243。第243章 干净的太空

    12…1319:04:26243。第243章干净的太空

    为了筹备这个超大型项目,吴辉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这些工作是在太空和地面同时进行的。

    在太空上,以起源号太空站为基础,不断扩建空间站,将它建设成一个日后天梯的货物吞吐港。

    在地面上,发射岛开始给天梯准备锚索以及锚桩。锚桩是一块重达十几万吨的,整体浇筑构件。

    好在发射岛手里有生物设备,这个本来需要耗费海量混凝土,并且在浇筑中会存在大量工程难题的超大型构件,被施工队用生物办法轻松解决。

    锚索对于科技文明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难题,但是对生物文明来说,只要制造出相应的吐丝设备,这个十几万公里长的锚索就会被吐丝机一点点吐出来。吐丝机吐出来的东西就是成品,就是蛛丝、常温超导体以及各种防护涂料都已经布置好的锚索,不用再加工,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在发射岛上,上百台吐丝机同时开工,平均每天都可以生产出三千多公里长的锚索。

    一台巨型的天梯释放装置被制造出来,它将负责在同步轨道上施放天梯。这个释放装置被制造出来后,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被发射到同步轨道上。由太空站的太空人,在起源号旁边组合起来。

    为了防止放生意外,释放装置在施放天梯的时候,是不能与起源后联结起来的,这样万一释放失败,整个装置被拖入太空,或者坠毁在地面上,都不至于影响到已经建成的空间站。

    锚索很快被分批的发射岛同步轨道上,由太空人装进施放装置内。不算这个释放装置,单单上下天梯需要的十几万公里的锚索就重达一千五百多吨,耗费了十几枚运载火箭。

    这一千五百多吨锚索中,其中蛛丝的重量只占一小部分,只有四百多吨,其他重量都是由超导材料,各种防护涂层,整个锚索的外层保护罩组成。

    好在生物文明生产力比较发达,否则让科技文明来搞这事,恐怕需要耗费美国一整年的财政收入。

    锚索全部就位之后,下天梯的牵引锚,以及上天梯的放电锚先后到位。此时整个天梯计划的物质准备算是基本完成。成不成就看接下来的投放阶段是否顺利。

    吴辉一声令下,天梯正式开始投放,上下天梯按照事先计算好的速度比率同步开始反向释放。在太空中,下天梯以每秒十米的速度向地球延伸,而上天梯则以每秒二十五米多一点的速度向太空太空深处延伸。

    当牵引锚和放电锚分别带着一段锚索被反向投出后,离心力和引力便分别作用在它们身上。牵引锚和放电锚都重达十数吨,在被投出之后,本身产生的惯性就相当可观,再加上分别受到离心力和引力作用,把锚索拉得笔直,快速延伸开去。

    在释放锚索之后,在牵引锚、放电锚以及释放装置上面的火箭发动机还有陀螺仪阵列分别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运作起来。陀螺仪阵列通过改变自身转速和轴向来调整设备在太空中的姿态;而火箭发动机则通过不时的瞬间短促点火,一点点微调设备的速度和方向。

    整个释放过程将长达42天,今天吴辉下令了,他至少需要一个半月之后,才能在地面上看到牵引锚的身影。

    ??????

    吴辉在进行他的天梯项目的时候,各国先后搞定钛合金模块,纷纷开始研究设组装各自的生物运载火箭,准备利用生物文明的成本和生产优势,大力进军太空。

    现在各国都看得很明白,有生物文明帮衬,人类下一次大发展,很可能就是始于正在拉开帷幕的太空时代。

    虽然事情很清楚,道理很明白,但是这次太空时代恐怕就不是谁都能参与进去的了。

    太空开发具备相当高的技术门槛,能够独立研发和制造运载火箭,进行卫星发射的国家,总共也就十个。

    目前的状态是,即使有生物文明帮忙,把制造难度降到极低。但设计的难度仍然一点没变,同时控制的难度也一点没变。技术门槛差不多原先有多高,现在还是多高,太空这种高技术领域,像乌干达这种国家即使引进生物技术照样还是玩不转。

    并且人都有坏心思,更别说国家了,更是怎么坏怎么来,损人利己的事踊跃为之,损人不利己的事那也是一定要干的。放在太空领域,就是已经具备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联手阻止其他国家进入太空领域。

    并且前面这些具备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够分量的大国基本都在里面了,他们联合起来搞封锁搞压制,对于那些想要突破的国家来说,那可真是道路艰难坎坷波折重重。

    即便是没人拖后腿,太空领域都是个超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说能发射卫星就完了,后面载人航天还有更多的技术门槛需要突破。这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像是朝鲜、伊朗、以色列这类具备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在后面的道路上仍然会举步维艰,差距会被人飞快拉开。

    各国同时向太空迈进,但各自注重的方向还是不同的。

    日本雄心勃勃的想要成为第一个登陆火星的国家,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载人登月计划中,主要技术力量被投注在更大推力,更大吨位的运载火箭研究,以及航天飞机研究上。

    中国现在准备趁着美国被人狠削一顿的良机,牢牢霸占住太空优势,所以它主要瞄准的是太空硬实力,要有足够的太空攻击能力,太空防卫能力,足够多的卫星,足够吨位的太空站。说白了,中国更倾向于太空大战方向。

    美国非常憋气的被拉下神坛,它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回复以往地位上,所以它集中力量制造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母机,准备尽快夺回一哥位置。

    俄罗斯则通过生物文明看到了一个低成本军事大国的途径,既然经济不行,那我玩生物军事技术总还玩得起。所以它收拾收拾前苏联的遗产,准备把那些封存的技术重新拿出来研究,准备尽快重新确立俄罗斯在军事上的优势领域。

    像其他英、法、印度等国家,注定没法在太空上进入第一梯队,只能各自寻找主要发展方向,建立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

    当牵引锚还处在高层轨道,距离地面还有一万多公里的时候,中国的第一枚生物运载火箭终于升空发射。

    在后面的日子里,中国采取比日本更加疯狂的态度来发射运载火箭。它仗着自己地域广大,横跨几千公里的好几个卫星发射场同时运作。反正坏天气总不能横跨整个中国,这个发射场不行,那个发射场来,至少保证每天总有一两枚运载火箭上天,高潮的时候,一天发射五六颗枚。

    看得吴辉那个汗啊!至于嘛?一下子送上去那么多卫星,你用得过来吗?可逮着不要钱可劲来是吧?

    中国在狠命的攒卫星,攒太空实力的时候。日本开始拼命的往太空送燃料,基于和中国同样的原因——运载火箭几乎不花钱,对于日本的登月计划来说,卡脖子的就不是吨位问题了。

    所以日本完全可以不计成本的做好最充足的准备,甚至日本打算在远地轨道上再组装出一枚运载火箭,用以从远地轨道登月,这中间可以增加相当成功率。

    甚至日本准备在月球轨道上布置好几枚负责接应的运载火箭,确保万无一失,一次成功。

    即使对于美国这种航天技术比较成熟,技术底蕴比较丰厚的国家来说,设计和组装生物运载火箭也有不小的技术难度。

    主要的难度体现在,需要把运载火箭里的所有元件全部生物化一遍。同样一个元件,未必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实现。比如一颗电容,如果单独做电容,科技产品和生物制品制造模式完全不同,生物制品会采用电鳗的一种独特蛋白来做电容。

    这是一颗电容,但当电容放在更大的结构中,比如一块电路板上。假设说这块电路板整体功能是负责提供一个自动加密功能,那么生物化的时候,可能完全不需要什么电容,直接弄个对口的生物脑就行了。如果再放到更大的结构里,生物化的实现方式可能还会改变。

    这种差别主要就体现在生物文明与科技文明不同实现方式上,所以设计一枚运载火箭,严格来说是基于运载火箭整体功能和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用生物文明技术重新再设计一遍。

    只不过各国选择的道路不一样,有的国家选择生搬硬套,直接在组件的结构单元上,进行一对一的生物化;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