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第8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广义高树山均神色凝重,只是随意向刘伟鸿一点头,便即离去。尤其是高树山,脸色很不好看,眼神中隐藏着愤怒之意。
身为一省之长,被洪副总理当众批评,又被迫当众做检讨,以高树山强势的性格,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推源祸始,自然都是因为这个刘伟鸿的缘故。或许经过博弈之后,高树山会逐渐体会到刘伟鸿这一手的巧妙,对他也并不是全无好处。但现在,博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高树山心力交瘁,又加上洪老总千里迢迢下来视察,高树山心里头就更加紧张了,哪里会有什么好脸色给刘伟鸿看?
一开始,高树山对刘伟鸿比较客气,那也只是策略使然,想要糊弄住刘伟鸿,将他打发走就算了。如今脸皮已经撕破,博弈正式展开,高树山堂堂省长,自不必对刘伟鸿这样一个年轻的副厅级小字辈过于客气,没的自贬身份。
倒是华远成很客气,不但向刘伟鸿点头为礼,还在刘伟鸿面前停留了几秒钟,微笑着和刘伟鸿说了几句话,然后才与刘伟鸿握手作别。同为正部级实权高官,每个人的行事作风,俱皆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方黎没有跟着离开,等郑广义高树山等人离去之后,方黎微笑着对刘伟鸿说道:“伟鸿同志,首长请你进来。”
方黎本就是首长办公室的负责干部之一,如今依旧还会做些秘书相关的工作。洪老总将其他人都打发走,独独留下方黎陪同他召见刘伟鸿,自然也是表示对方黎的看重。而且方黎本身兼任督察局局长,洪老总召见督察局常务昏局长,请局长在一旁作陪,十分合理。
“好的。
刘伟鸿点点头,缓步向小会客室走去。
小会客室里弥漫着一股烟雾之气,可见刚才领导们在座谈的时候,抽的烟不少。刘伟鸿知道,以前就是伟大领袖召开最高层会议的时候,大伙抽烟也是比较随意的。那一辈的领导人,不抽烟的很少。刘伟鸿听说,似乎只有开国总理和耿直元帅以及另一位著名元帅是不抽烟的,他爷爷刘中原主席,也戒了很长时间的一段烟。
不过洪老总不抽烟,也不怎么喝酒,但洪老总并不禁止其他同志抽烟。在生活细节上,洪老总充分尊重每个人不同的习惯。
刘伟鸿进门的时候,洪老总并未落座,而是站在会客室的窗前,打开了窗户,让室外的新鲜空气吹进来。眼下的气候,白天比较炎热,晚上十点之后,就已经比较凉快了,打开窗子,关掉空调,也不会觉得很热。
刘伟鸿和方黎便静静地站在洪副总理身后不远处。
“走动走动,活动一下血脉。咱们便走边聊吧,随意一点,不要太拘谨。”
面朝窗外,深深吸了几口气之后,洪副总理转过头来,随口说道。
“是。”
方黎和刘伟鸿都很简单地答了一个字。
洪老总便背着双手,慢慢在房间里踱步。小会客室不大,还摆放着沙发茶几等家具,所剩的空间就更小了,几乎每走上几步,就要转向。但这不影响总理边走边谈。
“刘伟鸿,辽中这个头,开得不错,抓住了重点。”
洪老总说道,而且对刘伟鸿的称呼,也起了变化,直呼其名,不再在后面加上“同志”二字。现在,刘伟鸿也可谓是洪副总理的“亲兵”尽管洪副总理和刘伟鸿自己都很清楚,这种关系只是暂时的,随着刘伟鸿今后工作的变动,势必会产生变化,但不妨碍刘伟鸿在国资办工作期间,洪副总理将他当做亲信部属来看待。
刘伟鸿可并没有将洪老总这句话当做表扬来看,洪老总只是以此引出一个话题。
所以刘伟鸿和方黎都没有回话,静待首长下文。
“所谓抓住了重点,是指安北二重这几个企业的停工破产,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官商勾结,徇私舞弊,黑箱操作,打击报复等等国企改制工作存在主要矛盾,在这几个企业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解决了这几个工厂的问题,对东三省的很多大中型国企改制,有着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果然,洪老自己做了解释。
第1081章国进民退
“刘伟鸿,谈谈你的看法吧。如果你是安北市长,你打算怎么着手去进行整改?”
洪老总随即话锋一转,将皮球踢到了刘伟鸿的脚下。
上级领导私下相处的时候,经常会询问关系亲近的手下一些具体事情的处置方式,一来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参考,二来也是一种栽培。可以让手下认识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上级领导相比,有何不足之处。
有关这一点,刘伟鸿其实早就在做认真的思考和全盘的筹划。方黎前不久到安北时,刘伟鸿就跟他谈过,抓捕韩永光之后,国资办在辽中省的工作重点要转移,不再是单纯的撕开口子,揭露黑幕,而要转移到指点国企改制工作正规化上面去。
刘伟鸿从来都不仅仅困于自己的职务来思考问题,喜欢高起点,纵观全局。惟其如此,做出来的决定才不至于太狭隘,只顾眼前,不顾以后。
他也早就料到洪老总会有此一问。
“首长,要解决这个问题,治标是很容易的。”
刘伟鸿没有多少迟疑,随口答道。
洪老总不由微微一笑,说道:“呵呵,口气还不小嘛。”
对于刘伟鸿,洪老总是真的越来越欣赏了。如果说当初启用刘伟鸿担纲督察局,洪老总多少还抱着一点试试看的心理,存在着实在不行马上就换人的想法,刘伟鸿太年轻了嘛,那么辽中一战,基本上让洪老总心中的顾虑消失殆尽。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一般人看来,刘伟鸿依旧还是有些纨绔,做了国务院部门的实际领导人,仍然格局不高,只知道和最底层的流氓犯罪分子“斗气”但在洪老总这样高明的政治家眼里,刘伟鸿这一招借力打力,委实高明非常,可以说将方方面面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从而采取了最佳的处置手法。
甚至于抓捕韩永光,都是刘伟鸿的一种“障眼法”刘伟鸿深深知道,他出任督察局常务昏局长,会引起很多大人物的反感,就好像他们忌恨洪副总理一样,这种忌恨也会蔓延到洪副总理身边亲近的主要干部其中包括刘伟鸿。
要干实事,总是要得罪人的,而且会得罪很多的实权人物。
在这种情形之下,刘伟鸿表现得越精明越能干,别人对他的忌恨就越重,对他就越防范。所以刘伟鸿选择拿一个在大人物眼里压根上不得台面的流氓头子韩永光来开刀,就是想向那些大人物传达一个讯息——刘伟鸿依旧纨绔,格局不高,不足为虑。
身在政界,很多时候并不是光坏越耀眼越好,而是越低调越好。
又要干实事去撬动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又要保持低调,不引起大家过分的关注如何拿捏分寸,着实很不容易。
这一回,刘伟鸿就干得很出色,很到位。
现在刘伟鸿一开口就说治标很容易,洪老总益发的来了兴趣。
“那好,那你就说说看吧,这个标怎么治?”
刘伟鸿说道:“好,先说安北二重。我简单算过了,二重要重启的话,大约需要一千万左右的资金,二重还欠银行贷款将近三千万。相对于二重的规模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大。”
方黎插口说道:“不过对于安北市政府而言,一次性拿出四千万,难度也不小。分税制实行之后,安北和下面各区县的税收收入,减少很多。现在市县财政捉襟见肘,没有多少余钱剩米。这也是他们急着要卖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原因。”
刘伟鸿望了方黎一眼,闪过一抹诧异的神情。
刘伟鸿诧异的不是方黎的见识,而是诧异于他的胆魄。这等于是直接在指责分税制留下的一些后遗症。而分税制,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实施,是洪老总入主中枢之后,所推行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也是对华夏国经济领域乃至政治领域今后数十年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其他大举措,包括国企改制,教育产业化改革,医疗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和分税制所造成的影响比较而言,都要等而下之。
刘伟鸿对分税制,也一直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第一次在青松园和洪老总见面的时候,也略微谈到过一点,但是不深入。刘伟鸿很清楚,洪老总推行分税制的决心非常之大,任何阻力都难以动摇他的决心。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涉及到了保持中央政府权威和主导性的关键所在。不但洪老总下定决心要搞这个分税制,包括隋安东同志在内的许多中央最高层领导,都对这个制度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刘伟鸿自知阻拦不住,所以只是提了一些改良性的意见。
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这也难怪,毕竟在分税制实行之前,一些情况是难以意料的,或许虽然能够想到,但没有现实情况作为参照,对于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乃至伤害,认识都不够。
分税制对国民经济以及国民心态所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羊毛出在羊身上”中央政府推行分税制之前,所考虑的重点,只是要将税收分配的份额重新调配,从地方政府手里收取一定的分配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如果将全国的税收总额定为一百元,以前是地方政府支配六十元到七十元,中央政府支配三十元到四十元,此之谓“税收倒挂”分税制实行之后,这种分配方式转变过来,中央政府支配七十元,地方政府支配三十元。如此一来,中央政府就有足够的财力,集中投资大项目,搞大建设。同样,中央政府手里有了大量的资金,才有足够的权威。
就好像银行系统,人民银行如果头寸周转不灵,没钱,下面的商业银行才不会理他。
然而,这种想法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开支,绝不会因为税收的减少而减少。以前他们手里有七十元可供支配,现在忽然减少到只有三十元,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提议,地方政府要缩减开支,裁减机构和人员,量入为出,自动自觉地将自己的开支,控制在三十元的标准之内。
其实这真是太天真了,把一切都想得十分完美,认定地方政府会进行自我约束。但现实情况是,不管哪一级政府,官爷们都绝不会委屈自己。
好,现在中央政府拿走了大头,只给我剩下三十元,我还是要过以前七十元的日子。钱不够,怎么办呢?办法很多。首先,卖企业:企业卖完了,还是不够,卖地皮:地皮不够卖,没关系,加价,再加价,总之加到够钱用的程度。同时,加税。或者不叫加税,叫征求各种费用,名义不同,实际一样。钱不够用,就从老百姓手里拿。
再苦不能苦干部嘛!
于是,原先一百元的税收总额,就变成了一百四十元甚至更多,老百姓无形之中,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负担。
换句话说,这是政府通过税费的形式,将改革开放后这十几年,民间积累的部分财富,无偿地收回到了政府手里。
加上民生经济领域的改革,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产业化等等,费用成倍成十倍的增长,群众口袋里的钱,就更多的流向了这些必不可少的民生领域,代为政府买单。真正的负担,翻了几番都不止。民间财富自然也随之缩水。
是谓之“国进民退”刘伟鸿本没打算在此时和洪副总理谈论这个话题,却不曾想方黎当面就提了出来。看来方黎也是很有自己想法的。
洪副总理望了方黎一眼,神情并不如何的严厉。在这样的私下场合,洪副总理历来不禁止亲信部属说话,哪怕对他本人有所得罪,或者说得不是那么正确,都没关系。
上位者,必须要广开言路。
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