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俞敏洪如是说 >

第14部分

俞敏洪如是说-第14部分

小说: 俞敏洪如是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照对产业化思路的运作,如今的新东方已经拥有了34所分校,而且它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职业教育领域、出版和杂志的行业,同时还进入了远程教育行业,跟联想合作的远程教育总收入已经超过4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英语教学网站;软件开发公司已经开发了30多个软件,背单词软件年销售量是15万套,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亿元左右。
  整合后的新东方未来的合力将更加强大,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教育公司里,唯有新东方一家向国家缴纳税额达几千万,因为它已经形成了教育的良性循环,正式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谁是企业的核心优势
谁是企业的核心优势?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常谈却未必能为人们所常记、牢记,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的一个通病。尤其是在教育这个行业,由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传统做法,导致师资之于一个培训品牌的重要性往往被不经意地忽略掉。
  在新东方,师资是至关重要的核心优势。
  在教育行业中,你的优势就是你在某一个方面能做得更好。这个方面肯定既不是教学设备,也不是楼有多好,而是老师。
  所以,即便不提新东方在外语培训方面的成就,单单就重视老师,通过确实执行相关政策将老师的地位提升至新东方的核心优势这一点来说,它之于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了一股耐人寻味的新鲜气息。
  早几年,俞敏洪被称为“留学教父”,因为新东方承载了众多学子的出国留学梦想,70%的留学生出国前都曾到过新东方接受培训,所以,“留学教父”这个头衔实至名归。而今,俞敏洪又新增了一个头衔:“中国最富有的老师”。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教育概念股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方式顺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新东方董事局主席兼CEO的俞敏洪一夜之间身价飙至242亿美元。一时间,人们纷纷关注这一具有爆炸性的新闻。
  242亿美元在中国的财富军团中其实并不算高,在2006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俞敏洪只排第108位,他与居富豪榜首位的黄光裕的逾180亿元人民币(约合20亿美元)差距不可谓不大,但是俞敏洪上榜的意义却非同凡响,在房地产、零售、制造等充斥的行业对比中,教育是第一次有人登榜,它给了人们一个从未想过的信号:原来做教育也可以成为富翁。
  这一点,恰恰也是俞敏洪所最看重的。他有一个“老师应该是中国最富的人”的独特观点:
  中国历来传统上是把老师和清贫画等号的,我觉得这个等号是不对的。老师应该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因为只有老师富有了他们才能安心教书,传授知识,传授智慧,学生才能够更多受益。如果老师为了生计而奔忙的话,很多老师就会扭曲自己的教学心态,所以我认为从生意上来说,我希望中国的老师富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老师都应该很富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好起来,中国未来永久性的综合竞争实力才会好起来,它将会鼓励更多的人进入中国的教育行业,更有智慧的人回到教育行业。
  据了解,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徐小平持股10%,包凡一持股4%,钱永强持股25%,他们的财富在新东方上市后都超过了亿万元。除了他们之外,新东方还有400多人持有公司股份。
  早在公司上市之前,新东方老师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同行相比,就已经是毫无争议的最富有的人了。新东方的年轻百万富翁不在少数,如宋昊、胡敏、钱永强、钱坤强、钱向阳、杨继、陈圣元、江博、杜伟等人,年纪都在二三十岁之间,可是他们的收入比当时的高收入人群的标准都高出一大截。这也是俞敏洪的高明之处,因为不这样,这些自视甚高的人物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进入当时名不正言不顺的新东方呢。像宋昊是研究生出身,胡敏当时已经是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硕士生导师,钱永强则是一个优秀的期货公司操盘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独拉出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名牌,更不用说这么多“牛人”齐聚所给新东方带来的轰动效应了。这也是俞敏洪一手主导并引以为豪的事情。
  如果说我对新东方的贡献,那就是聚集了一批人,并让他们感觉到:知识分子就应该受尊重。
  新东方曾有老师这些写道:在新东方,每天充满朝气、快乐、激情,感觉每一个学生都尊重自己,每一个领导都尊重自己,每一次在洗手间,也就更加尊重镜子里的那个自己,也就更愿意去尊重每一个别人。
  尊重,让这帮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天才”有感于俞敏洪的知遇之恩,各显神通,为新东方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风格。一些老师是留学回来的,他们大量借鉴了欧美国家宽松、自由的教学方式,不再只是填鸭式的灌输。而且,为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试题,使之规范化,具有了可操作性,然后再教给学员。两相结合,让学员学习时充满乐趣,且收获很大。
  不仅如此,新东方人才济济,使得新东方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分别拥有短期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品牌内涵。连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新东方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第一品牌。
  

新东方的最高原则(1)
新东方的老师都知道,俞敏洪把学员当上帝看待,他有一句名言:
  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
  这就是新东方的最高原则。自新东方创立的第一天起,俞敏洪对于学员就一直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一种衣食父母的“景仰”心理。
  有一个细节让新东方###之一的徐小平一直耿耿于怀。
  1997年,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等人出席学员的颁奖大会,临近结束的时候,俞敏洪忽然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全体老师向当场的学员三鞠躬!
  学员退场后,徐小平等人便向俞敏洪“发难”,认为师道尊严,老师怎么能向学员鞠躬,而且还是三鞠躬,太过分了。
  俞敏洪却不这么认为:
  学生学得太难太苦,学完了,给他们鞠躬,向他们表示慰问,表示敬意,有什么不好?伤着我们什么了?
  他甚至一反往日的态度,对他的这帮“价值连城的瓷器”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你(们)反对鞠躬,我继续坚持给学生鞠躬。学生来听你的讲座,是学生对你的恩惠,向学生鞠躬是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老师怎么就不能向学生鞠躬?你说美国的老师没有向学生鞠躬,中国老师也没有向学生鞠躬,那么好,我俞敏洪开创了老师向学生鞠躬,我要一直鞠下去,鞠躬尽瘁嘛……
  生性洒脱狂放的徐小平曾取笑俞敏洪这是农民对土地的崇拜,对生存的恐惧。但是,不管怎么说,俞敏洪确实是以一种虔诚的心理来对待学员的。也正由于这样一种深层的精神本源,这种对学员的重视、尊重成了新东方最高原则之一,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之一。
  新东方的许多政策、措施,如新学年开学校长们的集体演讲,过年过节组织校领导跟学员联欢,给学员发巧克力,发粽子……都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而它一贯所奉行的“学生给老师打分”考核法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比如说,新东方的许多老师虽然牛皮烘烘,但是他们进入新东方时都必须经历过难忘的被学员打分评判的考验:偌大一个几百号人的大课堂,在座的学员在当地、在学校都是高精尖的优秀分子,口味非常挑剔,由他们“试听”新老师的讲课,然后根据讲课效果打分,标准分为5分,不及格者,只能出局。这就是新东方独出心裁的“试听制”和“打分制”。
  人称“老罗”的罗永浩,历经三次“试讲”,才得以进入新东方;后来出任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院长助理的何钢也是历经两次魔鬼般的“试讲”才“雪耻”。何钢进入新东方之前,也是一个狂人,北大英语系硕士生,心高气傲,从不认输,更耻于求人,可是到了新东方却统统破了例。第一次讲课,面对台下几百号人,何钢讲砸了,他觉得冤,于是放下身段,要求新东方再给他一次机会。第二次卷土重来,他大获成功,后来成为新东方主力老师之一。
  这些“试讲”的经历,迫使这些出身名校的老师,正视他们在新东方的位置。那就是,在这里,一切都必须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是他们的“上帝”、“衣食父母”。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这些“上帝”学到知识、技能,还要让他们学得开心、快乐。新东方一切教学设置、人员安排、软硬件设备乃至一切项目的存废,都以学员是否满意作为唯一的判别标准。
  新东方的课堂总是欢声笑语,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甚至,俞敏洪默认新东方的老师拿他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只要能让学员们高兴、开心。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天才老师在课堂上拿俞敏洪做题材调侃取乐:“老俞,哪能管新东方学校?管新东方学校厕所还差不多。”惹得学生开心大笑。正好俞敏洪路过该教室,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还有点窃喜。因为这就是他所提倡的新东方的教学精神和气氛,这样一种气氛有助于解除学员们学习过程的苦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新东方老师们的才学气质。
  新东方的这种“学生就是上帝”的观点当然是那些不愁生源,获得大量国家支持、尽享各项优惠资源的“名校”所不能理解的。如果没有生源,新东方拥有再好的教育设备,再优秀的老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关系到新东方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也许我们可以说,新东方多年来奉行学员利益至上,未必多么高尚,而是不如此,就不会有学员上门,这是规则与制度的强大作用。但是,这一事实也证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企业都应该怀有虔诚之心,把消费者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才可能兢兢业业,从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手中夺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新东方坚持“学生是上帝、衣食父母”,并不是凭空而论。比如,不惜代价给不满意(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学员退学费,组织春节不能回家的学员参加的联欢会,为学习好的学员发奖,给结业的学员发巧克力,等等。
  事实上,新东方的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者,也是心理医生。他们都善于运用一种“同理心”去理解和体恤来新东方求学的学员。
  譬如,近几年来,讨论80后的话题和议论越来越多,大部分文章都在讨论80后的缺点,表达了老一代人的担忧。从文章的标题我们就能够看出来这些担忧,如“精神缺钙的一代”、“解析80后集体浮躁症”、“独生子女问题面面观”等。这些文章所讲的一些事实和例子确实存在,分析的现象也不是特例,所以搅动得整个社会都为80后担忧起来,觉得80后不仅仅自己会垮掉,也可能会成为使中国垮掉的一代。俞敏洪却并不这么看,他认为看人看事物都应该从好的方面去看,80后年轻人有自己的特点:“个性独立、追求时尚、不受社会名流的影响,受同龄人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