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冲击波-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华尔街冲击波(14)
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CreditDefaultS,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我们假设CDS已经为我们带来了50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三毛”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发规模500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设想,简直是毫不犹豫:给予AAA评级!结果这个“三毛”可卖疯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500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9元时,你不会亏钱了。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牛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1~2005年在低利率环境中,美国的房市进入了繁荣时代。次级房贷让原本不能申请房贷的低收入阶层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只要房价不断上涨,借款者就可用房产作抵押借新还旧或出售房地产来规避可能的违约风险。
房贷金融机构,则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次级贷的违约率较高,但房贷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贷款或证券化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存在一个问题,也是这个游戏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房地产市场要永远上涨,不要说下跌,稳定都不行……
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加上突如其来的“9?11”事件,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2001年第3季度,出现了1。3%的负增长。
随后,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连续13次降低联储基金利率,一度降到1%。低利率一方面提振了美国经济,同时也引起了资产价格上涨,2003~2006年4年间房价涨幅超过50%!房贷金融机构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纷纷推出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申请次级贷款的购房者往往是低收入阶层,在贷款初期也难以承受较高的本息支付。为此,抵押贷款机构开发了形形色色的新兴的抵押贷款产品。
这些次级房贷大多以可调整利率为主,市场利率的走低导致借款成本降低,吸引了大量低收入人群。仅2006年,就有约400万个家庭为购房接受了贷款公司向他们努力兜售的高价贷款。这些高价贷款的利率至少超过正常贷款3个百分点。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5节:华尔街冲击波(15)
借贷行为至此并不是终点,次级贷款贷出后,房利美、房地美等机构大量收购住房贷款,一方面转移了贷款发放机构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为贷款发放机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它们发放更多的住房贷款。
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在住房抵押贷款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至2006年第4季度该比例接近15%,据此可以估算在美国资本市场中的份额更低。但次级抵押贷款为何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呢?
“只要资产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将它证券化!”一直以来,资产证券化都是华尔街变现的不二法门。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笔资产证券化面世,其发展就一直未曾停息。
在次贷危机的演化过程中,证券化工具不断推动次贷膨胀。
投资银行从房贷提供商买入次级贷款,经过重新分类、信用增级等包装后,形成次级按揭贷款债券(简称次级债)并出售。次级住房贷款证券大约占住房贷款证券化市场的14%~20%。次级债券经再证券化后成为含有次级债的CDO。CDO按基础资产的评级分为高等级和夹层,高等级住房贷款抵押债权以评级为A以上的住房贷款为基础,夹层的基础资产是评级主要为BBB的住房贷款。按风险打包后的CDO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并由此将这些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
在利率产品类别中,“利率掉期”占绝对优势。“利率掉期”的主要形式是,在一定期限内,用“浮动利息现金流”去交换“固定利息现金流”,交易一般不涉及本金。其主要用途是以“更低的成本”来“模拟”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运作。使用这种工具最多的就是美国两大GSE(GovernmentSponsoredEntity)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超级金融公司用发行短期债券来资助30年固定利息的房地产贷款,辅之以“利率掉期”来对冲未来利率变化的风险。
20年前,全世界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总额几乎为零,到2006年,已经达到37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的GDP总和的8倍多!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交易和滚动,无异于一场豪赌,在空和多的简单选择下,内部风险高速聚积。当房地产市场发生趋势性的变化后,危机开始显示出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住房信贷迅猛发展。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美国家庭住房贷款总额的4。5%,发展到2006年的6000亿美元和20%。截至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余额为1。5万亿美元,在住房贷款市场的份额增加到15%。
2005年下半年开始,放贷标准的明显下降,甚至还接受缺乏充分资信证明文件或具有高债务-收入比的借款申请。在2006年,近40%的高利率住房贷款涉及背驮式贷款或再次按揭。放贷标准的降低基本上都发生在联邦银行监管规定的范围之外。
随着利率的提高和房价开始下跌,噩梦开始了。
2004年6月份,在美国经济刚刚从低谷中露出些许复苏之时,格林斯潘担心过多的流动性会使资产价格被炒到没有任何人接盘的地步,将方向转到缩小流动性。短短两年间,美国将基准利率从1%一路加到5。25%。
人们发现,曾经为百万低收入家庭带来居所的次级房贷,又给美国带来了同样数以百万计的“房奴”。与此同时,上百万个家庭因无法再缴纳房贷本息而被银行强制收回了住房所有权。更令人担忧的是,进入2007年后,不仅是次级贷款出现了严重违约,在被强制收回住房的家庭中,已经有约45%是优质、基本优质或政府支持的房贷客户。
当最原始的次级抵押借款人出现还款问题时,整个链条都会产生问题。
美国自2005年第4季度起,房价上涨速度开始明显下降,到2007年3月停止上涨,随后出现下跌,这也直接导致自2005年起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2007年第2季度,美国抵押贷款违约率达5。12%,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达14。82%。
这样在房地产价格下降和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及CDO出现了大幅度缩水,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开始向以此为基础发行的证券的持有人扩散,并引发了包括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市场一系列机构投资者投资受损事件。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6节:华尔街冲击波(16)
“掠夺性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曾言辞犀利地谴责贷款机构。“过去几年掠夺性的贷款促使大量低收入家庭破产,而全国最大的10家住房贷款机构,还投入了1。85亿多美元来游说华盛顿方面使它们逃脱处罚。”奥巴马建议禁止未经政府许可的、未受到监管的、信用度不高的住房贷款经纪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