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欢情与迷乱 >

第4部分

欢情与迷乱-第4部分

小说: 欢情与迷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古罗马人从共和时代到帝国初期3个多世纪的经营,庞贝成了十分繁华的商业城市和游览胜地。公元前,意大利各地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内外贸易非常发达,往返沿海各地的许多船只在庞贝停泊装卸。庞贝背山面海、风景秀丽,罗马贵族和富豪纷纷在此建造别墅,游乐避暑,犹如人间天堂。
  公元79年8月24日,一场大灾难发生了。庞贝附近沉睡近千年的维苏威火山开始骚动起来。公元62年,这里发生过一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人们迅速进行了重建。公元79年8月,这里又发生了一次地震。8月23日夜晚或24日凌晨,火山口开始飘出火山灰,到了下午1点左右,火山开始肆虐。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大量的岩浆、火山灰从维苏威火山口中喷出。仅仅在几个小时内,庞贝城中的浮石和火山灰就厚达米。建筑物开始倒塌,许多人死于非命。维苏威火山经过大约6次喷发,庞贝城和附近的赫库兰尼姆被彻底埋葬。
  这个古城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
  18世纪初,一位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东南地区修筑水渠时,从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以及一些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片。1748年3月,人们又在附近挖出了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不由惊呼:原来庞贝就在这儿!自那以后,陆续有人到这儿来凭吊、探奇或“挖宝”。。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8)
从1860年起,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伊迈纽二世,把庞贝城的发掘当成国家的重大项目之一,并委任裴欧雷里教授主持这项工作。经过200年来断断续续地发掘,这个千古之谜一点一点解开了。这座在地下沉睡千年的罗马古城,露出了清晰的轮廓。由于庞贝城被厚达6米以上的泥石封埋,因此城里的建筑、设施和文物都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真是一个世界奇迹。
  通过挖掘,玛丽门、庞贝广场、庞贝大街、丰裕大街、太阳神广场、竞技场、大浴室等等都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些遗址中,罗马文明昔日的风采依稀可辨。
  考古学家推测当时的庞贝城大约有10%的面积用于建造体育和娱乐设施,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个竞技场、两家剧院、多处体育馆和公共浴场,此外,还有旅馆、客栈和妓院。旅店内提供的餐饮和现代的酒吧非常相似,有奶酪、面包、香肠和葡萄酒。一些旅馆还有卖淫活动。一般认为庞贝的妓女都是由奴隶充当的,她们很容易听从主人的命令。墙上的巨幅性爱图画,体现了罗马社会生活荒淫放荡的一面。
  庞贝人和其他罗马人一样,把大量的时间消磨在公共浴场中。该浴室的更衣室中,装饰着8幅小型壁画,画面内容都是描绘性爱活动。
  这些浴室、妓院、男女做爱的壁画,充分显示了古罗马时期的性文化特点。罗马人在性方面非常开放,他们纵情享受性的快乐,甚至到了纵欲的程度。不仅统治阶级如贵族、富商如此,许多平民百姓也是如此。他们不仅仅身体力行,还把生活中的快乐用笔画在墙上,供人欣赏,并留之后世。庞贝是个滨海城市,商贾云集,游客众多。这些游客、商人、海员、打工仔中有大量的单身汉,都需要得到暂时的、补充性的性满足,于是大量妓院就应运而生。后来在灾难中被火山的岩浆凝固起来,留诸后世。
  在庞贝出土的当然不止是大街、广场和建筑物,还有许多当时的生活用品,更有2000多具白骨。他们一个个都还保持着临死时的姿势,像是一具具雕塑,无言地诉说着那个灭顶之灾来临的瞬间。
  现在,在庞贝玛丽娜大街附近,有一座现代化的“古董博物馆”,馆中搜集了古城的许多遗物。其中有一幅图画叫《庞贝的末日》,它是俄国画家布留诺夫于1833年创作的名画。据说,为充分表现当年火山爆发的情景,画家用了整整6年时间进行创作。在画面上,描绘了30多个不同人物在岩浆喷出那一瞬间的各种表情,深刻表现了当时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烘托着雷电交加和山崩地裂的景象,使人如身临其境,思绪万千,久久难忘……
  在公元元年前后的数百年,中国和罗马是世界上两个版图最大、最强盛的国家,中国当时正处在全国大统一的秦代和汉代。这两个世界大国不可能没有往来,当时两国之间的往来最主要的是以丝绸为主的各种贸易,也有一些文化交流,但是更深层次的交往则由于历史的阴错阳差终致双方擦肩而过。
  在罗马的奥古斯都时代,罗马人就屡次提到中国。诗人维吉尔描写过中国的丝绸,贺拉斯记载过中国的弓箭。当时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或“丝利加”,是“产丝之地”的意思;而中国则称罗马为“大秦”,也称“犁犍”或“海西国”。罗马的帝王和贵族们都以穿着中国的丝绸为荣。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9)
养蚕技术是中国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据传,黄帝的妃子嫘祖在4000多年前就发明了养蚕取丝的方法,夏、商两代都有遗存文物,说明当时丝绸业已很发达。到了汉代,丝绸业更是进入鼎盛时期,纺织品成为中国皇帝赐赠友邦的贵重礼物。汉武帝派大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去了许多鲜艳的绸缎,换回来宝石和牲口等物。当时,汉朝和中亚细亚各国往来频繁,中国的丝绸、药材等就沿着“丝绸之路”运往万里之外的安息国,再由安息商人转运到地中海各地。这条万里迢迢的通商之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可见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通商贸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中国丝绸便成为地中海世界最珍贵的衣料。罗马诗人鲁康在其史诗中说,埃及女王克丽奥佩脱拉曾经披着轻软的丝服参加盛筵,望之如霞裳,光彩照人。
  爱好奢华的罗马帝国统治者和富豪们看到精美的丝织品,立即对这种坚韧、柔软、美丽、舒适的衣料着了迷。他们以往穿的是粗糙的羊毛织物和亚麻布衣服,根本不知道丝织品从何而来,只好称之为“来自天堂里的织物”。此后,罗马帝国的执政者纷纷用从中国进口的丝绸来织造王袍和衣物,贵族们也群起仿效。当时,丝绸的价格竟与同等重量的金子相等。老普林尼甚至说:“至于今代,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中国)以取衣料。”罗马帝国因为中国丝绸的输入,金银外流,几乎造成了金融危机。因此,罗马皇帝提比略曾经下令禁止臣民穿着丝服,但这项禁令并没有能够生效。
  古罗马人对中国丝绸充满神秘感,他们始终不明白织造丝绸的原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中国统治者也不愿意将这种制造“国宝”的技术传到国外,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历代皇朝都严格禁止将蚕子和桑树插枝带到国外去,凡偷运者或是将养蚕秘方泄露给外国人者可处以死刑。
  从奥古斯都大帝开始,罗马帝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想方设法窃取中国的养蚕“秘方”,可是他们一直没有达到目的。到了公元6世纪,中国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群雄割据,政局混乱。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派遣的两名传教士来华,终于完成了600多年没有完成的“使命”:将蚕子和桑枝藏在手杖的竹节中偷偷带出了中国。此后,古罗马人掌握了植桑养蚕技术,养蚕业传入欧洲各地。
  为了做生意,从大秦来到中国的第一批人,是公元100年前后从地中海东岸推罗城前来东汉都城洛阳的罗马商团。对此,《后汉书》有简要记述:“(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古罗马学者托勒密的《地理学》一书,也提到曾有一位名叫梅斯?蒂蒂安努斯的马其顿商人,同中国保持着经常的贸易关系。虽二者所记互有出入,经史家考证实指一事:梅斯委托代理人组成赴华商团,其主要成员是罗马帝国马其顿行省和东方行省推罗城人,经过将近一年的长途跋涉,最后于公元100年11月抵达洛阳,受到汉和帝的召见,并赐予“金印紫绶”。
  此后,直到罗马帝国后期,大秦商人来华一直不断,有一次甚至留下了来华商人的姓名——“大秦贾人字秦论”。他于孙权黄武五年(226年)从交趾来到南京,得到孙权接见,中国政府还派刘咸护送他回国。刘咸在旅途中病故,“论乃径还本国”。虽然刘咸没有成为第一位有名有姓访问罗马的中国人士,但这些来往却充分表现了东西两个帝国之间交流的频繁与深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10)
在文献中,有关中国人访问大秦的记录,最令人难忘也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公元97年班超副使甘英的“临大海欲渡”。甘英到达的大海,已是地中海或红海,只要登上航船,落脚处必然就是罗马。对这次本应在中西交通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留下巨大影响却不幸夭折的事,《后汉书》记述说: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迂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造成这件千古憾事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甘英的胆怯,而是安息商人为垄断丝绸买卖而千方百计加以阻挠,安息船人夸大海上风险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实际上,罗马人要从陆上丝路到中国,也受到安息多方阻难,“故遮阂不得自达”。这是古代商业战的一个著名事例。
  像刘咸、甘英这样的中国官员,只差一步就可以踏上罗马领土,而踏上罗马领土后,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就会建立正式交往,但却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而使这样伟大的交往失之交臂,真令后人惋惜不已。
  双方没有官方正式交往,历史文献上只留下一些有关文化商业活动的零星记载,例如《后汉书》曾记载2世纪初有一批罗马艺人(当然也有商人)随掸国(缅甸)使团来到中国,他们到缅甸当然是走海上丝路:
  永宁元年(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肢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鄙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40多年后,从海上丝绸之路又来了一批商人使团,因为他们直接使用安敦尼王朝的名号,而被中国史书郑重记录下来,也首开中国正史提及罗马皇帝名号的记录。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66年,《后汉书》有记述: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按,指安敦尼王朝的马可?奥理略)遣使自日南(越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象牙、犀角等都是南亚的土产,可见罗马商团在越南就地采购,用作晋见之礼。中国政府乃以帝王之礼加以接待,表明中国抱有与罗马正式建交的愿望。自此,中西海路更加畅通,友好往来日益频繁。
  古罗马史家所著《罗马史要》中,记述奥古斯都之时有赛里斯使者来,奉献珍珠、宝石等物,求与罗马订友好之约,受到帝国的接待。不过,中国史书无此记载。
  当然,中国与古罗马之间的交流,决不仅是商业往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