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也评红楼梦中人 >

第4部分

也评红楼梦中人-第4部分

小说: 也评红楼梦中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

  对袭人、麝月她时有不满之词,这咱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对小丫头们,她也处处为难。小丫头坠儿因为偷了平儿了首饰,平儿来对麝月说了,因为晴雯病了,没有让她知道,并说:晴雯平日里是块爆炭。看看这形容词,就知道晴雯平时是什么样子了。可是这话让宝玉听到了,宝玉就对晴雯说了,并劝她好好养病,不要再管。结果晴雯一听就大怒,找了个机会把坠儿赶了出去。这件事,一是得罪了坠儿,二是这本不是晴雯的权力,因为坠儿的嫂子,想请袭人办理,结果,晴雯偏要越权办理,估计袭人知道了,这心里也痛快不到哪去。

  再比如小红,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素来心高志大,想攀高枝,一次,趁宝玉的丫头不在,就接近宝玉,结果被晴雯和麝月看到,人家麝月什么也不说,这晴雯抬头就是啐一口,还骂个不休。所以,小人都让她做了,坏事都让她办了,你说,就这么个人,在哪儿也不能吃得开。

  所以,人不可认不清形势,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对事对人,要留几分,对自己的职责,要看得清、认得准,得意要想失意时,做事不可太过分,要不,没准哪天,你就是下一个晴雯!

第二章    晴雯VS袭人
看红楼,一定要先看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中的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囊括了红楼一干女子的命运,其中:就包括晴雯和袭人。

  这两个丫头,出身一样的相似,命运却如此的不同,同样喜欢是丫头,袭人混的得意,晴雯混的失意,晴雯瞧不起袭人的得宠,人前人后针对袭人;袭人看不上晴雯的轻狂,却从不正面和晴雯冲突。最后,标榜清高的晴雯,被扣上勾引宝玉的帽子,含冤而死;想当姨太太的袭人,愿望虽然落空,但幸运的被蒋玉函娶为正妻,虽说是嫁与戏子,但明媒正娶,夫唱妇随,书中说,是勉强从了蒋玉函,但想想,蒋玉函性格温柔,家道殷实,又懂音律、又会文章,估计袭人可以算得上是因祸得福了。

  那么晴雯VS袭人的这场大PK中,晴雯之败,败在哪里呢?

  先说出身,袭人和晴雯都不是贾家的家生奴才,所谓家生奴才,是指先辈中有在贾家服务;并一直服务的这种情况,有点世袭性质,书中的小红、赖嬷嬷、鸳鸯等人,就是家生奴才。家生奴才的好处是,由于全家几辈子都为主人服务,所以主人对这样的奴才会高看几眼,就像以前的一些国有企业,有接班的说法,父母退休了,子女可以接上去,而接班的子女,在企业中,也会得到照顾,毕竟要看老人的面子,赖嬷嬷就因为在贾府工作的时间长,和老太太混的感情好,给她的儿子捐了个官,所以,家生,强过非家生。晴雯和袭人,这方面都没优势:晴雯是从人贩子手中买来的,亲人都不在,只有个姑舅哥哥,叫多浑虫,娶了个老婆多姑娘,这多姑娘是红楼梦中的第一大*,全府中,是男人几乎都得上手,和贾琏也有一手,多浑虫却从不理会,这么个呆人,对晴雯肯定是谈不上照顾。袭人是被家人卖到贾府的,父母双全,还有哥哥,但书中提到,当袭人家人要为她赎身时,她坚决不同意,除了因为舍不得宝玉,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家人当初为了钱卖她,现在赎她回去,也不过是为了多淘腾几两银子,看来,袭人和家人的关系也是平平。这两个人的出身和家世,决定了她们不愿意离开贾府,对贾府一定是忠心耿耿,都想通过玉玉,圆了个人的美梦,第一轮PK,不分输赢。

  再说容貌,晴雯比袭人美。公式是这样的,黛玉比袭人美,晴雯长的像黛玉,所以,晴雯比袭人美。呵呵,这只是个玩笑,不过可以基本认定,因为书中对袭人的描写,符合中人之姿的标准。我喜欢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袭人,袁枚长的很有亲和力,而晴雯的扮演者安雯,长的有一种空灵之美。美女在生活中总是很有优势,虽然男人都说喜欢才女,但看到美女,*之余,就把“才”字抛到了脑后。有个笑话就说:一个男人,有四五个女人追求,他让这几个女人比了理财能力、爱情能力和家居能力,最后嘛,呵呵,选了当中胸最大、 最漂亮的。所以,宝玉对晴雯很是偏爱,重活、累活从来轮不到她,她可以留着四五寸的长指甲,染上凤仙花汁,也可以打扮的妖妖娆娆,生病时,太医还以为是个小姐,哪里像个丫头。晴雯死后,宝玉伤感不已,追忆晴雯,把她比做芙蓉花,这是小姐们占花名时,黛玉占到的花儿,这充分说明,晴雯之美,美过袭人,这一轮PK,晴雯大胜。

  再说工作。丫头说来,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府中,重要的服务人员。一个好的丫头,可以做成像鸳鸯那样,让老祖宗离不开,可以做成像小红那样,让王熙凤欣赏。像晴雯和袭人,属于丫头中的管理阶层,而且怡红院,又是贾府的重要部门,先天条件就好。这是一份让园中其他人羡慕的准白领工作。晴雯又比袭人心灵手巧,有人说了,晴雯能病补雀金裘,可见,她比袭人的工作态度要好,连作者都说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是对晴雯的歌颂和礼赞。但不要忘了,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就要有高潮,否则,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可生活不比艺术创作,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日子,除了病补雀金裘,在全书中,我们再也看不到晴雯主动工作的实例。我们看到的,是袭人的勤恳,她主动承担了日常照顾宝玉和管理怡红院的职责,她之所以能和宝玉发生肉体关系,是因为宝玉醒后,她给宝玉穿衣,发现了宝玉的秘密,同时,也挑起了宝玉作为一个青年男子的初次的*遐想,可以说,宝玉与袭人的肉体关系,是宝玉落实性幻想的结果。可是由于有了这层关系,宝玉对袭人意见就要尊重几分。再看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后,反而更加自尊自重,不以此来发号施

  令。她更加精心的照顾宝玉的生活,虽然没有晴雯的针线功夫,但她尽力为宝玉安排生活起居,到时令变化时,想着为宝玉添衣服,宝玉出去赴宴,她要根据场合,安排宝玉的各种穿着。书中有这样一幕,宝钗去探望宝玉,看到袭人在给宝玉做肚兜,连宝钗这样周到的人,也想不到,袭人为了宝玉,可以这么精心,所以说,宝钗对袭人深为敬重,既然宝玉纳妾避免不了,宝钗也想选个性情温柔的帮手,若是选了晴雯,大针不拿,小线不捻的,谁受的了?这一轮下来,是袭人稳赢。

  最后说性情。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在红楼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社会,其实就是人情社会,中国人的理性思维,远远比不上感性思维,远的不说,你看中餐,为什么没法普及,而麦当劳、肯德基短短几年,就占领了中国市场,主要就是量化和非量化的问题。看中餐说明,什么盐少许、醋少许,看了让人迷惑,所以一百个中餐厨师就有一百个做法,口味会的一百种,再看西餐,一切量化,谁做都是一个味道,当然便于连锁经营,但品西餐,总觉得少了很多细节,这就是各有优缺点。所以入乡要随俗,肯德基还弄出个老北京鸡肉卷适应中国人口味呢。我们再来看晴雯和袭人,在性格中两个反差,当然处理人情方面,就是两个典型。先说晴雯,事事占先,又百无心机,爱得罪人,对宝玉,她呼来喝去,不给主子留情面;对小丫头,她想骂就骂,不给丫头们改过的机会;对王夫人,她从不奉迎,反有许多讥讽;对赵姨娘、王善保家的等小人,她不知收敛态度,反而揭她们的伤疤,种下了仇恨。再看袭人,她审时度势,先和宝玉来了个生米煮成熟饭,稳固了位置;对宝玉,她百般照顾生活,时时劝戒读书;对王夫人,她尊敬有加,经常汇报;对小丫头,她不轻易责骂,有什么事情,她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处理手段高超。这一轮下来,晴雯该输得心服口服。

  四轮PK下来,晴雯与袭人之战,胜负已经明了。这一章,要告诉你的是,有一个美女,业务很捧,但工作态度不积极,人际关系不协调,败在了一个平凡女人手中的故事。美女不用太得意,平凡女子也不用太着急,人生胜败,三分先天定,七分还是要靠后天努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打秋风的学问
刘姥姥进大观园,目的很简单,三个字,打秋风,就是求接济。

  书中交待的清楚,刘姥姥本是个寡妇,因为生计,只好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女婿狗儿,祖上曾经做过官,到了这一代,家道中落,生活艰难,估计这刘姥姥生活在女婿家,白眼是免不了的,虽然刘姥姥还能做活计,但添了一张嘴,女婿自然认为自己是白养了个老太太,心情不爽,又赶上收成不好,所以喝多了,拿家里人出出气,刘姥姥想劝,又不知怎么开口,就说道了女婿家中以前和贾府连过亲,如今怎么不走动,要是走动的话,没准就能得到点接济。这本是刘姥姥劝女婿时的说词,谁知正碰到女婿的心坎里,于是家中人研究了一下,决定让刘姥姥到贾府去打秋风。

  这打秋风,是古代常见的一种行为,是穷人求接济的常用手段。春秋战国时,一部分公子大夫,在家中要养食客,这食客们就是打秋风的鼻祖。因为那时取材之道不畅,考试制度还不健全,通过养食客可以发现人材。食客中无用之辈多,有用之材也出了不少,最著名的食客,大概要数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和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了。还有大家熟悉的鸡鸣狗盗,会学鸡叫和狗叫的食客,在关键时刻救了孟尝君,所以,那些公子世大夫对食客不敢小看,唯恐在复杂的*中看走了眼,放走了人材。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有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现,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顺畅的取材制度,这时,养食客基本就消失了,打秋风的人,多半是破落子弟或者是不事农耕之人,水浒中的牛二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帮衬宋江,结果因为宋江杀了阎婆惜,他倒成了替罪羊,所以,这秋风也不是好打的。

  能打秋风的人要具备几个条件:首要的是要脸皮厚,舍得下自尊,因为打秋风是要接济,要是舍不下自尊,怎么能要得来救济。你看刘姥姥到了贾府,受了多少作弄,最后,被黛玉说成是女蔑片了,成了耍乐的代名词,要是有一点自尊心的人,能受得了吗?其次是要有弱像,惜贫怜弱才能博得好名声,主人家让你打秋风,主要是显示主人家的气派,要是恃强而要,那就不是打秋风了,而是强抢。刘姥姥来打秋风,非常适合,因为年纪大,又是女人,还带来了一个小孙子,这一老一少,看得人心酸,秋风哪有个打不成。最后嘛,打秋风的人还要有语言艺术,明明是要,但不能说要,明明是讨,却最忌说讨,因为打秋风,不是乞丐要饭,要是说白了,打秋风的人面上无光,主人家也师出无名,把这个帮助穷亲戚的名声给弄没了,所以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罢了。

  因为打秋风的难度大,收获一般不多,主人家看情看面,多少会赏点,但不会太多,可是刘姥姥打秋风,一百两银子到手,物品也有许多,刘姥姥打秋风为何成功,下一章,我和你共同分析。

第二章   一打秋风  凤姐智斗刘姥姥
刘姥姥到荣国府打秋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