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

第6部分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第6部分

小说: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里流出来,所以必须蹲下。现在你明白了,就不会再站着撒尿了,对不对?”
  这种从二者的器官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排泄方式的道理,很有说服力。如果能让女孩亲自尝试着做一次,就更容易让孩子明白了。
   。 想看书来

为什么男孩子不能穿裙子?
军军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和军军在一起。军军从小就住在外婆家,和表姐表妹们一起生活。外婆说女孩好养活,就让军军穿起表姐的衣服,还留起了长发,梳成辫子,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军军6岁时,被爸爸妈妈接回了家里。爸爸妈妈重新打扮军军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军军只喜欢女孩的衣服和玩具,对于男孩的衣服和玩具没有一丝兴趣;而学校里,军军只喜欢找女同学玩,神态、声音也越来越像女孩子。
  一天放学后,军军一下子扑到了正在门口接他回家的妈妈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并且非常委屈地说:“为什么他们总是嘲笑我?为什么女孩子可以穿裙子,我就不行呢?”
  为什么只有女孩子才可以穿裙子?
  妈妈我也想穿裙子,行吗?
  爸爸怎么不穿高跟鞋?
  父母从小就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意识。最初的时候,可以简单地告诉他们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让他们对男女差别有个初步认识。然后通过服饰、游戏、行为、语言等方面,给他们强烈的性别暗示和明确的性别区分。例如可以在他们能够进行语言交流后,通过“看图识男女”的方式,让宝宝自己区分男女的不同,强化性别意识。
  “宝宝,咱们不理他们,宝宝穿裙子的样子最漂亮了!”
  有的父母会因为自己对孩子角色(性别)的期待,或者因为风俗使然,而对孩子进行异性的打扮,男孩打扮成女孩,女孩打扮成男孩。这其实很容易混淆他们的性别意识,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无法完成认同,甚至会对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男孩子穿裙子是很丢人的!”
  “男孩子就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嘛!”
  父母的这种想当然的回答方式,孩子当然无法满意。他们不能从父母这里得到对自己性别的确认,也不能了解社会对个体的性别期待,自然无法在性别认知方面顺利成长。
  “宝宝,现在让我们给这位健壮的拳击高手穿上裙子看看是什么样子!”
  孩子有游戏的天性,如果让孩子在嘻嘻哈哈中得到教育,无疑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在这种角色混淆的游戏中,孩子以自己对周围人或是电视中的观察,也会觉得自己的这些穿戴十分可笑,继而放弃一些错误的观念或要求。
  “宝宝,如果爸爸穿着妈妈的裙子上班、到大商场,肯定会把大家吓坏的!”
  性别是生理的,也是社会的,男和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多的体现在社会认知和表现中。正是因为社会对于男和女的期待不同,所以,男才成男,女才成女。父母也必须把这一点告诉孩子,让他(她)知道,男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样,孩子对于性别的认识才更深远,也更全面。
  不论我们说得多清楚,都很难一下子让孩子认识到性别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重大而神秘的事情。一旦他们发现了这个基本差异时,就会感到好奇或是害怕,胡乱加以诠释,比如有的孩子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有###。
  其实,这正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好机会。弗洛伊德认为,女孩会因为自己没有###而感到焦虑。但这是文化熏陶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在重男轻女的社会中,男性的生殖器也会在无形中成为一种骄傲的象征。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有没有###,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都是可爱的,父母永远会为他感到骄傲。
  

他们抱在一起做什么?
每天吃完晚饭后,五岁的乐乐都要让妈妈带他到离家很近的青年宫广场转转,因为一到晚上那里的人特别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跳舞的、练太极的、散步的,非常热闹,而且那里还有他非常爱玩的荡秋千、滑滑梯,跷跷板等。
  今天也不例外,吃完饭乐乐和妈妈就直奔了广场。玩了一会儿跷跷板之后,乐乐突然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非常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你看那两个人在做什么?”
  随着乐乐手指的方向,妈妈看到一对年轻人正搂在一起亲热。
  “他们在那说话呢!”妈妈想了想,只能这样回答。
  “那他们怎么抱在一起说话呢!”乐乐继续问道。
  “因为他们在说悄悄话啊,就像有时候你对妈妈说悄悄话不想让爸爸听见一样,他们也不想让别人听见!”妈妈给乐乐解释道。
  乐乐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继续玩他的跷跷板去了。
  叔叔阿姨在干什么?
  爸爸和妈妈亲过嘴吗?
  现代社会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因此,孩子在人与人的交往、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介中看到许多父母不想让孩子看到的东西,甚至动画片里都会有男女接吻拥抱的镜头。有些父母在电视上出现男女亲热的画面时,会急忙蒙上孩子的眼睛或者是急忙调换频道,但这样做会让孩子更加感到好奇或误认为这种做法是罪恶的。更重要的是面对“防不胜防”的现实,您不可能永远“蒙”下去。
  “堵”不如“疏”,对孩子放弃“蒙”、“堵”的想法,而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无疑是优秀父母应有的举动。
  “那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管。”
  往往事物受到的压力越大,反抗力就越强,对待孩子的一些敏感问题,有时候只能采取顺水推舟的方式,稍微改变航向,引开他的注意力就行。如果一味的敷衍孩子,反而会增强他的好奇心。
  “小孩子家,瞎看什么,看什么不好,非看这个?”
  这样怪孩子其实是不公平的。孩子走在路上东张西望,本来也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了解和学习。看到什么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有问题要问更不是错。家长应付不了,倒把孩子当成替罪羊,虽然摆脱了自己的困境,却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两个非常相爱的人才可以接吻和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亲热。不过,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你明白吗?”
  “爸爸和妈妈也亲过嘴,那是爸爸和妈妈表达相互喜欢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大人使用。”
  如果电视里出现性爱镜头,就会令父母更加尴尬。如果孩子问您“叔叔阿姨在做什么”、“他们在打架吗”,为了不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印象,建议您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实话实说,但不必过于具体。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这气球(避孕套)是买给我玩儿的吗?
兵兵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找前几天他刚玩儿过的玩具,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竟然在床头柜里翻出一个纸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串连在一起的小塑料袋。
  兵兵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小袋子,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妈妈,这里怎么有那么多袋子啊?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突然兵兵发现盒子上画着一个气球的模样,而一摸小袋子,里面竟然是光光滑滑的,不禁感叹道:“真的是气球呀!”于是拿着盒子非常高兴地跑进客厅,说:“妈妈,你怎么有这么多气球啊!是买给我玩的吗?”
  爸爸妈妈那么大了怎么还玩气球呢?
  大人也玩气球吗?
  避孕套、避孕药以及一些娱乐工具、敏感光盘等父母应该将其置于孩子难以找到的地方,以避免他们过早地接触这些东西。而一旦不小心被孩子发现这些东西,父母也不应该过分慌张,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它的作用,告诉他们这是为了健康才使用的,而且是成年人才能使用的东西。
  “你怎么乱翻妈妈的东西?不像话!”
  斥责只能让孩子更加好奇,他们会在你不在的时候偷偷地翻看。
  “孩子,这种气球只能爸爸玩。”
  这种回答仍是对孩子进行搪塞,并没有解释那是成人用品。孩子仍会想:为什么只有爸爸才能玩?
  “宝宝,翻看爸爸妈妈的东西是不对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空间。你翻看的那些东西是大人才可以用的,它可以防止妈妈怀孕再生小宝宝;你现在用不着,所以,爸爸妈妈把它藏了起来,你可以把它放在原来的位置。”
  这一回答在让孩子明白这些东西的作用的同时,也让他明白尊重别人(纵使是最亲密的父母)隐私的道理,是一语双关的回答。
  “宝宝,那些是成人用品,只有爸爸妈妈才能使用,是爸爸用来防止妈妈怀孕和生病的。”
  这一回答告诉了孩子那些东西是什么,又让孩子树立了成人用品只有父母才可以使用的概念。如果孩子年龄较大,父母也可以趁机向孩子介绍一些简单、正确的避孕和性健康常识。
  

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床上打架?
早上,品品被闹钟吵醒,他很懂事地自己洗脸、刷牙,但是爸爸还没起来送他,爸爸真懒!品品想着便去了爸爸妈妈的房间。他用手一推,门就轻轻地开了,这时,他看到了爸爸、妈妈正在亲热……
  品品生气地冲了进去,大声地对爸爸说:“爸爸你为什么欺负妈妈?”
  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爸爸为什么欺负妈妈?
  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绝对不要矢口否认,因为这是他亲眼目睹的事实,简单的搪塞或否认,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父母的反应不可太过激烈,否则,会让孩子联想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小一点的孩子或许会以为爸爸在欺负妈妈。这时,你可以考虑怎样措辞,要适度让孩子了解一个事实,即父母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和行为,同时必须让孩子明白这几点:
  首先,这是爸爸妈妈相爱的结果,他们这样会幸福。
  第二,这是做了爸爸妈妈之后才会有的事情,小孩子太小,不能这么做。
  第三,看起来妈妈好像受欺负了,其实妈妈感到很高兴,因为爸爸爱她。
  可由和孩子较亲近的一方告诉孩子,消除他的恐惧和疑虑。并且要使孩子在生活中乐见父母适度亲热行为,如拥抱、接吻、牵手等。但此后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特殊行为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尴尬场面的出现,不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隐私时间和空间,在父母休息时尽量不要干扰他们,养成进房前敲门的良好习惯。
  “谁让你进来的!滚!”
  这种场景使父母尴尬、难堪,有些家长通常会在尴尬发生后恼羞成怒,责骂孩子,即使回答了孩子也往往十分粗暴。而这时孩子的问题其实还是存在着,并没有得到解答。
  “你妈妈不听话,爸爸教训她!”
  “爸爸在帮妈妈做人工呼吸呢!”
  父母有时会顾左右而言他,企图对孩子掩饰以避免自己的尴尬。但是孩子并没有消除自己的猜想,他们仍认为爸爸在欺负妈妈,对于父母的亲情也许会受到影响。
  “好孩子,这是爸爸妈妈相爱的表现,没什么奇怪的。”
  父母的亲昵行为被孩子偶然看到,父母一定很尴尬和惊慌,但是,孩子不是成年人,他们并不了解你们在做什么。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