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擎天-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工区,贾工长让大家谈感想。谁也不说话,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财不是谁想发就能发的。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掀起的这股淘金热,让很多人带着发财的梦想抛家舍业一窝蜂地涌向金矿,一时间金矿人满为患。可真正淘得金子的人却寥寥无几,多数人都是两手空空失望而归。
八十年代铁路是个什么条件,别说是黑白电视了,就是电灯也未必让你天天点着。饭菜更甭提了,土豆白菜粉条子一锅烩,天天就那一锅烂乎乎的菜,哪儿有块肉的影儿,每天吃烩菜,吃得人们都反胃。村里没有饭馆,连个解馋的地方都没有。人们就想着,多会儿能在工区里吃上变着花样的单炒,那该多美。实在没辙了,就去张成龙母亲家吃。老人莜面做得好,推得莜面窝窝薄得透明。搓条子,两只手同时搓每只手底下放三根,搓得那莜面条跟钢轨一样一根是一根不带串道的。
虽然张成龙的母亲不说什么,但时间长了也不是回事儿。
贾工长看透了职工们的心思,要想拢住人心,就先哄住胃口。他制定了食谱,派人从外地买回来菜,每天两个菜,都是炒菜,一星期之内,保证没有重样的。这一下,职工们乐了,这在福生庄工区的历史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职工们吃着可口的饭菜,脸上的笑容多了,心也静了,干活更卖力气了。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养路工人长了翅膀的心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给收回来了,是贾工长出奇制胜,还是福生庄养路工人就是这么简单朴实?
养路工杨海军的一席话让我豁然间找到了答案。
我曾经外出劳务了两年,这两年比我上班以来挣钱的总数还要多。正当我手里有钱,踌躇满志,准备大展鸿图的时候,我父亲住院了。他在病床上对我说:“海军,我有一件事总放心不下,你在外面闯荡,没根没底的,如果你能回福生庄,我就能闭上眼了。”
于是我回来了,又重回福生庄工区。
这就是福生庄工区的养路工,他们也曾有挣大钱的想法,也曾有走出大山的冲动,可为了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为了父亲临终前的一句遗愿,毅然做出了选择。当线路出现故障,当集合的号声吹响,又会像军人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忠诚地守护着这两条钢轨,确保铁路大动脉地安全畅通。
在福生庄的日子里,总被工友们朴实的行为感动着,对于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我有着深切的体会。
驻站防护员张成龙说。
有一种精神叫坚定(3)
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一年秋天,火车拉了一车诱人的苹果,那苹果红得像小孩的脸蛋。我看到那苹果就走不动,趁没人就掏了两个。我父亲知道了狠狠打了我,并罚我抄了二十遍‘三大纪律、八项主意’……
大伙都笑了。笑得苦涩,笑得畅怀,笑得泪水流进嘴里。
被职工们誉为“傻子党员”的闫继才说。
我刚巡道那会一上夜班,总发现有人跟踪着,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我好生奇怪,想藏起来把他逮住,可他也躲了起来,这迷藏跟我玩了好长时间,让我很纳闷。我和工友小韩制定了“捉鬼记”,小韩蹲在桥下,我先走过去,让他看看后面是谁在跟踪我。
“鬼是捉住了。”韩永红幸灾乐祸地告诉我说:“是他爸。”
原来我爸怕我投机耍滑跟踪我。我爸说过,夜里巡道要是灯走一条线说明巡道工在唬人;如果灯忽左忽右,时停时动,就证明巡道工慢走细看,正作小修。没想到我爸把这个方法用在我的身上。
一个个故事像一篇篇童话,却真实地发生在福生庄,发生在养路工人的家庭里。这些事情在他们眼里不足为奇,而且认为很正常。在福生庄工区,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都因工作而产生,又因工作而和解,工作是他们情感世界中的“雷区”。
他们也有困惑,因为他们也是普通平凡的一个人,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但从他们踏入福生庄工区大门的那天起,就有了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福生庄”三个字已深深刻入他们的心中,成为高于一切的标准。
第一代养路工晨起暮归,推着一辆小车,拉着重重的枕木和工具,带上一块粗糙的玉米面饼子伴着黎明出发。工作的繁重程度无可言说,身体瘦弱的职工一身汗外加满眼泪,但泪水还是最终被咽了下去。咽到肚子里的便是汗水和泪水的混合物,苦苦涩涩。到了中午,随便找个地方,身上裹件皮袄,歪头一倒扯起了呼噜。火车从身边驰过,地动山摇也震不醒他们的酣梦。到了晚上掌灯时分,他们又推着小车踩着月色归来,大伙累得不想说一句话,仿佛再多说一句话人就会倒下去。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家门,进门的第一件事便倒在床上,睡得昏天黑地。醒觉后缓过劲来,才知道饿了,狼吞虎咽吃点东西再挨个看看早已熟睡的孩子们。用粗糙的大手抚摸那熟睡的面颊,稚嫩的脸颊似乎有了感应,幸福的泪水从孩子们眼里涌出……
鸡叫时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走着、忙着、干着、累着。
当他们扛一根枕木很吃力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这时孩子们或从部队转业回来,或者考进了铁路,他们便非常地欣慰将自己举不动的镐头交由孩子继续举,自己没有走完的巡道路交由孩子继续走。
他们退休了,却还按着工区的钟声生活起居。风雨天穿着雨衣站在窗前,倾听工区的抢险钟声。工区有紧急抢险任务,他们会不约而同来到工区,看能不能插上手。最高兴的是儿子有了进步,受了表彰;最伤心的是,儿子拖沓受到批评。原工长郑云典在当工人时,因受批评被父亲知道,一进家门父亲二话没说,啪啪两个大耳光,这两耳光痛了好几年,现在想起来,他说脸上还火辣辣的。
望天上云卷云舒,好不自在,但无根无乡,不知魂归何处。福生庄的养路工不就是那闪闪发光的金砂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有一种精神叫坚定(4)
作一根枕木吧,结结实实铺在大地上,任车来车往远去东西,似有忍辱负重之苦,但却牺牲付出,凸现奉献之美。
伟大,当伟大静静地融进平凡,你能看出平凡的伟大吗?
福生庄工区的职工不是个个都先进,也有“后进”职工,但只要融入这个集体,就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执著所感染,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化。
原养路工南智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青年,入路前曾走过一段弯路。上班后分到福生庄工区,刚来时他的情绪非常低落,而且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都比较松弛,工作中经常简化作业程序,大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难治”。但是工友们并没有嫌弃他,工长言传身教,闲下来和他聊天、谈心。领工员、党支部书记都把他作为帮教重点,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节假日工友们带上水果、点心到二百公里以外南智的家里看望他有病的父亲。工友们真诚的爱护帮助,在南智心里逐渐汇聚成一种强烈的感恩之情。他说,我再不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就不是个人了。从此他逐渐适应福生庄工区严谨的工作作风,碰上苦活重活累活抢着干。看到南智可喜的变化,大伙非常高兴。
一次施工,南智担任现场防护员,对讲机发生故障,驻站防护员无法通知现场,南智精力集中在寒风冷雨中瞭望,及时发现来车,迅速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和机械下道,防止了可能发生的事故。经过努力,南智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南智的进步,说明在福生庄这个纪律严明的工区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传帮带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成效。
没有见到南智,因为他已经调离福生庄工区。但我有理由相信,曾在福生庄工区的那段工作和生活将是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福生庄工区后面的伏虎山上,有一座粉刷得洁白的坟茔,这座坟茔的主人叫张鹏飞,我在绵绵的细雨中祭拜了他。这位逝者生前就在工区工作了三十多年,儿女都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在城里给他买了房子。他退休后哪也不去,在去世前留下遗愿,要永远留在福生庄。他去世后,儿女们遂了他的心愿,将他葬在伏虎山上,日夜倾听火车的声音,天天看着飞驰而过的列车。
难言养路人们怀揣何种情愫,一位哲人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话用在福生庄人的身上非常合适。拧紧一个螺栓,扶正一根枕木,清除一段淤积,简单之极。但是,谁又能把这些简单而枯燥的事情做到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出类拔萃。
远看是川,近看是山,究竟是川还是山,你问风风雨雨,你问岁岁年年。
养路工们整天和钢轨、枕木、石碴打交道,用的工具不是铁锹,就是洋镐,算是机器的便是捣固机、电动扳手。可他们干出的活却细到毫米,他们像行为艺术家一样,在大地上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他们的许多规矩充分体现了这个团队的精神。
我在福生庄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说到管理,是个比较枯燥的概念,但福生庄的许多理念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福生庄有“四容”、“四不容”:
一、能容得*力差的人,容不下没责任心的人
二、能容得下没文化的人,容不下不学习的人;
三、能容得下不会干的人,容不下违章蛮干的人;
四、能容得下任务超量,容不下违章指挥。
有一种精神叫坚定(5)
几句话把福生庄人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和观点亮得明明白白。
福生庄像什么,也有几句话概括:
一像加油站,任何人来这里会得到充实。
二像引力磁场,任何人的行为会得到升华。
三像大学校,能学到任何课堂上没有的知识。
四像温暖的家,任何人在这里会得到关爱。
一条铁法则,是所有人遵循的安全底线:再大的事大不过安全,再急的事急不过抢险。
一个口号是大伙共唱的歌曲:福生庄不违章,违章就不是福生庄。
福生庄工区人把许多安全管理的理念提炼到了极致,他们把实践中得出的体会,凝练成琅琅上口的谚语,使职工耳熟能详,出口成章。
这是福生庄人才智的具体体现。
如果把福生庄浓缩成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务实、稳健、阳光、守信、执著、可靠的。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亲人,那将十分骄傲;
如果你有这样一位朋友,那将十分受益;
如果你有这样一位爱人,那将十分幸福。
福生庄并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他的魅力所在就如一位成熟而含蓄的男士,没有过多的谈吐,只是默默地做事,遇到困难不会气馁,受到追捧不张扬,宠辱不惊,坦然自若。
在我脑海里出现那些面孔和名字,每个人都有一段经历,关于人生,关于铁路,关于安全。这些故事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故事一样,平凡普通,讲出来也许平淡无奇。
小王若有所思后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我从部队转业来到福生庄的第一天起,就彻底失望了,这地方艰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