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擎天-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是。
这里是福生庄养路工区。
第一次走进福生庄工区时,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以为自己走进了“世外桃源”。
没有想到,每天与钢轨打交道的养路工竟有如此细腻的情致。
没有想到,在这大山之中也会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没有想到,嘈杂工区里的职工们与众多鸟儿相处得这样融洽和谐。
职工们自豪地告诉我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应该自豪,这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他们值得自豪,这里的一树、一花、一草都是他们汗水浇灌的成果。
职工们说,刚开始“家”没有这么漂亮,光秃秃的没有树,没有草,也没有花,连鸟儿从工区上空飞过时都要绕开。有的只是外面刮大风,院内刮小风,天上下大雨,地上流成河。他们就自力更生,挖土填坑,硬化路面,养花栽树,修凉亭、建假山,建设美化自己的“家”。
职工们向我讲起原车间主任张永富带领大伙挖土填坑,铺路栽树的故事。
建福生庄工区的时候,地基、地面都是用山上的碎石垫起来的,院里挖不了两锹土就能挖出石头,根本种不成花草。
这没有难倒张主任,我们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把小院整个翻了一遍,把石头一筐一筐地抬出去,再把新土一筐一筐地抬进来。
买来果树苗和花籽,准备栽种时才发现,土的问题解决了,可水又成了一个大难题。当时工区没有自来水,每日的吃水全靠去村里老乡家挑。职工们休息时就轮流挑水,一担一担往回挑,一棵树一棵苗的浇,全浇一遍基本上需要一个星期。
当时工区小院里全是沙土,没有一块硬化地面,我们休息时想找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最为严重的是,外面一起风院内就尘土风扬。张主任又带着我们开始硬化地面。没钱雇小工,我们就自己干。只要休息有时间就铺地,没有要求,没有命令,没有规定,可大家都自觉地做着,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宿舍前宽不足五米,长二百米的路面,我们整整铺了一年。
听着他们的讲述,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放弃多少个休息日,他们已记不清,但记得第一颗果树抽芽的激奋。
磨破多少双手套,他们也记不清,但记得第一朵花蕾绽放的喜悦。
流了多少汗水,他们更记不清,但记得第一次听到鸟儿落在枝头上那清丽的啼鸣。
树栽活了,小院增添了绿色。。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山中的“世外桃源”(2)
花吐蕊了,小院增添了红色、黄色、粉色。
院内的树绿了、花开了,鸟儿也多了。一声声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为寂静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机。
斑鸠和白腿燕也来小院筑巢,大家幸福地有点兴奋,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鸟儿们的家,让鸟儿和它们的子女们也能像养路工一样在工区里安家落户。
在这里我真实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完美的和谐。
走进福生庄工区,我徒然感觉到和谐在这里随处可见。
职工宿舍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床上摆放着“豆腐”块式的被子,让我感觉到仿佛走进了军营。每个床头都放着三两本业务、科技、文学方面的书籍。
荣誉室里既存放着五、六十年代养路工用过的木道尺、煤油灯,不同重量的钢轨样品,也有按照福生庄地貌、线路结构制作出的沙盘模型。抚物追思,你会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隧道从过去走向未来。
图书阅览室里有铁路局工会等各级组织赠送的图书1000余册。还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
福生庄工区因地势高,天寒风大,每到冬季,职工宿舍的后墙上便挂了一层厚厚的冰霜,职工们劳累了一天身心疲惫,再钻进潮湿的被窝根本睡不着。工务段领导看到后,立即在宿舍的后墙上增加了一层保温层。现在无论外面的温度有多低,职工都可以钻进温暖的被窝安然入睡。
夏季为了防止中暑,每名职工的床上都铺上了凉席,安装了电风扇。
点点滴滴中折射出的都是一种温情,时时处处展现出的都是一种关爱。
为什么福生庄工区可以6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为什么每一个来到福生庄工区的人都不愿离开?
为什么子孙三代、子承父业甘当福生庄工区养路人?
在没走进福生庄工区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来到福生庄工区后,面对这自然和谐的环境,看到职工们安详自得的目光,目睹亲和友善的氛围,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我找到了答案。
站在郑云飞的画前我沉思着。
想象不出那双每天搬弄七八十斤重的工具的手怎能拿起轻细的画笔,画出如此出神入化、美轮美奂的山水。
是不是卧佛山给他的创作带来灵动和气韵?
是不是福生庄的山水让他离不开这圣洁宝地?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近了郑云飞,这个在大家眼中有点离奇的人物。
没进过专业院校,没受过一天绘画技能培训,全靠自学成材。
荣获全国青年画家作品一等奖,并在日本、韩国巡回展出。
拒绝每月8000元的高薪聘用却甘当一名福生庄的巡道工。
当我提出要参观他的画室时,他将我带到一个居民区小院。推开门,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涌向了我,看得出这是个街道性质的幼儿园。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告诉我这就是他的家。
刚结婚时我的妻子没有工作,全靠我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还能维持。可婚后不久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出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的拮据。
在我生活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工会先后两次给我贷款7000元,集宁工务段工会、工区职工们也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找房子、找人,开办起了这个幼儿园,使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幼儿园现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在当地小有名气,收入的增加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绘画中。
讲起这些时他的眼中含着泪。
在这里所有的空间都被利用到了极至,小院里摆放着滑梯、木马等玩具,成为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墙上三个大镜框中的照片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幼儿园参加过的各种大型活动、文艺演出及取得的各种荣誉。每个窗台上都摆放着刺梅、马蹄莲、仙人掌等花草,叶绿花茂,为小院增添了几分绿意和情趣。。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山中的“世外桃源”(3)
郑云飞带我走入了他的画室,我惊叹,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简陋、利用率最高的画室。
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并排摆放着八张床,上下铺,每张床上都用两个小铁栏杆横着隔出三张小床。白天是孩子们的休息间,晚上收起小铁栏杆就是他们的卧室,我问他在哪里作画,他眯起眼睛说:“就在地板上。”
我想象不出夜深人静时,他趴在地板上作画的情景。
当他将一部分作品摆放在地板上让我欣赏时,心中突然涌起不可名状的敬畏。不仅是因为他的画,更因为他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
郑云飞自幼喜欢画画,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画有所成,他的作品《高塬新绿》荣获全国青年画家作品一等奖,并在日本、韩国巡回展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人画家。他成功后,许多企业慕名而来,高薪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去年,浙江一家紫砂壶厂以月薪8000元钱的待遇,聘请他去当画师,也被他拒绝了。
很多人不理解他,说他“傻”。
放着每月8000元钱的高薪不挣,却甘愿风里来雨里去,守着两条钢轨每月挣不足2000元钱,不是“傻”吗?
在没走近福生庄,没走进他和他的家庭时,我也不理解。可现在我理解了。
福生庄的山水养育了他,给了他舞台,给了他灵感,给了他精神,他的根在这里。
郑云飞把对福生庄工区的情和爱全部溶入到绘画中,以一个养路工对待线路钢轨的满腔热爱,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执著精神,用手中的画笔在山水之间寻找着一种魂,塑造着一种神。
他对我说:“人不能忘本,要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我们都清楚明白,在没有名利、物质、金钱的诱惑时,我们都可以做到。可真正面对名利、物质、金钱的诱惑时,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物质所惑。扪心自问时我们会在心中打一个问号。可郑云飞做到了。
福生庄养育了人才,创出了业绩;也注重邻里,搞好和谐。
在福生庄工区采访时遇见了卓资县梨花镇福胜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三平。
赵三平和工区工长赵军同岁,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但却有相同的追求和抱负。
如今他们都已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示着才华和风采。
赵军当兵转业后来到福生庄工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线路工走到了工长的岗位上。
赵三平一直在外承包工程,在镇党委和父老乡亲们的召唤下,怀着带领乡亲们走富裕路的愿望回到了村里,当上了支部书记。他自投资金9万元,把原乡政府闲置的部分办公室修缮一新,又带领群众除杂草、清垃圾、平场院,建起了党员活动室、科技培训、快报阅览、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领头人。
如今两个人各自成了本岗位的负责人,工作中的接触和交往更为频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可以说是珠连璧合,相得益彰。
“有人反映你们拉钢轨时把村里的路面划坏了,我刚才来时看了一下,是挺严重。”赵三平说明自己的来意。
“你说咋办我就咋办,认打认罚。”赵军自知理亏。
“我最怕的就是你这一套。”赵三平无奈地笑着。
“做错了嘛,哪能不承认。”赵军心里有数,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我一问才知,原来由于钢轨较长,汽车拉运时拖到地上,划坏柏油路面,村民们有反映。
赵军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效果不明显。
“言归正传,你们真得想点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总这样真不行。一次、二次我可以帮你解决,次数多了我也不好跟大伙交待。”赵三平表情严肃地看着赵军。
赵军从心里感激赵三平,他就像一个大哥一样时时处处护着他,帮着他,这种感情不是一个“谢”字可以表达的。
赵军告诉我,福生庄工区能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除了职工们执行规章不走样、高标准严要求外,和周边的福生庄车站、警务室等这些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独木难成林。在福生庄工区6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历史丰碑上应记下这一笔。
凡是在福生庄工区生活、工作过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乡音乡情。
60年来,从福生庄工区输送出去的人才骨干就有60多人,有的成了段级领导,有的成了车间骨干,有的成了其它行业的精英。工作岗位变了,工作性质变了,但已深入骨髓的福生庄精神没有变。
所有曾在福生庄工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