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修养-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难以运用相关知识来提升自己工作层次与水平。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毅力,坐不下来,读不进去,缺少勤奋的学习精神,一看书就犯困。有时间搓麻打牌,没时间学习看书,因为搓麻打牌远比读书学习轻松愉快的多。
修养的缺位。所谓修养是指一个人在理论、知识、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素质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也指一个人为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所经历的学习与磨练过程。正确的思想意识,优秀的道德品质,平和的心理状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亲和力的良好性格,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所有这些能够使人产生魅力的人格元素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都是长期学习和自我修炼的结果。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非常重视“内省”,《论语》中把“吾日三省吾身”当作反省和克服各种不正确思想的办法。孟子强调用“内求”的方式培养“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一个修养良好的领导干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坚定,境界高远,自觉地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事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民主正派,廉洁奉公,志趣高尚。而那些缺乏修养和历练的领导干部,则在这些方面相形见绌。为什么一些干部习惯做官当老爷,遇到发生群众利益矛盾时怕见群众,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打交道时又感到难以对话?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缺乏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为什么一些干部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涣散?这说明他们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不能真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什么不少政府官员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这说明他们淡忘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也缺乏现代节俭意识。为什么一些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突出,沉湎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个别的甚至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身带“匪气”?是因为他们人生观扭曲,耻辱感丧失,生活情趣低下。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们,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修养。孔子强调 “修己以敏”、“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最值得忧虑的事情。我们党的领导人继承了“修养”的有益思想,并赋予新的含义。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曾成为全党的必读课本。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时也都强调修养的重要。
一些领导干部修养的缺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修养意识缺位。修养意识是对修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基于自知之明对自我修养的自觉要求,是对修养内容、修养途径、修养方法、修养标准的正确理解,是主动进行自我修养的动力来源。领导干部站在领导岗位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育别人、管理队伍,而接受教育、被人管理的机会较少,这就很容易使自己形成一种错觉,把自己摆在管理教育的范围之外。有的领导干部盲目骄傲自满,自我感觉良好,以管理者、教育者自居,而对于如何管好自己、自己如何接受教育却很少考虑。无论各种思想教育,还是学习培训,或是自查自纠,都把自己摆在教育者位置上,而不是自觉地把自己同样摆到受教育者的位置上,和群众一起接受教育,共同提高进步。结果是,要求群众解决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自己并没有解决;要求群众达到的思想境界,自己反而没有达到;要求群众做到的事,自己却不能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表面上冠冕堂皇地教育指导别人,自己的内心却充满矛盾困惑;口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做得却让人不敢恭维。长此以往,政治信仰、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种种问题得不到解决,逐渐积累,一遇适合时机就会表现出来。有的因不再适合做领导干部,被组织和群众淘汰出局;有的违反党纪、政纪,受到组织处分;有的违法犯罪,受到法律追究。凡是走到这一步的领导干部,在他们总结自己的教训时,无不谈到放松政治学习,忽视思想修养。与其事后忏悔,何不未雨绸缪?
二是修养内容缺位。人格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文明修养、科学修养、艺术修养、性格修养、心理修养等等,不尽其数。修养的内容越全面,越是能够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越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对修养的追求越全面,越是能够表明个人修养目标之远大。修养的层面越丰富,个人的魅力指数就越高。但在实践中,真正能够做到各方面修养都很有造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只有少数人才可能够做到。这些修养内容对于不同的人群,在客观上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要求。但有些层面的修养对于所有人都是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譬如,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对于任何人都有道德修养、文明修养、文化修养的要求,而对普通人却未必有科学修养、理论修养、艺术修养的要求。譬如对艺术家,除对普通人的道德修养、文明修养、文化修养的要求外,艺术修养就要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否则就不成其为艺术家。这就是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可缺位的修养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格修养内容,二是身为特定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特殊修养内容,二者缺一不可。作为领导干部,在基本人格修养方面必须做群众的表率,真正成为思想道德修养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拥护。其次在其他的方面相对普通群众应有更高的要求,尽量使自己的修养内容更为丰富一些,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担当起领导重任。
三是修养标准缺位。领导干部的所处位置与重任,对领导干部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提出比一般群众更高标准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摆在这样的位置上,时常忘了自己是一个领导干部,时常忘了作为领导干部要做群众的表率,时常忘了还有无数群众在关注着自己。还有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很多要求、规定就是对群众制定的,领导可以特殊,不受此限。这种同志虽然身处领导岗位,但思想与领导岗位并不适应。他们的自我要求标准不高,只是满足于和群众的相同标准,有的甚至还不及一般群众的标准。拿他们中的某些人和群众一并比较,丝毫体现不出其先进性体现在哪里。甚至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进行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或思想教育时,大家查摆的许多问题,竟然表现在领导干部身上更多一些。这样的领导干部群众怎能服气?怎能拥护?
四是修养方法缺位。修养方法不到位同样也不会取得好的修养效果。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具有一定的修养意识,也能用较高的修养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修养方法不当,仍然令自己的修养成果难遂人意。自我修养不是关在屋子里闭门思过,“吾日三省吾身”也不是一日三餐那么简单。如果只是满足于“闭门思过”式的自我修养,不仅不会达到满意的修养目标,还可能会使自己成为谨小慎微、无所作为的胆小鬼、窝囊废。对这样的领导干部,群众虽评价他们是“好人”,但作为领导干部却是不称职、不合格的,群众不需要这样的领导者。怎样才是正确的修养方法和修养途径,后面会有专门的章节加以论述。
第三节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缺失的危害
人格魅力修养绝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而是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更为宽广的视角来看待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缺失的危害,就能够更加清楚地认清领导干部加强人格魅力修养的重大意义。关于这一点,本书第三章在论述“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修养的意义”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论述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缺失的危害,这里仅从另外一个角度再简要地加以概括。
损伤自我形象,降低个人威信。领导干部缺少人格魅力,最直接的影响是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和个人威信。作为领导干部,个人形象、个人威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领导力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人格魅力的缺失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足以致命的内伤。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科学完善的形势下,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选择权,群众必然选择他们喜爱、信任的人来担当领导重任。缺少人格魅力的人,哪怕你再有才干,再有能力,也不会被群众所认可。从旧体制下产生的领导干部,随着民主制度的健全,能否继续留在领导岗位上,或者得到提升担任更加重要的领导职责,群众的发言权也愈加举足轻重。那些眼睛长在头顶,只知道往上看,不关注群众情绪、不关心群众生计的官本位主义者,迟早要被淘汰。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涯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疏远干群关系,挫伤群众热情。干群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从大的方面说,干群关系好,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从小的方面说,干群关系好,一呼百应,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单位来说,群众的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否拥护,是否信任。领导干部形象好,富有人格魅力,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全力支持,群众热情高涨,心气十足,群众和领导拧成一股绳,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如果领导形象不好,威信不高,群众就会非常失望,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没奔头。群众与领导离心离德,心不能往一处想,劲不能往一处使,将会一事无成。
削弱团队力量,贻误事业进程。成就任何事业都不是只靠少数人的作用,而是靠团队的整体战斗力。而团队的整体战斗力能否形成,关键是看团队能否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强大感召力的领导核心。任何一个领导干部对于自己的所在单位,无疑都是团队的领导核心成员。作为团队领导核心的成员,如果缺乏人格魅力,对这个团队的成员就没有吸引力、影响力,就形不成实际上的领导核心。由于团队组成人员对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领导核心心存疑虑,对领导核心的每一个指示与决策都会打一个问号,势必大大降低领导核心决策与指示的执行效率。即使进入执行程序,也是抱着将信将疑的心理,使决策与指示的落实过程充满变数,能否得到全面的落实与执行均缺少可靠的保证。
带坏干部作风,腐蚀社会风气。领导干部对自己的下属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自身素质高,带出来的干部队伍素质也高。领导干部一身毛病,其所带领的干部队伍也必然是毛病一身。特别是年轻干部大量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不大懂得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应该怎样要求自己,往往主要是从老同志身上学习,尤其是把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