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李辉有话说 >

第13部分

李辉有话说-第13部分

小说: 李辉有话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已经背上了一身债务,关键是这个债务是个未知数,既有金钱物质上的,也有感情上的,金钱上的还好说,人情债可就难还了。最可悲的是这个债是怎么欠下的,自己并不知情,自己也没有主动要求来这个世界给别人添麻烦,就莫名其妙的被人拖了进来,一拖进来就欠了那个人的,你说这得说多倒霉的事儿?

  我必须得说,不要总是要求回报,当然也不要告诉孩子父母的人情债是永远还不清的,如果注定了是一辈子都还不清的,那就等于在还债方面这辈子没有指望了,反正也还不上,那就干脆一点儿都不要还了,干脆赖账得了。如果真让孩子有了这种心理,恐怕也不是多么好的事儿。

  五、很多父母都有担心孩子将来不孝顺的心理,这让我很奇怪,这是对自己孩子的不信任,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自己带大的孩子究竟是个什么品种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话,那就真让我质疑这所谓含辛茹苦都做了些什么?一个本就一清二白的人,你都不知道你把他带成什么样了,这种说法似乎说不通吧?当然有个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说一下的,就是有的孩子未必是父母带大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当然是要培养感情,加深了解,不能主观的用“他说我的孩子”来堂而皇之,即便是自己的孩子,没有亲自去带也是不了解的,不然怎么会有“生娘不如养娘大”的说法呢?千万不要只因为那点血缘关系而主观的判定一些东西,否则迎接你的一定是叛逆。

  我必须得说,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家庭不和,我们也看到很多母慈子孝,我们看到过幸福的家庭,也看到过不幸的家庭,而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也都是有迹可循的。有的父母很少说让孩子要孝顺自己,更多却是劝孩子不要太辛劳,要多注意身体,不要为父母操心,照顾好自己就行之类,偏偏孩子最孝顺,而往往那些整天要求孩子孝顺的,却总能发生些家庭风波,时不时总有吵架拌嘴、离家出走之类的事情发生,这不能不引起一些父母的思考。其实尽孝当然是自发的比较好,如果是迫于某种舆论或者传统礼数的压力,如何能真的尽心呢?还是那句话,谁都不愿意背着债务生活,不要总拿着“养育之恩”说事儿,如果一些父母觉得某人特会教育,不妨多留心关注一下人家是怎么做的,一定会有启发的,不是别人的孩子有多好,只是我们的教育不够好。

  木子辉的文字也许总要尖刻一些,如果我们真的在这尖刻中找到某些并不尖刻的东西,如果我们真的能有所感悟,也许对我们日后的生活真的有点帮助也说不定。当然那也是我最最期望的。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父母培养我们背信弃义
作者:木子辉

  单从题目上来看,估计很多人要说我大不敬了,而这里我所要谈的却并不存在失敬的意思,其实“父母”一词在这里有些绝对化了,这里如果用“长辈”或许更准确一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太爱晚辈了,爱到盲目,爱到不知道怎么去爱,就像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的,大多数的父母只知道爱孩子,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爱,所以很多长辈才会用自己堂而皇之的爱,去改变孩子最起码的人生信条和观念,因为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所谓的“道义”和“信用”,在父母及长辈们的心里另有一番道理和标准。

  例如小时候答应小朋友的约会,可是天在下雨,父母怕你淋感冒了,于是阻止你去赴约,并且告诉你,你的那个小朋友一定会因为下雨不履行约会,与此同时,那个小朋友也会被他的父母告知同样的理由,于是本来一个失约的事件却成了互有默契的行为,等长大后,每每遇到有打雷闪电的日子,明明是“放人鸽子”也总以为大家互有默契,除去少数修养还算不错的,知道告诉对方被“放鸽子”的事实,有的甚至不动半点声色。“信用”在哪里?

  终于长大一点了,开始有自己的思维和观点了,长辈们怕你吃亏,或者怕你不具备识人之能,稀里糊涂的交上“坏”朋友,影响你的茁壮成长,或者被这些人带“坏”,尽量阻止你接触一些他们自以为的“坏”朋友。你答应朋友的事情,总是被以各种理由否定,朋友需要你帮忙,可为了不把你牵连其中,你最终做了一个旁观者。“道义”又在哪里?

  当别人被你放了“鸽子”,在以后的交往中,遇到类似事件,自己就会认为你会不守约,那么自己赴约也就没有意义了,于是对方也开始失约,小事无所谓,大事怎么办?你需要资金周转,朋友答应借给你,可是最后关头,朋友突然怀疑你的信誉,你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道义”和“信用”何其重要,可是稍不留神,我们就能一点点毁掉自己的信誉。

  老师也是我们的长辈,想想读书时座位在正中前排的大多都是尖子生,那些学习差的,爱调皮的往往被安排在最不起眼的位置,老师不指望他们拿成绩,他们也乐得如此,因为这样他们有些什么小动作就不会被老师发现,老师又何尝不是给他们提供了调皮捣蛋的便利条件?想想他们在家里因为调皮被叫做坏孩子,在学校因为调皮被叫做坏学生,“坏”几乎成了他们的专业,长大后他们不做坏人岂不太可惜了?

  我所以要提到这些就是要说明,做父母长辈的太强调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忽略了即便是个小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思维和观点。需要肯定的是在面对社会的时候,长辈要比晚辈有经验的多,的确有资本去指点晚辈如何成长,但是那不等于他就可以完全的左右晚辈的意志。而且很多长辈除了关心晚辈的健康之外,并不把一个晚辈放在眼里,最常见的说辞是“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似乎大人之间的信誉道义才举足轻重,而小孩之间的失信失义不过无伤大雅。小孩的观点,小孩的交友,小孩的信誉,小孩的义气,小孩朋友之间的聚会,在这些大人的眼里,不过是在“过家家”的小打小闹,他们往往认为大人的交友才更有选择性,才会更真实,他们忽略了大人的交友标准是复杂的,而且这种所谓的朋友关系之间还搀杂着很多其他的内容在里面,只有小时候的玩伴最真诚,最没有功利性,一旦孩子长大了,错过了那个时机,再想交到这样纯真的朋友几乎不可能了。人们常说“铁哥们儿”,常说“几十年的交情”,常说“发小,穿开裆裤的时候就认识”等等,现在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朋友,即便有人说“有”,在说“有”的时候心里给这个友情打了多少分呢?

  其实,没有办法责怪朋友的失信,也没有办法责怪父母的“关爱”。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社会教育的问题,他们总担心晚辈不成熟,总担心被骗,于是什么事情都要亲历亲为,他们不信任晚辈的信念,而一个人的自立却是靠思想信念自立的,所以很多晚辈成长起来却不自立,处处依赖长辈的安排和帮助,偏偏很多长辈还在为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而沾沾自喜。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长辈们的“道义”和“信用”标准是他们自认为对孩子有利,我说的是“自认为”。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亲子教育为什么困难重重?
作者:木子辉

  【注】不管你是为人父母,还是即将为人父母,你都应该看看。如果你为人子女也应该看看。

  提到亲子教育,很多为人父母的人似乎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他们能找出很多现实的例子作为自己“亲子”的证明,然后像很多教育未果的父母一样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

  问题出现了,如今的社会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你恐怕没有多少机会做很多孩子的父母,越来越难是从何说起?难道除了你膝下的儿子或者女儿,最多你有一对儿女,那又怎么样?你的教育不也只能是在当下吗?以前的孩子你教育过吗?你怎么就知道以前的孩子好教育?难道你指得是你自己吗?很不幸那个时候你只是个被教育者,好不好教育恐怕你说了不算吧?

  很多父母最不要脸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说得都是些别人无法去证实的东西,明明小时候调皮的要死,现在却可以厚着脸皮有骆驼不吹牛的夸赞自己,这是教育面对的一大困难,作为父母,几乎人人都会说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很少有人真的问问自己这个榜样合不合格?反正自己的过去已经藏到了历史的背后,晚辈既然无法核实,自己当然可以随意的杜撰。问题是人无完人,起初可能晚辈不想什么,但自夸的太多了,晚辈就不明白他/她怎么就那么的优秀?好像没有他/她办不到的事儿,所有好词用到他/她身上都好像数不尽他/她的好,于是晚辈就不再相信那些鬼吹灯了。

  你是否有过和孩子比较的做法?如果有,我们来看一看,如果你拿自己小时候和孩子比,完全没有根据,且不说大家的时代不同,对应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单说你能看到孩子的一切,孩子却看不到你的过去,也就是所谓的事实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别说孩子,你自己说得话你自己敢信吗?如果是拿你的现在和孩子比,你不觉得你有些过分吗?你至少比你的孩子多活了二三十年,如果你都比不过你的孩子,你就不如收拾收拾去世得了。(这里我并不否认青出于蓝,一旦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做事风格,谈亲子教育也有点过时了)

  你是否知道言传身教?言传毕竟是空的,而身教才能真的影响一个人,光嘴上把自己夸得跟个外国鸡似的顶个屁用?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