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审阅的经典之作:朱元璋传-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事,是个擒贼擒王的意思。这些儒生都是遵守礼法惯了的,头脑也是保守惯了的,和红军那一套杀官长,打地主,捧明王,念弥勒佛号的宗教情绪,完全不合调。既然旧主子垮了,扶不起来,无法施展才能,新主子又并不嫌弃,不算旧帐,也就改变主张,利用朱元璋的雄厚军力,帮助建立新朝代,在新政权下继续维持几千年来的传统秩序和习惯、文化,以贵人役使贱人,富人剥削穷人,有知识的和有武力的结合起来统治不识字的和种田地的人,来保持豪绅巨室们的既得利益。结果,自然而然,和出自明教诸将,成为地主与贫民、儒生和武将的对立局面。元璋也存心利用豪绅巨室的合作,孔孟儒术的理论粉饰,来建立自己的基业。他在红军实力还在,对元朝的强大军力进攻还得靠红军掩护牵制的时候,是小明王的臣下,发命令办事都用“皇帝圣旨”,开口大宋,闭口圣宋,像煞是宋家的忠臣良将;一到小明王军力完全被元军消灭以后,就公开倾向儒生这一边,开口“妖寇”,闭口“妖贼”,好像从来没有当过“妖寇”、“妖贼”似的。谈孔说孟,引经据典,自命为恢复旧秩序、保存旧文化的卫道者了。从此以后,他受了这批儒生的影响,思想作风和“大宋”日益疏远,和儒家日益接近。
一个红军小头目的亲兵,十年前还是红布包头,穿着战裙战袄,手执大刀,听战鼓一擂,就得冲锋砍杀的,如今居然长袍大袖,八字步走路,斯斯文文,满嘴三皇五帝,四书五经,谈今说古,写对联,发手令,成为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道统的说教人了。这变化有多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鄱阳湖决战(1)
弥勒教徒彭莹玉从元至正四年(公元1338年)袁州起义失败以后,秘密在淮西一带传布教义,组织民众。这人信仰坚定,有魄力,胆子大,又会说老百姓自己的话,给苦难的人以希望和信心,深深得到农民的敬爱。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四年,成千成万人的指望到底开花结果了。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和铁工麻城邹普胜、渔人黄陂倪文俊发动号召,组织西系红军,举起革命的旗帜。
彭莹玉可以说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是一生志业,勤勤恳恳播种、施肥、浇水、拔草。失败了,研究失败的教训,从头做起,决不居功,决不肯占有所播种的果实。第一次起义称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作皇帝的是徐寿辉,虽然谁都知道西系红军是彭和尚搞的,彭祖师的名字会吓破元朝官吏的胆,但是,起义成功以后,就烟一样的消失了,回到了人民中间去了,任何场所以至记载上,再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了(在第四版中,吴晗找到了彭莹玉牺牲的资料,对其归隐的说法作了修证——出版者注)。十五年后,罗田还有人假借他的名义,铸印章,设官吏,结众起事,可见影响入人心之深。
徐寿辉是罗田的布贩子,又名真逸、真一。生得魁梧奇伟,一脸福相。彭莹玉推其为首领。这年九月间起兵,占领蕲水和黄州路。建蕲水作都城,取意于西方静土莲台,号为莲台省《草木子?克谨篇》。。立寿辉为皇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不久,疆域就扩充到湖南、江西,东边一直到杭州。天完军队纪律极好,不杀百姓,不奸淫掳掠,口念弥勒佛号。归附的人民登记姓名,单运走政府官库里的金帛,极得人民拥护。相反的,元军军纪坏到极点,打胜仗抢一阵,打败仗更抢,克复城池,大杀大抢大烧,尤其厉害的是从湖广调来的苗军,无恶不作,抢得干净,杀得尽头,见女人不管老少贵贱有夫无夫都不放手,驻防过的地方比经过战争还惨。民间有民谣形容道:“死不怨泰州张(士诚),生不谢宝庆杨(完者,苗军统帅)。”军队如此腐败,政治呢?蒙古政府恨汉人、南人,尤其是南人不肯服从,时常反抗,故有意压迫。民间地主为了保身家产业,组织义军。保卫地方,反抗革命势力的,即使立了功,即使守住了地方,甚至全家战死,因为是南人,不提赏功做官的事,连安慰激励的话也没有一句。也有地主带了盘缠到大都去赚一官半职的,不但落个没趣回来,还被挖苦奚落,给起外号叫“腊鸡”,腊鸡是南边土产,带到北边作人事的。一心一意帮元朝的,冷落得寒透了心。真真作反判乱的像方国珍、张士诚,政府军打不过,招降安抚,许作大官,照样带兵,反一次,官爵便高一次,不用几年便到极品了。一面是种族的歧视,一面又欺软怕硬。穷苦人早已参加反抗,这样的措施,又使一些只知有身家财产,甘心作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地主们,也学方平章张、丞相的榜样了。东一丛,西一股,像火烧荒山一样,到处都是。
徐寿辉忠厚老实,无见识,也没有整个的计划。所占的地方虽大,却守不住,打过来,打过去,拉锯战只苦了老百姓。蕲水位置不够好,迁都到汉阳,丞相倪蛮子(文俊)兵权在手,寿辉给制住了,动弹不得。治平七年(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九月,文俊谋杀寿辉不成功,出奔黄州。部将沔阳人陈友谅,家世打渔营生,在县里当贴书,不甘心埋没,投奔红军,立了战功,作领兵元帅,怀着一肚子野心,没处施展。文俊逃到黄州,正是他的防区,用计杀了文俊,夺过军队,自称平章,向东侵占安庆、池州、南昌诸地,和朱元璋接境。两军常起战事,互有胜负。龙凤六年(元至正二十年)五月攻下太平,大军进驻采石,以为克日可以占领应天,使部将杀了寿辉。急性子人,也等不及择日子,拣地方,就以采石五通庙作行殿,暴风雨里,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尽有江西湖广之地。
群雄中陈友谅的军队最精锐,疆土最广,野心最大。朱元璋在应天,友谅看来是碗里的肉,伸手就拿到。使人和张士诚相约,东西夹攻,亲自带领水陆大军从江州(今江西九江)顺流东下。水军大舰名为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共一百多艘,战舸几百条,真是“投戈断流,舳舻千里”。消息一传到应天,大家都吓慌了,有人主张投降为上策;有人说不如放弃应天,躲过风头再看;主战的提出主动出击太平,牵制友谅兵力,七嘴八舌,乱成一团。胆子小的竟背地收拾细软,盘算城破后的去处了。 。。
一 鄱阳湖决战(2)
元璋沉住气,单独和刘基在卧室内决策。投降不是办法,逃走更不是办法,目前的出路只有抵抗。抵抗有两种战略:一种是两线同时作战,东西兼顾,兵力一分,必败无疑;一种是迅速集中全力,看准敌人弱点,作致命的一击,然后再回师来对付另一线,——这还是两线作战,不过有个先后缓急。问题焦点在于争取主动。第一种打法很现成,等着就是了,不过很吃亏。第二种打法当然好,可是第一,先打谁?第二,如何抓住有利机会来打?第三才是如何打。一句话,是要争取主动。研究两线形势,主敌是陈友谅,张士诚是配角。兵力陈强张弱,士气陈骄张馁,水军陈多张少,那末,就看得出来,只要有办法先打击陈军,造成一次大胜利,张军势孤,连进攻都不可能了。
如何使陈友谅先来进攻呢?元璋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相熟,茂才的老门房也侍候过陈友谅。茂才受命使老门房偷跑到友谅军中,带了茂才的亲笔降书,告诉许多军事情报,自愿里应外合,劝友谅分兵三路取应天。友谅喜极,问康将军现在何处,说现守江东桥,问是石桥还是木桥,答是木桥。约好友谅亲自进军江东桥,以喊“老康”作信号。
陈友谅的进军路线明白了,军力分配也清楚了。元璋一面调胡大海进取广信(今江西上饶),捣友谅的后路,一面按友谅进军路线,设下埋伏。连夜把江东木桥改成石桥,一切准备停当,只等友谅自投罗网。
元璋亲自在山顶指挥,规定信号,发现敌人举红旗,伏兵出击举黄旗。友谅兴冲冲赶到江东桥,一看是大石桥,就觉得不对头,再使劲连喊“老康”,嗓子都哑了无人答应。山上黄旗招展,四周伏兵齐声呐喊,团团围住,在山上打,在水里打,这一仗把友谅的主力全部歼灭,杀死淹死不计其数,单俘虏就是两万多。元璋军乘胜收复太平,下安庆,取信州(上饶),袁州(宜春)。
龙凤七年(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正月,小明王封元璋为吴国公。
友谅吃了败仗,不服输,七月间又遣将攻下安庆。元璋气极,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决定溯江西伐。龙骧巨舰上建立大旗,写着“吊民伐罪,纳顺招降”八个大字。
友谅为人忌能护短,从杀徐寿辉后,寿辉的将帅不服,纷纷投降元璋。部下骁将双刀赵(普胜)又被元璋使反间计,友谅一怒把他杀了,其他将官兔死狐悲,不肯出死力作战。元璋研究敌情,断定趁友谅将帅不安,军心离散,大举进攻,要比等着被攻有利。于是亲自统军顺风溯流,一鼓攻下安庆、江州,守将丁普郎、傅友德全军归附。友谅逃奔武昌,江西州县和湖北东南角,都归元璋版图。一个扩大,一个缩小,几年来的局面,完全转过来,元璋的兵力已经可以和友谅一决雌雄了。
当江南朱陈两军血战正酣的时候,江北的军事局面也起了极大的变化,红军接连失败,形势很危急。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收复关、陇,平定山东,招降红军丞相花马王田丰,军威极盛。——几年来山东在宋朝大帅毛贵管治下,礼贤下士,开辟田土,治绩斐然。原来的濠州的赵均用和彭早住,驻军淮泗一带,早住病死,均用北上和毛贵合夥。二人作风不同,大闹意见,均用杀了毛贵,毛贵部将又杀了均用。杀来杀去,军力衰减,造成察罕的胜利机会。——山东失去后,不惟小明王的都城安丰保不住,连元璋的根本重地应天也岌岌可危。元璋几年来的安定和发展,全靠小明王大军在北边掩护,隔离元朝主力,如今局面突变,要直接和元朝大军接触,估计军力对比,相差太远,实在抵挡不住。两次派代表去见察罕,送上重礼和亲笔信,要求通好,预伏一笔,以为将来地步。这时察罕正在围攻益都(今山东益都),红军奋死抵抗,元璋料益都一时不致失陷,察罕在肃清山东之前还没有余力来进攻安丰,才敢趁这间隙,西攻陈友谅。察罕的代表户部尚书张昶带了御酒,八宝顶帽,和任命元璋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的宣命诏书,于龙凤八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十二月由江西到应天。其时察罕已被田丰刺杀,子扩廓帖木儿继为统帅。不久又得到情报,扩廓和另一大将孛罗帖木儿在抢地盘,打得正热闹,眼见得元军不会南伐了,越发定下心,断了投降的念头,仍然作宋朝的吴国公。
一 鄱阳湖决战(3)
当察罕的代表带着元朝官诰到应天的时候,宁海人叶兑写信给元璋,劝不要受元朝官爵,自创局面,立基业,并且指出军略步骤说: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士诚),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汉,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