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餐桌上的养生 >

第1部分

餐桌上的养生-第1部分

小说: 餐桌上的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一直不知道怎样把“吃”这件事讲得头头是道。
  直到有一次,《时尚健康》杂志采访祖父程莘农院士时,我听到了他讲饮食养生的“七律”,这才明白原来在自己生长的中医世家中,看似平常的饮食也蕴含着深奥的中医道理。
  律,就是原则、规律。饮食七律,就是有益健康的七个饮食养生原则和规律。
  虽然是七律,但可以用三个字来总括,那就是:食有节。
  食有节,就是要五味杂食,并益于五脏,合于四时;
  食有节,就是在保持适量油盐的时候,也保持清淡的心境;
  食有节,就是热不灼唇、冷不冰齿,用温暖的食物去温暖食者的心;
  食有节,就是先分清饿的是眼睛、舌头还是肚子,不要勉强进食;
  食有节,就是用心饮食,合理搭配,专注于食物本身;
  食有节,就是只吃七分饱,不仅为了体型,更为了健康;
  食有节,就是顺应节气变化,在每一个平常日子里养生……
  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对饮食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奶奶每日端来的小锅。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奶奶去世也快十年了,谨以这本写饮食的书纪念她老人家吧。
  另外,也感谢同事高滢在本书内容整理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
  程 凯
  

第一律 合五味(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人,也能害人。
  食物何尝不是如此。用对了,五味益五脏;用得不对,五味亦可伤及五脏。关键就在一个字上——“合”,也就是相宜。五味与五脏要相宜,五味与四时变化要相宜,五味之间也要相宜,五味在食量上还要相宜。“合五味”可不是简单的五味杂食。
  1。 五谷、五畜、五菜、五果
  我的爷爷程莘农院士是江苏淮阴(今淮安市)人。他10岁起随父研习中医,15岁时拜著名老中医、温病专家陆慕韩为师,19岁就独立挂牌行医。1957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北京的中医事业,他被国家选调进入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至今已从医70余载,成为了一代中医大家。
  我的父亲程红锋是爷爷的长子,从小就目睹中医的神奇并很快爱上了中医。父亲成年之后,毅然走上了行医之路,并坚持不辍。即使从中国中医研究院退休之后,他还一直坚持门诊,行医至今也有40余年了。
  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医世家,又在爷爷身边长大,耳濡目染,我怎能不受影响呢?的确,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闪烁着中医的影子。然而,当我步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所中医最高学府,再回首遥想童年的时候,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不是稚嫩童声里的汤头歌诀,也不是懵懵懂懂中的经脉病候,而是爷爷教给我的饮食道理。
  记得小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奶奶都按爷爷的嘱咐给我准备好了午饭。虽然那时的条件没现在这么好,但在我的记忆中,这餐饭却是十分的丰盛。
  主食:或米或面。爷爷是江苏人,所以吃米饭的机会多一些。奶奶蒸米饭真有一手,用小小的铝锅(那个时代特有的器物)蒸出来,不硬不软,粒粒晶莹剔透,散发着一股米饭特有的清香。现在用电饭煲焖出来的香米饭,也很香甜可口,但却不是儿时的味道了。印象中奶奶还经常用大米、小米混合在一起的二米饭与红薯、玉米等粗粮调换口味,有时甚至还有一小碗盐煮花生或白蒸芋头……
  绿叶蔬菜:一个被用得很旧的小盆里盛放着至少两种时令的绿叶蔬菜,每样的量都不是很多。这个菜量现在看来像是剩菜,其实却不然,那是奶奶每天中午特意为我做的,一般是一盘菠菜或卷心菜等的叶菜,一盘扁豆或青豆等的豆菜。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爷爷给我定的食谱……
  肉菜:最常吃的是肉羹,就是将肉沫与鸡蛋一起蒸熟。本不觉得这肉羹有什么特别,直到上了大学,吃到食堂里一道著名且昂贵的“太阳肉”后,才比较出奶奶做菜的特色。所谓“太阳肉”,就是在调好味的肉馅里打一个鸡蛋,然后上火蒸熟即可。取名“太阳”,是因为肉是肉,蛋是蛋,界限分明,形如太阳。而奶奶却是将鸡蛋与肉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蒸熟后肉沫镶嵌在蛋间,使鸡蛋形成了蜂窝状的奇特结构,清浊融合,肉蛋再难分割,味道自然也就变得十分独特,回味无穷……
  佐汤:每餐必有汤,以瘦肉丁儿、蒸熟的鸡蛋丁儿、山药丁儿为主并稍加青蒜的山药汤;将土豆切丁并加蛋花儿的土豆汤;还有把青豆、蚕豆混合而煮的蚕豆汤……这些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口味清淡。
  水果:时令水果是每餐饭后安静小憩时的奖励。半个苹果、一个桔子、一瓣西瓜,每每让我沉醉在午后悠闲的童年时光……

第一律 合五味(2)
上大学后,我才开始住校吃食堂的经历。记得第一年放假去看爷爷,本以为爷爷会考我许多学业问题,于是特意准备了一番。在我心目中,爷爷的肯定似乎比老师的更重要,所以准备得比期末考试还认真些。但奇怪的是,爷爷却问了一个与学业不相干的问题:每天都在食堂吃什么?
  于是,我列举了一大堆具有学校特色的菜式,虽没有现在丰富,但也比家里的四菜一汤的选择面宽多了。
  “每次只吃一个菜吗?”
  “是啊,一个菜的量就很大,打两个菜吃不完,就浪费了。”我回答道。
  “没有汤和水果吗?”
  “有汤,但食堂里没有水果卖……”
  “你觉得你吃得对吗?”
  “……”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你了解脏腑中脾胃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并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营养精微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可是人体健康生存的根本,也是人体从疾病状态迅速康复的基础,正所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因此我们需要给脾胃提供多种食物,并合理调配,才能让脾胃功能正常发挥,才能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充足的气血。养生,首先要从饮食开始,而中国传统医学素来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所以说,治病也离不开饮食的帮助。《内经》中讲,‘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十分有道理的。结合奶奶平时给你做的饭菜,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吧,看你能悟到多少。”
  看来我没有通过爷爷的考试,还是回去继续研读《内经》吧。
  《黄帝内经》——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素问》、《灵枢》上下两卷各八十一篇,成书于战国时代。但它既非一时之作,也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当时对许多医家理论、医学著作的总结。了解中医,学习中医,不可不研读《黄帝内经》,其蕴含的大智慧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而以此书为基础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医学,更因其神奇的疗效,不仅博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更在世界医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爷爷提到的这段关于饮食养生的经典论述记载于《素问?藏气法时论》,既是医学方面不可忽视的至理名言,更是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原则。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谷,指粳米、小豆、麦子、大豆、黄黍(音同鼠,即糯小米,北方叫做黄米,又叫黍子)等为代表的粮食作物。“五谷为养”,即以五谷为维持生命机体的基本食物或基本营养。何以见得“五谷”是基本的营养呢?文中对不同的食品分别用了“养”、“益”、“助”、“充”四个不同的字眼,这不全是为了避免行文上的重复,而且还有深刻的用意。它不仅讲了各类食品对人体的养益功能,而且还有主次之分。“养”是主要的,“益”、“充”、“助”是辅助的,不能喧宾夺主。
  这里需特别说明一下,谷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并不高。而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律 合五味(3)
五果,指桃子、李子、杏、栗子、大枣等为代表的水果、坚果类食物。“五果为助”,即以五果为生命机体营养的补助。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营养丰富,还有助消化。虽不求多,但却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物。
  五畜适为宜,过则害非浅
  五畜,指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等禽畜肉食,广义上则包括了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五畜为益”,即以五畜为生命机体营养的补益。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吸收不足。但既然是补益,就不能成为每餐食物中的主角,应以适宜、适度为原则,食用过多则会伤及人体。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菜,指冬葵(湖南叫葵菜,也叫冬寒菜,江西叫蕲菜)、豆叶、薤、葱、韭菜等蔬菜。吃菜讲究新鲜,各种颜色的新鲜的蔬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这四个方面几乎把迄今为止人们饮食中的所有原料全部概括了。仔细回想儿时奶奶做的饭菜,每餐无一不是谷、果、畜、菜俱全啊!原来爷爷告诉我的饮食养生道理就是——杂食。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每类食物中都用了“五”字,就是告诉我们要吃杂一点,即使是主食粮食,也不能只吃某一种细粮而不吃杂粮。不同的食品,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吃杂一点是有好处的。肉类、蔬菜、果品也是一样。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回到学校,我立刻与同宿舍同学商定,每餐每人负责从食堂打回一样饭菜,或蔬菜,或肉菜,或水果,或主食,且每天必不相同。然后几个人聚餐食用,以求杂食,使营养均衡,这是我们那个时代在中医饮食养生原则的指导下自创的营养配餐吧!
  但是,为什么要说“毒药攻邪”呢?是强调在用有毒药物攻除邪气、治疗疾病时,特别需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辅助吗?我还是心存疑问,想找爷爷问一问。
  TIPS:关于杂粮
  朋友的儿子小森6岁了,正是上小学的年纪。为了补充营养,奶奶、爷爷每天都给他做很多好吃的精白米饭,三鲜馅儿的包子、饺子,红烧肉,糖醋鱼,油焖大虾,顿顿离不开肉。小森特别喜欢吃肉,一盘红烧肉一顿能吃掉一半。奶奶看着孙子这么能吃,非常高兴,觉得这个孩子身体差不了。可是一年级上完,期末拿到成绩单,在蓝色的期末成绩表里,赫然有一抹红色——体育不及格。是呀,这一年来小森确实看起来壮实了不少,但是他也越发不爱运动了……眼看这样下去成了个小胖墩,这可急坏了小森的父母。
  情急之下,小森父母的朋友带小森去检查,原来是营养不均衡导致的。营养师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