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五访汶川纪实录:绝地重生-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都市规划局于9月初,又抽调了24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3个工作小组,与彭州市、崇州市政府以及在成都的1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对接,帮助确定永久安置点位,并对其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10月底,规划管理局又拟定了各种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工作标准,并成立了40人组成的督导组,而后奔赴灾区,对农村住房建设规划重建点进行实地踏勘和督导工作;同时对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投资老板、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督导员、统规统建业主等,集中进行专项培训。
这当然就不易,当然就很难。
走访中我发现,鹿坪村的“鹿鸣河畔”,堪称乡村重建的典范。
据村干部介绍,鹿坪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587户、2299人,土地面积亩,其中农用地面积亩,建设用地面积亩。该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小麦、水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生漆、“三木”药材、油桐、竹木等林产品为主,特色产业有食用菌、猕猴桃、莲藕及青蛙养殖等。地震前,鹿坪村人均纯收入元;地震后,鹿坪村9人死亡,98%的房屋完全倒塌,剩下的2%的房屋也成危房,经济损失达亿元,村民们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顷刻间化为乌有。全村需要重建的住房,共有562户、2123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我的房子我当家(2)
两年多时间要建这么多房,怎么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鹿坪村“鹿鸣河畔”的设计过程。
按灾区有关规定,重建方式确定后,要根据群众意愿形成规划方案。鹿坪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千亩荷塘。2008年8月10日,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委托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鹿坪村“鹿鸣荷畔”重建点进行规划设计。按理说,对于曾经设计过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城市居民小区的三众设计师们来说,区区几万平方米的农房设计,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设计师们很快就凭着一张地形图拿出了鹿坪村“鹿鸣荷畔”的重建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建筑,环绕着荷塘沿等高线均匀布局,以行列式布局为主,沿路建筑底层,均为商业房。总之,整个设计思路几乎就是按照商业地产的模式设计的。
设计师们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向村民们展示了鹿坪村未来新家园的设计图后,却遭到了村民们无情的否决。因为这个设计图是集中建设三四层高的楼房,将500多户村民“浓缩”在几幢楼房里,整齐划一,完全失去了农家的风情与味道。不少村民说,难道要让我们扛着锄头、抱着猪儿上楼!
第一个方案被否决后,设计师们又在两天之内拿出了第二个设计方案。第二个设计方案以节约土地为原则,选择地势最平坦的区域布置建筑,形成最为紧凑的行列式布局。此稿虽然融入了显山露水的环境,但基本还是城市住宅区的形式,对于村民们的生计和发展,依然尚欠考虑。
闭门造车的设计,再次遭到村民的否决。
这一否决,不仅意味着规划人员没日没夜地加班等于白干,一切还得从头再来;更严重的是,受灾群众住进新家园的时间,有可能会被推迟。
设计师们紧张了。
但紧张之后,仍无上策。
鹿坪村的重建,一时陷入僵局……
直到这个时候,习惯了城市规划的设计师们才意识到,灾后的乡村规划设计,并不是主观想象的那样,也不是主观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他们开始反思:农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新居?安置点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农民集中居住后,将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究竟应该怎么考虑?农民们需要的公共配套设施与城里需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到底有何不同?
之后,设计师们又花了两天时间,亲自跑到鹿坪村实地踏勘,体验农村生活,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楼层高,生活不方便;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户型设计中没有粮仓、晒场,将来粮食没地方放;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不能只想到房子,有了房子住,还得考虑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还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房子造价不能太高,高了好看是好看,漂亮是漂亮,但好看不能当饭吃,漂亮不能当衣穿,没有钱,再好看,再漂亮,等于零……
听了村民们的意见,设计师们深有感触。
2008年8月16日,成都市李春城书记来到鹿坪村实地考察,被鹿坪村独特优美的生态环境所深深感染——尤其是那罕见的千亩荷塘!他对设计们说,这么好的山水,应该大有文章可做啊!规划是画图纸,但又不仅仅是画图纸,如果设计出来的房子都齐齐整整一个样,村民晚上回家,说不定连自己的家门还找不着呢!
就在村里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李春城书记和大家凑在一起,一边讲,一边画着草图,轻松愉快地聊了一个多小时。他说,我们不能把城市的小区简单克隆到农村来,灾后住房重建规划,应当与当地的生产发展相结合,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文化民俗相协调,这样才能避免千村一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我的房子我当家(3)
就在这次讨论中,后来所谓的乡村建设的“四性”原则,很快形成。即:产业支撑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李春城书记的思想理念,给设计师们的设计观念带来很大冲击。讨论会结束后,设计师们再次深入田间地头,展开了更为细致的走访调查。最后,又拿出了第三稿设计方案。
第三稿设计方案将原来的四层楼,改为两层楼;把原来院落之间的“绿地”,变成了菜地。其最大特点,概而言之,由“一心、一带、两环、多聚落、发散式”组成。所谓“一心”,指处于中心位置的千亩荷塘;所谓“一带”,指贯穿整个村落的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景观带;所谓“两环”,指千亩荷塘周围的旅游休闲环和外围的产业经济环;所谓“多聚落”,指采用“林盘”的空间形态形成三个集中居住聚落;所谓“发散式”,指建筑房沿千亩荷塘布置散落在林盘田间,既有传统农村聚落的形式,又有质的变化。
这套方案,很快得到500多户村民的认可。
2010年11月30日上午,我来到传说中的鹿坪村“鹿鸣河畔”,但见星罗棋布的田地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林盘,林盘掩映着10多栋二层小楼。这些小楼聚集成若干个小院,每个小院都有一个小坝子,分别坐落于林盘之中。村民既可用小坝子来晒谷子、麦子和玉米,又可以集中堆放农具。至于鸡窝、猪圈等,也都统一设计安排其中。正如主设计师廖强所言,如果你坐在一架飞机上向下俯瞰鹿坪村,首先看到的是,农居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村落;但一旦接近地面,你又会发现,在林木掩映中,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院落。
面对眼前的“传奇”,我既惊喜,又感叹。
的确,这一设计方案所体现的乡村重建主题,既不是传统中的乡村那样,无序建筑,分居四处,自由散漫;也不是简单地把村民凑合一起,共住高楼;更不是把城市小区的固定模式,克隆到乡村;而是在集中建设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村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甚至生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建造了一个既实用又享受的别具一格的舒适新居。
张佳副局长说,这套规划设计方案是在节约土地、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兼顾了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适度地分散了农户居住点,让农民生活习惯不变,又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标准。并且这套规划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石材,规划了石材加工厂;林盘可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毛竹、桃树、核桃,以及中药材,既可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根据当地千亩荷塘和林盘的资源,预留了核桃、猕猴桃、中药材、莲藕等农产品的深加工区域;设计了乡村客栈、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景观走廊,以自助式旅游和乡村游为主打,吸引游客……总之这是一种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重建,而是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让灾区在重建中得到提升和发展。鹿坪村只是灾后重建中的一个“试验田”。
而在我看来,乡村重建,除了规划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尊重民意,体现民意,服从民意。一句话,要民主建房,而不是霸权建房!所谓民主建房,就是要像有的村民说的那样:“我的房子我当家!”就是要让老百姓说了算,而不是当官的说了算,更不能搞什么“政治形象工程”。如果老百姓不满意,住着不舒服,不自在,什么工程都是无用工程,什么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而所谓的重建“中国最美乡村”,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句大话,一句废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我的房子我当家(4)
事实上,走访中我了解到,民主建房,始终贯穿于整个灾区的重建工作中。除了上面谈到的鹿坪村“鹿鸣河畔”,还有都江堰的天马镇,也是典型的一例。
天马镇有12个村,12个村除了4个受灾较轻的村实行了原地自建外,其余8个村全部实行的是统规自建。面对灾后重建涉及的种种矛盾,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走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形式,让受灾群众积极参与到灾后重建中的监督、管理、协调中来,并在各村民主选举出一些正派公道、威信较高、对建筑施工又有一定特长的人,分别组成灾后重建议事会、监事会和协调小组。这就真正捍卫了“村民自己建房、自己说了算”的原则,同时也化解了建房中的各种矛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了灾后重建的速度。
比如,金华村的3组、5组,有部分村民开始对坡屋面建房要求不认可,觉得造价太高,不符合实际,要求修平屋面。镇上、村上干部多次给他们做工作,还是不同意。后来,协调小组成员凭着他们懂建房技术的优势,和他们多次沟通,并帮他们一起算账,说坡屋面不仅美观大方、坚固耐用,而且造价也大不了多少。最后,通过协调小组成员耐心细致地讲解,他们完全接收,还对协调人员表示感谢。还有金陵村的2组、10组,有不少村民都认为,设计单位提供的户型图不符合使用实际,要求重新更改。于是协调小组将群众好的建议、好的点子收集起来,与设计单位反复沟通,直至村民们认可了设计单位的户型图后,才开始施工建房。
而向峨乡的鹿池村,坚持的则是“民主决策三步骤”的原则。其“三步骤”是:
第一,由村民提议。村民集中居住,不是简单的搬个家,它还涉及到如何重建、如何服务、如何发展产业、如何管理小区等问题,千头万绪,非同小可。因此,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村干部通过小区的“院坝会”(即在院坝子里开会),先把政策统统告诉村民,再让村民以户为代表,反映村民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意愿,最后再酌情开展工作。
第二,由议事会审议。按照程序,村里先成立村民议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