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46部分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第46部分

小说: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他这么一补充,我心里果然为之一动。由于长期做文化娱乐记者,中国近十几年来所涌现的大小名人,几乎都采访见识过一遍了,这么一来二去地就形成一个很固执的想法,觉得不管面对的是哪个级别的明星大腕,他(她)首先人要好,若是人不好的话,即使再有名再有钱,那也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又不是十几岁的追星族们,还是躲得越远越好,更何况大家手头事挺多,都很忙。
  其实,当时我倒挺想见一见陈逸飞的。因为,前不久跟两位同事去上海考察时,多次去上海“新天地”泡吧喝酒装小资,逛到他的“逸飞之家”时,竟然鬼使神差地相中一件手工上装,花2000多块钱买回来后,却因为那种夸张的设计风格,一直没有勇气和机会穿出来。所以,正想跟他探讨“审美”和“实用”之间的距离关系。
  3月27日傍晚,因为凡一平的盛情邀请,陈逸飞推掉很多大型活动,飞到南宁参加广西电视台“时尚之旅”文艺晚会。首次跟绿城亲密接触的陈先生,并不是空手赴约,除带来了数百款“逸飞时装”外,还怀揣着他那不安分的艺术追求和总在领跑的时尚理念。
  事后我才知道,他这次来的真正目的并非在晚会上当嘉宾秀时装,而是找凡一平商量修改剧本的事,因为自从影星姜文跟他“撂挑子”后,半途搁浅的电影《理发师》,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也许因了这份“动机不纯”,广西电视台付他的那一万块钱劳务费,也被他婉言谢绝了。
  逸飞视觉
  这些年来,差不多新结识陈逸飞的人,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陈逸飞先生的身份问题。过去陈逸飞是享誉国际的画家,90年代以来他向多种文化领域拓展,形成了大视觉的文化理念,并在绘画艺术、电影艺术、服饰艺术、模特艺术、雕塑艺术、装潢设计艺术、媒体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陈逸飞的身份也随之多侧面多层次,除了原先画家的基本身份,他后来被人们称为导演、服装设计家、模特经纪人、雕塑家、设计家、出版人,等等。胡红一在与陈逸飞的交流中,也同样遇到了陈逸飞的身份问题。陈逸飞还是希望称他视觉艺术家,称他实验的多种艺术为视觉艺术。
  等真正跟陈逸飞面对面坐下来聊天时,发现他果然如凡一平所说:没架子,人很好。那段日子,整个中国娱乐圈都在往死里爆炒陈逸飞跟姜文之间闹出的惊天动地的“小别扭”,这从而使他的名气在影视圈里格外红火。然而,在国内外美术界,在华语时尚圈子中,陈逸飞这几个字,早就被他用自己的作品擦得闪光发亮,并且引发一浪接一浪的微词和争议。
  首先是他的身份难以界定。作为画家,他那幅《故乡的回忆》不仅拍出了天价,还在全世界捧红了周庄。作为导演,他拍摄的《人约黄昏》等电影,开创中国画家电影先例。他搞风格独特的服装设计,还办页码最多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在中国,几乎每天都有人欣赏他的画,观看他的电影,穿以他命名的服装,看他创办的刊物。这样一来,在一些远离时尚者眼中,陈逸飞几乎就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通过接触交谈发现,他陈逸飞本人根本不把这些非议当回事,倒是心平气和超脱得可以,理直气壮毫无愧色地把自己定位为视觉艺术家。
  

第十九章 胡红一眼中的陈逸飞(2)
追寻陈先生走过的脚印,会发现他一直所从事的事情,都是他最喜欢干的。能在兴趣喜好中寻找到商机,并能不失时机地将其发展成不俗的事业,是人人都想,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艳羡乃至眼红陈逸飞的原由吧。也许有人会说,他服务的对象都是“小资”,并非劳苦大众,可别忘了,在树林子那么大的中国,“小众”绝非少数。上海无疑是中国的时尚之都,上海“新天地”自然是中国小资的大本营,所有酒吧咖啡馆和电影院,都是世界一流的。在寸土寸金的新天地,“逸飞之家”跻身成龙、谭咏麟、吴思远等名人所开的“店铺”间,非但一点不拘束,还宽敞得颇有些财大气粗。
  谈话间陈逸飞说,他其实早就想来一趟南宁了,这念头除去来自常规宣传外,更多是小说《理发师》原作者凡一平的极力鼓动。其实,我个人认为,南宁更应该早一点遭遇陈逸飞,因为几天不吃米粉就很难活命的邕城,暂时还没有能以百万为拍卖单位的画作,没有品位能跟主流城市比肩的店铺,没有太跟得上时代的导演,更不要说拥有一本能够引领大众时尚的刊物了。
  陈先生边吃饭,边跟我们几位新结识的青年作家朋友聊天,还边耐心接受众多新闻记者的采访,虽说忙得满头是汗一塌糊涂,这些事情倒也被他处理安排得有条不紊。当最后一位记者采访完陈逸飞后,不禁对他的满身头衔犯了愁,问他明天要见报了,可究竟称呼您什么好呢?陈先生稍作沉吟和气地笑着说:“那你就叫我视觉艺术家吧,我喜欢别人这么叫我。”
  逸飞说城
  陈逸飞多次提醒人们,你可以不听音乐,你可以不读书,你可以不看电影电视,你可以不去看美术展览,但你不可能不接近建筑物,你没法不跟建筑发生关系。陈逸飞的大视觉艺术实验,有很大一块就是围绕着城市环境和城市建筑来进行的。
  不论到了哪一座城市,陈逸飞与当地官员,与当地文化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城市建筑的现状,建筑艺术的发展。
  在谈到南宁这座城市的时候,陈逸飞说:“伴随这座新兴城市的快速发展,南宁将越来越年轻美丽,充满视觉诱惑力,她将成为未来的时尚之都。如果有一天我对南宁做一个总体的美学规划设计,这也一点不奇怪,因为她年轻,没有任何不良的雕琢,正好适合更大的手笔去把她打扮得更加美丽。”
  在胡红一与陈逸飞的几次交流过程中,陈逸飞总是要说起对所到城市的印象,而城市印象里的第一大块就是建筑。
  建筑比人长寿,不仅属于今天,也属于未来,陈逸飞说建筑是送给未来的重要礼物。
  吃过晚饭,我跟几位文友一起邀请陈逸飞“找个地方喝点东西慢慢聊”,他不顾旅途及走台的疲劳满口答应,于是,大家来到桂春路好友丁工开的“高地”咖啡馆。
  一进门,陈逸飞就很注意室内装饰和整体氛围,不住地夸奖说,真想不到南宁还有如此品位的所在,就算搁在上海也不算落后。接下来,他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南宁城市建设的整体印象上。
  “从机场到市区,郁郁葱葱的高速路让人看了很舒服,叫我对这座绿色的城市一见倾心。只可惜,一过桥就露馅了。” 陈逸飞客气的表达很有特色,无论说话时的语气节奏还是面部表情,都给人一种贴心贴肺没有距离的感觉。
  旁边的凡一平解释说,“桥”就是指横跨邕江的南宁白沙大桥,过了桥就进入了城市的楼群。那些火柴盒似的矮小旧建筑群中,包裹着一些现代时尚的高楼大厦,看起来确实潦草凌乱缺乏规划。
  虽说这座城市的建筑面貌难以让陈逸飞垂青,可他还是在评价的话音里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和厚道。然而,一离开具体的城市,陈逸飞温和的语气就变得尖锐起来:“一些国内的城市在建筑中唯恐把某些元素忽略掉,于是,叠床架屋般把许多不相关的元素都放在一起,而把城市中真正需要留给外界很具特点的视觉记忆符号给淹没了。”
  陈逸飞再次把自己定位成“视觉艺术家”。他说,一个城市的建筑与民族的气质都可以在追求视觉美的同时表达出来。所以,他要把游历世界名城的视觉享受传递给国人,他倾力策划的杂志《青年视觉》每一期都要透视一座城市。
  刚好朋友开的咖啡馆里有那本著名的杂志,我随手拿起翻看起来,那一期做的是法国里昂,整整100页,包罗万象,目不暇接。
  “这些城市我都很熟悉,太熟悉了!”大概是意想不到这里竟然有自己的杂志,他凑过来边看边说,脸上荡漾着掩饰不住的自信和满足:“我们每个月都要派出五人小组,深入到世界最有特色的著名城市,记录最有视觉冲击力的瞬间。这样既丰富了版面,又变成了奖励性质的采访旅游。”
  

第十九章 胡红一眼中的陈逸飞(3)
尽管大家聊的话题很随意,陈逸飞总能在关键时候把“缰绳”拉在自己手里,他进一步阐述说:“城市建筑是‘送给未来的礼物’,在建设初期,就要想到这个建筑物也许要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么,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是暴发户呢,还是一个有品位的创业者?是一个讲究设计美学的民族,还是一个毫无特色、盲目模仿的混合体?”
  无论说什么话题,无论多么激动,陈逸飞总是在慢条斯理地发问,表情宽容而又温和。
  咖啡馆包间里的电视开着,一条关于上海音乐厅动工整修的电视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陈逸飞侧脸看完了那条新闻,微笑着补充说,上海新的音乐厅即将兴建,他以艺术家的身份出任项目专家组组长。
  逸飞媒体
  陈逸飞由一个画家发展成为一个被社会和传媒广泛关注的文化人,是国际上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20多年来,陈逸飞一直是国际传媒关注的热点人物,跟记者打交道,跟传媒打交道,成为他的重要事务。
  文化产业的领域拓宽以后,传媒也成为陈逸飞实验的对象。过去跟别人办的杂志打交道,过去接受别人办的杂志的采访,现在自己办杂志了,从《青年视觉》到《东方视觉》,再到“逸飞视觉丛书”。
  在传媒领域的实验,有成果,有经验,有感受。
  咖啡馆老板为了证明自己是《青年视觉》的忠实读者,不仅拿出过去的每一期杂志,而且还立即派人从报刊亭里买来最新一期的《青年视觉》。
  随后翻着厚重的杂志,陈先生像在异乡遇见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毫不掩饰地惊喜。我告诉他,这本风格前卫的杂志在南宁有不少拥趸,尤其在设计界很受欢迎,几位搞平面的朋友对它的评价一直不低。陈先生兴奋得连连说:“是的,这就对了,应该是这样。”
  陈逸飞涉足平面媒体,不如他拍电影做时装那么引人注目,但他对杂志钟爱已久。在美国时就爱看杂志,每次从国外回来都带一大堆杂志,他说,《青年视觉》圆了我多年追求的一个梦。
  我们原来还以为,陈逸飞只是在理念上支持这本杂志,属于“顾问”性质。其实,杂志完全由他投资包办,是名副其实的“陈逸飞的杂志”。
  他扳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地介绍说,杂志在他眼里是视觉媒体,每一期设计出来,工作人员把所有的电脑打开,他就在斑斓页面构成的一个视觉空间里“散步”,一幅一幅地“检阅”过去,指指点点。“那个时刻很陶醉。”他说,“办杂志确实很有成就感,出了这一期就盼着下一期。”
  陈逸飞非常看好加入WTO之后的中国期刊、出版市场,他透露,第一本杂志上升得很快,已经开始赚钱了,正在运作下一个,那将是一个“美女如云”的时尚杂志。逸飞视觉设计工作室是一个非常棒的设计机构,除了做《青年视觉》,还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