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

第6部分

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第6部分

小说: 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讲得很动情,还学着戏里的唱腔唱,我听了非常感动,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们从小,就是在母亲的这些故事中教育长大的。母亲的教导,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


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自尊心特别重。她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我四、五岁时,虽然我家在当时的乡村还有着大户人家的名声,但家境已经衰落。每逢学校开学前夕,为了筹措我们的学费,总要东挪西借;日常生活,也到了捉襟见肘的处境了。即使在这样的景况下,每次进城,走亲访友或去办什么事情,临行前,母亲总要将我们一起去的孩子,尽力收拾打扮一番:衣服穿得干干净净的;小皮鞋擦得亮亮的;头发上还要抹点凡士林油。与平时相比,我们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一路上,又再三嘱咐:见了长辈要鞠躬问好,不要像个木头人似的,不懂礼貌;与小朋友玩耍时,要友好,要嫌让,不要吵嘴、打架,免得别人说你们没有教养。

  母亲还让我们猜过一个谜语:“来不叫主,去不辞东。你们猜猜,是什么人?” 我们一下子猜不出。母亲指着房梁说:“是梁上君子呀,就是小偷呵!” 显然,母亲是暗示我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孩子是父母的脸面”。母亲之所以这样做,她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人看不起!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 这是母亲常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也是她对我们最大的期望。因此,母亲颇为高兴的事情,莫过于人家对她子女的赞扬。

  那时,我家还住在农村。有一次,天下着雨,刮着风,母亲带着我,从镇上买完东西回来,路过狭窄、泥泞的田埂时,一阵狂风,把母亲撑着的雨伞吹得东倒西歪,母亲使劲抓住伞柄不放,一不小心,一阵劲风吹得母亲连人带伞地倒向水田。幼小的我,此刻赶紧牵着母亲的衣角不放,结果连我也一起跌进了水田,弄得全身是泥,浑身湿透。母亲将我拉起来后,不但没有因为我滚到田里而生气,反倒夸奖我有孝心,是个好孩子,遇到危急时刻,首先想到娘。

  过后的几天,母亲带着我遇上了一个熟人,母亲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称赞起我来:

  “我这小四,你别看他年纪小,还真懂事。那天眼看着我要掉进水田里,他赶紧来拉我。你说,才几岁的孩子,哪有那么大的气力,能拉得住我呢?”

  “那倒也是。你的四伢子小小年纪咯样懂事,你的命真好!” 对方点着头,礼貌地回答。

  我发觉,这时的母亲满面春风,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大概她认为能有我这样孝顺的儿子,是她的光荣,因而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吧。其实,我自己清楚,那只是我依恋母亲的习惯动作而已,并不值得母亲如此高度评价的。

  还有一件事,至今我仍忘不了。小学毕业后,我考取了当时湘潭最好的中学——湘潭市一中。

  那次与母亲走在街上,碰见一位亲戚。闲聊中,顺便谈到我考取学校的事,亲戚说:“你儿子学习成绩好,有出息,你将来要享福啊!” 母亲脸上再一次流露出幸福的自豪感。看得出,母亲心里甜甜的,仿佛比得了什么金银财宝还高兴。

  凡是亲朋好友、邻居熟人,与母亲闲聊之中,当听到母亲说她有七个子女,大的在哪里工作,小的在哪里念书时,对方往往按照民间流传下来的话,恭维地说:“老话说,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你真是好福气,好福气啊!” 母亲听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思想上、情感中得到很大的安慰和满足。


尽管母亲喜欢听别人夸奖自己儿女的话,但她决不是一个虚荣心很重的人。

  母亲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早年,为了全家的生计,经常要出入许多场所,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丰富的阅历使她看惯了世间的炎凉,看透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她并不是一个把金钱、地位看得很重,庸俗浅薄、仰慕虚荣的人。

  她向往的是堂堂正正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总希望通过自己和子女的不懈努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母亲就是想用人格的力量,至少争得与人平等的权利。她不卑不亢,自立、自强,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被人瞧不起,永远也不愿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欺侮。这就是母亲让我最敬佩的品德。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后,我家的景况已经跌入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的艰辛、物质上的贫乏,并没有使母亲退缩。为了自立、自强,母亲心甘情愿地去干过去从来就不曾干过的活:锄地、种菜、卖菜、砸石头、缝衣服、摆书摊……为了自食其力,只要是能谋生,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我永远忘不了母亲五十多岁时,去铁道边砸石头的情景。

  那时,正值三伏天,坐在荫凉处,扇着扇子都嫌热的天气。

  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母亲不顾年老体病,到很远的铁路施工队去干年青人才干的那种体力活。

  母亲天不亮就赶往工地,因为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且,是计件活,砸好的石子堆成一堆,按八角钱一立方计,母亲总想干的时间长一些,多砸一些。砸石头虽然简单,但体力消耗大,整整一天下来,连年青人都叫累,更何况体弱有病的母亲。

  母亲早早来到现场,先将大块的石灰石砸成小块,然后再一一砸成比姆指稍大的细块。

  炎炎烈日下,母亲身穿短袖布衫,戴着草帽,坐在地上,拿着榔头,对准面前砧石上的石头,一锤一锤地不停地砸。为了防止石子四处飞散,还用草绳编成一个很粗的圆圈,左手捏住圈柄,将石子团团套住。刚开始,因为母亲从未干过这种活,很不熟练,一不小心,沉重的榔头就砸在自己的左手背上;四处乱迸的碎石,不断地打在脸上和身上。我真不知当时母亲是怎样忍受过来的。

  晚上七、八点钟,母亲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来。脸上晒得黑黑的,臂膀上都晒脱了皮;左手背上青一块紫一块;头发散落着,上面布满了灰白的尘土。看着精疲力竭的母亲,我心疼地说:

  “您太累了,明天就不要去了。”

  “没有什么,只是手臂酸痛,过两天就好了。” 母亲平静地回答。

  倘若当时能够多休息几天再干,母亲的身体也许会好受些。可是,第二天一早,仍然得去继续干活。母亲就这样顽强地硬撑着。

  歇了一会,母亲带着羡慕的口吻对我说:

  “我要是有一根旧的宽皮带就好了!”

  我懂得母亲的意思,她想要一根旧的宽皮带,来代替套石子的草圈。

  “草圈不结实,用不多久就砸烂了。我看见有人用旧皮带,既牢实,石子也不容易迸出来,真的很好用。”

  我听着,心里难受极了。那是五十年代,人们普遍都很贫穷,系裤子,大多用布带或绳子。奢侈的皮带,算来也是罕见之物,我又上哪里去找呢?连一根旧皮带,我都没办法帮助可怜的母亲。

  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母亲在说“我要是有一根旧的宽皮带就好了!”那种渴求的目光,那种不值一提的愿望,让我想起来,一辈子都心酸! 

  那段时日,母亲就已患有哮喘病,只是未到心力衰竭的地步。母亲如此的辛苦,可是,我却从未很好地体谅她,帮助她。平日里的家务事,我总是懒得去做的。母亲喊过一、两遍后,不见我马上去做,她便不再作声,既不责备我,更不会打骂。只是一个人默默地自己去做,一边叹息着,一边喃喃自语:“求人不如求己啊!” 如今想起来,这句话像钢针一样,刺痛着我的心。我悔恨自己,当时怎么那样不懂得照顾慈祥的母亲。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966年5月,“五&;#8226;一六”通知一声令下,*开始了。人们原以为,这只是文化领域中,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是文化界的事,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名为“无产阶级*” 的运动,竟会演变成全国范围内,党、政、军,工、农、兵、学、商齐参加的一场大斗争,从上至下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以至说不清,道不明哪天灾难就会落在自己头上,人们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苦苦煎熬的时间比八年抗日战争时期还长。

  随着运动迅猛地展开,一场空前的红色风暴,铺天盖地袭来……

  母亲好像预感到灾难即将降临,开始焦虑忧郁,惶恐不安起来。因为,自解放以来,每一次政治运动,都使她感到惴惴不安,忧心忡忡。“剥削阶级”、“地主份子”的罪名像驱之不散的幽灵,日夜纠缠在她的心头。每一次,她那极强的自尊心,总会在这些运动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在母亲的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尊严,人一生下来,就应该和周围的人是平等的。她曾对我说过:“无论在哪里,都不要瞧不起别人,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有钱的;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做老百姓的;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只要他不干坏事,不危害社会,就该一视同仁。” 

  解放后不久,母亲向往着与人平等,向往着通过自食其力取得与人平等的权力,还特地将自己原来的名字改为平等的“平”。我想,这就是母亲潜意识中最朴素的“*观”吧。

  记得那是1956年,母亲第一次拿到了选民证,她心里非常高兴,有了选民证,就应该是和一般人平等的公民了。她小心翼翼地、像宝贝一样将它收藏好,似乎有了它,就可以重新抬头做人了。但是,无情的事实,却远不像母亲想的那样天真,那样简单。

  她万万没有想到,虽然经过解放后十多年的努力改造,身体力行,在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普通公民时,等来的却是*的狂涛,再一次将她善良的愿望撞得粉碎。

  “黑五类”,这个令人胆寒的政治帽子,又一次沉重地扣在母亲的头上。运动中,虽然没有被押到台上批斗,但“早请示,晚汇报,就地监督改造”,已使母亲失去了人身自由。在人们冷冰冰的目光中,在指指点点的讥讽中,在造反派的训斥中,胸前挂着“黑五类”的牌子,去扫大街……母亲的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思想陷入极度痛苦之中。

  其实,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受害者千百万,又岂止我母亲一人!

  “*”初期,我串联到武汉时,曾耐心地劝过母亲,开导过母亲:

  “现在堂堂的国家主席、开国元勋,那样有身份的人,都被挨了批斗。您一个普通百姓,又何必在乎这些呢?” 但母亲始终听不进去,强烈的自尊感,使她怎么也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

  在太原时,新的环境,不熟悉的人际关系,带来了稍微宽松的空间;外来的刺激少了许多,思想上得到暂时喘息的机会。后来虽然生了病,但疾病的痛苦母亲完全可以忍受,而精神上的痛苦却怎么也忍受不了。

  母亲重返武汉,无疑是再一次掉进致命的政治旋涡,回天已无力。夺去母亲生命的生理原因是肺心病;而心理上、精神上的崩溃,则是长久向往的自尊,被*的风暴彻底摧毁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一
母亲去世后,我们兄弟姊妹无不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