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亿万富翁的成长传奇:奋斗李想-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公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就像阿迪的广告语“无兄弟,不篮球。”实际上,在创业初期,李想的创业前景并不乐观,架设网站需要技术支持,同时他没有销售背景,更重要的是,他毫无管理经验。如果把李想比作管仲的话,那么他的几位合伙人就是鲍叔牙。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创业初期的艰辛(2)
高三毕业后,李想放弃了高考,一心想着要把自己的个人网站继续做下去。“我离开学校的第一天,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去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因为我比较擅长做内容、了解需求,但是不懂怎么写代码和管理服务器。”所以他需要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搭档。
“当时在网上认识了一个非常聊得来的朋友……这个人叫樊铮,1977年出生,也是石家庄人,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当时在深圳的一家杂志社工作,‘跟我一起创业吧’,那哥儿们特别好,就跟我一起创业了。”对股份两人做了君子协定,“一上来的时候我占了60%的股份,他占了40%的股份。业务也做了分工,此后,樊铮从ASP、Net、Net20一路钻研,保证了网站的技术实现。”
高三及毕业之后的广告收入及稿费,使李想有接近10万元的积蓄,这是他的创业资本。“显卡之家”显然是过于局限了,于是注册了域名pcpop,不过逐渐用户都喜欢称为“泡泡”,于是就叫泡泡网了。那时候,李想心里并没想到比尔·盖茨或者什么伟人的弃学成才的相似经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有那么复杂,没有注册公司,就没发展业务的办公地点,没有广告发票给客户。”在当时互联网相对落后的石家庄,经过15天的软磨硬泡,李想终于在工商局把互联网公司给注册了下来。而李想创办“泡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兴趣;而创办公司的理由更简单,就是为了给客户发票。
事实上,与小学想当经理的理想不同的是,李想高中时曾一度想当杂志编辑,写出好文章正确地引导读者,曾专门跟杂志社打听了编辑原来需要大学文凭要求,为此还一度想过考大学圆编辑梦。然而当他的个人网站办得风生水起时,他却以老板身份雇佣了几个兼职编辑,自此他放弃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理想。
2000年7月,媒体关注到这家创业公司,有一篇《为了前途不上大学的创业者李想》的报道:“石家庄市西南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学科技园内,三个年轻人在9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经营着他们的希望……”在这一报道中,记者同他们讨论了网络股泡沫的破灭,“有观点认为今年的下半年将进入网站的大淘汰阶段,70%以上的网站会被淘汰掉,你觉得你的网站能够生存下来吗?”当然此时年轻人们还意气风发……很快,李想就切身感受到了之前通过广告联盟获得的收入一下子从接近两万归于零。在那个艰难的阶段,李想和樊铮两人拿八百一月的薪金维持着,这些钱还是来自于稿费。2001年,发生了两件事让李想印象深刻,一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了,创业以来他第一次尝到冬天的凉意和艰苦,原有的广告客户突然中止了投放,最苦时到处找广告客户帮别人投稿;二是转战高手林立的IT红海——北京,理由是几乎大客户都在这里,而这里充满着机会。
李想开始转型,希望可以通过承接网站制作,打开一条新路,不过他们很快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擅长。李想在准备挪地之前就想好了:“做个人网站没前途,靠一个人撑着没希望。”可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人少不代表他们弱小,反而更容易破釜沉舟。
之后,第三个合作伙伴邵震出现了,他从北京找到石家庄,邵震之前在“走进中关村”工作,他找到李想后表示愿意替泡泡网在北京拉广告,只需要两千月薪,并且从广告收入中提取,此外就只需要一套名片,李想同意了。
第三章 创业初期的艰辛(3)
邵震从联想集团的QDI主板部,拉回来了14000元广告费,又到华旗资讯换回三台电脑,这样房租、工资和办公设备都有了,泡泡有了北京分公司。2001年年底的时候,李想自己也来到北京,在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的一套60平米的民居里面,早上办公,晚上睡觉。据说,李想的母亲还专门来了一次,教李想如何使用洗衣机。之后,网站基于IP的访问量增加到每天四五万。
这段时间并不长,2002年年初,他们就搬进了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写字楼,开始正式商业化运作。事后李想回顾说:那个时候就那么两三个人,其实很赚钱。2002、2003年就把车和房子都买了,但是感觉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当公司发展到20多人的时候,这家创业公司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之前,李想同樊铮的关系处理是,“我是一个非常急的人,我急的时候甚至去骂他,但是他总是让着我。”但是大家还是认为李想比较年轻,太抓住自己的观点不放。2003年有一天下午,一半多的人向公司集体辞职了,更糟的是他们都去了竞争对手那边,李想一个人一个人打电话,但是挽留无果。
没有办法,第二天,剩下的人到大学找人,再培训。李想也静下心来,阅读一些管理书籍。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李想总结:“一开始只知道管事,后来单纯管人,再到后来将管人与管事分开,在不同领域扮演不同角色。对公司管理的体会一直都在变化,也许没有止境。”
当然李想的背后还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网络公司的董事长。如此身价的人跟你接触,会令你觉得到他比你自己的朋友对你更热情和热心。”李想感叹,如果做人做不到这种境界,也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财富。“265”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蔡能看到的层次,常人不能触及。”
李想总结自己的三个创业阶段:第一个阶段,此时全队思想必须统一,要创业肯定是一个商业行为。特别是关于股份架构问题,一定要先小人后君子,把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这样才会保证以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第一个阶段踏踏实实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解决生存问题,在解决生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优势,管理方面可能只占5%。下一阶段就是持续发展,并同时提高管理这一块,加大它在企业运营中的份额。第三个阶段,流程和制度将会变得十分重要,这些都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李想最后还一再强调,阶段不同,比例不同,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前期一定不要夹杂进更多的人事问题,只需要踏实做事。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李想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就是在你失意的时候不要去自暴自弃,不要把自己放在失败的阴影中不敢见阳光。只有勇敢地跨出自己的自尊,你才有机会冷静地思考自己面前的问题,才能让自己从失败走向成功。
2一年赚了100万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他们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因而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作为一个身家过亿的80后CEO,李想最初创业的目标就是想赚钱,“当时觉得能赚上二三百万就不得了,很满足了,但当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第三章 创业初期的艰辛(4)
“我是高三时开始上的网,当时上网还很贵,一个月要700到800块钱。”在此期间,李想迷上了个人网站,除了上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机上,像许多电脑迷一样,他也建了一个个人网站,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1万人次/天。这时候,广告商就找上门来。“当时所有的网站只要做得好都有人给你投钱,而且他们什么要求都没有只要能显示出来就行了”,当时李想的网站每个月有6000、7000元的广告收入,这对一个学生来说,简直太奢侈了,“赚钱原来很容易嘛。”
但好景不长。1999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李想的广告一个都没了。虽然遭遇挫折,但李想并不气馁,因为做网站让他找到一个让自己全力以赴的事情,而且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因此高中毕业后李想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自己创业。“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早两年,没有这个机会,晚两年,这个机会可能又过去了。”2000年,李想和樊铮创办了PCPOP(电脑泡泡)网站,初始投资就是自己做网站淘到的第一桶金、将近10万元。新网站很快就有了访问量,但却见不着效益,因为在石家庄没有收入机会。后来李想到了北京,一开始租了一间民房,半年后,网站访问量每天有3~5万人,广告商又找上门来,而且开出的价格比原先还高。2002年,他们搬到写字楼,这一年网站的收入达到50万。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似乎越走越顺,2003年他们的收入达到200万。也就是说一年的收入就过百万,而后来的李想更是一发不可收了。这家创业公司进入了快速成长期,最初在电脑城写字楼租用的面积不过120平方米。2004年,换了一个地方,面积达到400平方米,很快不够用,又把周围的空间租下来,扩大到700平方米。到2005年年底,在新东方对面的中国电子大厦租下1400平方米的办公楼,员工达到了一百多人。管理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的成长,到一百多人,某一天突然又走了二十多人,李想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此后,三险一金、商业保险都建立了,甚至于“生日会”都完善了。
2006年5月11日,李想在接受赛迪网访谈时透露:“我们2005年目标是1600万,我们做到了。2006年是要超过4000万,是2005年的25倍。”这个时候,他的知名度还颇为局限。当时李想分析了市场格局:“像赛迪网、天极网属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