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之庶女归来 >

第567部分

重生之庶女归来-第56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庶女归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回忆起他那些令人发指的行径,以及无底洞样的体力与精力与兴致,她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一种卷包袱出逃的强烈渴望,猝不及防地袭上心头。
  要是天天都跟这名禽兽同住,她一定活不过三个月!禽兽他难道没有别的妻房妾室吗?他总不会夜夜都来她房里睡吧?
  餐桌上,那一大盆喷香的鲈鱼汤,是孟瑄昨天就吩咐厨下煨到小火上的,经过一天一夜的精心烹调,现在比鲜牛乳更鲜香浓白,非常勾人食欲。何当归在昏迷的时候被灌喂了一碗紫米汤,温暖了脏腑,加之体力早已分毫不存,透支超过十天以上,现在是真的饿极了。于是她放弃了继续研究那疑似人格分裂的夫君,颤抖的小手抓起筷子、捧起饭碗,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孟瑄唇畔笑容和煦,他自己的功力已臻化境,几天几夜不喝水吃饭小意思,所以只用了小半碗鱼汤就停箸了。另取一双象牙镶银筷为她布菜,仔细地剔去鱼肉中的每根鱼刺,温和道:“差点忘了,你说过不爱吃鱼,嫌挑鱼刺麻烦,以后再让厨下做鱼,都片出生鱼肉来,去刺之后打成绵软的鱼蓉,你说好不好?”
  何当归没想到,孟瑄还这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又见他夹过来的菜无一不是她爱吃的,而他自己基本上什么都没吃,她心里渐渐过意不去起来。孟家重男轻女、以夫为纲的俗例,她也有所耳闻。从这么一个环境中长大的男子,又是嫡出身份,比旁人更尊贵些,现在却纡尊降贵地来服侍她吃饭
  想到这里,她没那么气他了,小声说了一句:“相公你吃你的吧,我自己来就行了,而且我也饱了。”她一向都是少食多餐,寻常不忙的日子里,都是一天吃五餐,每餐用半碗饭菜。
  孟瑄却摇头道:“娘子不用管我,只专心保养自己的身子就行,吃胖一些,才好早点儿怀上我的孩子。我听说,体胖的女子,生产时比较省力气。”
  果然还是为这个!孟瑄这个精虫冲脑的家伙!何当归一怒,又萌生出离家出走的念头。
  孟瑄却接着解释下去:“清儿你可能也知道,孟家传承了一千多年,又是个大家族,因此难免规矩多,还有不少家规家训,看上去都不近人情,是因为那都是祖先传下来的隔了几朝几代的旧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正室入门后,五年内不生子就要削为妾;如果有所出,但生的却是女儿,那就再给三年的‘观察期’,期间能生出儿子,则可以获得豁免。所以,入门后迅速生一个儿子,可以稳固你在孟家的地位。”
  孟瑄的话并非虚言恫吓,事实就是如此。孟家里面,就连先贤孟子孟轲,也不能从大男子主义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
  《韩诗外传》就有文字记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条腿儿坐着。孟子一进屋看见她这个样子立刻心生不满,回头便对他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我必须休了她!”
  孟母诧异地问:“为毛呀?”
  孟子义愤地说:“她伸开两腿坐着,两条腿张着!岂有此理,女子怎么能出现这样的坐姿?不雅,不雅之极!”
  孟母问:“臭小子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拽拽地说:“小爷亲眼看见的,她无从狡辩。”
  孟母怒道:“呸呸呸!这是你的问题,而不是你媳妇儿的问题。《礼记》上不是说了吗?‘进屋之前,要先问屋里有谁在;进厅堂之前,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走进屋里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有准备。’刚才你到你媳妇房里去,进屋时没有声响,才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完全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媳妇不讲礼仪!”
  孟子仍不大服气,孟母爱心教育他说:“女人生儿育女很辛苦,你须得尊重她们,你这个媳妇儿,我瞧着很好,打着灯笼都没处找。以后你再随便提起什么休妻不休妻的话,为母大耳刮子抽你!”
  最终,因为孟母贤德,才没让儿子休妻成功。

☆、第597章 宝贝疙瘩孟瑛

  更新时间:2014…02…15
  孟瑄见何当归吃得香甜,于是又剥出半碗晶莹雪白的粳米来,劝她多吃一些,向她的好姐妹廖青儿看齐
  何当归手里一向不缺余银,衣食没追求过奢华,可对自己也不小气。不过,虽然她过惯了富贵日子,燕窝粥只当做寻常汤水,却从来都吃不惯精白米。从前蝉衣把关她的饮食的调度,一向都是粗细搭配,有时在市面上买不着留着内壳的新稻米,索性就让人驱车去兔儿镇外的小荒村,蝉衣她自家的田上要去。
  糙米与粳米混搭着吃,何当归的胃口也被养刁了,这几个月辗转换了几个地方住,于米饭上,她都吃的不大合意。现在又想起了失踪的蝉衣,不禁搁下筷子,默默发起呆来。
  孟瑄不清楚这里面的缘故,正在挑河鲜嫩肉的手停下来,笑问:“怎么了,真只这么小的饭量?那往后咱们园子的下人可有福了,能跟主子吃同档次的饭菜了。”言下之意,就是要把饭菜赏给下人去了。
  这也是孟家的俗例,打老太太那儿起,都是惯常如此的。譬如午饭时间,老太太房里一桌子饭菜足够十个大肚婆婆开怀大吃,可开餐时,赶巧媳妇孙女都不能奉陪,她一位老人家根本吃不了多少。用上几筷子,就捡其中最可口的几样菜,给她最惦记的几名孙子孙女儿送去。
  老太太捧在手心里疼的,除了嫡长孙孟瑛,再有,就是二孙女孟婉与三孙女孟雪,都是老太太手把手亲自带大的。
  孟瑄因为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四五岁时就骑马射箭去了,不像孟瑛那样在内帏厮混。且孟瑛由于年龄关系,比长兄孟贤小十三岁,孩子一样的秉性,故而连大嫂子商氏那些妇人都不避讳,一处起居玩笑都极自在。
  有句话叫做,亲生的不如亲养的,是很有道理的,孟瑛这个小霸王,在老太太心里的地位,比其他几个弟兄加起来分量还重,连孟瑄这个最出色的孙儿,也没孟瑛那么宝贝疙瘩。
  所以,这种被老太太“餐中赏菜”的待遇,男孩子中,得的最多的就是孟瑛,孟瑄可能也有一些被老太太想到的时候,只是人不常住家里所以错过了恩典。
  三位小姐里面,洪姨娘生的大女儿孟静,出世之后,被相士批了个八字冲撞苏夫人,说巧不巧,彼时还赶上苏夫人缠绵病榻。“”于是,不等苏夫人说什么,一向敬重她的洪姨娘,二话没有,直接就把自己刚满月的亲生女儿送去了家庙。后来,苏夫人病好之后也挺过意不去的,为了她一人的病,生生就叫人家母女分离了。所以苏夫人做主,把丧母的幼小四公子孟藻,做主过给洪姨娘,让这二人,一个庶子一个姨娘,搭伙儿做了母子。
  洪姨娘自从进孟家门之后,事事以苏夫人马首是瞻,跟其他几名贵妾分庭抗礼,苏夫人也支洪姨娘的情,待她多好是家里有目共睹的。
  于是乎,去了一个满月的女儿,来了一个一岁大的儿子,洪姨娘还是赚到了。四公子孟藻虽然不是她亲生,可一则孟藻的娘死法不好,在家里连提起都是禁忌;二则一岁小儿狗屁不通,谁对他好,他就亲近谁,人之天性使然也。洪姨娘生完一个女儿就再没喜讯了,从孟藻一岁时就开始精心灌溉,一气儿养到十七岁上,和亲生也没多大差别了。
  八年过去后,又有相士批道,流年不利的那个时候过去了,大小姐孟静的八字非但不克苏夫人,还是一个旺夫命,将来说不准嫁的极好,于娘家也有助益,苏夫人听后欢喜。于是乎,在庙里住到八岁的孟静,被一顶青幔小轿从城西家庙,抬回城南孟府,重新做回大小姐。
  这一段经历,跟何当归也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不同的是,何当归被送去农庄,纯属野生放养、劳动改造,不光罗府不管不问,连亲娘也怕受闲言闲语,没有探望一回。而人家孟大小姐,父母都是齐全健在的,虽然是庶出,身份上并没有一丝瑕疵;虽然送庙的真实原因,是八字冲撞了嫡母,往重了说就叫“不孝”,可苏夫人不忍心她小小年纪背上这样的包袱,故而对外宣称,孟静与佛有缘,在庙里茹素念经是为长辈祈福,成全了她的孝名。
  而且苏夫人很会做人,也不吝惜银子。家里二小姐孟婉、三小姐孟雪的吃穿用度,庙里的大小姐一分不差,账房每月单做出一个本子给苏夫人等过目,账面上三名小姐的对比一目了然,干净漂亮,说出去给外人听,这事办得也透着漂亮;家里给小姐们请了什么样的师傅嬷嬷调教,庙里照送不误,有时是三人共用一师,有时就家里面用一批,庙里另用一批,孟静一对一教学,反而比家里两个妹妹更vip了。
  那些师傅中不乏束脩很高的,一年的围棋学下来,价目贵得叫人咂舌,三百两都是往少了说,而且读书人的事儿,是钱能说清楚的吗?你没有关系门路打底子,五百两七百两还请不来呢。这些年,给孟静单请师傅、教习嬷嬷的开销,拿算盘一拨,都快上两千两银子了。而一个公侯府第庶出女儿的嫁妆,大约也就是这个数。
  所以洪姨娘虽然不能常常见到女儿,起因还是苏夫人的病,但洪姨娘心里又无法不感激苏夫人处事叫人没话说,两个字,公道。
  八岁的大小姐孟静,在家庙里一手学琴棋书画、女红烹饪,一手抄佛经、抓念珠,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送其进庙宇庵观。青幔小轿四平八稳地抬进孟府,入堂上拜见嫡母,苏夫人执手一看,嗬!莫非是庙里的水土养人不成?才一个八岁小人儿,瞧这眉眼,瞧这气度,竟把两个跟她年岁相差不多的妹妹比下去一大截!三个小姑娘站一起,就好似一个小姐配俩丫鬟!
  不过,八年的佛经也开解不了孟静的心结,她记恨生母洪姨娘打小儿就为前程抛弃了自己,奶水不奶亲女儿一口,全奶了四哥孟藻。所以无论人前还是人后,孟静都只管洪姨娘叫“洪姨娘”,只认苏夫人为母,“娘、母亲、娘”叫得极是顺口,又是个极伶俐乖巧的甜嘴丫头。苏夫人自然欢喜,疼长女如同亲生,而洪姨娘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儿,就只有她自己暗地里消化了。
  另一方面,老太太没亲手带过这个大孙女孟静,搁在心坎上疼的除了孟瑛,再就是孟婉、孟雪,能享受老太太“餐中赏菜”的高级待遇。
  可莫小看了那一两盘被老太太尝过几口的菜,这在孟家是最大的恩典。往大了说,就看昔日三国,曹操把降将关羽带回许都,对关羽的忠义和武艺都非常心仪,所以曹操连吃个饭喝个酒,心里都掂着关羽,菜馔酒肉只要尝过味道好的,立马趁热,让人跑几条街送到关羽府上去。惹得诸将羡慕嫉妒恨:丞相忒偏心了,俺们跟他拼死拼活十几年,忠心胜过关羽百倍,可半回这样的待遇都没受过!
  老太太桌上的菜馔,除了孟瑛、孟婉、孟雪,偶尔还有八公子孟扬、九公子孟琳,及往下的几个年轻子弟,有荣耀得过两三次,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吃光光。老太太这边,最好的菜被瓜分之后,下剩的十几样,老太太通常都赏给几名近身丫头吃,然后端去小厨房,再排三六九等,依然有得分。只要能分上主子赏饭的,都算是得脸之人了。
  老太太不去家庙住的时候,苏夫人都得陪老太太吃,克尽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