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残燕子楼 >

第15部分

香残燕子楼-第15部分

小说: 香残燕子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一度繁荣。

  任凭那无情的野火烧啊,

  又怎么能烧毁干净?

  一旦温暖的春风吹来了,

  她又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远处的芳香侵入古老的道路,

  晴朗的天底下一片翠绿爬进遥远的荒城

  。。。。。。

  这不是唱的他的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么?他的这首诗歌很少有人知道的,在长安,也充其量只有顾大人知道啊,难道。。。。。。

  自居易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使劲捏了一把自己的大腿,有点疼,自己没有死。人世间竟有如此的幸会和巧合,白居易不认识他们,他们也并没见过白居易,但他们却在这里神交心会了!

  “这诗写得好,也唱得好。”背后仿佛有人在说。

  自居易不知说什么好,他朦胧中觉得,人世间理解自己的人还是有的,尽管这些人有的相识,有的陌生,但从他们的吟唱和交谈中,他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生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还不就是人们的理解和信任吗?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刚才的举动太可笑了,太脆弱了,也太愚蠢了;是啊,小草,小草,你还不如小草啊,刚刚一“烧”,你就经不住了,差点成了灰烬,也太可卑可怜了!

  现在,这棵小草又经历了一番“春风”,终于又活过来了。但是自居易始终不明白,自己送别友人的小诗怎么竟成了劝解自己的东西。难道真的有什么神明在冥冥之中随时拨正自己吗?神明,神力,神灵,神……白居易第一次感到诗歌的魅力了。

  白居易正在低头沉思默想,忽听有人喊道:“易哥!你原来在这!”

  白居易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啊,让他大吃了一惊——面前活脱脱地一朵芙蓉花!

  “灵儿,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啊?”白居易又惊又喜,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思想彷徨的时候,她总会出现的!

  这妙龄少女名叫湘灵,是符离东菜园村的农家女子,也是白居易的红颜知己。

  湘灵,姓刘,原名娟子,人又称婵娟子。其母早逝,父亲刘家声是徐州有名的流浪诗人,经常不在家,撇下女儿一人以种菜园为生计。在白居易来埇口的第二年,娟子不小心滑入河中,被白居易和伙伴们救起。自此,白居易和娟子相识,他借故为了向娟子学诗,白居易三天两头去菜园找娟子。

  一次,白居易对娟子说:“给你改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好么?”

  娟子:“你说叫什么好呢?”

  白居易:“大历十大才子之一钱起的《湘灵鼓瑟》,这首诗是应试诗,也就是说那是考进士时当堂完成的命题作文,据说钱起在那次坐船赴京赶考的路上,有一天夜半,他怎么也睡不着,便披衣而起,忽听见江上有人在作诗,那是钱起有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诗,他就想看看这是哪位大诗人啊?那夜月色很好,举目望去,大江之上却别无他船,他自己的船上只有一个老艄工和一个书童,都不可能是诗作者,这就怪了,忽然,他醒悟过来,这一定是鬼神在作诗啊,正待仔细听时,却已杳然无声,忽忙回忆那已听到之句,那样一首好诗他只记住了这两句。奇迹还是发生了,后来他在考场上拿到考题一看,有一题竟就是《湘灵鼓瑟》。”

  湘灵说:“《湘灵鼓瑟》,我还会背呢——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白居易说:“《楚辞&;#8226;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你也曾溺水大难不死,想为水神保佑,就叫湘灵好了。”

  从此以后,娟子就成了湘灵。

  白居易问湘灵:“你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的?”

  湘灵说:“早就听说你要到长安来参加春试,前些日子爹去了徐州,说是要拜会什么张大人,也不管我的事了,一段时间见不着你,老想你,现在园里也没什么活了,我就随爹在徐州玩了两天,说要到京城逛逛,爹死活不愿意,他一听到长安就头痛,我说到长安找你,他就说:你自己去好了,给你几个钱,快去快回。这不,我就来了,连续找了你几天,也没见你,今天听到有人传唱你的原上草,我就知道离你不远了,果然不出所料。”

  白居易叹了口气:“唉!唱有啥用,还是名落孙山。”

  湘灵说:“这次靠不上还有下次呢,至少长安城里有人欣赏你的诗歌了。”

  白居易:“回去,我就要苦读了,我坚信,失败是暂时的,追求最终会达到目的。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野草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易哥,我支持你明年再考!你一定能考上的!”湘灵一对水灵灵的眼睛给了白居易莫大的鼓励。

  白居易:“长安啥都贵,我们还是回毓村吧。”

  二人这才出了长安城,向徐州方向而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戏马台聚会
白居易和湘灵来到徐州那日,听到了一个令他们都感到兴奋的消息:诗人刘商、徐州别驾白季庚约徐州刺使张建封在戏马台聚会。

  说起刘商,在徐州真是无人不晓,其诗意高境远,为徐州人传颂。他好饮酒,常醉卧街头,枕履而眠。平日*不羁,为人怪异。世人因其嘻笑怒骂皆文章,戏称其“鬼才”。 刘商素以卖字为生,生活甚为潦倒。虽如此,却从不肯受人家分文。

  原来这张建封的诗名也是极高的,刘商很欣赏他诗中那团清新、洒脱气息。早想设宴以诗会友,无奈手里分文全无,只好勒紧腰带精择几幅自己的得意字画,于市中换得二十余两白银,这才敢接下请柬,在戏马台一来为张建封洗尘,二来为白季庚送行。

  另外还请了一位必不可少的人物,那就是燕娘。

  却说这日,白季庚换下官袍,轻摇一把洒金折扇,来到了城南戏马台。只见一座山岗立在眼前,高不过十仞,宛如一高台。山坡上满是黄花青草,掩住一条蜿蜒小道。白季庚拾级而上,一路蜂飞蝶绕,花香鸟语,好不快活。上得山来,眼前豁然开阔。迎面一座寺院,高大巍峨、金碧辉煌。正在徜徉,忽听身后有人喊了一声:“来人可是蓬莱客么?”

  这白季庚平日号称蓬莱客,作诗文,俱落这三字为款。现听有人呼唤,忙转身看时,不觉一愣,看这人青衣布衫,高颧骨、黄面皮,又瘦又皱脸胡须又浓又长,相貌十分衰老。—只有那双眸子,虽说小点却神采四射、精光照人。白季庚暗想:那刘商年二十有六、七,此人为何这般老相?心中疑惑,嘴里答道:“在下正是。不知……”一时竟不知如何称呼才是。

  那人拈须大笑道:“一看便知,愚夫刘家声,有失远迎啦!”

  白季庚忙施礼道:“久仰刘兄大名,小弟有礼了!”

  刘家声连连摆手道:“哎,你我还是邻村老乡,你家公子居易常和我家湘灵一块玩耍,你我不必称兄道弟,未免俗了大家都丛诗林朋友,互称诗友吧!”

  白季庚这才想起,白居易曾经给他说过,东菜园的确有个流浪诗人刘家声,只是没有机会见得此人模样,遂含笑点头,心中道:原以为他诗品绝顶,名重天下,人亦一定潇洒*。看来是人不可貌相啊!

  刘家声侧身向后一指道:“听说白大人又要升职,特备几杯薄酒,不成敬意,权作为诗友送行吧!”手指处果然一座六角古亭檐斗拱、翘翅欲飞,亭中满满当当一席酒宴。

  白季庚不安,忙道:“诗友盛情,不才诚惶诚恐!只是另有人相约在先了。。。。。。”

  刘家声笑了:“呵呵,白大人莫诧异,您当是来赴刘尚之约的吧?“

  “正是。“

  “不矛盾啊,刘尚乃我祖侄,他约在先,我送行在先。不要客气,还有一位诗友未到,是否先随愚夫去那寺中走走?”

  白季庚欢喜道:“甚好。”

  二人一前一后进得院内,看那古松参天,巨柏擎日,十分幽静。大殿雕梁画栋、镂金错彩,华丽庄严。殿内泥卜金身、重帐叠幔,香烟袅袅,令人肃然起敬。刘商道:“这台头寺乃南朝宋皇帝刘裕所建,其时北伐过徐,念徐州为其故里,遂于此处建一寺院,以慰思乡之情。”

  走出寺门,忽听有人轻唤一声:“诗友可好?”

  白季庚回转身去,见是张建封和另外一人。

  张建封忙介绍:“这位就是诗人刘商,别看年轻,其诗歌可老道得很哪!”

  刘商忙与白季庚和刘家声见礼。

  刘家声道:“请二位大人先游览一下戏马台,然后到我备的小桌小坐一下,也算是赏个脸,回头再赴正宴如何?”

  张建封道:“也好,先随便走走,过会好有诗意。”

  大家齐道:“甚好!”

  戏马台位于南山山岗上,场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词、聚奎书院、耸翠山房和碑亭等,公元前206 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经山门,照壁上有“拔山盖世”篆刻大字。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 座,上镌“霸业雄风”。鼎呈长方形,双耳四足重6.5吨,高2. 25米,长1.91米,宽1.51米。鼎腹铸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 戏马台鼎铭》铭文一篇。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面两处古朴 典雅的四合院。

  东院称“楚室生春”院,由穿廊、雄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殿前立有西楚瞩王项羽的石雕像,高2.85 米,顶盔贯甲,足踏 岩石,迎风雨立。雄风殿为“楚室生春”院正殿,殿前卷棚抱厦 的两根蟠龙柱,系珍贵文物,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古老构件 之一,雕工粗犷,造型生动。雄风殿后壁上嵌有一组“西楚春秋 ”壁画,长14米,高1.3米,再现了项羽英勇悲壮的一生。

  西院称“秋风戏马”院。戏马堂是该院的主殿,堂周环以回 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堂中屏风为“秋风戏 马”图;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东配殿的壁画,由144 块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砖坯雕刻烧 制而成,长9米,高2米。项庄舞剑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 张气氛。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 的离愁场景。

  戏马台台名碑石树于台顶重檐六角亭的风云阁内,碑石高 2 米多。 崇台位于戏马台顶、风云阁后。由于地势较高,登台四眺, 古城尽入眼帘。 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鸟骓槽等景点。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多出于名家之手。

  转了一圈,大家又回到了台头寺,在摆好酒菜的石桌边依次坐下。

  张建封:“看了一遍戏马台,不由得想起当年那楚汉相争的故事。”

  刘家声:“是啊,当年我那先祖刘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