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查三农 >

第33部分

调查三农-第33部分

小说: 调查三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灰蛔鞔稹U獯谓蛹缘钡厝斯奈杓蟆K婧螅瑣酷轿佬侨嗣窆绨炱鹆斯彩程谩⑼卸⒂锥啊⒕蠢显旱龋缭泵嵌级俗殴绲姆雇耄陨狭巳谝桓龃笫程谩
  当时村村办“大学”,目标是要村村出鲁迅、高尔基一样的作家。特别是1958年6月15日,嵖岈山人放出了小麦高产“卫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853斤。全国除台湾和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共计20余万人到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参观学习。一时间,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了举世瞩目的“风水宝地”,成了即将跨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排头兵。然而,历史又是无情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随后经历了残酷的饥饿事件,嵖岈山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前进中的嵖岈山
  从1958年4月嵖岈山人民公社诞生到1986年6月撤社建乡后,嵖岈山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存在了25个春秋,这期间公社遭遇很多变故,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年来,嵖岈山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同时在农业结构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发展畜牧生产和优质杂果、食用菌、中草药、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优良品种,使粮经比例达到6∶4。2005年,全乡粮油种子的优良率达到95%以上,畜牧养殖专业组织达到6个,各类养殖专业户达到860户,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5476万元,同比增长6%;全乡特色种植面积达到203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52%以上。

昔日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今天要脚踏实地建设新农村(2)
全乡13个行政村中,除固楼、常韩、大里王三个行政村属平原地区外,其余10个村都有高低不同的山冈坡地,宜林面积约为5万亩,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嵖岈山乡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这里有储量24亿立方米的碳石,36亿立方米的花岗岩,270万立方米大理石,它们储量大,且质地优良、品种齐全,埋藏浅,易开采,价值高。经过几年发展,全乡已形成四个工业小区和两大集团公司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了东起象山,西至灰山,南到花山的15公里的工业走廊。
  奏响新农村建设号角
  初春的遂平县嵖岈山,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这不是搞人民公社运动,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月23日,记者在嵖岈山乡常韩村,看到该村村民童辉正在他的土鸡养殖场里忙活着。童辉告诉记者,目前他养有土鸡14棚,每棚在1000只左右。“我养的土鸡,每只成鸡3斤左右,市场价是每斤8到9元钱,我这一棚每年毛收入不低于25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土鸡蛋、雏鸡,就不用说了。现在政策好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三农’工作,现在咱农民的收入不比城里人差!”
  面对记者采访,红石崖村村民楚成喜高兴地说:“现在政策真是好,种地的不但不交税,政府还给补贴。就是俺这开饭店的也得到不少好处呢。”前几年,为了寻找致富门路,楚成喜与同村人结伴南下广州打工,在外辛苦工作,但钱却没赚多少。“后来乡里发展的旅游业挺红火,我就回来了。我在(嵖岈山)风景区建了一个农家饭店,主要经营手工面条、山野菜、农家土鸡等一些家常饭菜。城里人吃惯了大鱼大肉,就想换一换口味,驻马店市民就爱在节假日来我这儿吃上几顿,既调剂了口味,又看了风景,还带动了我们这里经济的发展,真是一举几得呀。现在俺一家四口人,年收入七八万呢!”说到这,楚成喜满脸洋溢着喜悦。
  据了解,红石崖村750口人就有10户开这种农家饭店,村里年纯收入迅速提高。另外还有村民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真正形成了“乡有主导、村有特色、组有示范、户有特色”的可喜局面,村民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
  采访札记
  新农村建设需要激情和干劲
  在采访中,让记者最为感慨的是孟秀枝老人的话。她说:“那时啊,我们敢与天比,敢与地斗!一天到晚都有使不完的劲!也从不叫苦叫累!”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都是激情四射、豪情万丈的,都是敢拼敢干的!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那段激情岁月,我们看得更清楚、更客观。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后,其经验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开来,全国铺天盖地地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高潮。在新中国成长的历程中,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它影响的又何止几代人。同时,人民公社运动作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决策,也暴露出好大喜功、脱离农村实际、盲目冒进的一面。
  2006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全国大地沐浴着新农村、新面貌、新干劲的春风。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大江南北展开。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民的智慧,更需要他们的激情和干劲。
  今天,嵖岈山人以历史为鉴,以政策为纲,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林果、养殖、旅游等有特色的产业,怀着“与天比、与地斗”的激情和决心,在荣誉散尽的今天,用实实在在的奋斗精神来迎接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曾经的激情,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曾经的团结,是美好明天的渴望。嵖岈山人坚信,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嵖岈山人将依然豪情万丈,破浪前行!
  

韶山人与时俱进建设新农村(1)
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因是毛泽东的故乡而闻名遐迩。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农村党支部——韶山特别党支部也诞生于此。这样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山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红色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又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韶山村名片
  韶山村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05亩,共有15个村民小组,456户,农业人口1311人,省市有关单位驻村城镇人口2400人,全村共产党员78人,设党总支一个,支部2个(农业支部和企业支部)
  1994年,韶山村率先成为湘潭市“小康村”
  199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过亿元
  韶山村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村委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及湖南省首批“十佳红旗村”。
  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把韶山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工程、率先实现全国小康的示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示范工程、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和城乡人民率先致富的示范工程,即“五个示范工程”。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伴随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记者走进了韶山冲。
  1893年12月26日,韶山上屋场,毛顺生、文七妹夫妇的第三个儿子降临人间,这个名叫“石三娃”的伢子,就是后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改变中国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1925年,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及儿子岸英、岸青回到韶山上屋场。同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家中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毛新梅、李耿候、钟志申、庞叔侃4位农民的入党仪式。从安源路矿归来的中###员毛福轩被任命为支部书记。自此,中共韶山支部诞生了,因该支部直属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故又称韶山特别支部。在第一届党支部5位成员的领导下,韶山农###动从此轰轰烈烈展开,并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韶山人民从那时起,就在党的领导下,为求翻身得解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难忘流金岁月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韶山,也因为出了个毛泽东,而成为世人向往的圣地。
  在一栋绿树鲜花环绕的小洋房里,记者见到了韶山第一个互助组——刘秀华互助组组长、今年78岁的刘秀华大妈,她回忆起当年人们参观韶山的情景,仍是激动不已:“那时候整天红旗飘扬,村里是人山人海,参观队伍见首不见尾……了不得,了不得!”
  在毛泽东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得以看到那些尘封的《接待日志》,厚厚的一堆本子里写满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国际友人及普通群众前来韶山参观的真实记录。
  韶山人与时俱进
  在“毛家饭店”,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正忙着招呼客人,她就是汤瑞仁大妈。这位曾经捧着与毛主席的合影激动地哭了三天三夜的大妈,从大胆地在毛泽东故居前卖茶叶蛋,到第一个开办以毛姓命名的饭店,进而建成今天加盟店遍布全国的餐饮集团,她身上所体现的正是韶山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
  “韶山的旅游业和文化有其独特的地位,历史既给韶山带来了荣耀,也为韶山带来了繁荣。”以收藏、开发和经营毛泽东纪念品而闻名的韶山新一代“淘金手”田海明,自豪地对记者说。
  在韶山,改变观念,紧跟市场,开拓创新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
  村庄美农民富风尚好
  作为国家红色旅游基地,韶山村早已今非昔比。近年来,该村党总支领导村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栋栋小洋楼依山而建,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到每户农家,这里俨然是田园都市。
  该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韶山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与时俱进,1994年就率先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现在,我们全村1311人,456户,98%住上了新楼房,彩电、冰箱、摩托车基本普及,有线电视入户,小汽车、电脑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毛雨时顿了顿,接着说,“现在,我们村456户人家有80多户买了小汽车,一些农民还买了电脑上网查找致富信息。去年11月,我们村的李定红通过网上远程教育,就杂交水稻增产问题,还与袁隆平院士直接对话呢!” 。 想看书来

韶山人与时俱进建设新农村(2)
谈到新农村建设的话题时,毛雨时表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好、非常及时,但新农村建设确实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为此,韶山村针对自身的特点,为了留住自然净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该村对一些影响美化、污染景区的项目坚决说“不”。但对于能促进景区美化、合乎旅游产业发展的项目,他们的投入却也是大手笔的。10年前,该村与湖北两家企业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毛泽东纪念园,不仅增添了新的景观,而且每年还有5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
  谈及韶山的未来,当了24年村干部的毛雨时对记者坦言:“建设好毛主席故乡,是家乡人民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家乡人民的光荣。”他拿出村里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制定的总体规划,用了9个字向记者描绘未来的韶山,那就是“村庄美、农民富、风尚好”。
  采访札记
  伟人故里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当年,毛泽东从这片土地走出去,选择了一条带领全国被压迫人民翻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