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查三农 >

第14部分

调查三农-第14部分

小说: 调查三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然而,这一本意打造“阳光工程”的举措实施几年来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药价天天说要降,就听见上面发政策,咱老百姓咋没感觉到呢?”河北省定兴县清凉寺办事处一位卢姓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得个小病几毛钱就能治好,前几天自己的孙女感冒,打了7天点滴,花了五六百元也没有好转。据有关报告指出,20多年来,我国人均收入提高了十几倍,而药品价格却上涨了100倍,有的甚至上涨了200倍。
  近年来,为了遏制药品流通中的腐败,我国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逐步实行了集中招标。而面对招标,经销商和医院也并非无计可施。日前,福建寿宁县南阳镇出现了一件怪事:一支“硫酸软骨素注射液”在医院售价2892元,相同药品在药品超市零售价仅为045元,医院售价高出药店63倍多,如此高价药品是如何通过招标采购进入医院的
  按照药品招标的有关规定,药品招标由中介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网上竞争性报价,专家库里抽取专家评标。一位熟知此道的医药销售代表李女士告诉记者,要想中标,首先就得“攻克”招标中介机构。最基本的,中介机构能给你适时提供竞标对手的信息,如果公关到位,中介机构还可以想办法将竞价品种分流或排挤出局,使你的品种高价中标。除此之外,要中标也离不开医院的支持。开标后竞价品种符合竞标的数量及其他要求,需组织专家评标,这些专家来自医院,如果能与专家较多的医院有交往,可以使评标有比较好的结果。
  “即便是中了标,也不能表示我们的工作完成了。”李女士介绍,药品招标是一种特别的招标形式,就是中标合同是由中介机构与供应商签订,只表明某个品种可以进医院,而并不表明医院一定要采购这种药品。
  中标的药品有很多,这些药品怎样“走”进医院,就需要打通各个关节。首先就得跟临床科主任搞好关系,得到“申购单”。然后在药事委员会开会前,分头去打点进入药事委员会的医院院长、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以及临床科室主任,才能保证中标药品进医院。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并没有真正减轻病患者的负担,也没有解决医药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零售的主要渠道,医院对买方、卖方都处于垄断地位,换句话说,用什么药,不用什么药,医院握有决定权。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有些药品生产厂家中了标,药品反而比没有招标以前难卖了,这被医药销售代表称为“不招标还好,一中标就死”。因为利润空间的缩水,医院有意无意地抛弃了一些低价药。比如两种分属头孢类和喹诺酮类的常用抗生素,招标前为50元销量很好,但中标降至28元后,却遭到冷遇。
  药品招标推行的过程中,也曾引起了部分医院的不满,他们以各种形式故意找配送企业的“茬”,对配送企业送过来的药挑三拣四;故意拖欠配送企业货款。而在药品招标广泛推开后,由一家企业独立承担一个地区农村的药品配送,是否会形成新的行业垄断,又成了困扰人们的问题。例如,成都市实施的配送模式中,明确规定只能有唯一的一家药品经营企业从事配送工作,负责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配送点100%的药品配送。配送权成了独家经营的垄断产品,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许多企业在投标时恶意低价竞标,在获得招标药品的专营权后又以价格低、利润薄为由抵制配送,从而导致医院部分临床用药短缺。
  招标失灵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医院的“以药养医”体制
  北京市某医院的一位院长告诉记者:“现在85%的药是从医院卖出去的,医院的问题解决不好,药价也就降不下来。”他认为,要革除以药养医的弊端,实行医药分家是一种理想选择,但目前时机似乎尚不成熟,较为稳妥的选择是,推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各级政府努力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逐步提高技术和劳务性服务的价格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实施医药分离,切断医院、医生和药品营销之间不合理的经济利益联系,缩小医院通过药品牟利的政策空间。 。。

探讨篇:集中招标咋“降伏”不了虚高的药价?(2)
这位院长告诉记者,对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规范整改,也是遏制药价虚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有13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无证挂靠的不计其数。药品流通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对药品流通企业整顿的同时,对医药生产企业的整顿也势在必行。我国医药企业重复建设严重,而且缺乏自主创新,仿制药占90%以上。一个诺氟沙星有120多家企业生产,一个氟派酸竟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这种情况下,行业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竞争的结果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缩水。
  相关链接
  应对降价,看我“七十二变”
  药品降价,最终的板子打在了生产企业的身上。药企会心甘情愿地承担降价的损失吗?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了药企应对政府降价的“高招”。
  招数之一:转移市场
  一旦某种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临床就很难再见到这种药品。取而代之的是其他高价药品,利润空间少的药品只好转移市场,上山下乡,主攻贫困落后地区。
  招数之二:减产停产
  某省一家药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价格降低后,在几家大医院的销售额迅速下降,从以前的200万元降至几乎为零。原因当然是商家不愿意卖。既然医院不进,药店不要,企业还能继续生产吗?减产、停产成为必然选择。
  招数之三:更换包装
  一种常用的消炎药在国家限价之列,按规定每瓶50粒售价7元,但厂家更换一下包装,变更一下名称,改为精致的盒装,每盒20粒,售价一下子便提到了38元。
  招数之四:申报新药
  国家对新药的保护政策也给一些企业钻了空子。一些不愿轻易放弃抗生素市场的企业,纷纷打起了开发不在常见降价范围之内抗生素产品的主意,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为06元,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后,价格狂升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招数之五:削减研发
  面对降价,药企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就是裁员和减少研发投入。河北某抗生素企业,在药价降低后将原来预算每年1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减半。
  各方评说
  河南武陟县卫生局局长任国胜:药价虚高,表面上看是政府价格监管制度和手段不完善的结果,但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以及药品市场发展滞后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开展竞争;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整合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在医疗保险领域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
  江西省上栗县农民刘培龙:从我家到镇卫生院,步行不过5分钟的距离,我还是尽量选择在诊所看病,因为在药店买药要比医院便宜得多。我岁数大了,生怕自己得了病会给孩子造成负担。我听电视上说有些地方农民看病能报销,我们这里要是能有这个政策就好了,我一定参加。
  读者反馈
  透视农民看病难系列报道在江苏反响热烈
  本报自去年11月份相继推出了“透视农民看病难”系列报道,该报道中关于江苏农民看病难的内容有3篇,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记者日前对灌南县的几个乡镇进行了回访。
  江苏省灌南县李集镇新杨村农民王增山:说实话,上个月,你们报社的两位记者来我们这里采访时,我们持怀疑态度:是否能讲真话呢?心中没底。现在有极少数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顾农民的感受。我儿子得了尿毒症以后,本来家就穷。当时都不想给他治了,可是一想到他还年轻,就是再难也要给他治疗。没过多久我看到了你们报纸上《得了大病真是看不起》一文后,上面很详细地反映我的家庭情况。我很是感动,你们替我们农民说了真话。
  江苏省灌南县李集镇新杨村农民杨建国:贵报刊登的《得了大病真是看不起》报纸到我们村里后,王增山奔走相告:“登出来了,登出来了。”我问:“什么登出来了?”他讲:“我们家儿子生病,记者采访以后把我家情况写进报纸了。”我看到一个醒目的标题——《得了大病真是看不起》,说的正是他家的事情。没想到你们真替我们这些弱势群体说话。
  江苏省金湖县李成:“小病拖,大病挨,不行才往医院抬。”这是我们农村的顺口溜。为什么这么讲呢?也是因为我们这里的农民穷呀!我们这里有一户人家兄妹3人,家里就靠那几亩薄田,经济来源很少,家里人有些头疼感冒什么的都舍不得到药店买药吃。我们就不明白现在的药价为什么会这么高呢?有一天,我看了你们报道的一篇《要干这一行就得把良心丢掉》的报道后,恍然大悟,原来里面有那么多环节有猫腻,把那些所谓的好处费都让我们承担。多亏你们这些讲真话的记者,让我们了解了这么些鲜为人知的东西。
  

探讨篇:“议价手术”能否行得通(1)
“议价手术”已经现身扬州,这在困扰农民看病难的今天,无疑是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事件回放
  2005年9月22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民营金阳光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推出了“议价手术”制。据农民金立华介绍,她在这家医院所做的胰腺肿瘤切除手术,经“讨价还价”后,仅用了8000元,而在一般的三甲医院,手术费最少要2万元。在医院做手术,居然也可以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讨价还价”?对此,各方看法如何?
  物价局:医院没有违反规定
  记者随后来到了邗江区物价局举报中心,该中心的副主任陶晓飞及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陶晓飞介绍,中心确实收到区卫生局转过来的一封举报信,但调查结果与举报信中的出入较大。他告诉记者,“经过我们的调查,金阳光医院议价手术的做法,没有违反规定;反倒是比大医院要便宜得多,而且病人及其家属特别感激。”
  陶晓飞的说法,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证实。一位在举报信中提及到的病人告诉记者:“医院的服务和价格,我们相当满意,手术也成功。我们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去举报医院呢?”(注:应病人的要求,记者隐去了其姓名。)
  卫生局不让记者复印的“金阳光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举报调查报告”,邗江区物价局举报中心却乐意地给记者提供了一份盖有公章的原件。
  报告内容是:“2005年12月5日我中心接到邗江区卫生局转来举报一份,举报称扬州市金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陈裕搞议价手术欺骗患者。我中心根据举报信息于12月13日对该医院的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解到,该院开业才两三个月,手术病人还很少,而举报中提到的胰头癌手术才做了一个,该手术病人住院期间全部费用接近举报人所说的9000元(住院发票上是8803元)。检查人员查阅了该患者的病历,发现该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