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石门开 >

第6部分

石门开-第6部分

小说: 石门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束,但蒋李之间的冤缘却从此蒂结。
1933 年夏,蒋介石要李宗仁、白崇禧派兵去江西“协剿”红军。白崇禧

虽不得已派了两个团,但到达江西后,只实行深沟高垒和遥相对峙的政策, 尽量避免与红军正面接触,以保存实力。1934 年 11 月上旬,蒋介石再次电 令李、白,要桂军到湘江堵截红军。李宗仁、白崇禧连夜召集高级军事会议, 李宗仁在会上说:“围剿红军,理应在江西四方筑碉,就地消灭。如今要网 开一面,也应将缺口开向闽粤两省,把红军驱至沿海,便于就歼。但是,老 蒋却将缺口开向西南,压迫红军西窜入桂,以期我军与红军在械斗中两败俱 伤。实现其一箭双雕之目的。”为保存桂系实力,李宗仁在对红军的作战上, 想方设法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同时,为应付蒋介石,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 绝招:让广西民团的团丁扮演被俘红军,拍摄了一部《七千俘虏》的电影, 到处放映。蒋介石对此又气又恨,既不好责备,又不肯嘉奖,私下里骂白崇 禧的军队“简直是外国军队”。“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从庐山拍电报到桂 林,约李、白速赴庐山,共商抗战大计。不久,李宗仁被任命力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开赴徐州前线。离开广西之前,李宗仁特地拜见了早年追随孙中山 的国民党元老、德高望重的老同盟会员陈劭先,请劭老出面成立了一个“广 西建设研究会”。李宗仁所以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劭老早在 1928 年便在国 民党内举起了反蒋大旗,他正好利用劭老的声望,联络国民党内外的反蒋人
士。
  1938 年的一天,蒋介石下榻武昌官邸,忽听街上欢声雷动,便问何事, 左右告诉他,市民们正在游行庆祝台儿庄大捷。蒋立刻沉下脸,面露不快: “有什么可庆祝的,让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胡闹。”蒋介石并不是不喜欢 听捷报,不喜欢的只是这个胜仗是李宗仁打的罢了。
1945 年 2 月,李宗仁被免去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晋升为汉中行
营主任。名义上,这个职务权力更大,按照通常思维,它意味着管辖好几个 战区,实际上,它毫无意义,因为它不直接指挥任何军队,前方军队统统接 受重庆的命令。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被调任北平行营主任。虽说直辖第 11、第 12 两个
战区,包括 5 省(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热河)3 市(北平、天津、 青岛),名义上辖区的一切党政军机构都得听他这个主任的,权力不可谓不 大,可是实际上,连他手下的处长都由蒋介石直接任命,他无丝毫调兵遣将、 控驭下属之权。蒋介石虽说也曾电令中央在华北的各级机关,都要按行营主 任的命令行事,事实上,各机关仍旧我行我素,与行营风马牛不相及,行营 也根本管不着他们。蒋介石的命令不过是敷衍李宗仁面子的一纸虚文。尤其 是中统、军统在北平的特务,更是不可一世,为所欲为。
李宗仁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详细披露了当时的心态:


  “??我属下的将领多半系天子门生,既不能命,又不能令。我虽为华北军政最高长 官,事实上却未能行使我应有的职权??”


  当然,李宗仁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有职无权,他便索性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得过且过。国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蒋介石专程派参谋长陈诚带着 他的亲笔手谕,到北平宣读:“??为安定民心,鼓舞士气,“平汉路应于 三个星期内打通。”闻此令,众将领面面相觑,一言不发。陈诚见状,只好 点将,先问孙连仲,孙连仲只是表示对总统手谕坚决执行,但究竟怎么执行, 并无下文。接下来,陈诚又问李文,李文与孙连仲的回答相差无几。问到傅
  
作义,傅作义的回答更简单,“平汉线不在我 12 战区作战范围内。”陈诚无 法复命,只好去请教李宗仁,李双目微阖,慢条斯理地说:“论军人本分, 当然应该服从命令。不过,为了事实着想,我们更不应该欺骗最高统帅。若 以现有兵力打通平汉线,根本不可能。如果能打通,则早已打通了,还用得 着等到现在?”李宗仁的话说得不阴不阳,但陈诚知道,他指的是 1945 年蒋 介石派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胡博翰 3 个军从新乡北上企图打通平汉线 那件事。结果,平汉线非但没有打通,反而损兵折将。李宗仁接着说:“现 在并未增加一兵一卒,忽然限三个星期内打通平汉线,实是梦想。”
陈诚问:“那如何向蒋主席复命。” 李宗仁说:“只好据实报了。”
  陈诚怕据实而报,会遭蒋介石怪罪,脑瓜一转,下油锅也得找个垫背的, “德公,你是者前辈,我能否以您的名义,给蒋主席打一电报,照实报告呢?” 李宗仁尽管知道陈诚的用心,但仍然作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样子,“你如 果有难处,而我又是北平行营主任,当然可以用我的名义报告。”李宗仁说
完,随即电告蒋介石: “奉手谕后,即召集各将领讨论,深觉以目前兵力,断难完成任务。与
其知其不可而为之,莫若养精蓄锐,等待有利时机,一举而完成之。”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尽管极为不快,但对李宗仁也没有办法,只好复电:
“接德邻兄来电,考虑允当,前令着即暂缓执行。”


  此次,蒋介石专程来北平,因为东北战局把他饶得焦头烂额,平汉路的 事便已无暇顾及了。
按照会议程序,第一个内容是各战区司令长官向蒋介石禀报战况。
  主持会议的李宗仁朝坐在对面的第 11 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望了一眼。在 徐州前线时,孙曾是他的部属。抗战胜利后,孙被委任为保定绥靖主任,可 上任时却不准其带一兵一卒。孙来华北指挥的全是空运来的中央军,各级长 官多是蒋之嫡系,有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孙连仲根本指挥不动。 在这一点上,他与李宗仁有同病相怜之感,不时凑到一块发发牢骚,感慨地 方军一支又一支地
——q 父——被老蒋吃掉。看到李宗仁给他使了个眼色,孙连仲故作矜
持,碰了碰身边的傅作义,“宜生,还是你先讲。” 傅作义也不推辞,打开面前的卷宗,站起身。 他中等个,笔挺的呢料军服透着几分滞洒,长圆脸上,一对剑眉直插鬓
角,颇有一股英武之气。特别是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显露出常胜将军所特有 的踌躇满志。
  自占领张家口后,傅作义于一夜之间声名大振,蒋介石将他推崇为“中 兴大臣”、“天之骄子”,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为此专门发了号外, 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到绥远劳军,确实红火了一番。“目前,我 12 战区的敌 我态势是这样的:自从我大军威逼张垣,共匪落荒而逃,收复张家口以来, 共军主力慑于国军之威力,向南流窜,集结于平汉线一带,平张线战事趋于 缓和。我主力控制了县城以上的几乎所有战略要点,并以点制面,形成长蛇 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齐应,可谓万无一失。目前正准 备进一步向共匪根据地压缩,寻机吃其一部。”
蒋介石含笑微微颌首,傅作义十分得意地坐下。

  孙连仲见傅作义在蒋介石面前讨了好,急忙站起来,他与傅作义同是北 平行营的左膀右臂。他虽然在李宗仁面前不时发些对蒋的牢骚,但在投蒋的 杂牌将领中相比较还算是受蒋青睐的。除第 11 战区司令长官的头衔外,还兼 任河北省主席,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蒋介石所以重用孙连仲,自然有他的考虑。孙氏乃行伍出身,系河北雄 县人,1912 年被冯玉祥召募入伍。1930 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 败后,孙连仲受冯玉祥之命,在河南焦作一带收容了 3 万余残部。吃穿无着, 走投无路,境遇十分困难。无奈,只好乞求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接济。韩想乘 人之危,将其部队划归己有。孙自然不肯屈居人下。最后,恩来想去,还是 投了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26 军。
  在孙连仲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十分光彩的一笔,那就是名垂青史的台儿 庄血战。当时,第 2 集团军实际可以作战的只有 3 个师,同 4 万余日军精锐 激战竟旬。据守台儿庄南关一隅的第 31 师师长池峰城,为免全军覆没,向正 在前线督战的孙连仲请求撤至运河南岸。孙当即严令:“士兵打完了,你就 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再填进去,有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那誓与阵地 共存亡的民族气节,一时被传为佳话。
  蒋介石把他放在华北,一方面是想利用他的蛮勇,严督部队,与共军决 战。另一方面则想利用他人地皆熟、便于联络各界的长处,以固其政,弥补 自己在华北根底不深之缺憾。孙连仲自然明白蒋介石的用心,但对其表现出 的信赖和提携仍然感激涕零。为感激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孙连仲想尽种种办 法,奋力争功,以求见宠。
他离开座椅,走到墙边,轻轻按了一下电钮,湖蓝色丝绒帐幔缓缓向两
边拉开,露出一副巨型华北地图。 孙连仲咳嗽两声,拿起靠在墙边的指示棒。
“方才宜生对张垣绥署的敌我态势做了阐述,下面我把保定绥署的情况
略作说明。自从共军背信弃义,撕毁‘双十协议’,挑起战端以来,以其惯 用的集中兵力、人海战术等伎俩,曾使我军出现过些许失误。究其原因,一 是战线过长,机动兵力形不成拳头;二是协同不力,致使共军钻了空子。自 从我们改用重点防御战略之后,一扫以往之弊端。北平、天津、保定、石门、 塘沽,各战略要点分别有重兵把守,点与点之间,相距不过百十公里,且有 铁路相通,共军已无隙可乘。日前结束的大清河战役就是明证,此战给共军 以重创,恐怕一时难以恢复元气。”
说到这,他有意顿了一下,观察会场的反应,看到蒋介石的嘴角微微向
上一翘,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目前,全国各战场,除东北共军在人数上略占优势外,其他均为我众
敌寡。在兵器装备上,共军更是难以望我项背,他们手里只有少量从日本人 那里收缴的山炮野炮,且弹药奇缺。依靠这样的装备,夺我设防坚固之大城 市,无异以卵击石。只要我们精诚团结,格尽职守,定能挫败共匪之进攻, 消耗共军之实力,进而转入反攻,复我民国之版图,永绝匪患于未来。”
  孙连仲的这番话,说得蒋介石心花怒放。他此行之目的,一则调兵遣将, 以解东北战区燃眉之急;二则给华北打打气。想不到,华北的局势比他想象 的要乐观得多。
  蒋介石充满热情的目光扫过会场,脸上的表情已不像最初进来时那么冷 森,眉眼间漾着一种亲切的平和。他有意把身子朝前探了探,似乎想缩短与
  
众将领之间的距离。 “方才宜生、仿鲁(孙连仲的字号)谈得都很好。东北、华北唇齿相依,
欲得东北,必坚守华北;欲保华北,必坚守平津保,此乃华北之心脏。平津 保三者失一,则不能鼎立,犹如人体心肝肾不全,亦不能生存是一个道理。” 一番似是而非、东拉西扯的宏论之后,蒋介石又一一询问了各军的守备、
作战情况。
  第 13 军军长石觉、第 16 军军长袁朴、第 92 军军长侯镜如、第 94 军军 长牟廷芳,纷纷起立,滔滔不绝地陈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