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李白--醉风流 >

第37部分

李白--醉风流-第37部分

小说: 李白--醉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众人读罢,王昌龄沉吟不语,不住地点头。孟浩然热泪盈眶。

  孟浩然不仅诗开一派宗风,当年40岁游长安的时候就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名动京师;而且“骨貌淑清,风神散朗”。而他极为孤傲的性格,对一向平视王侯、抑揶将相的我来说,自然是可钦可敬的。他的诗总以一味清淡为目的,清而能壮,自有一段“浩然”的胸次,我看出了这一点,也在诗中着力表现了。可叹的是,此后不久,孟浩然即以疽病发背而卒,这位终身不遇而为我李白所崇敬的诗人的结局,似乎也预示了我这“谪仙人”今后的人生之路。

  良久,王昌龄说道:“这首诗说尽了天下文人的意思,大丈夫达可以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浩然兄虽然未曾登科,却以骨格清奇的五言诗闻名天下,独步当代,吟诵者万万千千,又岂止独善其身?”

  孟浩然激动地接过墨迹未干的赠诗,嘴唇颤颤地说:“太白过奖了,实在是过奖了,我孟浩然何德何能,能担当‘高山’的盛名呢?惭愧啊,实在惭愧!”

  九

  当和煦的春风携着柔柔顺顺的春雨在明媚春光的微笑里,又款款地回到江汉平原上的时候,被悠悠的汉江水回绕滋润着的襄阳城,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分地展露出她青春诱人的美丽。

  春日暖暖,春云徐徐,春风袅袅,春雨霏霏,春江泱泱,春水漾漾,春柳依依,春草萋萋,春花灿灿,春鸟啾啾,真是春光艳艳,春色融融。春天以她动人的娇柔和鲜艳,撩拨得襄阳城里的男女老少都燃起炽烈的春情来。满怀着青春憧憬的少男和正值怀春的少女,更加勃发出生命和爱的活力,他们携手出城,踏着喜鹊、黄鹂和布谷的鸣叫,一伙伙,一队队、一双双,一对对,一个个地来到春水清清的汉水湾,走上春草青青的大堤。埙,“呜呜呜”地吹了起来;筝,“铿铿铿”地弹了起来;鼓,“咚咚咚咚”地敲了起来;铃,“叮叮当当”地摇了起来,一对对一双双的男男女女就在动听的音乐里欢声唱了起来,欢乐地跳了起来。他们声音嘹亮,他们舞姿翩翩。

  “唱歌歌啦,这边唱来那边和。”他们在一人引唱,千人和唱。他们在手拉手、肩并肩,双脚一齐踢踏、身子一齐盘旋、双手一齐飞扬地起舞。原来,他们歌舞的,正是远近闻名的《襄阳曲》。动人的歌声,迷人的舞姿,撼人的场面,使我这漂泊的异乡人也看得心花怒放。也许是看到青春少女眼热心跳了吧,小虾儿入迷得更是连一张虾嘴也合不拢了,还从嘴角流下一丝口水来。

  我是刚开春就从鹿门山回到襄阳城的。崔宗之已经回嵩阳过他半官半隐的逍遥自在的生活去了。小虾儿日夜催促我早些回家,我却总是相信韩荆州从长安回来的时候,一定会给自己和孟浩然带回好消息的。我在想,到有了好消息的时候再回安陆也不迟。我就在美好的想望中,日日都带着小虾儿到汉水湾的大堤上踏青,饮酒,吟诗,把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当地人载歌载舞的欢乐中。

  除了《襄阳乐》,我还听到了另外一些“西洲”乐曲,它们都在迷人的对歌对舞中,是那么的赏心悦耳!如《拔蒲》: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盈杷。

  如《踏铜疑曲》:

  分手桃林岸,望别岘山头。

  若欲寄书信,汉水西北流。

  那真挚的恋情,直白的话语,就像吴越一带的《子夜》《采莲》等“吴歌”一样,立即拨动了我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心弦,激起了我一阵比一阵热烈的共鸣。我在火热的歌舞中,吟出了自己《襄阳曲》组歌的第一支: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疑》。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我从此一发难收。小虾儿找了几个小孩子,教他们唱我作的新歌,他们一会儿就学会了,我和小虾儿都像小孩子一般高兴。但是,唱和跳的高兴劲儿一过,等到小孩子们一走,客舍里安静下来,大堤上男女青年的轻歌曼舞,更显得如火如荼。春光春色和春风春月里,一阵阵花香送来流淌着柔情蜜意的《襄阳乐》和《大堤曲》,火热的歌舞,更加反衬出客舍的冷清;别人的快乐,更加反衬出我内心的孤寂。忧愁如云,相思似雾,一团团、一层层袭上我的心头。小虾儿也一连发出几声长长短短的叹息。我在想,小虾儿已经二十五六岁了,绿叶也不小了,早就看得出丹青有情、绿叶有意,是该让他们喜结连理了。

  想着,想着,含烟的倩影又浮出脑海,尤其是洞房花烛夜的恩爱销魂,犹如飘飘仙乐从梦中飘来,让我心醉神迷。

  一会儿,我竟觉得自己到了相公林,挽起了不期而遇的含烟。我们在明媚的春天里比翼齐飞,双双降落在汉水之滨的大堤上,我无限深情地凝视着她,她的声音温柔如水,向我倾诉着缠绵的相思。然后,我们心应口、口应心,一起唱出悠悠的《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忽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一阵沉默后,含烟慢慢弯下了腰,一帘瀑布似的秀发遮住了她姣美的脸庞,只听她哽咽着,唱出一声声低低的哀歌: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含烟的声音刚落,我正要轻轻地告诉她:“含烟呀我的含烟,我已经到了襄州,到了家门口了。我已经结识了韩荆州,马上就要被召唤进京,过不了许久就能衣锦还乡了,我们再也不会分离了。”

  却见她双手高高捧起一叠厚厚的家书,不断地向我招手。我纵身一跳过去想接着,却发现不是家书,而是一对鸳鸯宝琴,于是我们各抱一张,落下云端,坐到新房的床沿上。我一边目不转睛地用我深情的目光包围着她,一边抚琴唱道: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若可冶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情不极兮意已深。

  含烟娇羞已极,两潭秋波闪着泪光。她一扬纤指,琴韵叮咚而起,温柔而幽怨地答道:

  朝共琅纤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我怦然心惊,一下子好像回到了长安苦旅时困顿忧闷的夜晚,连忙捻弦快弹,接着唱道:

  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我还没有弹唱完最后一句,含烟万分内疚地说了一句:“太白呀,你受苦了,含烟应该随着你一起去,含烟应该照顾你啊!”接着,她重重地划弦,琴弦几乎欲断一般:

  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她唱完,无限依恋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就飞走了,我的视野里只留下一个白衣飘飘的影子。我大惊,高声呼唤道:“含烟、含烟呀,我回来啦,我回来啦,你快回来吧,我们到大堤上唱歌跳舞去吧!”

  但是,含烟还是飞走了。我一急,蓦地惊醒过来,原来只是南柯一梦。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大堤那边,《襄阳乐》《大堤曲》欢悦的歌声,仍然在春夜的春风里飘荡着,歌声中传递出的那种温暖和幸福,就像水一样,正在一点点地、慢慢地,把我这个游子的一颗疲惫受伤的心,轻轻地、轻轻地浸润,轻轻地、轻轻地淹没。

  早就应该归去了,但我仍然不能归去。因为,韩荆州还没有从长安回来,还没有知道他这次向朝廷推荐自己的结果;因为,自己的心底到底对皇帝老儿还存着幻想,认为他始终会重用自己的;因为,含烟对自己无限深情的企盼,还没有得到她希望得到的回报——那就是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身手有一个施展的天地,自己的学识能造福于民。

  所以我还不能回去,虽然我非常非常想回去,非常非常想立刻就回到家中,回到含烟和小平阳的身边。

  所以,我只得继续我的游乐买醉生活。我和小虾儿骑着马,驮着“竹叶青”和“襄阳王”等我认为还值得一饮的酒,游到哪里,就喝到哪里,喝到那里就唱到哪里。我们的后面总会跟着一大群孩子,我们疯到哪里癫到哪里,他们也跟着嘻嘻哈哈地开心到哪里。

  两个月后,终于有了韩朝宗回来的消息。

  我连忙约孟浩然一起前去拜望,见了韩荆州,我恭敬地递上我近来所作的诗文。韩荆州先是对孟浩然发了一通感慨:“孟夫子呀,这次我的恩师张九龄召我入京议事,是因为他复任宰相又兼任中书令,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就想有所作为,尤其重视引荐人才。他召唤各路的采访使入京,就是要首先办好引荐人才这件大事,你孟夫子没有和我一起去,他叹息不止,看来是伤他的心了。”

  我扭头去看孟浩然时,他竟然只是淡淡一笑,对酒醉的事不置一词,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说,似乎他纯粹是为我作陪而来的样子,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

  我对张九龄的诗文和人格,一直以来都很佩服。我静静地听着韩荆州的下文,希望他会说到关于自己的好消息。不料,韩荆州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长叹一声转换了话题,很无奈地说:“唉,只可惜皇上信任张九龄宰相的同时,又对李林甫加以重用,让他担任了礼部尚书,并加封青光禄大夫。看来普天下的有识有才的人士,从此难有扬眉吐气的时日了!”

  我一听他这么说,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我也知道李林甫已经是礼部尚书并兼宰相的职位,享受从二品的优俸,虽然他的地位稍稍次于张九龄,但实权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李林甫的出身和人品,我早已就有所知有所闻。因此,我听出韩荆州最后的一句话是为我而发的,心中就更加不安起来。

  正在这时,孟浩然倒说话了:“这个李林甫嘛,谁都识得他完全凭着善于巴结宦官和妃子,摸得准皇帝老儿的心思,是拍对了马屁才飞黄腾达起来的。这种人不学无实,我老夫子看他不起。老夫子天生不会拍马屁,就是会拍马屁,也不愿意和他同穿一条裤子!”

  我看到韩荆州苦笑了一下,自己也跟着悲愤起来。韩荆州已经看完了我的几首诗作,他诚恳地对我说:“太白真是一个奇才呀,你写的《赠孟浩然》《酬崔五郎中》,都写得见人见性,都是少见的好诗。但是,请你不要怪我实话实说,我感到这两首诗,都让人滋生一种才大难用的疑忌,你认为我讲得对不对?至于《寄远》《思内》《襄阳》和《大堤》这几首,虽然都是关于男女私情的,但都表达了真情实感,让人读了感同身受。然而,这样的诗对于关心国计民生,以及帮助皇上熟悉社情民意来说,好像就显得淡薄了一些。我说得也许不对,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