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兴亡 >

第13部分

第三帝国的兴亡-第13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再三思考他能够“给这个任务”干些什么。

    我不名一文,没有收入,这一点在我看来倒是最可以忍受的,而比较困'38'难的则是,我是个无名之辈,侥幸活着或者死去,连最近的邻人也不会加以注意。此外,还有由于我缺乏教育而必然引起的困难。

    经过了两天伤尽脑筋的思考以后,我终于决定我必须采取这一步骤。

    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决定。跨出了这一步以后,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可能有退路了。。

    阿道夫·希特勒就这样成了德国工人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

    这个微不足道的政党有两个成员值得在这里一提。他们日后证明对希特勒的崛起是很重要的。在慕尼黑陆军第七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恩斯特·罗姆上尉在希特勒之前参加了这个党。他是一个体格魁梧的职业军人,脖子粗壮像头公牛,眼睛细小像只肥猪,脸上疤痕斑斑,上半截鼻子在1914年给子弹打掉了,他生性爱好政治,有天赋组织能力,像希特勒一样,他对民主共和国和他认为应该对之负责的“十一月罪人”怀有强烈的憎恨。他的目标是重建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德国,他同希特勒一样认为只有靠一个以下层阶级为基础的政党才能做到这一点,不像大多数正规军官,他本人就是来自这个阶级,他是一个狠毒、无情、猛干的人,不过也像许多早期纳粹党人一样,是个有相公癖的人。他参与建立了第一批纳粹党打手,后来扩建成为冲锋队,一直由他领导,直到1934年他被希特勒处决为止,罗姆不仅给这个新党带来了大批退伍军人和自由团义勇军,成了该党初期的骨干,而且由于他是控制着巴伐利亚的陆军的一名军官,也为希特勒和他的运动取得了当局的保护,有时甚至是支持。没有这种帮助,希特勒要想煽动人民推翻共和国的运动,也许是永远不能够得到真正开展的。可以肯定,没有巴伐利亚政府和警察的容忍,他是不可能安然无事地采取他的恐怖和恫吓手段的。

    狄特里希·埃卡特比希特勒大21岁,常常被称为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上的奠基人。他是一个机智的新闻记者,同时又是一个平庸的诗人和剧作家。

    他翻译过易卜生的《派尔·金特》(《PeerGent》),写过一些从未上演过的剧本。在柏林,他曾经像希特勒在维也纳一样,过了一阵子波希米亚式的流浪生活,成了一个酒鬼,吸过吗啡,据海登的材料,还进过精神病院,在那里,他才总算能把自己的剧本上演,让病人来当演员。他在战争结束时回到故'39'乡巴伐利亚,在慕尼黑的艺术家荟集的施瓦勃林区的勃伦纳赛尔酒馆里,在一群钦慕者前面,宣传亚利安人的优越性,主张消灭犹大人,推翻柏林的“猪猡”。

    “我们需要一个头子,”当时在慕尼黑工作的新闻记者海登引述埃卡特1919年对勃伦纳赛尔酒馆的常客作的演讲说,“他要能够吃得消机枪的声音。群众是需要吓一吓的。我们不能用军官,因为大家现在不再尊重他们了。

    最好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工人??他不需要什么脑筋??他必须是个单身汉,这样我们就能吸引妇女。”这个酗酒的诗人* 在阿道夫·希特勒身上发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人。难道还有比这更自然的事情吗?他在德国工人党内成了这个新起的年轻人的亲密顾问,借书给他阅读,帮助他提高他的德文——文字的和口头的——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广大朋友,其中不仅有愿意出钱捐助该党经费和维持希特勒生活的阔佬,而且有像鲁道夫·赫斯和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这样的未来助手。希特勒对埃卡特的仰慕之情一直没有减退过,《我的奋斗》中最后一句话就是表示对这位古怪的导师的感激:他是——希特勒在该书的结尾中说——“最优秀的人,在他的著作中,在他的思想中,最后在他的行动中,一生致力于唤起我国人民”。

    创建国家社会党的人就是这么一批无奇不有的失常的怪物,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开始形成一个在13年内将席卷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为德国建立第三帝国的运动。思想混乱的锁匠德莱克斯勒提供了一个核心,酗酒的诗人埃卡特提供了一部分“精神上的”基础,经济学怪人弗德尔提供了可以算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有相公痹的罗姆提供了陆军和退伍军人的支持,至于将一个原来不过是酒馆小房间里的辩论会的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政党,这项工作的领导责任现在就落在这个年纪不满31岁、以前完全默默无闻的流浪汉阿道夫·希特勒的身上了。

    自从在维也纳挨饿的日子以来在他心中沸腾的各种各样思想现在都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出路,迄今为止他的性格上的一直看不出来的内在精力现在开始迸发出来了。他促使他们原来是缩手缩脚的委员会开始组织规模较大的集会。他亲手在打字机上打请帖,发请帖。后来他说起,有一次,他发出了80份请帖以后,“我们坐着等待客人们来临。一个小时后,‘主席’不得不宣布‘开会’。

    一共仍旧只有7 个人,我们自己的7 个人”。但是他并不气馁。他用油印办法增加了请帖的数目。他筹到了一些钱在本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开会的通知。他说,“这次成功简直是惊人的。出席的有(40)111 个人”。原来预定希特勒在一位“慕尼黑教授”发表了主要讲话后作第一次“公开”演说。

    但是该党名义上的首脑哈勒表示反对。“这位先生为人肯定是正直的,”希特勒后来说,“但是他却认为,搞别的名堂,我也许还行,演讲却绝对不行。

    我一共讲了30分钟,在此以前,我只是自己直觉地感到而一点也没有把握的事情,现在却为具体事实所证实了:我是能够演讲的!”据希特勒自称,他的滔滔雄辞使听众像“过电”一样激动,其反应之热烈,从会后大家捐献了300 马克这件事可以得到证明,这暂时减轻了他们党在经济上的困难。

    1920年初,希特勒把党的宣传工作接了过来,自从他在维也纳社会党和基督教社会党的活动中看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以来,他一直对之非常下功夫。他立刻开始组织这个小得可怜的党做梦也想不到的最大规模的集会。时间订在1920年2 月24日,会场假座著名的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的宴会厅,其大可容近2000人。希特勒在委员会中的同伴们都认为他这样做是发疯了。

    哈勒辞职表示抗议,由德莱克斯勒继任,他也仍然表示怀疑,* 希特勒强调说,准备工作是他个人负责进行的。他对这次集会非常重视,因此在《我的奋斗》第一卷结束时还把这次集会作了一番介绍,他解释,这是因为,从这次集会开始,“党摆脱了小俱乐部的狭隘束缚,第一次对我们时代的最有力因素——舆论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希特勒甚至没有预定要当主要演讲人。这个角色保留给一个名叫约翰内斯·丁菲尔德博士的推行顺势疗法的医生,他是一个用“日尔曼纳斯·阿格里科拉”的假名向报上投寄经济学文章的怪物,没有多久就变得默默无闻了。

    他的演讲结束后,台下毫无反应,接着希特勒开始演讲。据他的描写,当时情况如下:大厅里有喊叫声,猛烈的撞击声,一些最忠实的战友和其他拥护者同捣乱分子打了起来??后者是共产党人和社会党人??秩序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恢复。我又能继续讲下去了。半小时以后,鼓掌声慢慢地开始压倒了叫喊声??将近4 小时以后,大会己散,大厅渐空的时候,我知道,现在我们的运动的原则已经跟着德国人民一起走了出去,这些原则不可能再被遗忘了。在演讲的时候,希特勒第一次阐明了德国工人党的二十五点纲领。这个纲领是德莱克斯勒、弗德尔和希特勒3 人匆匆忙忙地拟出来的。会上的嘘叫声,大部是针对他宣读的纲领内容而发(41)的,但是他还是认为纲领已全部得到通过,在1920年4 月1 日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时候,这个纲领成了该党的正式纲领。后来,为了策略上的原因,希特勒在1926年还宣布这个纲领是“不能改动的”。

    这个纲领当然是骗骗工人、下层中产阶级和农民的大杂烩,到纳粹党执政的时候,大部分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许多对德国问题写文章的人都嘲笑过它,而且这个纳粹党领袖后来听到有人提到其中的某些内容时也颇为难堪,下不来台。但是,正如《我的奋斗》中所提出的重要原则一样,这个纲领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三帝国是执行了的,对德国国内外千百万人民造成了灾难深重的后果。

    纲领第一点要求所有日耳曼人在一个大德意志国家内统一起来。希特勒担任总理后并吞奥地利及其600 万日耳曼人的时候,侵占苏台德区及其300 万日耳曼人的时候,他所坚决要求的和得到的不正是这一点吗?他要求归还但泽和波兰境内一些主要由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以致造成德国对波兰的进攻和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正是为了这一点吗?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这么许多人对于希特勒不厌其烦地用书面写下来的纳粹目标,不是漫不在意,就是一笑置之,难道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事吗?1920年2 月24日晚上在慕尼黑的啤酒馆里宣布的纲领中的一些反犹项目,肯定是个不祥的预告。其中规定:在德国,犹太人不能担任公职,甚至不能享有公民权利,不能参加新闻工作。在1914年8 月2 日以后到德国的犹太人一律都要驱逐出境。

    党纲中不少段落显然仅仅是投合下层阶级的情绪的骗人玩意儿。当时下层阶级处境极为困难,激进的甚至社会主义的口号是很容易打动他们的。例如,第十一点要求取消不是靠工作而得到的收入,第十二点要求将托拉斯收归国有,第十三点要求国家分享大工业的利润,第十四点要求取消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机。第十八点要求对卖国贼、高利贷者、投机分子判处死刑,第十六点要求保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坚决主张将垄断性的大百货商店收归公有,廉价租给小商人,这些要求都是在德荣克斯勒和弗德尔的坚持下列入的,他们两人显然真的相信国家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后来当大工业家和大地主开始大批捐款给纳粹党的时候,这些要求颇使希特勒感到难堪,当然,根本谈不上执行了。

    最后,纲领中有两点是希特勒一当总理后就马上加以执行的。

    那就是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圣歇尔曼条约的第二点。最后坚决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第二十五点。这一点,同要求所有日耳曼人统一在德国之内的第一点和废除和约的第二点一样,是在希特勒坚持下列入纲领的。这一点说明,即使在他(42)的党除了在慕尼黑以外很少为人所知的时候,他已经不惜冒失去本地群众支持的危险而开始把眼光放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因为当时在巴伐利亚,分离主义的倾向很强烈。巴伐利亚人经常同柏林的中央政府发生冲突,他们要求减少——而不是增加——中央集权,以便已伐利亚能够实行自治。事实上,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实也是如此,柏林的命令在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